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死磕星巴克的瑞幸咖啡:千萬不要迷信“新零售”

死磕星巴克的瑞幸咖啡:千萬不要迷信“新零售”

時間:2024-10-29 01:27:06

短短半年時間,瑞幸咖啡門店數一路飙升至900家,銷量超過2000萬杯。但這場互聯網咖啡向傳統咖啡巨頭星巴克發起的挑戰中,戰局的走向到底會怎樣

圖東方IC即使你不是一個咖啡愛好者,也應該留意到了近期一個叫做“瑞幸咖啡”的新物種。不管在電影院,還是寫字樓、電梯間,都能看到、聽到張震、湯唯拿着這個時尚的咖啡小藍,耍酷地說出“這一杯,誰不愛”……

小藍杯确實來勢洶洶。短短半年時間,瑞幸咖啡門店數一路飙升至900家,銷量超過2000萬杯。今年7月完成最新一輪2億美元融資後,自稱投後估值10億美元,妥妥的咖啡行業獨角獸!

與小藍杯同一時期引發巨大關注的,還有咖啡界老牌巨頭——星巴克,8月2日宣布将依托餓了麼配送體系,9月開始在北京、上海主要門店外送試點,年底覆蓋至30個城市超過2000家門店。

表面看,這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咖啡界後生和帶頭大哥“杠”上了!但本質上來說,無論資本如何介入、商家如何費力吆喝,賣咖啡的,終究就是一門最傳統的零售生意。隻是,“網紅”瑞幸扮演的,是狂砸10億補貼用戶,低價搶占咖啡市場的互聯網“草莽英雄”角色。而昔日“貴族”星巴克,則在中國市場連續9年業績黯淡後,被動加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改革大潮中。

這場互聯網咖啡與傳統咖啡巨頭的對決中,戰局的走向到底會怎樣?被寄予厚望的新兵瑞幸,如何解決燒錢過後的用戶留存問題,打造一套自己的品牌矩陣産品,甚至實現盈利?我們要堅守的零售行業底線是什麼?

帶着以上問題,《中外管理》獨家專訪了北京晖邑零售商管理咨詢公司首席咨詢師劉晖。

“互聯網咖啡”模式就能撬動星巴克?瑞幸想多了

《中外管理》:瑞幸咖啡近期異常火爆,被視為新零售咖啡的代表,它的終極目标就是PK掉咖啡界泰鬥星巴克。這場明裡暗裡的死磕中,您看出了哪些問題?

劉晖:瑞幸走的是一種互聯網咖啡模式,帶有“網紅咖啡”的概念,生命周期能不能長久現在還要畫一個問号。

傳統零售企業做新零售,隻要突破線上這一個瓶頸就OK了。但倒過來,一個互聯網企業要做新零售,投入的精力和成本卻是巨大的。現在很多新零售産品,都遇到了傳統零售的難題,比如成本控制、損耗問題、服務質量、出品率、出品品質等,這些都是新零售企業要去解決的。

但這些問題不僅僅存在于咖啡領域,無人零售,如缤果盒子,都要面對損耗率、毛利控制、供應鍊等問題。也就是說,所有實體零售業要幹的事兒,沒有一樣是互聯網企業能夠落下的。這是瑞幸咖啡遇到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盡管現在瑞幸覺得自己是先進的,但新零售是工具,工具很好模仿。傳統零售企業使用新零售工具也就是一年的時間,一年後就成紅海了。這時大家又開始拼服務、拼品質、拼出品率,又回到傳統零售中去了。那互聯網企業的優勢又在哪兒呢?就沒了,相當于又落後了。就如同現在誰敢說“我有一項技能是會使用電腦”,沒有人了吧?大家都會使用電腦。

瑞幸最大的優勢就是時間,它能在最快的時間内掌握一個固定顧客群,這是它唯一的長項。一旦它掌握了這個顧客群後,深耕大數據,就又回到星巴克當年要解決的所有問題上,比如:杯的大小、咖啡的口味等。

《中外管理》:星巴克也正與阿裡合作,依托“餓了麼”進行外送試點,走的也是新零售模式,向新零售模式轉型的星巴克與“互聯網咖啡”瑞幸有哪些區别?

劉晖:星巴克在利用平台上,比如:星巴克利用盒馬鮮生、餓了麼去結轉流量是非常靠譜的,效率很高,所以它與阿裡達成戰略合作,依托餓了麼的配送體系做外送試點,我們是認同的。

但瑞幸新零售是什麼都走,既有自己的App,也與各類平台合作,更有代理商在幫它做,這都沒有問題,但如果是純粹做個人App的玩法,則會非常不理想。

因為瑞幸的産品屬于快銷品系列,要圍繞年輕都市白領這個目标顧客群,構建新零售模式,挑戰很大。因為年輕都市白領面對的信息量太大了,基本沒有什麼忠實度可言,變的速度也非常快。所以越是做這種客群的新零售,越是要謹慎。

《中外管理》:有人說正是瑞幸咖啡對星巴克的競争,催化了星巴克移動互聯網化變革的步伐,是這樣嗎?

劉晖:不是。瑞幸與星巴克根本就不是一個能量級上的企業。星巴克、麥當勞這類品牌,在互聯網上的研究都有7-9年的時間了,聘請了大量國外顧問團隊來做這個事兒。如果你留意到今年2月份麥當勞小程序的上線,都做得很成熟了。星巴克、麥當勞這樣的大公司運籌一件事兒,起碼要兩年時間,絕不會是因為臨時受了外界某件事的刺激才去做。

星巴克、麥當勞在互聯網化進程中,确實在中國走得要比在歐洲、美國要快,因為中國整個市場進入到了新零售狀态。所以星巴克的移動互聯網化變革,一定是受中國大的市場結構性變化所緻。

新零售隻是工具,解決不了咖啡業關鍵痛點問題

《中外管理》:去年,傳統連鎖咖啡領域出現了一輪倒閉潮,咖啡陪你等品牌都陷入了困境,有人擔心“國内咖啡市場并不像想象中那麼寬廣,現實是不是這樣?

劉晖:中國咖啡業市場屬于新興市場,發展前景是很好的,這點毋庸置疑。

去年開始出現困境的品牌,比如:咖啡陪你、漫咖啡等,很多是從台灣地區、韓國傳過來的品牌,走的場景模式,也就是把咖啡廳當做一個社交場景來做。這種社交場景模式的咖啡廳是受到挑戰的,屬于咖啡業的痛點之一——因為這種模式與中國物價的整體上漲、房租的上漲、人工成本的上漲,是形成尖銳矛盾的。這些咖啡品牌也的确都在不斷萎縮。

很多咖啡品牌都是加盟商在做,并不是直營。所以萎縮也是因為加盟商退出了這個體系,這個一定要說清楚。但如果是直營的咖啡店,目前看并沒有經營得很差。如果走下去看你就會發現,現在麥當勞的麥咖啡、肯德基咖啡依然很好賣。因為咖啡的需求沒有萎縮。但那些經營不善的企業,一定是要被替掉的。

《中外管理》:您提到咖啡業的痛點問題,瑞幸、星巴克這些新零售打法能否解決咖啡業的固有痛點問題?

劉晖:傳統咖啡業的關鍵痛點是什麼?舉個例子,我家樓下一個小咖啡店現在就活得很好,它也是傳統咖啡店,吸引的是旁邊一個中等規模大學的學生,就已經活得很好了。所以傳統咖啡業的痛點是,凡是不在産品上下功夫的商家,都會活不下去,不是你換了個新零售工具就能活得好了。

《中外管理》:具體到星巴克和瑞幸,要解決自己的痛點問題,現在應該把側重點放在哪裡?

劉晖:從傳統零售角度看,星巴克的産品品種需要進行改革;内部服務機制也有待完善。但不可否認的是,新零售會幫助星巴克做業務的增量和增項,它在進入新零售狀态後,業績增長是肯定的,但依然繞不開産品品質、商品結構、人員服務等等這些傳統零售要考慮的問題。

瑞幸也一樣,不管是開到500家店,還是1萬家,依然逃不開商品結構、盈利等核心問題。一個企業不可能一直燒錢燒下去,你的服務成本怎麼做?怎麼既能保證服務質量又能降低經營成本?這些才是零售行業永遠的課題,是變不了的。

《中外管理》:瑞幸半年就擴張了900家店,如此大體量是否面臨着傳統咖啡連鎖固有的問題,比如加盟的代理商管理不善問題?

劉晖:從企業外部情況看,瑞幸很有可能是直營、連鎖、合作三種模式一起幹的。因為單單通過燒錢是燒不出這麼大的體量的。目前它的開店規模、開店速度都是OK的,但後面有資本推手也是肯定的。

所以在加盟店方面瑞幸會面臨管理問題。但新零售是按照工業标準來管理加盟商的,完全不用加盟商自己去經營門店,加盟商隻負責制作和配送。這樣的話,品牌對加盟商經營能力的要求就下降了很多,這就是新零售的好處。

“燒錢10億”之後,瑞幸如走星巴克老路會死得很快!

《中外管理》:瑞幸打出了“前期燒錢10億來教育市場”的旗号。但燒錢吸引到客戶群後,一旦優惠取消,用戶的留存是否成為大問題?

劉晖:是的,但産品是問題的核心。假如一個咖啡品牌的咖啡味道好,即便漲價,消費者依然會喝;但如果品質不好,一旦漲價(或取消優惠)消費者就沒有忠誠度了。所以這就回到了咖啡師的調制、咖啡的配方這些咖啡業極專業的問題上來。

比如,星巴克咖啡屬于快銷領域裡“工業化的咖啡”,但星巴克在2014年利潤不好,單靠咖啡玩不動了,随後增加了糕點品類,因為糕點的利潤高。後來Costa挑戰它在北京、上海的地位時,就是在咖啡味道上,即産品品質上進行挑戰。所以瑞幸咖啡死磕星巴克,大規模擴張後如果不重視咖啡品質,還是走星巴克老路的話,會死得很快。

《中外管理》:但不可否認星巴克的品牌積澱,以及開創“第三空間”咖啡文化,支撐着它現在的市場地位?

劉晖:星巴克帶有較強符号屬性,依然受那些對咖啡文化和咖啡口味還不十分理解、剛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喜愛。或者這部分人認為自己在社交方面的需求,“星巴克場景”是符合的。但随着這部分人喝咖啡時間的增長,逐漸對咖啡及咖啡文化有了理解後,很有可能離開星巴克。

星巴克在二三線城市發展還好,但一線城市已岌岌可危,因為消費者的眼界寬了,對品牌講的那些故事越來越不想聽了,注意力又重新回到産品的品質上來。

《中外管理》:圍繞星巴克打轉肯定是瑞幸咖啡階段性的事情,未來瑞幸還是要打造一套自己的品牌矩陣産品、修煉好内功,您的建議是什麼?

劉晖:首先,在定位上鎖定“地鐵族”,即一線城市中等收入偏下的白領一族,比如,剛剛踏入職場的年輕人。

其次,在産品方面嘗試走多元化、多周期的輪轉路線。即在穩定幾個基本單品以後,不斷更換自己的咖啡品種,最好做到每隔一段時間就能調制出不同口味、不同視覺效果的咖啡新品。甚至不局限于賣咖啡,讓紅茶、藥茶、花茶等多種飲料快消品不停地在自己的通道上輪轉,以此來實現自己的盈利模式。

最後,我們并不反對它做規模,甚至接下來能在二三線城市中做出規模,都是沒問題的。因為瑞幸的價格便宜,能提前培養出一批對它這類咖啡有飲用習慣的顧客,這就夠了。

中國喝咖啡的人群接近1億,1億人每天至少消耗掉兩億杯咖啡,這個市場太大了。隻要品牌不亂來,能夠堅守住商品結構、産品品質、服務等一系列零售業的核心标準,能夠活下來,就一定能在這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

責任編輯:李靖

圖東方IC怎麼既能保證服務質量又能降低經營成本?這些才是零售行業永遠的課題,無論傳統零售還是新零售時代,都是變不了的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