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重構年齡感:50歲後可能是人生最佳工作狀态!

重構年齡感:50歲後可能是人生最佳工作狀态!

時間:2024-10-29 01:19:34

從國内外經驗來看,鼓勵退休的銀發人員再就業早已成為一個有效手段;但在國内推廣老年群體再就業,關鍵在于完善機制設置,用一種更加彈性的方式,讓老年人的優勢發揮出來,把他們從社會成本,轉為社會收益

圖東方IC

“媽,你才70歲,出去打份工吧!”

近期,一位自主創業者的言論刷爆了朋友圈。面對很多人的不解,這位創業者說道:“相比幫子女帶娃、跳廣場舞這些單調乏味的退休生活,其實老年人也需要忙,在力所能及的工作中找到存在感……”

養老就是被動地等待生命的終結?退休之後,想出來重新找份工作、體現自身價值的老年人,如今不在少數。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認為,從國内外經驗來看,鼓勵退休的銀發人員再就業早已成為一個有效手段;但在國内推廣老年群體再就業,關鍵在于完善機制設置,用一種更加彈性的方式,讓老年人的優勢發揮出來,不成為社會的負擔。以下是李玲教授的論述。

50歲是職場女性的最佳年齡段

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社會從來沒有過的問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面臨着老齡化考驗,隻是中國的問題更加嚴重。

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人口老齡化是成本還是收益?或許很多人會認為是成本,所以才會有“突圍”。這其實很可怕,因為把老年人當做成本看的話,就涉及兩個問題:一個是退休金的支出,一個是醫療費用的支出。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老年人确實是一個負擔,因為國家要支付養老金,醫療支出又是無底洞。

老年人是成本還是收益?按照傳統的定義,老年人都是成本。但是我想,是不是應該重新定義一下“老年”?把60歲、65歲就稱為老年人,那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定義。美國的養老金制度是羅斯福總統在1935年大蕭條期間定的,那時人的平均壽命隻有60歲,所以把65歲定為可以拿養老金的年齡。但是今天呢?今天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多少?是76.7歲,美國也是77歲、78歲。如果還按原來的年齡,就不太恰當了。所以盡管現在美國也在延遲獲取養老金的時間,但依然是67歲,與當年沒有太大的區别。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也在重新定義老年人,将60-74歲定為年輕的老年人、75-89歲定為老年人,90歲以上定為長壽老人。

我就屬于年輕的老年人這個層次,我是60後,已經快退休了,我的同學們大多已經退休了。一般情況下,女性工作到55周歲就能退休了。我在研究老齡問題時,常感到這是一個巨大的人力資本浪費!

作為女性,我自己的感受是,過了50歲以後,可能是最佳的工作狀态,一方面孩子大了,不用操心了,家裡該搞定的都搞定了;另一方面,過去那些誘惑也沒有了,現在年輕人面臨着各種誘惑,但對于過了50歲的女性來說,這些都沒有了,此時會感覺工作就成了一個必需品,為了讓生活更有意義而去工作。50歲是女性最佳工作年齡段,是時間、精力最充沛的時候。遺憾的是,我們很多同齡人大多已經退休在家了。

老年人不是社會的成本,而是收益!

怎樣才能把老年人變成社會收益呢?我認為講老齡化不能隻盯着成本看,而要把老年人的優勢利用起來。

大家知道改革開放40年,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效,就是因為我們充分利用了人口紅利。這個紅利就是指那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勤勞而健康的老一輩。如今,這批人正在漸漸老去。但我們能不能利用他們的二次人口紅利呢?也就是說,45-59歲的人、60-74歲的人,其實完全是有工作能力的。如果是這樣,你就不能把他們當成老人養起來,變成社會的負擔。

我的同齡人以及我父母那一輩,本來工作好好的,一退休就開始“無中生事”。因為沒有工作的壓力了,過去那種大家庭裡還可以抱抱孫子、忙忙家務;但現在很多是獨生子女家庭,兒女們現在還沒有生孩子,甚至還沒有結婚。這些人退休以後也是沒事幹,就開始跑醫院,把看病當成了職業。或者被弄到醫院一照一查,這病那病就折騰開了。

實際上,我們不應該把老年人變為一種成本,而是要用創造性的方法、更加彈性的方式,讓他們繼續發揮作用。開發人口的二次紅利,也是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增長的一個新動力。

老人創業:有比年輕人更多的社會經驗、社會資源

怎麼用好老年人?其實國家已經開始行動。最近教育部、财政部聯合發布了“銀齡講學計劃實施方案”,這非常好。

大家知道,過去搞體力勞動,人到60歲以後真的就幹不動了。但現在是一個怎樣的時代?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因此對很多職業來說,老師崗位要資格老的,醫生也要資格老的。但現在很多職業裡,男性幹到60歲就要退休,女性幹到55歲退休……接下來怎麼把這些人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我很期待下一步不僅有銀齡的老師、銀齡的醫生、銀齡的科學家、銀齡的工程師,還要有銀齡的社工和志願者。

遼甯省已經說要支持老年人自主創業了。我覺得太對了。年輕人創業的風險太大了,為什麼?因為你還沒有踏入過社會。如果一個大學生剛畢業,甚至沒有畢業就去創業,那你怎麼能夠成功?我要打一個問号,或者說即便成功了也是一種偶然,因為你對社會根本不了解。而退休的或者即将退休的人,有豐富的社會經驗,也有社會資源,他們去創業,可以領着年輕人一起幹,幫年輕人避開各種陷阱和風險。所以老年人完全可以自主創業,甚至去開創不同的職業。

我最近就在想:将來退休後就不再研究醫改了,也不再研究經濟學了,人一輩子都搞一件事兒,好像還沒有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看了《我不是藥神》後,我想以後也去寫寫電影劇本,醫改裡有那麼多的故事。而社會就是要鼓勵老年人退休後去做做以前沒有做過的事,讓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同時又能為社會創造價值。

山東省日照莒縣長嶺鎮前夏莊村威德曼家紡用品廠,老年創業的楊書範(右)正在車間查看産品質量企業不妨用“銀齡志願者”機制讓老年人創造價值

還有就是“銀齡志願者”,我們怎麼才能創造一個機制,不讓老年人與年輕人在就業上成為一個問題。因為老年人不退,哪來的工作崗位?大家可以一起想想辦法。比如,國内的幹部有一個“退二線”的說法,處級幹部50歲退二線,副廳、局級幹部55歲退二線,但他們其實并沒有退休,隻是從管理崗位上退下來了。

同樣的方法,能不能用在企業老職工身上?這既不叫退休,也不同于現在的“返聘”,就是從一線退下來了,但還是可以繼續工作。隻是他必須把原來的位置、原來的編制騰出來,這樣年輕人才可以進來。但老職工依然是可以繼續發揮自己的價值的,在關鍵時刻輔導好年輕人,成為“銀齡志願者”。這些其實都是組織内部的機制設計問題。

責任編輯:李靖

讓有經驗的退休人員成為組織的“銀齡志願者”,這些其實都是組織内部的機制創新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