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老年人再創業,觸發了哪些商業價值?

老年人再創業,觸發了哪些商業價值?

時間:2024-10-29 01:20:04

本刊創刊人楊沛霆老先生在花甲之年創立了《中外管理》雜志,是中國老年人再創業的一個典範攝影劉奔“40歲時,我從大陸到香港打拼,10年後離開原工作單位去鳳凰衛視,一幹就是10年,60歲後退休。”說這番話的是曹景行,原鳳凰衛視資訊台副台長、言論部總監。如今71歲,依然還活躍在媒體圈做自由媒體人,并兼任大學客座教授、自由旅行者、攝影師。

“不受束縛,想工作就工作,想旅行就去旅行,現在的我更喜歡這種自己做主的人生狀态。”曹景行說。

“什麼是老年人?什麼是退休?”徐少民,50歲,1990年代末任聯想集團高管,曾任聯想旗下科迪亞公司負責人。36歲離職後,人生便啟動了“自由創業”的模式,已經連續自主、參與創業不下五家公司。較早接觸AR技術、互聯網電商、研究社群營銷和O2O,現在依然還在創業的路上。在他的心中,隻要身體允許,隻要心态年輕,人生沒有“退休”,更無“老年”。

曹景行和徐少民,應該屬于典型的臨近或已過退休年紀,卻依然活躍在事業路上的代表。他們對老齡化時代的行業機遇有着更深刻的現身說法。

重新定義“老年人再創業”

退休後,很多老年人有更多時間去學習、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甚至開始了“人生的第二事業”。

徐少民認為,能夠選擇再創業的老年群體,基本上經曆過改革開放,經曆了社會體制的改變,他們在思想上比較與時俱進,同時在心态上又比較包容。

機緣巧合的是,本刊的創刊人楊沛霆老先生,也是在自己花甲之年創立了《中外管理》雜志。同時還有另外三位創業元老當時也都是退休年紀。

現如今正創業運營着一家公關公司的徐少民也告訴《中外管理》,自己同時還在關注互聯網、書法和教育方面的商機,準備遇到合适機會就“出手”。

而81歲的姜奶奶,60歲開始識字,75歲開始寫作,有人稱她“筆下故事篇篇精彩傳神,每個字都‘釘’在紙上,每個字都‘戳’到心裡”。她就是因為看了同為山東老鄉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娃》和半本《紅高粱》,感到“這個我也能寫”,于是中國就産生了一位新作家和“老作家”。

然而老年人的第二事業,與當下很多年輕創業者找錢、組團隊,做項目等創業可不一樣。

首先,他們創業不再是為了生存。老年人創業,其“第二個事業”要高于退休之前的事業的價值。

正如,當問到為何在60歲會想到創業?楊沛霆老先生的回答是:“到人生的後半段,依然需要及時而認真地做自我規劃,包括事業,也包括生活,要想一生都充實而有意義,就要對一生都做規劃。”正因此,當時幾位創刊的元老也都是剛剛退休,有行業經驗,并且工作已經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人生價值。

其次,創業内涵更廣。曹景行也觀察了身邊很多老齡群體。在他看來,隻要為社會創造價值,從事了一份新的“工作”,都可以算作老年人再創業。

比如,當下比較有争議的“老年人帶娃”問題。國家二胎政策出台,但實際上關于孩子撫養的一系列福利、支持政策還尚不匹配。“老年人幫助帶孩子,緩解年輕人壓力,減少後顧之憂,他們是為社會做貢獻,為中國的經濟發展貢獻力量。包括在城市的老人如“老年北漂”,以及農村的照看留守兒童的老人,他們都屬于老年人再創業的範疇。

最後,老年人創業領域和“風口”無關。處于風口之下的熱門行業興許會讓年輕的創業群體趨之若鹜。“但老年人創業基本上還是會和他們的社會關系、人脈資源、個人資本,以及他在當地的能力和興趣有關系。”曹景行提到,正如褚時健種橙子,以及他身邊一位金融高管朋友退休後開始南下投資做“青瓷”事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和道路。老年人再創業并沒有太明顯的所謂熱門創業項目的分類。”

因此,行行出狀元,行行都有潛力和機會,可能是老年人再創業最真實的寫照。

哪些老人會成為再創業主力軍?

2010年,互聯網正熱的時候,徐少民和幾個朋友一起創業做起了電商生意——銷售過季的“維多利亞的秘密”内衣産品。有渠道,有人脈,也不缺錢,但因不了解客群需求導緻半年後以失敗告終。但這次失敗并沒有對徐少民造成太大的打擊。後來他又繼續參與了和AR、藝術教育相關的創業項目。

“總體來看,再創業的這部分人,身體狀況要合适,心理年齡要年輕,要認可自己的價值和初心。如果連自己都覺得該頤養天年了,那他根本不适合創業。”一直在創業路上的徐少民,總結了創業老人群體的幾大特征:能力、人脈、社會資源等都很成熟和豐富。和年輕創業團隊相比,“資金”已經不是太大問題。

“但他們創業,已經不能像年輕人一樣累了打地鋪,餓了吃塊餅幹。”徐少民表示,這個群體的創業者在團隊裡一般起着鼓勵和指導、協助年輕人的作用。第一,他們的再創業目标已經很堅定,但不像年輕人可以多次去試錯,試錯機會很少,再樂觀的老年人,信心也不如年輕人,這是客觀事實。其次,一定要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或自己喜歡的行業。這個年齡再創業“做熟不做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創業艱難,同樣适用于老年人,再創業的老人必須要有足夠的知識和不斷學習的能力。“有經驗是件好事情,但也是個絆腳石,開拓一份新事業,必須去學習這個行業的新知識”。因為連續創業而去學習了社群營銷、電子商務等專業知識的徐少民深有感觸,“可能通過學習後我也未必是專業的,但通過學習,再加上人生閱曆和社會經曆讓我對行業問題有了更不一樣的視角。”

最後,徐少民也提醒想去創業的老齡群體:勞動力密集、資金密集(需要大額資金投入)的行業,一般不适合老人去做,隻适合少數在某個行業比較成功的那些明星企業家。

曹景行就這個問題也補充說,老年人創業群體一般是比較穩健、保守的,對國家政策順勢而為,基本不會選擇有太大風險的事情。那些把養老金拿出去做大投資,不留養老本錢的再創業案例畢竟極少。退休後能夠創業的,一定要有很強的精神動力和内心素質。有的老人退休後選擇去開餐廳,去寫書、教課,“不管怎樣,無所作為的養老不是這部分老人心甘情願的結局,用當年打破常規的心态來開創尚餘的未來,豈不更好?”

曹景行:針對養老和再創業的老齡群體,完全可産生一些新的制度和商業模式圖東方IC誰來幫助老人開拓事業?

随着老齡化社會到來,老年人再創業現象會越來越多,那麼外部機構、企業如何為這個創業群體服務,提供第三方協助一起創造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

曹景行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沒有一個能為推動老年人再創業而創辦的養老機構或組織。很多養老機構都是“自己玩自己的,關起門來幫老人打發時間”,其實,針對養老和再創業的老齡群體,完全可以産生一些新的制度和商業模式。

曹景行進一步解釋說,中國目前老齡化社會趨勢明顯,最基本的養老支持和養老服務都需要解決。對于再創業老人也好、臨近退休人員也好,不要從政策上一刀切:建議根據行業特質和個人情況不同,讓有能力、并且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老年人才繼續幹事業,而對于适合創業的那部分老人,國家也應該鼓勵他們再創業。社會和政府層面提供更多社會服務,以滿足老年人可以自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而外部的社會力量、機構等,發掘再創業老人的商業價值,就應該幫助開拓老人事業,不是關起門來,讓大家在養老機構唱唱歌,跳跳舞,而是幫助這些有着專業技能和才華的退休老人一起再創業,幫他們走出去,發揮自己的價值。

目前已經有一些現代養老機構開始辦學校,引入一些退休的教授、老師等來繼續辦學,幫助他們繼續創造社會價值甚至商業價值。

再者,從創業本身來看,一個創業團隊,如果有幾位高齡創始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徐少民認為,讓精英老人成為年輕人創業的投資人也是有積極作用的,創業企業走得時間長才是最重要的,畢竟老人偏保守,年輕人比較激進,團隊有這樣精英老人去把關,對很多企業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

最後,社會的資本力量,也可以對再創業的老年群體多一些傾斜,能夠像對投資年輕創業群體那樣去投資一些再創業的老年創業者,老年人再創業肯定會有一番新局面。

責任編輯:李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