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國外品牌的争相湧入,本土品牌大受沖擊。而電商的野蠻生長也給服裝實體店當頭一棒,加上前期跑馬圈地式的擴張,服裝行業迎來一波史上最洶湧的“關店潮”。然而例外的是,拉夏貝爾似乎并未受到“關店潮”的影響。一邊加速開店,一邊布局多品牌戰略,攤子越鋪越大。
對此有專業人士提出,對拉夏貝爾來說,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對同店銷售額等營業數據都會比較看重。門店多現在肯定有優勢,但到底多大優勢還很難預料,要看企業之後的經營策略,不同的發展可以把規模變為優勢或是劣勢。
線下疲軟,線上強勁
上海拉夏貝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近日發布2016年年報顯示,2016年度拉夏貝爾營收為102.33億元人民币,相比2015年度增加12.5%,此次乃是拉夏貝爾營收首次破百。營收的增加直接導緻毛利上漲,68.13億的毛利同比增長9.9%。
拉夏貝爾方面将收入增加歸因于專賣渠道的增加,以及在線平台收入的增長。
2016年,拉夏貝爾保持了穩定的開店擴張速度,零售網點由7893個增加至8907個。在渠道方面,拉夏貝爾主要以零售網點和網上店鋪為主。其中零售網點分為百貨專櫃及專賣,是收入的主要來源。專櫃收入由2015年的59.77億元,增加至2016年的59.92億元。而期内專賣收入為32.18百萬元,同比增長28.0%。主要系專賣零售網點數目由2015年底的2272個增加至2016年底的3175個。
與高增長的門店速度恰恰相反的是,拉夏貝爾的同店銷售增速在不斷下降,結合招股書數據發現,在2011-2012年,拉夏貝爾的同店銷售增速高達41.6%,2012-2013年增速極度下跌至6.6%,而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拉夏貝爾雖然依舊新增1014家門店,但同店銷售增速已經處于負增長狀态,從2015年的-3.2%下降到-6.4%。
實際上,同店銷售數據更能體現一家成熟門店的經營狀況,拉夏貝爾同店銷售增速負增長極大程度的反映到,營收逆勢增長的原因或許絕大部分是來自于不斷增加新店所帶來的貢獻,而“老店”的經營狀況卻依舊不盡如人意。從門店的經營模式上來看又大多是以自營為主,開店成本較重,反映到資本回報率上,自然也是一路走低。根據公司年報數據,拉夏貝爾毛利率從2015年的68.1%下降到66.6%。而且與毛利率一同下跌的還有經營利潤,2016年的經營利潤并沒有随着營收增長而增長,下跌了9.18%,僅有7.52億。究其原因就是高額的銷售費用和行政開支,兩項費用去年合計增加7.07億,這直接影響了最終的淨利潤,其股東應占淨利潤2016年下跌至5.32億,跌幅13.5%。服裝專家張慶解釋稱,同店銷售下滑是現階段大部分服裝企業面臨的困境,同店銷售率的下滑表明,企業對于成熟店鋪的維護欠缺,随着新增網點逐漸轉為同店,如何保持同店銷售将成為壓力。值得注意的是,拉夏貝爾的線上增長勢頭表現出了搶眼的強勁,達到10.4億元,同比增長70.4%,占拉夏貝爾總收入的9.8%,電商業績成為新亮點。
很多人最初認識拉夏貝爾都是從它的線下門店開始的。不過随着越來越多的品牌開辟線上渠道,以及淘品牌開設線下門店,二者的已經不再泾渭分明。2014年拉夏貝爾就已經涉足電商布局,當時其組建了一支20人的電商團隊,但線上拓展效果并不顯著,于是選擇了轉變策略,尋找一支更專業的團隊來進行集團電商運營。2015年年初,拉夏貝爾收購了線上起家的互聯網品牌七格格,并将線上業務權限交給七格格團隊運營。從規模來看,七格格算是國内淘品牌中僅次于韓都衣舍和茵曼的第二梯隊,而更重要的是,其營銷模式并非傳統的買流量模式。在拉夏貝爾全國超過8000門店的品牌效應背書下,七格格發揮自己在線營銷推廣、粉絲運營累積多年的經驗,讓拉夏貝爾強化了線上的銷售渠道,并且在線上銷售能力上提升明顯。2015年天貓雙11中,拉夏貝爾以約345.6萬的交易額成為天貓旗艦店女裝類排名第三,僅次于優衣庫和淘品牌韓都衣舍。
競争快時尚
事實上,近年來奢侈品牌出現關店潮,但包括快時尚在内的中端市場的品牌整體還在擴張,從百貨公司到購物中心,從線下到線上也成為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拉夏貝爾定位于中端市場,其實在某些方面很像時尚品牌——雖然它的更新周期不夠快,但是在價格等方面是接近ZARA、H&M等快時尚品牌的。
而這也意味着,随着拉夏貝爾的擴張,必然會與快時尚品牌産生直接競争。
原本拉夏貝爾等本土品牌的擴張重心在三四線城市,而快時尚品牌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但随着一線市場的逐漸飽和,ZARA等國外品牌紛紛開始渠道下沉。
ZARA和H&M們的知名度以前在低線城市并不具有優勢,但時間和信息傳播會解決這一問題,加上線上銷售渠道的發展,讓國外的快時尚品牌也開始被低線城市消費者認知。
“在一線城市,快時尚品牌占優。”歐睿國際服裝行業分析師霍婧表示,畢竟從品牌認可度、服裝時尚程度、更新換代速度、門店數量等方面,國外快時尚品牌都更有優勢。不過,在低線城市,目前還是本土品牌更能為消費者接受。
而從款式上來說,目前ZARA等品牌對低線市場消費者來說還顯得過于時尚,反倒像基本款或是優衣庫這類主打基本款的品牌更受歡迎。
比方說,你會在ZARA看見透明的蕾絲吊帶上衣,或者是露背的襯衫,但是拉夏貝爾不會有這樣的大膽款式。為了符合主要市場的審美,拉夏貝爾給自己的定位是“大衆時尚”,也就是說一件衣服要滿足各種類型的人需求,有較好的适穿性。
事實上,拉夏貝爾也曾聘請過歐美設計師為旗下品牌莫麗菲爾按照歐美潮流風格設計過衣服,但結果就出現了銷售困難的問題,市場反響很不好。最終公司還是決定按照中國大衆喜好來設計,在版型、面料的選擇上都更本土化。
消費者的審美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在快時尚品牌迅速渠道下沉的情況下,消費者遲早會被教育好,屆時拉夏貝爾将面臨更大的挑戰。正如許多本土服裝品牌都曾面臨過的——産品款式缺乏創新,品牌逐漸老化。
通常我們認為服裝品牌的個性化和辨識度是脫穎而出的關鍵,然而拉夏貝爾的常務副總裁王勇認為,越是個性化的品牌越容易老,但是越是針對面廣的大衆化的品牌,生命力可能會越長。
多品牌路線
過去一年服裝行業依舊面臨渠道調整、個性化消費趨勢及國外品牌沖擊等諸多挑戰。不少服裝公司均通過徹底轉型,或加大國内外品牌收購步伐,從而度過行業調整期。
拉夏貝爾同樣推行多品牌路線,通過對外投資合作及内部自有品牌培育發展,豐富品牌組合。
目前,拉夏貝爾旗下擁有10個自有品牌,包括LaChapelle、Puella、7m、LaBabité、Candie’s、JACKWALK、Pote、MARCECK、UlifeStyle及LaChapelleKids。
2012年自創的兩個女裝品牌7m及LaBabité品牌收入增長幅度超過20%,男裝品牌Vougeek/Pote及MARCECK合計收入增長超過30%。于2015年下半年推出的UlifeStyle品牌占比由2015年的0.7%增加至4.6%。不過,受到同店銷售下滑的影響,主品牌LaChapelle及Candie’s女裝品牌收入同比分別下降6.4%及1.6%。
此外,通過對外控股或參投,拉夏貝爾新增多個服裝品牌,包括OTR、OTHERMIX、Siastella、tanni、MariaLuisa、NN、MumMeetMe、Kin和薩缇尼等,品類涵蓋大衆休閑、設計師品牌、高端男女裝、親子裝等。其中2016年度推出的新品牌Siastella收入已達566萬元。
2016年,拉夏貝爾還“不務正業”投資了TNPIHKCo,Limited,獲得在南韓、中國及香港營運并管理Segafredo品牌下的咖啡店的特許經營權,融入“品牌生活方式店”概念,試圖打造拉夏生活态。同時,它還與一家男裝電商——上海品呈實業有限公司簽署了投資協議。
就在一個月之前,拉夏貝爾再次出手,不到千萬元小額投資了BeCool的品牌實體“多啦衣夢”——一家女性服裝租賃電商平台。擁有多年品牌零售經驗的傳統服裝品牌,或許也在尋找新的增長點。這次投資就是其看重女性服飾租賃平台這一新型商業模式的一次試水。“2017年将加大投資并購力度,參與行業整合,向生活化大消費行業聚焦投資。”報告顯示
近日,拉夏貝爾又發布公告稱,于2017年4月5日,公司全資附屬拉夏企業管理拟認購北京明通發行的新股份,代價人民币約1500萬元。後者為一家主要通過線上渠道銷售的互聯網眼鏡品牌。北京明通擁有及經營中國領先互聯網眼鏡品牌INMIX。近幾年來,INMIX為中國市場天貓銷售平台上衆多國内外眼鏡品牌中最高銷量的品牌之一,并一直保持高增長率。訂立購股協議後,集團将随北京明通的發展而獲益,同時有助集團通過INMIX品牌及北京明通的資源,進軍高毛利率的眼鏡市場,豐富其産品組合。公告表示,拉夏貝爾集團可使用現有零售渠道,助力INMIX品牌提升其線下零售市場的滲透。
目前服裝市場依然處于低迷期,服裝品牌的突圍之路不外乎從産品創新、經營能力以及營銷方式等方面做驅動。拉夏貝爾不斷嘗試模式創新與多渠道發展也正是在為赢得市場增加籌碼。畢竟長年以店鋪數量的增長來驅動企業銷量的增長,是非常容易觸碰天花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