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電影發行高峰論壇”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行。本次論壇以“多元環境下的電影發行”與“互聯網+的思考”為主題,邀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李國奇,及中影、華夏、萬達、安樂、傳奇東方、貓眼、微影時代等制作發行公司的大佬,共同探讨中國電影發行市場的發展方向以及“互聯網+”對電影發行的助力。
李國奇指出,既要看到近幾年中國電影取得的成績,也要看到中國電影當前面臨着很多挑戰,電影處在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新轉折點。第一是電影創作面臨着嚴峻挑戰。“總的來看,優秀影片比例還不夠,得到市場認可、得到觀衆認可的好影片數量還偏少,這是中國電影最終能否實現跨越的核心問題。”第二,來自市場方面的挑戰很嚴峻,包括電影觀衆的分流,互聯網對電影觀衆的争奪。“從去年13.72億電影觀衆的數量來看,我們也感到中國電影形成了很龐大、素質比較優良的觀衆群體,但如何把這個群體留住,争取更多觀衆,擴大這個群體?需要從各方面發力,一方面是抓創作,另一方面是要抓發行、抓市場。”
李國奇表示,電影局根據今年電影發展情況,确定了兩項重點工作:一是把今年确定為電影質量促進年,“主要目的是抓精品力作,要出好作品,這是電影成長壯大的根本因素。”第二是市場規範年,“今年要通過加強管理、規範市場,讓電影市場更加健康、公平。”
電影發行多元化中國電影市場正迎來電影消費多元化的重要拐點,多樣化的觀影需求、多樣化的電影類型,加上互聯網文化的深度影響,造就了當前中國電影市場多元化的現狀。
論壇上,中影副總經理周寶林、華夏第一副總經理黃群飛、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安樂影片總裁江志強、傳奇東方影業CEOPeterLoehr(羅異)等嘉賓發表了自己對“多元化”的理解。
周寶林認為,電影發行的多元化主要體現在四方面:一是主體多元化,過去以中影為龍頭覆蓋省、市、縣的發行體制發生深刻變化,各類從事發行業務的新生力量快速崛起;二是資本多元化,跨界融合和資本運作越來越普遍,包括國有、民營、混合所有等在内的各種經濟類型主體越來越多;三是營銷手段多元化,從過去的發物料、做報道、送拷貝,到今天的票補、保底發行、墊付宣發費等,新型營銷手段層出不窮;四是競争多元化,不僅影片之間激烈争奪發行放映渠道,院線之間的競争同樣激烈。
同為國有發行的代表,黃群飛表示,除了投資主體多元化外,觀衆觀影需求的差異化及娛樂消費形式的多元化,都對傳統電影業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互聯網的出現和介入,使得發行市場更難以掌握。“發行渠道越來越多元化,互聯網新媒體發行公司多如牛毛,發行模式越來越複合化,通過預售、保底發行等方式,發行的資本金融化程度越來越複雜。可以說,互聯網是改變電影發行業的最大最深刻因素。”
作為民企院線發行的老大,萬達本身就是中國電影多元化的代表,2002年國内啟動院線制度改革才有了民營資本的進入,才成就了今天的萬達院線。曾茂軍表示,中國電影多元化是由利益多元化和觀衆多元化決定的。同時,發行方式和發行終端日益多元化,互聯網票務平台進入發行和制作,“包括萬達在内的傳統院線公司開始通過終端進入上遊的制作和發行,所有公司都在試圖打通産業鍊,多元化有序競争促成中國電影的快速發展。”
傳播新生态呈點狀式
作為制片人,江志強感歎中國是全世界電影發行改變最快的國家,原因正是互聯網的介入。“今天美國發行電影還是采用原來的方法,在電視上投放很多廣告,而在中國往往是互聯網控制所有的一切。未來,互聯網與發行的結合将越來越緊密,因為互聯網是最能觸及觀衆的媒體平台。”
在互聯網時代如何抓住用戶、做好發行?微影時代高級副總裁楊丹以微信用戶為例做了剖析:微信目前擁有7億活躍用戶,每個用戶平均每天刷20次朋友圈,用戶在微信上浏覽的内容80%來自于朋友的分享,主動檢索獲取的隻有20%。“這說明,互聯網内容傳播的新生态是點狀式,用戶的聚集和觸達是分散的、碎片化的。”
“用戶是分散在汪洋大海之中的阿拉斯加鲑魚,在線購票渠道就像是鲑魚洄遊的河流,要像阿拉斯加棕熊那樣在河流中恰當的石頭上蹲守,這是觸達魚群的最好方式。”對于在線票務平台如何助力電影發行,楊丹作出生動比喻。
貓眼影業總裁康利認為,電影的本質規律之一就是其充滿了不規律性、波動性和風險性。貓眼通過用戶平台和數據能力,可以對用戶行為軌迹進行深度挖掘,幫助提升行業對電影全鍊條運作的預測和判斷。“具體來說,在電影宣發前期,通過用戶浏覽的痕迹,能夠得出很多對宣發動作有指導性和預見性的判斷,為電影發行創造一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