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經濟結構調整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對策建議

經濟結構調整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對策建議

時間:2024-10-28 12:22:18

一、突出問題

一是供給結構上,産能過剩與供給不足并存。一些行業和産業産能嚴重過剩,同時大量關鍵裝備、核心技術、高端産品還依賴進口。産能過剩主要集中在技術含量低、附加價值低的産品及其生産領域,供給不足主要集中在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高的産品和生産領域。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适應性和靈活性不強,有效供給不足。我國出境購物、“海淘”購物快速增長,2014年居民出境旅行支出1萬億多元人民币,2015年就将近1.5萬億元人民币。

二是需求結構上,内需外需關系失衡與投資消費關系失衡并存。從内需外需關系來看,我國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和第二經濟大國,但2015年出口依存度仍然達20.87%,比日本高6.6個百分點左右,比美國高8.6個百分點左右。從投資消費關系來看,投資對GDP的貢獻率仍然偏高,今年上半年,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達37%。

三是産業結構上,三次産業結構失衡與各産業内部結構失衡并存。從三次産業結構來看,雖然今年上半年第三産業占GDP比重達到54.1%,但與發達國家70%左右的比重仍然有較大的差距。從各産業内部結構來看,現代農業發展滞後,傳統農産品多而不優;我國重化工業産能嚴重過剩,制造業“大而不強”,主要處于“微笑曲線”的低端位置(低附加值生産環節);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充分,我國是貨物貿易順差國,卻是服務貿易逆差國。

四是資金配置上,貨币總量寬裕與資金向實體經濟傳導結構性失衡并存。近年來,我國貨币供應、信貸供給和社會融資規模呈較快增長态勢,2015年末M2/GDP超過200%,廣義貨币信貸餘額/GDP超過190%;20132015年,信貸增速持續快于GDP增速與CPI漲幅之和,且增速差距一直在擴大,從3.7%擴大到了4.9%。但同時,結構性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反映突出,資金在不同企業、行業、地區之間配置失衡。部分大企業、政府類項目存在财務軟約束,對資金價格不敏感,占用大量信貸資源,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形成“擠出效應”。大量過剩産能、“僵屍企業”也擠占了相當一部分金融資源,一定程度上将資金成本轉嫁到其他優質企業。這導緻風險-收益關系和金融機構經營行為扭曲,并推高無風險收益率。

二、主要原因

一是市場體制機制建設不完善。市場要素流動壁壘較多。在現行的财稅體制和政績考核制度激勵下,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本地的發展,設置不少的顯性或隐性的要素流動壁壘,阻礙了全國統一市場建設,加劇了各地低水平、同質化競争,造成産業同構和産能過剩。比如,一些地方以廉價供地、土地稅收減免等方式招商引資,助推了重複投資和過剩産能擴張。一些部門存在行政壟斷問題。例如基礎行業中,石油、天然氣、電力、電信、鐵路,服務行業中醫療、教育、文化等行業行政性壟斷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影響了要素和生産力的提升。價格體系改革滞後。價格難以及時準确反映市場供需關系,進而導緻了生産要素的不合理流動。

二是要素市場發育不健全。比如金融市場,銀行業總資産約占金融機構總資産的93%,股票和債券融資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的占比僅為13.9%,并且股票市場層次比較單一,債券市場發展存在明顯割裂。直接融資發展滞後,一方面導緻企業融資結構錯配、期限錯配,限制了衆多初創和成長期企業的融資渠道,增加了其發展的融資成本和财務風險;另一方面使實體經濟過于依賴銀行信貸融資,企業杠杆率高居不下,增加了銀行業體系風險。

三是科技創新活力不足。我國科技基礎仍然薄弱,科技創新能力特别是原創能力還有很大差距,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還不夠高。創新是第一動力的觀念還沒有在全民形成,創新氛圍還不濃,特别是對各級黨政機關的考核中,創新指标權重太低,激勵和引導創新的制度體系還不完善,創新人才缺乏,高端技術人才特别是行業領軍人才缺少。

四是組織保障不力。一些地方領導頻繁調動,一屆内換幾個黨政一把手的現象頻繁發生,一個領導一個發展戰略,一套發展思路;幹部考核指标不完善,導緻一些領導不願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一些部門本位主義思想嚴重,“死守”行業壟斷不放,不願改革。一些領導不熟悉經濟工作,個别領導不作為,甚至亂作為。

三、對策建議

一是要大力開展前沿趨勢研究,切實增強經濟結構調整的前瞻性。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必須把握大勢。經濟結構在未來将發生巨大的變化,甚至難以想象。第一,從人的因素來看,我國老齡化社會即将到來,勞動力将減少,勞動力成本将越來越高,經濟發展方式将進一步由溫飽型經濟轉向享受型經濟、工業主導型經濟轉向服務業主導型經濟、大衆化經濟轉向個性化經濟。第二,從科技的發展來看,全球新技術的孕育和發展正在不斷加快,推動着經濟結構調整。特别是颠覆性技術一旦出現,将對人類的思想觀念、興趣愛好、生産方式、産業組織、商業模式、分工體系乃至社會治理方式産生極為深刻的難以想象的影響。經濟發展動力将進一步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由需求驅動轉向供給驅動。第三,從國際地位的變化來看,随着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生态地位将大幅提升,經濟發展方式将進一步由出口導向型經濟轉向内需主導型經濟、由追趕主導型經濟轉向引領主導型經濟。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必須着力推進供給側改革,提高全要素生産率,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

二是大力破除資源要素優化配置的制度障礙,切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争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建設統一規範、競争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價格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定價機制的作用,引導資源要素合理流動。進一步加大土地财稅金融制度改革力度,釋放要素市場的活力。要更好發揮财政稅收政策在推動資源要素優化配置中的作用,以财稅結構性改革推進經濟結構改革;要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發展多層次的直接融資市場,完善銀行業機構體系,夯實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建設,更好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别是優勢産業的支持作用,不斷提高實體經濟的盈利水平,促進産業結構的高端化、低碳化、輕型化;要通過土地資源市場化改革,以用地方式轉變促進産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以用地結構調整推動經濟結構調整。

三是大力轉變政府職能,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着力推進政府配置資源方式創新,分類建立健全配置資源管理體制,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全面清理和取消各地保護落後産能與僵屍企業的政策。着力通過“放、管、服”系列改革,切實簡政放權,規範政府行為,監管市場主體,維護市場秩序。着力加快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與行政事業單位的脫鈎,發揮其在行業自律、技術支持、技能培訓、信息服務等方面的作用,為企業提供更好的市場環境。

四是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構建經濟結構調整的技術支撐。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制度、管理、業态、組織形式、商業模式等全面創新,推動發展方式向依靠持續的知識積累、技術進步和勞動者素質提升轉變。突出人才和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最大限度激發其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突出重點,加速推動國内國際高端人才、平台、技術、成果、資金等創新資源集聚,圍繞全局性、戰略性、關鍵性、颠覆性的技術攻關,實施一批重大工程。突出創建激勵創新的制度體系和環境氛圍,特别是完善科技成果産權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轉化機制,為企業和科研人員的創新提供更大激勵;通過輿論引導、容錯機制建設,大力建設創新文化,營造創新的濃厚氛圍。

五是大力推進“五化融合”,構建經濟結構調整的強大動力。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綠色化“五化融合”,這是大思路、大戰略,必将極大地增強發展新動能,拓展發展新空間,産生發展新業态。要着力打破“五化融合”壁壘,以相互融合的整體思維來推進“五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比如,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綠色化的融合,就是要像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一樣,來推動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綠色化的融合發展;就是要逐漸用現代工業的生産、流通方式組織農業生産,包括使用機器設備、發展專業化分工等,農民像工人一樣職業化,使農業生産部門的生産率趨近于非農産業;就是要逐漸使農村基礎設施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城鄉真正一體化;就是要用信息化和綠色化的思維和手段來全面改造提升“三農”。“五化融合”,是加快産業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強大動力。

六是大力推進對外開放,完善經濟結構調整的全球化參與機制。在全球化背景下,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要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堅決破除對外開放的制度性壁壘,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對外投資和貿易合作,提升外經外貿質量。堅持引資、引智、引技相結合,彙集更多高端要素資源。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第一貿易大國,要積極參與國際貿易制度體系建設,在國際經貿活動中争取到與我國地位相稱的話語權,為外經外貿發展争取更多有利條件。

七是大力推進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為經濟結構調整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要在完善幹部任用、幹部業績考核、幹部任期制、整治不作為亂作為、解決短期行為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比如,屆内黨政主要領導除因違法違紀予以調整外,其餘原則上不調整;加大科技創新指标在業績考核中的權重;重用改革促進派和實幹家,營造正确的選人用人導向。

本文是中國浦東幹部學院随即立項決策咨詢課題,系第5期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專題研讨班班級研究報告。課題組成員中學院教師有:章志剛,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培訓部綜合管理處處長、研讨班班主任,主要執筆;朱瑞博,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教學研究部教授;劉雨蓓,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培訓部幹部;學員有:羅雲壽,湖南省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主要執筆;廖媛媛,中國銀監會政策研究局副局長,主要執筆;沈素芹,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崔書文,經濟日報社産經新聞部主任。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