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一帶一路”國際産能合作促進全球互利共榮

“一帶一路”國際産能合作促進全球互利共榮

時間:2024-10-28 11:45:36

積極推進國際産能合作,有利于拓展産業發展空間、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企業核心競争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也有利于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當前,“一帶一路”國際産能合作取得了多方面的積極進展,産能合作規模迅速增長。我國推動國際産能合作,是“一帶一路”框架下新的産業轉移雁陣模式的體現。目前國際産能合作已成為中國開放合作的一大重點。在産能合作中,全球基建熱潮給中國的建築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在合作模式上,在沿邊地區建設跨境經濟合作區、邊境經濟合作區和經貿合作園區已經取得成功并證明具有現實可操作性。

國際産能合作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抓手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的“一帶一路”倡議最近幾年來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緻力于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赢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和普遍贊譽。

當前,“一帶一路”倡議已經進入加快落實階段。在其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項目中,國際産能合作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抓手。

早在2014年,李克強總理根據周邊國家急需基礎建設提升增質的要求,提出國際産能合作倡議,這個倡議旨在擴大中國對外開放、帶動世界經濟增長,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引起強烈反響。随後2015年5月13日,國務院出台《國務院關于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實踐證明,國際産能合作已成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抓手,成為中國對外經濟合作的重要途徑,成為升級版的中國“走出去”的戰略要求。

國際産能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中國以“一帶一路”倡議為統領,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同沿線國家一道推動産能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當前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開展跨國産能合作的産業,既有以輕工、家電、紡織服裝為主的傳統優勢産業,以鋼鐵、電解鋁、水泥、平闆玻璃為主的富餘産能優勢産業,又有以電力設備、工程機械、通信設備、高鐵和軌道交通為主的裝備制造優勢産業。在原材料領域,煉化和化肥行業境外在建項目簽約金額達600億美元,建材企業在境外投資項目達到33個。在電子信息行業,多家光伏企業在美國、日本、歐洲、南美、東南亞等地投資光伏站建設或開展EPC總包服務。

“一帶一路”産能合作還帶動了中國鐵路、電力、通訊等優勢行業的相關技術和标準“走出去”,有利于提升中國在全球産業鍊和價值鍊中的地位。目前,印尼雅萬高鐵已簽署商務合同并有望全面開工,巴基斯坦卡拉奇2号核電機組項目也順利開工。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至萬隆高速鐵路項目是中國從技術标準和裝備制造,到勘察設計、工程實施和運營管理等全方位整體“走出去”的第一單項目,具有标杆意義;此外,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匈塞鐵路塞爾維亞段等鐵路項目的穩步推進,成為國際産能合作的重要抓手,也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老鐵路,匈塞鐵路已開工建設,也有力地帶動了中國鐵路标準和設備“走出去”。

企業是産能合作的主體。在參與國際産能合作的國有企業中,中央企業是“走出去”主要力量。截至2016年底,共有180多家中央企業在境外設立了12000多家分支機構,分布在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已有110多家央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比較有代表性的央企包括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中國移動、中國電網、南方電網、中國建材集團、中國電建等。在“一帶一路”戰略引導下,衆多民營企業也紛紛參與跨國産能合作。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8月,全國工商聯發起設立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由59家民營企業組成,注冊資本高達500億元。中民投的成立為民營資本參與跨國産能合作提供了新的資源、途徑和商業模式。目前,中民投已在香港、新加坡、倫敦等地開展業務。截至2016年底,共有180多家中央企業在境外設立了12000多家分支機構,分布在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已有110多家央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分支機構。全球基建潮給國際産能合作帶來了新的機遇

“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推進沿線國家發展戰略的相互對接,讓古絲綢之路煥發新的生機活力,使亞歐非各國聯系更加緊密,基礎設施的短闆必須要首先彌補。其中“一帶一路”的“五通”之一的設施聯通,則具有優先性。因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的基礎,隻有抓住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護設施和交通管理設施設備,提升道路通達水平,才能推進建立統一的全程運輸協調機制,促進國際通關、換裝、多式聯運有機銜接,逐步形成兼容規範的運輸規則,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

國際産能合作目前一大亮點在于,全球基建熱潮給中國帶來了新的機遇。亞洲開發銀行近日發布題為《應對亞洲基建需求》的報告,預測2016年至2030年亞太地區的基建需求合計超過26萬億美元,換算成年均數字為超過1.7萬億美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表示,歐美發達經濟體的基礎設施需升級;對發展中經濟體而言,基礎設施的建設是工業化、城鎮化的基礎和前提;亞投行的順利建立正反映出全球對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度重視。

我國的“一帶一路”建設正是契合了這個發展态勢,畢竟,能夠有能力大量輸出基礎建設産能的國家全世界也隻有中國具有這樣的實力。在中亞、南亞、西亞、北非和南歐地區,有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待着中國企業去建設,這些地區也非常對中國經濟的進一步增長寄于重望,希望能帶動這些國家在工業化和城市化方面有所提升。

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理卓奧瑪爾特·奧托爾巴耶夫就直接表示,“我們是鄰國,而中國也是這個區域的經濟增長的源頭,我每次來都會看到有很多的積極變化。我們都是内陸國家,而内陸國家是有不同的思維,有很多的國家是不理解我們這種思維方式的。我們需要向外的渠道,才能夠去進行貿易和交流。但是,如果沒有海洋的話,是很難做到的。所以我們的世界觀是非常不一樣的。這是為什麼我們希望建立一條走廊,把我們的國家和世界上其他的國家聯系起來,這樣才有運輸、能源、溝通。”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路上的鐵路和公路建設,海上的碼頭和港口建設,航空基礎設施建設都成為中國國際産能合作的重點領域。

我國的跨境鐵路已經于與俄羅斯、朝鮮、越南、蒙古和哈薩克斯坦等5個國家連接,正在使用的跨境鐵路運輸線路共11條。随着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的全面開展,鐵路作為大運量的陸上運輸方式,将在國際化發展進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在向西方向即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方向,我國将中歐班列作為深化我國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的重要載體,促進中歐國際鐵路貨物聯運,深化國際鐵路運郵合作。在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方向,進一步促進中亞區域運輸與貿易便利化,确保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聯委會充分發揮職能。向南,在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方向,推動雅萬高鐵、中泰鐵路等一批高鐵和鐵路建設合作項目取得新進展,加快推進大湄公河次區域九大交通走廊建設。向北,中蒙俄經濟走廊方向,加快推進中俄同江鐵路橋、黑河界河公路橋等項目建設。

截至2016年底,我國已與沿線15個國家簽署了16個雙邊及多邊道路、過境運輸和運輸便利化協定,通過73個公路和水路口岸開通了356條國際道路客貨運輸線路;建成11條跨境鐵路,中歐班列往返穿梭于廣袤的亞歐大陸;開展國際鐵路運郵合作,已初具國際物流品牌影響力。在南美洲,智方希望加強基礎設施等領域的産能合作,其中三個高速或鐵路項目已經進入規劃期,分别從智利連接到阿根廷、巴拉圭和巴西的鐵路。

此外,我國也在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幹線網絡建設,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暢通信息絲綢之路。加快推進雙邊跨境光纜等建設,規劃建設洲際海底光纜項目,完善空中(衛星)信息通道,擴大信息交流與合作。“一帶一路”框架下國際産能合作的雁陣模式

東亞地區的發展原有雁陣模式中的國際産業轉移。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從日本到“亞洲四小龍”再到東盟其他國家和地區,東亞國家和地區通過産業的依次梯度轉移,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實現了整個地區的經濟騰飛,形成“雁陣模式”。

随着中國産業結構升級以及日本經濟持續衰退,過去以日本為頭雁的亞洲産業分工和産業轉移模式逐漸被打破。“一帶一路”沿線區域内處于不同工業化階段的國家之間具有産業轉移的天然動力和優勢。根據勞動力成本和各國的自然資源禀賦相對比較優勢,未來5年,中國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和資本密集型行業有望依次轉移到“一帶一路”周邊及沿線國家,帶動沿線國家産業升級和工業化水平提升,構築以中國為頭雁的新雁陣模式。

在國際産能合作的領域中,我國各個地區借力“一帶一路”創造的公共平台,分别與周邊國際開始對接優勢産能。

比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因其較低的要素成本、豐富的原料資源等有利要素,成為山東省産能境外轉移的首要承接地。山東省企業對“一帶一路”國際産能合作主要集中在橡膠輪胎、紡織服裝、機械設備、電子電器等行業,一批重點合作項目取得積極進展。在橡膠輪胎行業:賽輪、玲珑、森麒麟、新遠大等輪胎企業先後在越南、泰國建立生産基地;在紡織服裝行業:魯泰、桑莎、岱銀、華紡集團等一批骨幹企業布局東南亞;在化工行業:煙台萬華并購匈牙利寶思德(BC)公司,是目前我國在中東歐地區最大投資項目;在鋁産品加工行業:山東省魏橋集團、南山鋁業、信發鋁業都在印度尼西亞從事鋁土礦開采及加工。

雲南省對外産能合作的主要行業和優勢産能是電力、有色、建材、鋼鐵四大投資領域,占雲南省對外實際總投資的40%左右。據悉,目前雲南省國資委監管的18戶省屬企業中,已有11戶在境外有投資或建設項目,雲南省屬企業的境外投資主要分布在老撾、緬甸、越南、柬埔寨和斯裡蘭卡等南亞、東南亞國家,以及亞洲、美洲、非洲等的14個國家和地區。據不完全統計,雲南省屬企業參與投資建設的24個境外項目(含在建、拟建)被列為雲南省國際産能合作重點項目,涉及投資金額約1600億元。雲南省能投集團老撾日産2500噸熟料新型幹法水泥生産線等一批項目納入“絲路基金”支持範圍;省投資控股集團柬埔寨暹粒國際機場等重大項目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備案,納入國家重點支持項目;雲南鋁業老撾100萬噸/年氧化鋁項目進入實質性交割階段。

我國的房地産行業正在進入調整期,所以很多房地産企業開始講目光對準國外,我國很多房地産企業已經将業務拓展到海外很多地區。比如碧桂園森林城市聯合中國民企投資興建的國際産能合作新城,坐落于馬來西亞經濟發展的最前沿柔佛州依斯幹達特區。碧桂園森林城市提出“規劃發展旅遊會展、醫療保健、教育培訓、外企駐地、近岸金融、電商基地、新興科技、綠色與智慧産業等八大産業”的發展規劃,帶動了包括中聯重科、山東國宏、中建八局、沙鋼、永鋼、廣東長大、華山國際、中建南方等大約100家中國企業抱團出海,投資金額2500多億元。這也進一步提升“中國制造”和“中國品牌”的美譽度。

據悉,目前萬科、恒大、萬達等房企也在廣泛考察亞洲、大洋洲、歐洲、美洲的市場需求,相繼在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印尼等國家落地一批項目,印度、英國、美國、越南、老撾、泰國等市場也在不斷開拓中。

與周邊國家共建經貿合作園區

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有非常長的陸地和海上邊境線,在沿邊地區建設跨境經濟合作區、邊境經濟合作區,具有巨大的可能性和現實可操作性。所以最近幾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紛紛在主要節點和港口共建經貿合作園區,通過吸引各國企業入園投資,形成國際産能合作的示範區和産能合作特色産業園。

截至2016年底,我國企業在36個國家在建合作區77個,累計投資241.9億美元,入區企業1522家,總産值702.8億美元,上繳東道國稅費26.7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21.2萬個,對促進東道國産業升級和雙邊經貿關系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還有25個國家希望同中國建立36個境外經貿合作區。

境外合作區對于促進中國企業特别是中小企業“走出去”作用明顯。我國“走出去”企業往往對其他國家政治制度、政策法律、語言文化不熟悉,不适應,也面臨着工業基礎設施薄弱、産業配套差、水電路等外部配套條件不足等諸多困難。合作區通過搭建公共平台,積極拓展海外發展空間,為發揮産業集群和投資規模效應效益創造了條件。

目前,境外經貿合作區是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産能與裝備制造合作的有效平台,已成為促進中國和東道國經貿合作雙赢的重要載體。其中已經建好的110多個合作區中,有一半以上是與産能合作密切相關的加工制造類園區,帶動了國内紡織、服裝、輕工、家電等優勢傳統行業部分産能向境外轉移。比如,浙江溫州青山鋼鐵公司在印尼建設青山工業園,華夏幸福基金有限公司在印尼合資建設産業新城等等。當前不少境外經貿合作區由民營企業作為境内實施主體而運營的,也為我國民間資本的輸出創造了通道。

比如山東青島已經建設了16個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包括巴基斯坦海爾-魯巴工業園,柬埔寨中柬合作青島産業園,印度尼西亞太平洋國際資源投資橡膠綜合工業産業園,中哈農牧産業科技示範園等。這些園區不僅使青島優勢産業在海外形成集聚效應,還大大降低了青島企業“走出去”的風險與成本。其中,魏橋集團在印度尼西亞加裡曼丹省年産200萬噸氧化鋁項目由習近平主席和時任印尼總統蘇西洛共同見證簽約;在電子家電行業:海爾集團在巴基斯坦投資設立家電生産企業,濰坊歌爾聲學在越南投資設立聲學與多媒體電子産品生産企業,煙台冰輪在馬來西亞投資設立商用空調設備生産企業;在裝備制造行業:濰柴動力在白俄羅斯等國家投資設立汽車發動機及整車組裝企業,在中白工業園内成立合資公司生産柴油發動機,該項目總投資5000萬美元,預計達産後年産能達到2萬台。

同時,青島還探索出了一條嶄新的國際合作新路徑——建設境外工商中心。目前,青島已經在新加坡、韓國釜山、德國慕尼黑、美國聖何塞、日本東京、以色列特拉維夫先後建立海外工商中心。這些工商中心将青島“搬”到了全世界,成為青島與海外互相交流、貿易促進和經濟合作的窗口。

随着“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深入發展,攜技術、知識、人才及企業“走出去”進行國際産能合作已成為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競争的重要方式。中國企業也将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赢的理念,不斷發揮中國在基礎設施建造、工程機械、輕工等多方面的技術優勢,不管輸出中國的技術儲備、管理經驗以及中國文化,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