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出鏡記者在新聞現場直播報道中的主觀叙事分析

出鏡記者在新聞現場直播報道中的主觀叙事分析

時間:2024-10-30 11:29:00

新聞現場直播是觀衆非常熟悉并喜聞樂見的節目形式和制播形态。直播出鏡記者在對重大事件、突發事件、各種比賽的實況直播報道中,在客觀還原現場時,難免帶有主觀叙事的色彩。這種主觀叙事是否對客觀再現有所傷害?主客觀之間應是一種什麼樣的關系?這些都是媒體人所需關注的問題。新聞的主觀性是媒體自我表達以實現社會功能的需要,在出鏡記者現場報道導入電視新聞報道領域之後,其表現形式主要體現在對新聞信息的組成以及畫面聲音的表現上。出鏡記者最終在報道中呈現出來的信息組合,也就是現場的叙事話語,會受到主流意識形态、記者自身的價值觀和因現場生發的情感等因素影響,其話語符号—比如叙事視角、言語、鏡頭等—都隐含或凸顯着自己的态度和立場。因此,在現場出鏡報道的叙述話語中,不同的表現形式和不同的組合編排都體現了叙事的主觀性。

2016年11月1日,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為期一周的“候鳥遷徙特别報道”,根據飛行路線,生動講述了黑頸鶴和大天鵝等候鳥遷徙的故事。央視為講好這個故事,專門開辟直播時段實時直播候鳥的遷徙路線、途經地點、當地保護措施等情況,在不驚擾候鳥正常活動的前提下,報道團隊在高原、濕地、沼澤中搭建掩體,采用高倍、高速、水下攝像機等,拍攝珍貴畫面,确保特别報道的高質量呈現。央視推出的融媒體移動直播《守護候鳥遷徙:我欲乘風追萬裡》,創新融媒體交互直播方式,實現電視、新媒體、網友交互直播。首場直播就吸引13萬網友在線觀看,閱讀量超過5500萬。本文試圖從電視新聞本體的要求出發,以叙事學的視角,結合“候鳥遷徙”直播特别報道,從故事、時間和話語三個維度對新聞直播節目進行考察,探讨主觀性在新聞直播節目中的作用。

一、故事維度:主觀性視角設定構制叙事懸念

通常我們認為,懸念是觀衆在觀看影視作品時産生的一種情緒,是一種心理活動。聶欣如教授總結分析了卡爾·斯太爾克和彼得·烏斯等學者對懸念的認識後認為,“懸念這種情緒有兩個要素:緊張和疑問。由這兩種要素合二為一的情緒便是我們所說的懸念”。

在新聞直播報道中,出鏡記者無法預料新聞事實的發展變化,疑問會始終伴随在整個報道過程中。記者在不斷發展的事态中,通過報道使觀衆以最快的速度和方式了解變動,讓觀衆身處不斷變化的新聞事态中,不斷産生更多的疑問。對于新聞報道的關注,會引發緊張的情緒,而緊張氣氛的營造,源于直播報道的核心事件。新聞事件常常會從一個狀态轉變到另一個狀态,但并非所有的轉變都同等重要。記者往往會以自己的視角,通過隐含自己态度和立場的主觀性選擇,保留核心事件,複現報道新聞。

例如在“候鳥遷徙特别報道”中,記者何盈與随隊專家在上午靠近黑頸鶴時的一段直播報道。兩人一起蹑手蹑腳、亦步亦趨地靠近現場。這些視覺和聽覺的刺激,給觀衆制造了一個小懸念,并牽引着觀衆進入這樣的對話交流中:

專家:清晨,因為鶴的體溫沒有上來,盡量不要靠太近。

何盈:有一次拍攝(鶴)離我們也就二三十米,攝像師去拍它,好像互相之間都挺友好的,離那麼近都沒事,為什麼現在我們要這樣走走停一下,走走停一下?

專家:是因為清晨鶴的體溫沒有上來,然後我們貿然去幹擾,會對它的身體造成影響。

何盈:這是不是有點像咱們人?早上正睡得香的時候,突然有人給你掀被子或者拍你一下,就會一激靈。鶴清晨時也是最敏感的?

專家:對對!是這個意思。

記者帶着疑問進行類比,形象生動地傳遞了信息,突出了人類與自然平等相處這一主題。

記者越多掌握接近新聞事實源頭的信息,就越能夠牽引觀衆的注意力。記者的選擇,往往會制造懸念,營造緊張情緒,伴随着記者報道的層層深入,疑問和緊張的價值得到最大化呈現。

二、時空維度:主觀性時空創建改變叙事節奏

時間和空間是生命存在的兩種基本形式。在叙事學的理論中,叙事的時間和空間是焦點問題。通過多變化多層次的時間和空間組織,形象生動地報道新聞,可以給觀衆留下深刻的印象。

從叙事學的角度看,電視新聞直播是在一定的時間框架内呈現新聞事實的報道,其通過多變化多層次的時間和空間的組織,準确清晰地描述新聞事實中的細節和人物,從而給觀衆留下深刻的印象。

何盈的報道在時間的選擇和空間的安排上下足了功夫。在有限的時間内不僅将新聞事實進行相對完整的講述,而且通過對新聞報道對象即鶴的細節描述,生動刻畫出一隻隻富有鮮明性格特點的鶴,凸顯了系列報道的主題。

在最後一天的直播報道中,何盈大膽選擇汽車内作為報道的第一個空間,将話語的時間維度從最初直播的第一天切入,概括回顧了一周的報道行程,并很快将話語空間集中到一隻具有代表性、名為忠忠(音)的鶴上。

何盈:整理心情,努力南飛。積蓄力量之後,忠忠要一口氣飛躍海拔7111米的念青唐古拉大雪山。又是新的一天,離目的地越來越近了,大片大片的農田在提醒忠忠,越冬地林周就要到了。嘿!夥計!我們到了!是的,我們也到了。

何盈通過第一人稱描述來展現一隻鶴的遷徙軌迹,并拟人化地細緻刻畫鶴的心理,話語中是濃濃的感情,展現了人與鶴和諧相處的動人情景。

三、話語維度:主觀性話語建構形成個性化表達

有學者認為,新聞叙事是對現實生活中新近發生的有時間或因果關系的一個或一系列事件的符号再現。①

新聞直播報道中,對事實的選擇和組合,體現在記者對話語符号的運用上。新聞文本是一種語言現象,被報道的事實并非完全的原生态,而是一種語言建構的符号真實。記者的符号組合設計與觀衆的個人記憶及意義建構行為互動,從而産生符号意義。雖然存在互動,但這些符号的選擇權掌握在記者手中,意義主要是記者一方對觀衆一方有意無意控制的結果。

出鏡記者在新聞文本的建構中,可以經常使用主動詞态或語态或感情色彩較鮮明的詞語表示對事件、過程及參與者的安排,從而凸顯或忽略某些方面。

如在“候鳥遷徙特别報道”最後一天的報道中,畫面從記者蔣林切到記者何盈,何盈“一反常态”地選擇了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在報道用車裡開始了直播,并傳達給觀衆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進入越冬地的鶴,在覓食時非常敏感,觀鳥之人最好不要親近它們,人在車裡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何盈:李老師在直播前特别叮囑,鶴最怕什麼?鶴最怕(我們)突然下車,特别是突然闖到農田裡邊,這樣對鶴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且我們剛才在直播間也看到了有兩個遊客可能是想給鶴拍照,沖到農田裡邊,那一大片的鶴一下子就沒有了,這個對他們是最大的傷害吧?

李老師:是的,有可能一兩天鶴都不來這片來覓食了。出鏡記者要巧妙地讓現場講話,讓現場中所有的非語言符号比如記者講述的神态、說話的語氣、運動軌迹、體态姿态、現場音響、背景等,都能夠表達意義。11月6日記者何盈到達黑頸鶴的遷徙地林周,在最後一次直播連線報道中,畫面做了一個視角的轉換—從記者身處新聞現場轉向一個“鶴看人”②的鏡頭,觀衆看到了鏡頭外的攝制團隊:

何盈:(鏡頭如常,是觀衆的角度,記者身處新聞現場)六天時間,800多公裡,我們西藏追鶴小分隊一直在關注黑頸鶴、關注候鳥。其實,我們也是在關注我們自己:(機位翻轉,呈現出攝制小分隊)我們一路在追鶴、看鶴,或許鶴也在看我們。我們是平等的,平等就是我們對于生命共同體這個詞的全新認識。現在我們小分隊要跟大家說再見了!再見觀衆朋友!再見黑頸鶴!(記者和全體成員揮手再見)

何盈在這段直播報道中的話語建構,主觀性強,突破了固有思維;在文本制作過程中的遣詞用句、修辭、語境、語體色彩等,也通過主觀性很強的選擇與組合獲得特定的含義。通過這個“我們在看黑頸鶴,黑頸鶴也如此看我們”的叙述,引申出“我們”都是地球村中平等一員的意味,很好地彰顯了主題,達到了意在言外的效果。出鏡記者獨特的話語建構和話語符号的運用,使其形成了極具個性魅力的話語表達。

四、結語

出鏡記者在新聞直播現場進行的叙事,是出鏡記者主觀反映客觀新聞事實、主觀無限逼近客觀的能動性活動。因此,整個報道過程不可能摒棄主觀因素的制約。出鏡記者叙事的主觀性是建立在客觀的基礎上,通過故事維度、時空維度以及話語維度進行主觀選擇再現新聞事實,而表現出來的立場、态度和情感,是尊重事實、重構新聞意義、實現新聞社會功能的關鍵。

注釋:

①李淩燕:《新聞叙事的主觀性研究》,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2013年版,第55頁。

②宋曉陽:《曉陽特訓營—央視竟然敢這樣做直播連線報道!何盈追鶴,感覺超好》,微信公衆号,2016年11月8日。

(作者系山西傳媒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訪問學者/責編:倪嘯)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