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新時代生态文明建設與污染防治

新時代生态文明建設與污染防治

時間:2024-10-28 10:51:15

李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生态文明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召開的全國生态環境保護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系統總結了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态文明建設和生态環境保護工作的曆史性成就和變革,深刻闡述了生态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明确提出了新時代生态文明建設的基本原則,對加強生态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全面部署。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推進生态文明建設、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根本遵循。

深入領會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學内涵

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鮮明的理論性、全局性、系統性、方向性、目标性,深入闡述了生态興則文明興的生态曆史思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态哲學思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态價值思想、良好生态環境是最普惠民生的生态福祉思想、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生态系統思想、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态環境的生态法治思想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全民行動人民主體思想以及共謀全球生态文明建設的生态世界思想,我們要深入領會和認真貫徹。

一是深入領會習近平的生态興則文明興的生态曆史思想。建設生态文明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人類文明更替曆史表明,自然資源的充裕或者稀缺對社會生産、财富創造、制度變遷、民族興衰都産生深刻影響。世界上有很多地方,由于人類的過度開發導緻生态環境破壞、經濟停滞、社會崩潰、文明消失。無論古代王朝還是現代國家的發展曆史,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人類在實踐中逐步學習有效管理生态資源和應對生态危機的曆史,人類社會系統與自然生态系統不斷進行協同演化。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洞悉古今中外人類與生态協同演化的曆史,總結出生态興則文明興、生态衰則文明衰的曆史規律,為中國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曆史性、前瞻性的指引。

二是深入領會習近平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态哲學思想。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系。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意味着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兩者之間需要保持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狀态。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和曆史規律。人類隻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習近平關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态哲學思想,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完整、科學地把握人類社會整體曆史進程的基礎上的,内在、邏輯地統一于社會主義本質之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要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基本前提,要通過高質量綠色發展實現現代化,在極大豐富實現人民群衆物質生活條件的同時保護好生态環境,提供更多優質生态産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态環境需要。

三是深入領會習近平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态價值思想。一方面,綠水青山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前提。良好的自然生态是人類文明産生和進步的基礎,自然生态基礎條件好、生态産品豐富而優質的地方,往往較早孕育着人類先進文明。金山銀山所代表的生活條件和物質财富是人類的合理追求,但如果我們在發展中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沒有适宜人類生存的自然空間,再多的物質财富、再豐富的物質條件、再多的金山銀山也無所用處。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指導我們樹立正确的生态價值觀。我們并非要一味固守原生态的綠水青山、過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而是要在發展中統籌經濟、人口、生态,追求經濟發展與生态系統協調、人類與大自然和諧,找到将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可持續路徑,使綠色發展、生态文明建設成為經濟社會永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另一方面,綠水青山還作用于人類的精神層面。馬克思認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科學的對象,也是人類必須充分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糧。綠水青山有利于精神世界的發展和精神上的安甯,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構成。習近平強調城鎮建設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強調“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四是深入領會習近平的良好生态環境是最普惠民生的生态福祉思想。習近平的“良好生态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論述,是對民生内涵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良好的生态環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質量、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基礎和保障,是重要的民生福祉。沒有良好的生态環境,我們所需的食物、水、燃料等将無從獲取;沒有穩固的生态安全,我們所期望的水安全、大氣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群衆的生命财産安全将無從保障。良好生态環境所産生的效益是非獨占的、非排他的,不僅惠及當地,也惠及周邊、下遊乃至更廣泛地區的所有人群。中國生态文明建設取得的成效及探索出的發展模式,是對全球生态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貢獻,也必将惠及全人類。

五是深入領會習近平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生态系統思想。習近平精辟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各類自然資源的用途管制和生态修複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如果種樹的隻管種樹、治水的隻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态的系統性破壞。習近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生态系統思想,深刻揭示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統保護修複對于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意義。隻有打通各要素、各領域間的“關節”與“經脈”,才能全方位地推進生态文明建設。

六是深入領會習近平的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态環境的生态法治思想。制度是綱,綱舉目張。習近平強調要用最嚴格的制度和最嚴密的法治,為生态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制度建設牽動着治國理政全局。利用制度保護生态環境,必須以法律法規為基礎,從法律法規、标準體系、體制機制以及重大制度安排入手進行總體部署,使生态文明建設進入法治的軌道。制度的剛性和權威首先體現為黨紀國法對各級領導幹部生态文明建設進行有效問責,以黨對人民的最高責任督促各級政府和領導幹部在生态文明建設中盡職履責。通過久久為功、馳而不息的制度建設,真正構建覆蓋生态環境保護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生态文明制度體系,讓全國人民積極行動起來,建設藍天白雲、清水綠岸、鳥語花香的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

七是深入領會習近平的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全民行動人民主體思想。美麗中國是人民群衆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建設生态文明,需要構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衆共同參與的全民共治體系。建設生态文明,沒有任何人能夠置身事外,也沒有一個局外者,人人都要參與進來。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出,必須加強生态文明宣傳教育,牢固樹立生态文明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讓綠色理念深入人心、把建設美麗中國化為全民自覺行動。要積極引導公衆綠色生活,倡導簡約适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加快推進全民在吃穿住行用方面形成綠色生活方式,讓綠色理念得以全面踐行。

八是深入領會習近平的共謀全球生态文明建設的生态世界思想。習近平指出,“共謀全球生态文明建設,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形成世界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共謀全球生态文明建設的原則,符合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不僅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設的倡導者和參與者,更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設的貢獻者和引領者。共謀全球生态文明建設要統籌國際治理中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态等多個領域,要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要為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準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設和污染防治的基本态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态環境保護大會講話時指出,我國“生态文明建設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态産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态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态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習近平關于我國生态文明建設和污染防治處于“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的重要判斷,是今後全面部署和開展生态文明建設與污染防治工作的根本遵循,我們必須準确把握其基本特征。

一是準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設關鍵期的基本特征。目前,我國多領域、多類型、多層面生态環境問題累積疊加,污染的複雜性、嚴重性前所未遇。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高度關聯,單一污染類型的控制無法從根本上實現環境質量改善的目标。随着消費結構和消費方式的轉型升級,消費驅動的生活污染使得環境問題進一步複雜化。與此同時,地區間污染狀況不平衡、治污任務不平衡和治污能力不平衡進一步加劇了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難度,如果處理不好,嚴重的環境污染可能導緻局部生态環境質量産生不可逆轉的惡化。壓力疊加固然會給工作帶來挑戰,但如果處理得好也可以将壓力轉化為動力。負重固然增加前行的難度,但如果處理得好則有利于行穩緻遠。

二是準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設攻堅期的基本特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更高的環境保護要求與經濟社會正處于艱難協調發展的狀況中。當前,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期,環境質量不改善就不是真正的小康。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與中等收入人群數量增多,日益增長的環境公共服務需求與滞後的環境設施供給之間的矛盾正迅速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現形式之一,環境公共服務水平、數量、質量、方式及其均衡性等供需矛盾亟待解決。社會公衆對環境風險的認知和防範意識越來越強,對環境風險容忍度越來越低。攻堅并不可怕,我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都是在不斷攻堅克難的過程中取得的,更何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會極大地煥發自覺主動保護生态環境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攻堅克難提供強大而不竭的動力。

三是準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設窗口期的基本特征。當前,我國具備了解決生态環境突出問題、加快推進生态文明建設的基礎條件。經濟上有能力,我國可以大規模投資生态環境治理并且動員社會資本參與;技術上有支撐,源解析、治污設備等可以滿足現有污染防治的需求,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可以支持高質量綠色發展;人才上有儲備,我國已經培育和擁有了一批生态環境治理的專門技術力量和人才隊伍;制度上有保障,我國已經建立了系統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體系,特别建立和強化了領導幹部的生态文明建設問責機制;全社會有共識,全社會保護生态環境的意識顯著增強,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經驗上有積累,全國各地經過長時期、大規模的生态環境治理,積累了豐富的管理與實踐經驗。更為重要的是,黨中央、國務院把生态文明置于“五位一體”的現代化總體布局中,并把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未來三年全黨工作的重點之一,使我們具備了解決生态環境突出問題的政治意志和行動部署。這個“窗口期”是全社會參與生态文明建設、共享生态紅利的機遇期,不是削弱或者剝奪部分地區、部分群體發展權和分享生态紅利的閉門期。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須處理好五個重要關系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生态文明建設的重要内容,是建設美麗中國、滿足人民群衆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實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根本大計”的關鍵一步。污染防治攻堅戰是一項涉及面廣、綜合性強、艱巨而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正确處理好多重關系。

一是處理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與全面推進生态文明建設的關系。污染防治攻堅戰是生态文明建設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設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方向指引和最終目标。沒有生态文明建設總體目标指引的污染防治攻堅戰隻能治标不能治本。不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就無法滿足老百姓的美好生活需要,生态文明建設也就缺乏感召力和群衆基礎。污染防治攻堅戰不僅僅是環保問題,更是全部門、全領域、全社會的發展問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同時,要加快構建生态文明體系,為實現美麗中國提供有力制度保障;要全面推動綠色發展,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把解決突出生态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還老百姓藍天白雲、魚翔淺底的景象;要有效防範生态環境風險,構建全過程、多層級生态環境風險防範體系;要提高環境治理水平,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加強黨的領導,堅決擔負起生态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

二是處理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系。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就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污染防治攻堅戰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是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開始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豐富,也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保障和提升,還包括對安全和良好生态環境的需要等。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态産品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态環境的需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從根本上将過去高消耗和高排放的發展方式,轉變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綠色發展方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本質一緻,保護好綠水青山、修複好綠水青山,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三是處理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與其他兩個攻堅戰的關系。能否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決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第一個百年目标”能否實現,也關系到“第二個百年目标”的實現進程。三大攻堅戰的協同推進,可以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的穩健性、均衡性和可持續性,可以為國家保安全、為人民謀福利、為社會求穩定。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同時,要協調好與其他兩大攻堅戰的關系。污染防治攻堅戰須系統開展,要避免用簡單粗暴的辦法關停企業,導緻企業系列違約引發地區金融風險;也要防止因規避風險清理PPP項目導緻污染防治缺乏資金來源。污染防治攻堅戰更須因地制宜,對生态脆弱的連片貧困地區采取特殊政策,避免污染防治攻堅戰導緻地方返貧。污染防治攻堅戰須統籌考慮,避免污染防治攻堅戰導緻三大攻堅戰間的壓力傳遞。

四是處理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中水、氣、土三大領域之間的關系。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生态是統一的自然系統。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時,需統籌落實大氣、水和土壤三大領域的行動計劃。三大領域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任務難度差異大,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難度依次增大,三大領域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工作成效也進展不一。在協同推進三大領域污染防治攻堅戰時,需要進一步總結大氣污染防治的經驗,适當運用于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持之以恒,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五是處理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中政府推動和社會參與的關系。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需要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要建立健全職責明晰、分工合理的環境保護責任體系,持續開展環境保護督察,嚴格執行生态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加快培育環境治理市場主體,落實企業環境治理主體責任,推進生産方式綠色化;要充分發揮政協的作用,為打赢污染防治攻堅戰發展壯大最廣泛的統一戰線;要倡導文明、節約、綠色的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把公民環境保護意識轉化為保護環境的行動,讓人人成為保護環境的參與者、建設者、監督者和受益者,形成全民共治的環境治理新格局。

我們堅信,在黨中央統一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一定會打赢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标,早日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歡迎讨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