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更要靠體制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其中,創新被置于五大理念之首。
創新,首先是科技的創新。科技創新是人類社會變革和進步的根本動力。人類從石器時代進入青銅器、鐵器時代,再到蒸汽動力、電力時代,直至進入後工業化社會,歸根結底是基于科學理論的科技創新。正是人類史上三次偉大的科技革命,人類社會才進入以計算機、互聯網、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社會。
當前,通過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有兩條基本路徑。
第一條路徑是科技創造着新的具有更高更好品質的産品和服務。新的技術創新和新技術的應用總是不斷地創造着新的材料、新的動力、新的工藝和新的産品。僅通信領域的技術創新,就創造了多少一代又一代的新産品,又有多少老産品被淘汰,從BP機到“大哥大”,從普通手機到智能手機。彩色膠卷、普通照相機、各種錄音機、MP4播放器,大都被智能手機送進了曆史“垃圾堆”。電商沖擊着商場,微信替代着短信,“寶寶們”影響着銀行。所有這些無一不是科技創新的産物,無一不是科技變革的結晶。新的産品集合成新的産業,新的服務聚集形成新的業态。新的産業和業态的出現推動着産業的轉型升級,促進着産業結構優化進步。
第二條路徑是提高要素生産率,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勞動生産率的提高來源于生産過程中動力的升級和新的器物的使用;土地生産率的提高來源于良種的培育、土壤的改良、灌溉的普及、施肥的精準。資源的配置,在經濟學意義上是生産資源在部門間、地區間、企業間的配置,這既是一個涉及資源配置的導向機制和動力機制問題,也是一個解決信息不确定、不對稱的問題。而信息技術的進步與變革,尤其是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創新正在把海量需求與多元供給聯結在一起,不斷地減少着經濟活動的不确定性,極大地提高着資源配置的效率。
創新,更是體制的變革。科技創新變成現實,需要組織、機制和制度把科技創新成果産業化、市場化。因此,高質量發展不僅靠科技創新,也要靠體制創新。當前,在體制創新方面,需要更加關注以下三點。
一是進一步改革科技管理體制,切實調動科技人員技術創新的積極性,真正激發科研人員發明創新的創造力。要進一步改革科技成果的評價機制。除基礎研究外,評價科研成果水平的尺度是應用和轉化,是市場的選擇和接受。要進一步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真正明确界定職務發明人對科研成果的産權關系。隻有突破産權界定的障礙,科研人員才能名正言順地獲得科研成果的轉讓收益。要進一步放開重大科研項目的進入,允許民營科研院所、民營企業科研人員申報國家項目,并真正一視同仁。
二是進一步加大企業特别是國有企業改革力度,使企業真正成為有活力的微觀主體。企業是産品和服務的提供者,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體。要在千變萬化的市場中,保證所生産的産品和服務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使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相适應。企業必須真正做到生産能多能少、員工能進能出、企業能生能死。不這樣做,供給系統就不能保持彈性,供給和需求就會失衡,資源配置的效率就會下降。
三是加大市場體系改革和建設的力度,使市場真正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推動高質量發展,某種意義上就是把稀缺的資源及時配置到市場需要、消費者歡迎的生産經營活動上去。實現這樣的目标,要深化價格改革,價格要能反映供需、能體現成本、能及時調整、能引導資源的優化;要改革稅收體制,稅制既要簡明,又要體現政府的引導;要改革金融體制,通過金融産品的創新和金融工具的引導,調節資金的分配,優化貨币、信貸和資本的配置;要改革土地制度,完善地價形成機制和征地模式,使土地資源的分配、配置更加有效合理;要改革破産清算制度,加大“僵屍企業”破産力度,降低重組成本,鼓勵破産重整;要改革社會保障制度,人員的能進能出、企業的能生能死将階段性增加失業,要完善失業救濟制度和再就業制度,既允許企業合理用工、減少冗員,又要通過完善社保制度使失業人員得到培訓和盡可能再就業。
尊重、保護和弘揚企業家的創新精神,更好地發揮企業在創新發展中的主體作用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促進高質量發展,必須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必須充分調動億萬經濟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必須充分尊重、保護和弘揚企業家精神,切實發揮好企業家在創新中的引領作用。
多年以來,我們一直在努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雖然有不少進展,但總體上仍不盡如人意。根子在哪裡?我想,最根本的還是由于相當多的企業創新能力不強,或者說,具有很強創新能力的企業不多。因而,調動激發企業創新積極性,增強企業研發能力,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對于把創新驅動戰略落到實處至關重要。
為此,一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形成公平有序的競争環境,用市場的力量調動企業創新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對企業研發的支持力度,扶持新産品的開發與應用,并通過法治的完善和公正司法為企業創新保駕護航。
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和核心。因此,鼓勵和激發企業創新,就是要尊重和保護企業家的創新精神。正是企業家把分散的創新要素聚合在一起,正是企業家不斷地把科技創新與市場結合起來,正是企業家使頭腦革命成為現實,所以,創新型企業家的引領作用不可替代。
2017年3月,“企業家精神”寫進了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使全社會對企業家精神的關注上升到了一個更高層次。去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又專門印發了《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這是中央首次以專門文件的形式,明确企業家精神的地位和價值。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其實就是創新精神。可以這麼說,尊重、保護、激勵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已經逐漸在舉國上下形成廣泛共識,相信這将有力地推動企業創新發展和整個國家創新進步。
青年企業家要做新時代創新的先鋒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的最後部分,對青年一代提出了殷切期望和鄭重囑托。總書記說:“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中國夢是曆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終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他要求全黨關心和愛護青年,為他們實現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同時也希望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鬥中書寫人生華章。習總書記的講話,給當代青年指明了發展方向和責任擔當。
青年,無疑是最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的群體;青年企業家,也理應成為企業家當中創新精神最足、創新能力最強的群體。近些年來,特别是中央提出“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号召以來,已經有越來越多青年企業家閃亮登上市場舞台,他們在相當程度上代表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希望,預示着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未來。
所以,我們要倍加關心和愛護青年企業家,充分信任、熱情扶持青年企業家,努力為他們的創新發展與事業開拓營造環境、創造條件、搭建平台,幫助他們在新時代有新作為、大作為。廣大青年企業家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抓住時代機遇,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更加自覺地投入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實踐中,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歡迎讨論)
鍊接:
企業家精神什麼是企業家、什麼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要素?不同學者可能會給出不同的總結和概括。2017年9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将其歸納為36個字,即“愛國敬業、遵紀守法、艱苦奮鬥、創新發展、專注品質、追求卓越、履行責任、敢于擔當、服務社會”,并強調企業是我國經濟社會運行的微觀細胞,企業家是參與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企業家精神是未來我國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正确認識和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實現經濟社會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