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制造文明 中國制造強國的最大痛點

制造文明 中國制造強國的最大痛點

時間:2024-10-28 10:52:19

制造強國建設中“軟實力”也有待提升,必須培育與品牌和創新相匹配的制造文明,以此實現“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的兼容制造業是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主導力量,也是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争力的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把我國建設成制造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同時也多次強調指出,我國裝備制造業要占領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産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和講話,吹響了我國向制造強國進軍的号角,我們要深刻理解和貫徹這一重要講話精神實質,在建設制造強國的進程中貢獻積極的力量。

根據多年裝備制造業工作經曆和思考,對建成制造強國的理解,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品牌衆多,二是創新能力強且形成創新體系,三是具有高度的制造文明。品牌衆多表明産品在市場中的認可度高、市場競争力強,體現了制造強國建設的廣度;創新能力強大表明掌握着關鍵核心技術和引領技術,在科技成果轉化中具有先導性,體現了制造強國建設的深度;具有高度的制造文明則表明整個國家形成了共同的價值理念、“工匠精神”、文化氛圍和行為自覺,體現了制造強國建設的高度。

中鐵裝備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徑敞開式TBM“彩雲号”被評為“央企十大國之重器”。打造知名制造業品牌是增強市場競争優勢的關鍵

建設制造強國,需要我們國家位居全球産業鍊和價值鍊的中高端,形成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産品、公司和産業集群,這是提高市場競争力的必要條件。企業的終極競争是品牌的競争。我們所說的品牌包括兩部分,即企業品牌和産品品牌。企業品牌就是在市場的不斷競争中,逐步形成的公司商譽,這種商譽主要來自于消費者的充分信賴感,比如同仁堂就是企業品牌,這種企業品牌就是口碑,就是信任。産品品牌就是産品本身在市場對比中最有競争力、最受客戶喜歡的,比如海爾洗衣機、格力空調就是産品品牌,這種産品品牌就是品質、可靠、安全、環保。擁有知名制造業品牌是建設制造強國的必要條件:就是說制造強國必須擁有許許多多的産品品牌或企業品牌,小到螺絲,大到飛機,品牌是衡量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指标。當我們談及工程機械、日用品、電子設備甚至是螺絲時,自然會将美國、德國、日本的知名企業和産品作為對比和參考,這就體現了品牌的力量。

我們國家近幾年也越來越注重品牌的培育,無論是“中國品牌日”的設立還是國家品牌戰略的實施,都說明品牌培育成為國家行為。企業作為市場競争的主體,如何培育品牌呢?我認為主要應從産品品質和企業文化兩個方面着手,這是培育制造業品牌的基礎。

品質是産品的靈魂,沒有品質就沒有品牌;品牌可能會消亡,但品質則會形成長久的影響力。著名的趙州橋已經屹立一千多年,盡管建造橋梁的團隊早已消失,但趙州橋的品質一直被人傳頌。同樣地,在世界制造業序列中,像卡特彼勒、奔馳等公司,之所以能夠成為知名品牌,最根本的就是其産品具有最佳的品質,能夠最大程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種品質感能夠帶給消費者一如既往的信賴感,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使得消費者始終願意使用該公司産品,并以使用該公司産品獲得美好的體驗,産生優越感。所以品質帶來的是市場的信任和企業的自信。而讓消費者成為品牌的擁趸者,不單單需要産品品質的優越性,還要公司進行價值理念的輸出和共享,這就需要企業文化發揮作用。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經營準則、企業精神、發展理念、道德規範等的總和,展現了企業在處理企業與客戶、企業與員工、企業與社會關系的追求和願景。一個沒有優秀企業文化的企業,無法凝聚企業員工的智慧和力量創造出優質的産品,無法帶給消費者充分的信賴感,自然也無法獲得市場和社會的尊重。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發布社會責任報告來闡述企業文化,通過雇員報告、環境報告、質量報告、慈善報告等内容樹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形象。

創新能力是提升制造業綜合實力的基礎

“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鬥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前,各個國家都在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沒有科技創新能力,我們就無法在全球化的産業分工中居于一席之地,就無法掌握制造業發展的命運。

創新是科技振興和經濟發展的内在動力,解決了兩個方面的重大問題:一是引領發展。凡是先進的新産品都是由創新而來的,凡是制造業強國都是通過創新掌握了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解放和發展了生産力,加速了制造業發展進程,改變了我們的生産和生活方式,讓效率至上、精益求精的工業價值觀得以普及。二是補強短闆。凡是有短闆的産品要麼消亡,要麼經過創新而煥發新生轉為優勢,創新是企業提升競争力的内生動力;同時,創新也是企業延續品牌的最好方式,創新力不足的企業無法獲得持續競争力,也就無法最大程度滿足市場的需求,品牌的忠誠度自然不斷下降直至消解。

制造業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需求為導向、産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是制造強國的基礎要素。美國在新的制造業工業互聯網下,開始創新,制造業的創新網絡建設計劃,已經建設了九個制造業研究院。德國産學研創新體系非常完善。英國的創新中心建設也非常成體系。聚焦戰略性資源,形成中國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是我們走向制造強國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中國的掘進裝備産業後來居上,成功跻身世界前列,成為中國制造業創新發展的一個典型。究其原因就在于修好了“創新”這門功課,在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後開展創新引領,先後研發出世界最大直徑的矩形盾構、世界最小直徑的硬岩掘進機、世界首台馬蹄形盾構等一大批具有開創性、奠基性和産略性産品,從而搶占了世界掘進機技術制高點、掌握了技術話語權。中鐵高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斌在盾構總裝車間。制造文明是建設制造強國的精神内核和軟實力

工業革命所建立起的工業文明不僅從根本上提高了生産力,而且帶來了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結構等生産關系的變化,這種文明具有注重創新、勞動分工、規模化生産等突出特點;工業革命催生了工業文明,工業文明又發揮“反哺”作用,反過來持續推進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在制造強國建設中,我們的“軟實力”也有待提升,必須培育與品牌和創新相匹配的制造文明,以此實現“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的兼容。

缺失的工業精神與制造文明是中國制造的最大痛點。關于什麼是制造文明,目前尚無統一标準的定義。在我看來,制造文明是制造業的價值觀,是制造者精神與内心至高無上的追求。制造文明是工業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工業文明的典型特征,就是更加注重産品的創新創造,更加注重産品品質,更加注重市場引領和創造需求。在建設制造強國過程中,我們要進一步遵守制造文明的精神追求、價值理念和秩序規範,在制造業中深植創造精神、“工匠精神”和服務精神。

由于曆史原因,我國的制造業起步較晚,基礎薄弱。同制造強國相比,我國的制造業在産品研發設計階段存在着原創設計不足、工業設計落後、疊代更新緩慢等問題,這些問題源于缺乏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缺乏哲學、美學和藝術在産品設計中的運用,缺乏對産品更優化的不斷追求,歸根到底,缺乏的是創造精神和人文情懷,本質上是沒有形成優秀的制造文明。制造業培育創造精神,要體現“以人為本、以器為用”,也就是要在研發設計中體現對消費者需求的滿足和對痛點的解決,通過創造性的設計帶來功能性與審美性的深度融合,不斷對現有産品進行優化和疊代升級,進而實現對消費者需求的創造。在這方面,智能手機制造走在了行業前列,開發新的功能、改變原有樣式、提升使用體驗,等等措施讓整個行業保持着快速的更新換代頻率,吸引消費者為尋求更佳的體驗而不斷更換手機,進而推動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

近些年,“工匠精神”作為政府工作報告和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重要内容,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說明國家已經開始從精神和文化層面開始推動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工匠精神”最主要的特質在于精益求精和對品質的信仰,就是制造業制造者表現出的認真與自我苛求,當“工匠精神”成為企業員工認可的價值追求,企業的質量建設将會由制度要求變為行為自覺,由此形成的高品質産品将會堅定地支撐起企業的品牌;當“工匠精神”成為國家制造業從業者共同的價值追求,制造業将更好更快完成由“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進而重新賦予“中國制造”嶄新的國際形象。

在培育制造文明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倡導統一的價值追求,還需要明确基本的價值底線,進而形成一種信仰。尊重勞動和勞動者、尊重市場、尊重用戶,更要尊重自己的産品,樹立契約精神,最大限度保障客戶權益、信守承諾及合約,這些都應當成為制造業共同的信仰。

如果說企業文化是公司屬性,那麼制造文明就是社會的屬性,制造文明在空間上比企業文化更高。制造文明雖是抽象概念,應成為制造業發展自律和價值追求,也是制造業最偉大的精神産品。我們在技術上向制造強國追趕的時候,我國的制造業者應該共同打造和培養中國的制造文明。呼喚更多制造企業、企業家和全社會共同關注和重視,并從企業制度、國家法制和社會倡導方面形成合力,培育中國特色的制造文明。

制造業的發展實踐證明,世界制造強國的競争,不但是技術、産品和形象的競争,也是制造文明的競争、國民道德的競争,硬實力和軟實力缺一不可。在建設制造強國的進程中,需要我們更加尊重品質、敬畏市場,将創新、品牌和制造精神深入骨髓,将制造文明轉化為一種民族信仰,我們才能在全球制造業的競争中挺立潮頭。

在制造業播撒文明的種子,必将盛開魅力之花!

●作者簡介

李建斌,河北人,現任中鐵高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教授級高工,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0餘項,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從2008年開始,帶領團隊研制出我國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複合式盾構機,打破了國外壟斷。十年時間,創造了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盾構機制造企業成長的奇迹。

2014年5月10日,時任董事長的李建斌陪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鐵裝備集團,習總書記在工廠車間提出了“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産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重要指示,為中國的工業發展指明了新方向。2017年5月10日,被國務院批複為首個“中國品牌日”,“中國品牌日”由此誕生。

近二十年來,李建斌及其團隊創造了3個“中國第一”(主持第一個盾構的國家863項目、負責中國第一條海底隧道施工,研發出中國第一台複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和3個“世界第一”(發明世界第一台馬蹄形盾構機、世界第一個盾構法施工地下停車場、世界上第一台超大斷面矩形頂管機)。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