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天梯與懸崖村

天梯與懸崖村

時間:2024-10-31 01:34:53

昭覺縣阿土勒爾懸崖村,孤懸在大裂谷半山的一塊平緩台地之上。像阿土列爾村這樣選擇在岩肩平台上建村,在當時是躲避戰亂的好辦法,自給自足的種植養殖生活,一切都依靠自然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不需要與外界有更多的聯系。而時至今日這個信息發達的社會,在盆地和山頂相對高差達到千米的地方,公路依然可以通到村口。

整個峽谷地區最出名的莫過『天梯』,而進出阿土列爾村除了布列色落的『天梯』也曾登上央視的特别報道。我們到達的時候,發現曾經的藤制『天梯』已經被鋼鐵制作的新梯子取代,安全性确實增加了不少,古味卻減淡了。不過在大峽谷中,還有直線距離更短的藤制天梯存在,有待發現。

兩會上報道過的學生到勒爾小學走的就是這條天梯。而村民們日常生活用品的采購需要先爬3公裡的天梯,再走上2公裡的山路,去到另外一座山的莫紅小市集,這裡每隔5天會有一次集市。如果鄉裡要開會,那麼要與阿土列爾臨近的另外三個懸崖村——蘇朱、阿土特圖、勒額基姑傳遞消息,也都是靠爬天梯。要知道,與順着山褶飛沙走石随時可能滑下懸崖的路相比,用藤條和鐵索綁在一起的天梯是快速高效的,甚至也相對“安全”,掌握好身體的平衡、保持體力,其他的意外因素相對可控。

爬天梯有講究,上山時女人會走在最後,而下山女人要走在最前面,這是阿土列爾村出行的禮儀。懸崖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離婚率為零,因為女人靠自己基本走不出去。村裡的男人要結婚怕外面的姑娘不肯嫁上來,于是就在山下的河谷安置一處小房子,等和姑娘相處久了再告之以實情,實乃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

阿土列爾村周邊屬于喀斯特地貌,遍布着很多大大小小的天坑地漏,其中也隐藏着很多未解的迷,為了探究當地天坑的傳說,我們力邀重慶著名的攀岩人石川明,在崖壁上進行了一次探洞。洞穴垂直深度475米,洞穴的中部有木棍支撐,據說大涼山地區的山地之中,曾經有過洞中村,後來随着城市化和集中定居,這些洞穴裡的村落都被廢棄了,按當地人的說法,洞裡有古代人類文化痕迹,甚至有些洞穴之中藏有寶藏。石川明探洞的結果顯示,這是處夾雜了靈灰岩和矽質白玉岩的玄武岩上不規則的張性裂隙空間,并不是發育完整的溶洞,洞深七八米,盡頭有人工采硝的痕迹,外加一條腐朽多年的老棧道。

當我們跟山下小學的校長談及此事,他說早就聽老一輩說過,新中國成立初期,這裡多土匪,土匪之間為了搶地盤,用藤條攀登絕壁,四處找火藥的原料硝石,有些洞也曾是國民黨時期的火藥庫。口口相傳的故事最終與實際的探索相吻合,這也勉強算是解了一個“不解之謎”吧。

從懸崖村下來,一氣呵成的美姑與雷波交界,車能上行到黃茅埂的草原地帶,海拔愈高,霧氣越大。再往上,人已經進入了雲層。放眼眺望,這裡應該屬于大涼山的制高點,整個山脈的各處主峰一覽無餘。雲垂山腰,美景倍增。美姑河在山谷裡流淌,傳來遙遠的水聲,順着山谷蜿蜒南流。

在三縣縣志刊載的資料裡,曾提及有“老林”,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原始森林,我們一路上來,卻已很少看到林地,到達山頂甚至看到燒砍剩下來的一些冷杉樹根。曆史時期涼山彜族地區的經濟開發主要是原始資源的掠奪式開發,經濟發展建立在資源大量消耗的基礎上,随着人口的逐漸增多,自然環境承受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大,環境狀況逐漸由适應發展演變為不适應乃至限制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但有一個奇迹不能不提,50年代中期曾經在這裡有過新中國史上唯一一次成功的飛播造林行動,現在山谷中的次生林,都是那次飛播造林的産物。據考證,除了大涼山這次飛播造林成功形成森林之外,在全國其他地區的飛播造林都以失敗告終。

鎖定大涼山最高峰的位置後,我們先經過一片潤澤的淺水沼澤,這裡是當地彜族人的一塊天然牧場,山坡上散布着羊、馬,在正午的陽光下悠閑的飲水,本來在青藏高原才能看到的高原台地地貌,竟然也出現在了這裡,甚至還有牦牛的蹤影。與台地相伴的是一套較完整的濕地生态系統,這種生态組合在世界上都很罕見。而穿過大涼山的寬平山脊,又變為高原台面上的梳樹草地生态系統,能看到在别處并未看到過的金黃色的索瑪花(小葉杜鵑)鋪滿山間,燦若雲霞。

夕陽中來到刀背式的大涼山山脊,舒緩寬闊的山原,綠草如茵,牛羊馬四散啃食,雲霧升騰,一切都是恬靜的、和善的。曾昭掄在《大涼山夷區考察記》裡寫到,從北、東北伸到南、西南,這片山頂草原,平得像紙一般,由西至東,展開15千米左右的寬度,爬到上面,從各種方向,一望無際,全是這種絕好的天然牧場。他甚至進行了計算,黃茅埂上,應可養羊一千萬隻,牛兩百萬頭,他同時也認為這個計算結果不免有些誇張,但此處也是南方地區唯一發展畜牧業的地區。

由于之前研究記錄空白,曾昭掄認為其實“耕牧混成”一直是涼山彜族也是金沙江流域最具典型的傳統生計模式,同行的美姑縣相關司機跟我們講,如果與内蒙古和新疆遊牧、漢族固定農耕相比,這邊的“耕牧混成”更為豐富立體。有一件事我們這代人可能都淡忘了,曾經全國學大寨的時期,在這片區域出現了一處被毛主席高度贊揚過的“大寨村”。農牧混合,開荒造田,曾經是那個時代的驕傲。

想要進出的懸崖村,隻能通過攀登“藤梯”一種方式,每周這些懸崖村的孩子需要攀登幾百米的藤梯感到鄉鎮的學校去上學,周末再爬藤梯回到家裡去,過程中充滿了危險和不确定性。

Tips金陽天坑到地心之地

金陽縣北部谷德鄉馬祖坡海拔2600—2800餘米的坡面上分布着上百個大大小小的天坑群奇觀,這些天坑底部大都有洞穴通向地心,有的洞穴深度上千米,形成了一片複雜而龐大的地下水系統,常有牲畜掉入不見蹤影,如今馬祖坡幾十戶村民已搬遷他鄉,使這裡更顯神秘和沉寂。但這裡優越的氣候和環境更具有探秘和旅行的誘惑。

雷波龍頭山下的“張家界”

黃茅埂和龍頭山是大涼山的地理标志,大多數涼山人從多個角落看到過它,它像一條巨龍橫卧于大峽谷之颠并與金陽獅子山呈對峙之勢,形成了舉世無雙的自然與人文奇觀。在龍頭山懸崖下,發育着一片面積約10平方公裡的“張家界式”地質景觀:在古老的震旦系、寒武系近水平地層中,通過長期的地質斷陷和流水侵蝕,形成了縱橫交錯、自立高聳的岩柱或峭壁深峽,其間森林密布、造型豐富,與龍頭山峭壁、美姑河峽谷群以及懸崖村落組成了昭覺、美姑、雷波、金陽四縣結合部景觀群多元的未來旅遊目的地。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