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道超車和技術趕超
所謂核心技術彎道超車,從一般意義上說就是技術趕超的過程。然而從技術發明到技術應用,再從核心技術擴散到通用技術,始終有一個漸進過程。技術趕超并不容易,需要具備足夠的條件。因此曆史上所發生的核心技術彎道超車,常常是技術弱國的一種成功的技術競争戰略行動。在核心技術被壟斷的前提下,核心技術落後者精心地打造和利用了有利的内外部條件,成功地抓住了趕超機會,取得技術重大突破而成為先進技術擁有者。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技術競争行動,人類社會才能不斷打破技術壟斷,才有了一次次的技術進步。遠的不說,中國周邊的日韓以及以色列就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不斷趕超了歐美壟斷技術,為中國樹立了核心技術彎道超車的榜樣。
技術趕超也是經濟趕超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一個後發國家實行經濟趕超戰略,必然包含着技術趕超的内容。然而,在經濟全球化浪潮沖擊下趕超戰略不再繼續被看好,技術趕超也被淡忘。人們對全球生産鍊和供應鍊的觀念形成也造成對全球技術鍊的幻覺,似乎經濟世界是平的,技術世界也同樣是平的,各國可以按照經濟技術比較優勢各自占據生産鍊、供應鍊和技術鍊的某一端而獲得最佳效益。然而此次美國政府制裁中興通信集團,導緻高度依賴美國造芯片的世界第四大通信企業一夜之間陷入困境。這警示人們,固然經濟世界是平的,但是技術世界是不平的。而技術世界的不平,反過來會加害經濟全球化。雖然目前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了比之過去多得多的自主技術,并處于持續對外開放中,但是,核心技術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有可能在兩國關系緊張時被對方一劍封喉。因此,中國至少還需要堅持技術獨立自主發展的趕超戰略,直至成為技術強國。
另一方面,由于時過境遷,中國已不可能重複從前的趕超故事。比如,以計劃經濟時代的“兩彈一星”方式再來一次舉國趕超。即使沿用改革開放時代的“技術換市場”模式,也隻能引來二三流技術,而無法實現一流技術彎道超車。
那麼,未來中國如何做?雖然技術進步是遞進的、一環扣一環的,來不得半點虛假,但是如果建立和完善起技術進步的條件,就可以加速技術進步。
獲得核心技術的主要措施
現在中國最重要的做的事情,就是要利用現有已經擁有的技術進步條件,并補充、強化和完善其他一些條件,來獲得核心技術。
其一,對标世界核心技術開啟新一輪技術趕超戰略。回顧中國改革開放時代以來的技術突破,80年代的“863”工程以及其他一些技術創新工程是中國在較短的時間内跨入世界先進技術行列的起點。以上世紀80年代的國民經濟基礎和技術條件而論,中國在航空、航天、新材料、計算機、高鐵等領域幾乎是空白。但是正是這種對标世界頂尖技術的戰略工程,引導了全國上下科研資源向這些領域集中和進軍。盡管實施“863”戰略工程與實施“兩彈一星”戰略工程的内外部環境與今天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戰略意圖和精神則是可取的。實際上,缺芯問題隻是此次受到制裁才得以曝光,還有許多領域中國依然缺失核心技術,有些領域核心技術的缺失可能至今尚未意識到。制定新一輪的技術趕超戰略,就是要對中國各個領域核心技術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摸底排查,确認戰略優先地位和順序,進入趕超倒計時。
其二,增加基礎學科的研發投入。當今基礎學科發展的特點是:基礎學科新發現越來越成為颠覆性技術出現的理論依據;從基礎學科原理發現到應用學科的技術發明,其周期越來越短;基礎學科繁榮發展引來頂級優秀人才的大量集聚。基礎學科是核心技術趕超的基礎,也隻有原理趕超才能實現技術趕超。厚植基礎方能技術發明源源不斷、技術豐收。美國科學繁榮與技術進步的相輔相成就是最好的證明。或許人們可以舉證日韓、以色列等技術趕超歐美與基礎學科發展之間并沒有必然聯系,但是中國是大國,與日韓以色列等的國情不同。這些國家可以幾乎無障礙地從英美國家獲得基礎學科成果和人才,中國則處處受制于人。中國隻能且必須建立起完整的基礎學科體系。相較于應用學科,基礎學科也更有利于開展國際合作,更有可能跨越制度鴻溝,繞過技術封鎖。加大對基礎學科的投入不單單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全社會尤其是大企業的責任,因此要對社會加大基礎學科投入給予鼓勵和優惠,如對企業支持基礎學科的資金投入實行免稅政策。
其三,組建核心技術攻關團隊。核心技術攻關團隊是實現核心技術彎道超車的關鍵。中外實踐均證明這個條件的重要性。但是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這個條件:首先,要通過競争上崗方式挑選攻關團隊首席專家,而不搞行政指派任命。首席專家負責制落到實處。其次,要在一個核心技術方向設立兩個以上的攻關團隊。每個攻關團隊從科學家、工程師到實驗員、技術工人一應俱全,實行全技術鍊人員配置。不搞行政任命拉郎配,要像樂團指揮選配樂手、球隊教練挑選球員那樣打造攻關團隊。再次,要對攻關團隊實行特區政策,在資金、人員、薪酬、物資、設備等使用上與通行的制度有重大區别。第四,要加大績效考核問責力度,防止機會主義行為。第五,要打破技術攻關人員的單位所有制藩籬。核心技術攻關團隊跨所有制、跨企事業單位制、跨軍民屬性建立。一切以核心技術攻關為問題導向,鼓勵聯合各方人力資源和技術資源組成投标和競标團隊。
其四,健全知識産權保護制度。知識産權保護制度是中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以來的重大制度建設。但是知識産權制度實行的時間還比較短,從理論到實踐都需要進一步完善。特别是現行的制度是否對于核心技術攻關有效,尚待實踐檢驗。在我國知識産權保護實踐中,對集體行為性質的知識産權實行職務發明權保護。職務發明權的設置有利于保護公共知識産權,但是如果對其中貢獻者的知識權利和貢獻待遇處理不好,也會影響核心技術攻關的整體效率。此外,在對待技術人員入股問題上,可以給予核心技術發明人員更多的股權激勵。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一方面需要繼續激發技術攻關人員的榮譽感和責任心,另一方面也要給予技術攻關人員更優厚的物質待遇。而這種優厚的物質待遇借助知識産權保護制度可以形成長效機制。我國知識産權保護是雙向的,既對我國知識技術保護也對外國知識技術保護。而且要充分借鑒外國知識技術保護經驗,注重技術标準的設置,注重原創技術專利的申請和保護,注重技術專利的經濟效益,注重打假。
其五,進一步打破軍民技術分割藩籬。當代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動因是國防軍事需求。因此許多重大技術突破都首先發生在軍事部門,然後軍事技術解密對社會開放,推動了全面的技術進步。我國在改革開放時代,也大大推進了軍民融合進程,一個軍轉民民參軍的氛圍正在形成。據新華社最新消息,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國防知識産權局首次集中脫密4038項國防專利,主要涉及材料、測量測試、雷達探測、衛星導航、通信技術等軍民通用性較強的技術領域。這是一個積極信号。由于過去傳統體制分割,我國軍事部門擁有許多可供民用的技術但不為人知。現在這個藩籬正在打破,但依然需要進一步推進。由于軍事技術用途不同于民用技術,因此在藩籬打破之後還有一個消化吸收商業化的過程。如果我國民用企業能夠充分抓住這個機遇,必将大大推動我國技術進步。軍民融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培育我國自主技術市場的良性過程。
其六,樹立核心技術自力更生觀念。當今的中國已不是技術弱國,雖然一些核心技術尚未掌握,但是以目前的發展速度和水平,假以時日,那些核心技術遲早會掌握。也正是有感于這種前景,傳統技術大國才想方設法阻止中國的技術進步。因而,能否實現核心技術彎道超車,還需要具備彎道超車的勇氣和信心。技術進步自有科學規律,掌握核心技術并非一朝一夕,沒有久久為功、功成不必在我的恒心,也絕難攻克。因此要确立技術自信,需要克服一些悲觀和短視觀念。比如,“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觀念,或許對一些大型技術設備利用有經濟價值,但是對于關鍵大型設備,就不可能行得通。我國巨型計算機銀河号的誕生就證明這一點。“以市場換技術”可以推進我國加工工業的發展進程,但是卻永遠換不來核心技術。在全球化進程中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可以赢得利益,但是卻可能被永遠固化在全球分工體系鍊條的中低端而不能自拔。沒有自力更生的觀念,核心技術永遠實現不了彎道超車。
以上條件并非唯一,還有一些條件需要強化和完善,如科技成果評價體系、核心技術扶持基金制度等。限于篇幅不再讨論。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