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每年的分紅情況一直備受消費者關注。《投資者報》記者從Wind數據及年報數據發現,在有數據可查的58家人身險公司,去年的保單紅利支出(即支付給分紅險保單持有人的紅利費用)共計616.4億元,同比上漲23%。
然而,在行業上漲的大趨勢下,依然有24家險企保單紅利支出有所下降,其中共有16家險企保單紅利支出降幅超過10%,華夏保險、長城人壽、幸福人壽等險企保單紅利支出降幅較高,均超過50%,從數據層面來看,這些險企的保單紅利支出下降,或許與分紅險産品規模下降等因素有關。
那麼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分紅險收益率到底如何,分紅險還值不值得購買呢?
多家險企保單紅利支出下降
數據顯示,華夏保險的保單紅利支出同比下降78%達0.68億元。這或許與公司分紅險保險業務收入下降等因素有關。年報顯示,去年,華夏保險的分紅險保險業務收入為7億元,同比降幅達到16%。
與之相似的還有幸福人壽、長城人壽等險企。去年,幸福人壽的保單紅利支出一項同比下降了56%達2億元,同時,分紅險保險收入為19億元,同比也下降7%。長城人壽的保單紅利支出為0.15億元,同比下降59%,其分紅險業務收入同比降幅也達到15%。
不過,也有一些險企雖然分紅險業務收入是上漲的,但保單紅利支出卻有所下降,例如農銀人壽,去年公司分紅險的保險業務收入為89億元,同比大漲86%,但保單紅利支出一項卻下降了26%至4.42億元。
又比如人保壽險,去年其個險渠道及團險渠道總計分紅險業務收入為203億元,漲幅達21%,但其保單紅利支出一項卻下降了26%達25億元。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反差,《投資者報》記者緻函采訪農銀人壽,但截至發稿并未收到相關回複。
分紅險“平滑機制”顯優勢
一般而言,保單紅利支出指的是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的約定,按照分紅保險産品的紅利分配方法及有關精算結果估算,而支付給保單持有人的紅利,隻有購買了分紅險的客戶才能享有保單分紅。
據悉,保單分紅的資金由死差、費差和利差三個部分組成,即實際死亡人數比預定死亡人數少時所産生的盈餘;實際投資收益高于預計投資收益所産生的盈餘以及實際的營運管理費用低于預計的營運管理費用時所産生的盈餘。
而不少消費者之所以購買分紅險,主要是看重這類保險能夠同時兼具保障及投資功能。目前,市場上分紅險可以分為投資型分紅險及保障型分紅險。前者主要在銀保渠道銷售,偏重于投資功能,而保障功能相對較弱,基本隻提供人身死亡或者全殘保障。而保障型分紅險則是帶分紅功能的普通壽險産品,例如分紅型重疾險、分紅險兩全保險等,這類保險更側重人身保障功能,分紅隻是作為附加利益而存在。
不過,無論購買哪類險種,投資收益率都是消費者需要考慮的問題。從目前市場上的分紅險,每年的投資收益率大概有多少?
《投資者報》記者通過業内人士了解到,消費者拿到手的分紅險收益率主要由預定利率及分紅利率加總組成。所謂預定利率,是指保險公司在産品定價時,根據公司對未來資金運用收益率的預測而為保單假設的每年收益率,從這一概念來看,消費者要注意不能将預定利率當做其保底利率。
按照監管規定,雖然分紅險預定利率上限已經放開,但保險公司出于穩妥考慮,一般将預定利率定在3%(複利)左右。而分紅利率則按照預定利率來确定,按照相關條款要求,當預定利率為3%時,那麼分紅利率大概就在0~3%之間,再減去初始費用(約1%)以及疊加其他分紅險相關規定,最終計算出來的分紅險的收益率大概也就在4%~5%之間,與資本市場的理财産品、貨币型基金等收益率相當。
有些消費者容易被保險代理人提供的分紅險利益演示所迷惑,例如一些分紅型年金保險的利益演示中稱,投保人在30歲開始投保,投保三年總保費為100萬元,到75歲,生存保險金将達到1000萬元,看似很多,但實際上算下來,每年的收益率也隻有5%左右。
不過,分紅險産品與基金等理财産品還有所不同,分紅險采取的是“平滑機制”,也就是說,保險公司在經營過程中,通常不會把分紅賬戶每年産生的盈餘全部作為可分配盈餘,而是會根據對未來宏觀經濟、資本市場及分紅險種經營狀況的預期,在保證未來紅利基本平穩的條件下進行分配,這使得普通投資者即使在市場狀況不佳時,也能獲得與其他年份相差不太大的收益。
一位保險業内人士對《投資者報》記者坦言,如果将分紅險置于大資本市場中來看,收益率及流動性與大多數基金、證券等資管産品相比,優勢并不明顯。不過,資管新規實施之後,大多數保本型産品将逐步退出市場,穩健的分紅險或許将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短期看分紅型重疾險并不劃算
總體而言,分紅險的收益率雖然不高,但對于作為一種抵禦通脹的工具品,還是不錯的選擇,特别是投資能力較強、管理效率較高、曆年經營狀況比較穩健的險企的分紅險産品應該是消費者在購買分紅險時的首要選擇。
這裡還要單獨讨論一下分紅型重疾險,這是近年來不少消費者糾結的一類産品,買重疾險到底要不要買分紅型?記者注意到,目前市場上的分紅型重疾險并不多,隻有幾家大型險企有類似産品。
從價格來看,以目前市場上某款分紅型重疾險為例,一位27歲女性選擇50萬元保額,20年交,年交保費大概是16000多元,而同樣27歲女性50萬保額20年交的純保障型重疾險,年交保費大概隻有9000多元,每年多交7000多元,而如果用這7000多元,去增加重疾險的保額,至少也能加個幾十萬,所以僅從短期重疾保障的功能來看,分紅型重疾險并不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