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擁有“永遠的朝陽産業”之美稱。随着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認識的不斷變化與進步,國人對于旅遊的需求與日俱增。據統計顯示,2015年,中國全年共有41.2億人次選擇國内或出境旅遊,無論人次還是消費均列世界第一。經世界旅遊業理事會及國家旅遊數據中心的測算數據,旅遊産業對我國GDP綜合貢獻達到了10.1%,我國旅遊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10.2%。旅遊業的興盛帶動了旅遊電視節目的興起,以海南衛視更名為旅遊衛視為标志,我國電視旅遊節目開始進入發展的快行道,各大衛視紛紛制作播出了本台的旅遊節目,意在宣傳本地旅遊資源,吸引各地遊客。但是短時間的輝煌後,各地旅遊節目陷入了發展的瓶頸,紛紛因收視率的低迷而停辦,原本24小時播出旅遊節目的旅遊衛視也開始将節目重點放在電視劇、娛樂、體育等内容上。電視旅遊節目低迷,其原因大緻可劃分為以下三點:
1.節目内容形式單一,易引發觀衆審美疲勞
電視以其“聲畫一體”的媒體手段和“登堂入室”的媒介地位,本因承擔起展現各地美景、宣傳旅遊資源的重任。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節目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風靡,既為之後的我國旅遊節目制作提供了成功模版,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遊節目制作者的創作思路。在節目内容上,通過對異國的自然景觀、風土人情進行描述,滿足了彼時尚未形成出國旅遊習慣的我國觀衆的獵奇心理;而在節目形式上,則習慣運用各種推拉搖移的遠近鏡頭配以優美的音樂,對風景進行不厭其煩的直面展現。但随着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電視觀衆的眼界日益開闊,這種對各地風景采取形式雷同的介紹已不能引起觀衆的收看興趣,而較慢的節目節奏也使觀衆容易産生疲倦感與距離感。同質化的電視旅遊節目已不能滿足當代觀衆的收視需求。
2.服務功能不明确,觀衆需求得不到滿足
電視旅遊節目是指利用電視媒介給大衆提供以旅遊行業各個方面發展變動及其相關活動為主要傳播内容的電視節目,本身具有與市場化密不可分的商品要素。也因此,旅遊節目的編導往往将自身定位為滿足旅遊産業各個組成結構的服務性節目。但電視作為媒體的一種,針對性較為龐雜,指向性、互動性較差,導緻其服務功能相較于紙媒、網絡等其它類型媒體略為欠缺。但若是在節目中加大對于旅遊景點的宣傳力度,又會引起觀衆的不滿,認為這類服務信息等同于廣告。在這種現實下,我國電視旅遊節目陷入了發展的兩難。北京衛視老牌旅遊節目《四海縱橫》,近年來通過改版将節目重點放在對于北京周邊各類景觀的介紹上,利用北京豐富的曆史人文資源,用一個個民間傳說帶起了整個節目的流程,不僅趣味十足且擁有濃厚的地域性,受到了北京地區觀衆的歡迎。因此旅遊節目的編導仍是要站在觀衆的角度看待問題,首先要制作出符合觀衆觀賞興趣的節目,然後再在其中賦予更深層次的節目主旨。
3.娛樂性因素愈發突出,精神内核缺乏
近年來,随着綜藝節目的興起,不僅有許多明星競技類真人秀節目如《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選擇與景區展開合作,讓各位明星在當地知名的旅遊景點追逐奔跑;還誕生了如《花兒與少年》、《花樣姐姐》這類以明星旅遊為噱頭的旅遊真人秀節目,獲取了不錯的口碑與可觀的收視率。但從長遠角度來看,觀衆對此類節目的主要關注點仍是明星在屏幕上的一舉一動,其娛樂需求和感官需求雖然得到滿足,但對于電視旅遊節目來說,是一種本末倒置。過多的娛樂元素沖淡了旅遊本身的意義,也使這些節目的内涵顯得單薄。
相較起來,由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制作的大型旅遊欄目—《遠方的家》就沒有落入一般電視旅遊節目的俗套。該節目努力挖掘節目深度,以邊制作邊播出的形式,采取故事化叙事手法反映我國各地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展現了節目制作組深厚的人文情懷,并以此成為了目前旅遊節目中獨樹一幟的佼佼者。該節目的成功要素有以下幾點:
1.做深内容,深入挖掘内在信息
《遠方的家》将節目主持人努力打造成“資深驢友”的形象,使其在走訪全國各地時,不再是一個走馬觀花的旁觀者,而是一個對當地人文、藝術、風俗、美食等魅力元素都有深刻理解的體驗者。節目沒有拘泥于單一的景色描述和大而全的空泛叙事,而是緻力于挖掘景色背後所蘊藏的秘密,為觀衆講述不為人知的隐密故事,試圖呈現中國人對不斷發展延伸的時尚與文化的思考。這種用體驗和互動弘揚文化的節目形式,和大多數“宣教式”、“導遊式”、“遊戲式”旅遊節目形成鮮明對比。
2.故事化的叙事手法緊扣觀衆的觀賞心理
在叙事方式上,與“觀光式”的旅遊節目不同,《遠方的家》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法,憑借着對現實生活的敏銳觀察,放大了生活本身的戲劇化元素,使觀衆的情緒得以充分抒發。如在《遠方的家》系列特别節目《邊疆行》第88集中,節目組來到了中俄兩國交界的邊貿重鎮—哈爾濱省黑河市,以一位俄羅斯畫師斯拉瓦在異國的工作生活為描述重點,通過介紹斯拉瓦和他的家庭在黑河市6年來的有趣經曆、家宴中一道道獨具内涵的菜肴,從側面展現了黑河市獨特的城市風貌與人文情懷,讓這座具有獨特魅力的北陲重鎮為觀衆所了解。而在其他期節目中,主持人同邊疆群衆同吃同住、跟邊防戰士一起站崗巡邏、向少數民族群衆學習獨特的編制技巧⋯⋯節目組盡可能地捕捉最生動的生活場景,尋找最鮮活的人物故事,讓節目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得到極大提升,使觀衆的觀賞欲望得到滿足。
3.濃厚的人文情懷
“‘人文’所涉及的是對人的思考與終極關懷,人文精神的形成與變革無不深刻影響着一種文化、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和發展。它能以形而上的特征直指人的生存本質,直探人的精神世界和心靈世界的核心,具有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功用。”①作為一檔由國家電視台制作播出的電視節目,《遠方的家》秉持着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曆來堅持的頻道基調,以人文精神為視角,使整個節目風格嚴肅而又接地氣。節目組先後成功打造了《邊疆行》、《沿海行》、《北緯30°·中國行》、《百山百川行》、《江河萬裡行》等多部大型系列作品,不僅展現了美麗的自然風景,片中記錄的一個個簡單的好人、一件件樸素的好事也與沉靜無言的大好河山一起激發出觀衆對于偉大祖國的無限熱愛。有網友表示“(看完《遠方的家》)讓人充滿了對祖國日月山川的熱愛,而這熱愛不僅限于天地江海山林湖泊,更是深入到這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方人民、一方風俗。”
基金項目:2012年黑龍江省教育廳項目12532445;綏化學院科研創新團隊資助項目
注釋:
①葛紅兵:論人文精神的實質—兼及大學人文教育問題,《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
(作者單位:綏化學院/責編:倪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