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當朋友圈和工作圈混在了一起

當朋友圈和工作圈混在了一起

時間:2024-10-27 10:38:19

當老闆、同事要在社交媒體上加你“好友”,你會怎麼辦?你會克制自己的個人生活分享嗎?你會對他們設置“分組可見”嗎?插圖:全景圖片任何參加過公司野餐會、團隊建設或假日派對的人都會承認,要把個人生活和職場生活嚴格區分開來可不是那麼簡單。平衡生活與工作已經夠難的了,在線社交媒體的興起又使得個人生活與職場生活的邊界管理變得更加複雜。有些學者把這種邊界定義為區隔生活與工作的“心理藩籬”。

個人分享是否該有個限度?你的政治觀點、宗教信仰、去哪兒度假,哦對了,你的旅伴是誰,這些都不介意讓同事知道嗎?你的信息披露是否會在你的工作環境中産生什麼影響,特别是當你已經覺得自己在這個工作環境裡有些格格不入?

個人生活領域與職業領域的融合,對于找工作、激勵士氣、團結員工等,既有好處,也有壞處。

從好的一面來說,在公司同事之間分享個人信息有助于彼此找到共同點,同事由此對你産生敬意與好感。同事間的關系還可以由此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這将提高團隊活力和工作效力。還有,如果你的個人生活分享讓人覺得你符合團隊文化,具備團隊合作精神,那麼你求職和晉升的機會也會大大增加。

但是,個人生活分享得過多,或者某些類型個人信息的披露,也可能帶來風險。管理好個人生活與職場生活之間的邊界需要一定的技巧,謀定而後動很重要。

我目前的研究重點是,在個人生活與職場生活、私人空間與公衆領域之間的邊界由于社交媒體而變得模糊後,工作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這個全新的社交空間裡,一個人的就業能力和職業潛力可以得到分析和評估,有人可能借此職業聲名鵲起,也有可能聲名狼藉。千萬不要低估在線社交媒體對個人職業的影響。根據人力資源管理學會(SocietyofHumanResourceManagement)的一項調查,56%的受訪雇主會利用社交媒體來對應聘者進行調查篩選。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老闆在Facebook上要求加你好友,你該怎麼辦?正确答案隻能是“視情況而定”。這個答案說明世界各地的職業人士要想在社交媒體空間中趨利避害,就有必要謀劃出一個清晰的社交媒體策略。

個人生活與職場生活發生沖突

邊界管理是一個非常經典的組織管理難題,19世紀德國著名的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MaxWeber)認為邊界管理是等級制社會裡最活躍的特征之一。在企業中,一個人能否有效駕馭多重身份角色尤為重要,因為這直接關系到同事對他的喜歡和尊重程度。

平衡無疑是關鍵,一個人應該在不違反職業規範的前提下,在工作場合與同事進行适當的人際互動。生活與工作之間的邊界并非一成不變,人們有時收緊、有時放松,導緻生活與工作邊界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

絕大多數人都認為需要把生活和工作這兩個領域很好地結合起來,但有的時候,兩者界限把握不好隻會适得其反。如果一個人是迫于某種壓力而公開部分個人生活,或者感覺對于公布信息無力掌控,那麼他與同事間的人際交往、工作積極性和團隊凝聚力非但得不到提高,還會因此受到削弱。特别是有等級差異、性别歧視、種族偏見等因素作祟的時候,團隊失和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原本複雜的人際關系因為有了社交媒體的放大作用變得更難處理。在網上同事間的交流越頻繁,員工與上級領導及專業人士的交流互動越多,那麼他們的個人生活與職場生活就越有可能發生沖突。今天,要想置身于社交媒體之外已不現實,我們需要的是學會如何管理好生活與工作的邊界。觀點概要在工作中展示個人生活的某些方面,可能會影響到别人對你的尊重和好感,而這兩項因素與工作積極性和團隊參與度有直接關系,對未來應聘找工作、職務升遷也有間接影響。然而,根據作者的研究,由于今天社交媒體已經模糊了工作與生活的邊界,所以在工作環境下展示多少個人生活變得更加複雜。如果人們是被迫分享,或覺得無法完全掌控發布内容,那麼他們的參與精神、工作積極性以及歸屬感都會打折扣。本文提出了幾個關鍵步驟和應用策略,幫助人們在管理虛拟空間裡生活與工作的邊界時,能利用好社交媒體,趨利避害。

1.診斷自己當前的在線行為:全開放型、受衆分組型、内容管控型、定制型

2.明确個人使用社交媒體的目的:自由表達、留下好印象

3.評估社交媒體策略與職業環境的适配度

社交媒體:職業催化劑還是摧毀器

社交媒體讓所有的職業人士擁有了強大的全球性信息發布渠道,影響範圍之廣,傳播速度之快,讓人歎為觀止,但是這樣的發布渠道可能成為雙刃劍,當事人的職業生涯可能因此扶搖直上,也可能毀于一旦。

與LinkedIn這樣的純職業社交網絡不同,Facebook、Twitter、Instagram、Google+以及YouTube等大型社交媒體則經常将個人生活和職場生活混在一起。以Facebook為例,個人用戶Facebook好友的各種社交圈會相互重疊,仿佛會聚在一個隐形的大房間裡。皮尤基金會(Pewfoundation)2014年做的一項調查顯示,每位Facebook成年用戶平均擁有338位“好友”,中位數為200名,其中平均而言有16位是同事。

我與魁北克大學蒙特利爾分校(UniversityofQuebecinMontreal)的阿裡亞納·奧利耶—馬拉泰爾(ArianeOllier-Malaterre),以及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賈斯廷·貝格(JustinM.Berg)合作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發現,這種聯系人大雜燴将制造一個虛拟泥潭,讓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危險的過度分享在線下世界裡,無論是面對面的溝通,還是像電話那樣的點對點聯系,一個人說什麼完全可以根據對象情況來決定。通常情況下,我們對朋友比對同事更容易敞開心扉。工作場合的着裝也和與家人朋友享受閑暇時光時的穿着不同。而且,我們在與工作上的夥伴交流時,個人信息透露的數量和内容,會随着時間推移而調整,也會因與每個人的關系不同而有所差異。

在社交媒體上就不同了,一個人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信息通常不會因為接受對象而做區别處理。我們在給特定對象寫電子郵件時,意識裡會把收信人放在突出位置,因此郵件比社交媒體上發布的内容更具針對性。由于社交媒體平台通常把各個社交圈都混在一起,這就容易造成彼此親近的假象,導緻人們公開原本不該披露的信息。

網絡發帖永留存且可搜索在大多數社交媒體平台上,我們分享的信息會被一直保留。當我們決定通過社交媒體來建立工作聯系,就會開啟信息洪水的閘門,讓那些原本不是針對工作聯系的信息也大量湧入,反而淹沒了原本想傳遞的信息。此外,發帖内容可以通過網絡搜索引擎輕而易舉地找到,這樣可能會産生許多脫離了上下文語境的信息。雖然也有Snapchat之類的應用把發布信息隻保留很短一段時間,但即便如此,人們還是有辦法把相關信息截取并保留下來。

隐形觀衆我們在網絡社交媒體上的互動少了面部表情、說話聲調以及肢體語言等可感知的社交提示,通常我們會根據這些提示來采取合适的行為方式。當我們更新個人信息時,一般隻想到5到10個目标受衆,而忘了還有大量的隐形觀衆也看到了這項更新,這些隐形觀衆包括目标受衆以外的所有人,其中就有我們工作上的聯系對象。

同樣,我們寫的評論,分享的鍊接,點贊的頁面,以及我們所屬的群組等包含了大量個人信息和社交圈歸屬特征。能夠獲取這些信息的,除了網上與我們保持密切聯系的人,還有那些我們沒有放在心上的隐形觀衆,其中就包括了廣告營銷人員,他們甚至都不是我們社交圈裡的聯系對象。

内容無法控制在虛拟世界裡,往往時間不同步,空間半公開,而且我們的“好友”還會把我們的信息和别人分享。我們貼出來的照片,他們可以上傳、加标簽;我們發的帖子,他們可以評論。内容處在這樣一種缺乏掌控的情況下,一個人的名聲可能會受到影響,因為有些發布的信息放在職業圈子裡可能并不合适。

邊界管理策略

一個人在社交媒體上的自我介紹會有很多人浏覽,包括上級、下級、同事、工作上的熟人以及潛在的雇主。實際上,在發布信息時,他們并不是目标受衆,解讀信息可能會脫離上下文,他們對你的看法可能會因為有關信息而産生變化,變好變壞皆有可能,這對你的職業聲譽勢必有所影響。所以,如何管理好自己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信息就直接關系到職業發展。

發布内容對于職業環境裡的人際關系也大有影響,因為你所分享的信息,以及你的目标受衆決定了你在職業圈子裡是否受尊重、受歡迎。研究顯示,一個人在組織内是否受尊重、受歡迎,直接影響到他在組織裡的結果,如雇傭或解聘,評定及提拔。因此,選擇正确的社交媒體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我們的研究,我們認為想要借社交媒體之力,同時不受其害,可以遵循以下三個關鍵步驟。

①診斷自己當前的在線行為

利用好社交媒體,同時保護自己的職業聲譽,首先要做的是對自己當前的網上社交策略做一個診斷分析。我們在研究中發現有四種最基本的類型——全開放型、受衆分組型、内容管控型、定制型,以上每種方式都有一定的優缺點。(參見副欄“不同社交媒體策略的優缺點”)不同社交媒體策略的優缺點

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願望和所尋求的群體參與程度來決定采用何種策略。

全開放型史黛西,就職于非營利機構的年輕專業人士,是我們的一位訪談對象。她回顧了公司老闆要求加她為網上聯系好友的場景:“嘿,你用Facebook嗎?我發個邀請給你,加我好友!”史黛西當時又吃驚又害怕,在壓力之下,她不情願地接受了邀請,不過她趕在接受前,發瘋似的翻看之前的發帖,删掉了所有參加聚會的照片,對工作的牢騷話也清除幹淨。自從接受了老闆的加好友邀請之後,史黛西很長時間不再使用Facebook,直到換了工作。

在史黛西老闆要求加她好友前,她一直遵循的是全開放型策略,職業領域和個人生活合在一起,發布的内容也不加控制。随意發表觀點、表達感受,從不考慮看到的人是否會覺得不合适。當她在Facebook上還隻有個人私交時,這樣沒有問題。但一旦老闆加她好友,全開放的态度就不可行了。

當然史黛西本可以拒絕老闆的邀請,但那樣的話,她在職場就可能因此遭受挫折,因為她們公司把整個組織看成一個大家庭,要向男性上司彙報工作。我們在研究中發現,男性上司在發出加好友的邀請卻被下屬拒絕或忽視時,他們對此會耿耿于懷,相比之下,女老闆要更加寬容。

像史黛西這樣遵循全開放型策略的人都信守透明的價值觀。這種策略的好處是,其他人會認為此人更真誠,他們會覺得自己對此人有更深的了解。而不好的一面是,完全開放透明容易冒犯一部分觀衆。

受衆分組型采用受衆分組管理的做法,人們還是可以和采用全開放策略時一樣,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但由于将個人好友與工作聯系人做了區分,可以對受衆有更好的管理。

如果史黛西采用受衆分組策略,她可以同時使用兩個Facebook賬戶,一個隻用于非常密切的朋友,另一個則對所有人開放。或者她可以調整隐私設置,部分發布内容就隻分享給某些特定的朋友。當然她也可以和老闆解釋,她使用LinkedIn作為職業交流平台,老闆可以通過LinkedIn聯系她。

當然她要這麼說,可能會得罪老闆,因為她傳遞出來的信号是,她與老闆之間隻有工作聯系,而不是朋友。這種想法非常普遍,最近千禧品牌咨詢公司(MillennialBranding)做了一個調查,結果顯示有40%的受訪者認為忽視同事發出的加好友邀請是“不負責任的”,因此隻能被動接受。

内容管控型史黛西還可以采用對分享内容進行管控的策略,這種策略不需要花大量精力對受衆進行分類管理,但要對發布内容仔細斟酌。如果采取這個辦法,史黛西可以接受老闆的加好友邀請,但她必須要對分享的信息和圖片認真篩選,确保能給自己的形象加分。

史黛西還可以再細緻些,限制哪些人可以給她的Facebook照片加标簽(确保老闆看不到任何破壞她個人形象的聚會照片),并監控朋友對她在Facebook上的個人介紹以及在YouTube上分享的視頻加評論。但這就意味着,她已經無法利用社交媒體與朋友坦率交流想法了。

定制型如果想要同時安撫好老闆,又讓自己的Facebook内容更新保持個性和活力,史黛西還可以選擇定制策略,同時對受衆和發布内容進行管理。

比方說,史黛西可以将個人介紹頁面做定制化處理,分别創建工作聯系人列表和朋友列表,或者學習新聞記者、公衆人物的做法,同時開不同的Twitter或YouTube賬戶,這樣一來,就嚴格區分了工作受衆和生活受衆。這樣既可以保持她在老闆和同事眼裡的良好形象,又能和朋友自由分享交流,好評惡評,想說就說。換句話說,她線上的關系正好反映了線下的關系。

②明确個人使用社交媒體的目的

在對個人的社交媒體策略做出診斷分析後,下一步需要明确使用社交媒體的主要目的,評估一下自己的策略對于目标實現究竟起了什麼作用,是促進,還是阻礙。我們的研究顯示,在選擇社交媒體策略時,有兩個關鍵因素需要考慮。

首先要明确以下哪個因素更重要:真實的自我表達,還是提升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其次,考慮一下是把自己的社交關系做區别處理,還是在網上混在一起。

自由表達對于越來越多的人而言,特别是年輕人,無論工作還是生活,真誠都是放在首位的。千禧品牌咨詢公司做了許多調查,結果都顯示,人們在工作中最看重能否真實地表達自己,其他都次之。正如一位評論員所說,人們的激勵因子是“使命,而不是工資”。有一位受訪者這麼對我們說:“如果有人隻是因為我在網上評論時說了粗話就不雇用我,那我也肯定不會為這家公司工作。”

如果一個人抱定這個信條,那他要麼選擇全開放方式,無所謂工作聯系人還是朋友,要麼選擇受衆分組方式,兩類受衆分别對待。

全開放方式的一個好處是,人們可以利用社交網絡展示個性和價值觀,受衆即使素未謀面,也能感受到充滿個性的強大聲音。還有一個好處是,個人生活與工作之間可以架起橋梁,工作關系可能因此得到提升。最後,全開放的方式簡單,沒那麼多麻煩事:你隻需要貼出自己喜歡的内容,不需要太多邊界管理。

關于社交媒體應用的重要提示●不要完全回避社交媒體。在網絡上留下“足迹”好處多多。事實上,如果你選擇回避,其他人可能會覺得與你共事會存在隔閡。

●使用社交媒體到底是為了自我表達,還是要給人留下好印象。網上的隐私設置要根據具體的使用目的來定。

●上司比下屬有更大的自由度來拒絕對方的加好友邀請。

●男性上司要求加下屬為在線好友,如果被拒,通常反應要比女性上司更強烈。

●上司在要求加下屬為在線好友前,應該考慮到他們之間的線下關系,如果他們在工作中一般不交流個人生活,那最好還是不要互粉。這會讓員工在網上信息發布時可以多些控制權,感覺更有動力。

全開放方式并非沒有缺點。從網絡上收獲的尊重和好感來看,全開放方式是風險最大的,因為一件很普通的事都有可能引起出乎預料的反應。

朱斯蒂娜·薩科(JustineSacco),這位公共關系總監無心之錯所釀成的惡果是社交媒體領域的著名反例。她在Twitter上有170名粉絲,大多是家人和朋友,一天朱斯蒂娜發了一條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笑話,随後搭乘飛機飛往南非。在她飛行期間,一位博主轉發了朱斯蒂娜的微博,等她降落在開普敦機場時,她已經成了全球熱點人物,被貼上了各種不好的标簽。結果公司開除了她,三年後朱斯蒂娜還處在那條未經思索就發出的信息陰影下,仍在為工作和生活回到正軌而努力。

再舉一個相對常見的例子,有一位訪談對象說到她的上司對她發怒,起因是她的朋友在她Facebook上留言,恭喜她通過了一項考試,而這意味着她可能要辭職換工作了。

另一方面,受衆分組策略則安全得多,因為你隻和朋友、家庭成員,或者再有一些相處得很好的同事建立緊密的聯系。采用這種策略,就隻有個人生活中的聯系人能夠看到你在Facebook或Instagram等網站發布的信息并發表評論。這樣的話,個人的職業聲譽和隐私就可以得到保障。

但受衆分組策略的一個缺點是,它比全開放的方式更麻煩,因為需要篩選聯系人,還要決定好友群裡接受誰不接受誰。碰上有些工作上的聯系人向你發出邀請,如果你選擇忽略,那就可能得罪人了。你給别人的印象可能會是,你對别人有所隐藏,在大家都強調透明的時代背景下,給人留下這種印象是不利的。

受衆分組策略的另一個不足之處是,時間長了,原來的分組可能很難維持。比如說,一個大學生設了個人的YouTube賬号,她在上面分享一些真實視頻。由于未來雇主還看不到這些,因此不存在風險。但幾年過後,她的大學同學從事人事招聘工作,如果她不知道,沒把那些大學拍攝的視頻删掉,那麼即使她使用了受衆分組策略,也會遇到麻煩。

最後一點,盡管采用受衆分組策略,個人形象失分的風險少了很多,但同樣也失去了利用社交媒體廣泛聯系各類同事的機會。

留下好印象一個人使用社交媒體的主要目的可能不是為了真實的自我表達,而是要牢牢控制好自己的形象。如果是這樣,社交媒體可以幫助人們樹立正面形象。這裡可以有兩種選擇:1.内容管控策略,适用于需要将工作受衆和個人受衆相結合的人;2.定制策略,适用于需要根據不同受衆區分和定制分享内容的人。

内容管控策略有許多好處。一個人如果能做到讓自己發布的消息正面、有趣、容易被社會接受,那麼也就無所謂發布的信息是和工作有關,還是個人私事。一些單純無害的帖子,比如“來看看這條可愛的小狗”,或者“陽光、海浪、夏日微風,假期我就喜歡在海灘上無所事事”,符合内容管控策略。内容管控能讓一個人在職場更受尊敬,更受歡迎,而且管理起來也簡單,因為隻有一個個人主頁或用戶賬号需要管理。

與其他社交媒體策略一樣,内容管控策略也有代價和風險。首先,你若采取這種策略,實際上就已經排除了與職業聯系人建立更加豐富人際關系的可能性,你從社交媒體中的受益也會因此打折扣。和前文提到的史黛西一樣,你還需要對分享信息進行過濾,别人關于你的分享你也需要監控管理。

其次,你的朋友可能未必了解你的職業規範,也許會不經意間發布了與你職業形象不相稱的信息、圖片或視頻。如果是這樣,有人會認為你不夠真誠。

發生這類情況,人們原本對你的敬意和好感就會打折扣,而相互間的尊重和好感有利于積極人際關系的建立,團隊奉獻與合作精神的形成。在一個人所呈現的綜合能力中,懂得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它有助于維系當事人正面的社會形象。個人對團隊組織的心理認同、團隊的包容與合作,乃至事業上的成功,都是以尊重為前提的。

如果你想避免内容管控方式的缺點,那麼可采用定制策略,把受衆按照工作聯系人和私人聯系人進行分類,信息發布因受衆而異。你針對不同受衆定制在線内容的能力越強,那麼鬧笑話、得罪人的風險就越小。

在所有社交媒體策略中,定制無疑是最複雜的,但也是最有可能在職場中赢得尊重和好感的。它使人們可以超越嚴格的工作聯系,将一些個人元素納入網絡社交,從而建立更加豐富多彩的人際關系。因為定制策略要求小心謹慎地管理個人形象,所以能得到尊重,增加好感。

但是,定制策略的一個很大缺陷是,人們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監控發布的内容和受衆。它要求用戶能調整默認模式(網上默認的是“全開放”模式),并根據變化發展,不斷修改隐私設置。

③評估社交媒體策略與職業環境的适配度

你還需要評估一下,自己偏愛的社交媒體策略是否适用于職業環境,這當中包括和企業文化的匹配度,以及特定行業及職業的規範和要求。

在某些工作環境中,比如矽谷的初創企業或創意産業,人們普遍接受甚至希望員工分享個人信息。通常着裝方面,休閑即可;個人發布消息是業内慣例。(話雖如此,即使在創意産業,發布客戶信息很多時候仍然是受限的。最近一位廣告公司的經理人發表博文,談了她丢飯碗的經曆,原因是她在Instagram上發布了一張在辦公室裡聚會慶祝簽約新客戶的照片,雖然她在Instagram上的粉絲不多,但披露客戶信息是不被允許的)

小公司的客戶也會希望公司老闆有一定的透明度。我們采訪過一位小型軟件公司的企業家。他說:“客戶在與公司建立信任關系時,實際上關心的是平常工作領域之外的東西。他們把寶貴的數據交給我,所以他們希望對我了解更多。因此,我的Facebook頁面和我養的那條會跳舞的狗能讓客戶更放心。”

而在其他行業或職業領域,審慎小心是常規。有些組織安排新成員學習工作規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從合适的着裝、得體的語言,到做事小心謹慎,确保數據安全。

除了政府、軍事部門和情報機構外,還有許多職業領域不适合采取全開放的社交媒體策略。醫院和醫務人員在發布信息時,需要考慮一下是否會間接地透露患者信息,因為這有可能違反了隐私保護規定。一些餐館的服務人員在社交媒體上抱怨客人小費給少了,事後被炒了鱿魚。一些教師也因為發布了不适合學生浏覽或不符合教育職業規範的信息而被學校開除。

根據環境變化調整策略

随着雇員、職業經理人在網上互動越來越頻繁,管理好公私界限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對于全球化的工作團隊而言,社交媒體有助于建立更加緊密的人際聯系,因為它能讓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團隊成員分享工作和個人信息,建立有助于提升團隊活力和工作績效的溝通渠道。

對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來說,關鍵是要制定一個網絡領域的邊界管理策略,既提升你的受尊重和受歡迎程度,又不會弄巧成拙、反受其害。

雖然可以有多種方法來管理社交媒體上的受衆群體和信息發布,但沒有一個是完美無缺的。全開放策略最簡單,但容易出纰漏;受衆分組策略最安全,但會讓人們無法充分享受社交媒體的益處;内容管控和定制策略最複雜,需要技巧和精力,但仍做不到萬無一失。

最後,請記住事業和人生的舞台一直在變,你的網上聯系人會增加,工作可能調整,甚至跳槽、轉行,之前對網上受衆的細分可能随着時間推移變得不再合适。比如說,之前的平級同事可能成為你的下屬,也可能成為你的領導。有鑒于此,你需要更周全地思考如何管理好生活與工作的邊界,在社交媒體的新世界裡完成自己的激勵與參與目标。

翻譯:彭建輝

即刻掃碼,加入企業家交流圈雖然可以有多種方法來管理社交媒體上的受衆群體和信息發布,但沒有一個是完美無缺的。

作者簡介:南希·羅思巴德,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WhartonSchool,UniversityofPennsylvania)DavidPottruck管理學教席教授。

原文SocialStrategiesforBetterWork-LifeEngagement載于IESEInsight雜志,經西班牙IESE商學院授權刊登。如需閱讀原文,可登錄www.ieseinsight/review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