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美貿易摩擦之我見

中美貿易摩擦之我見

時間:2024-10-27 08:18:42

在一定時期,中國出口導向戰略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新的曆史時期,需要适時對這種戰略加以調整

今年以來,中美貿易矛盾一波三折。今年以來,中美貿易矛盾一波三折,中國先将特朗普加征關稅的行為定性為貿易戰,後來矛盾表面上稍有緩和,又改口稱貿易争端,近來加征關稅的出口産品價值達到2000億美元,又重回貿易戰的定性。面對難解難分的中美貿易戰,究竟如何認識?我們必須搞清楚中美貿易矛盾是從哪裡來的,如何評價,如何應對。

近40年中國主要實行出口導向型的經濟戰略

中美貿易之間的矛盾肯定不是曆史就有的,也不是由來已久,但跟中國經濟增長的戰略轉換有很大關系。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經濟主要依靠内生增長,在國内市場自求平衡。當時對外彙的需求也不怎麼旺盛。但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大趨勢和大環境下,中國通過一系列的開放政策,産生了對外部市場、外資等的大量需求,尤其是前30年人口高速增長形成的就業壓力,以及财政包幹、分稅制極大地刺激了各級地方政府推動經濟增長的強烈沖動,迫切需要依靠國際市場實現範圍經濟,因此出口拉動成為主導的經濟戰略。當然這也是适應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所以,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提出了經濟“大循環戰略”,即“大進大出”發展中國經濟。

在鄧小平視察南方發表重要談話以後,特别是中國加入WTO以後,出口主導的經濟戰略更加鮮明和突出,由此帶來了進出口貿易特别是出口貿易的顯著增長,形成了大量順差。據相關年份的統計公報,1978年,中國的對外貿易規模隻有350億美元,出口僅167.6億美元;到加入WTO的2001年,對外貿易總額達5098億美元,其中出口達2662億美元;到2017年,對外貿易總額則達到4.5萬億美元左右,其中出口達到2.4萬億美元左右。中國經濟在1978年出口依存度(出口占總産值的比重)隻有2%左右,到2017年上升至15%左右。在1991年之前,中國對外貿易基本上是逆差,進口大于出口;到了2001年,即使有了順差,出口大于進口,但順差也隻在200億美元左右;到了2017年,貿易順差已經達到4000億美元左右,其中,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在3500億美元左右。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經濟的出口導向型戰略特征。

大辦開發區和出口加工區是中國出口導向經濟戰略的重要體現

如何出口換彙?中國一開始主要靠低端的初加工、農副産品出口,隻能換取極少的外彙,根本不能滿足對外彙的需求。後來,從中央到地方,普遍的思路就是大辦開發區和工業加工區,集中生産出口産品。中國設立深圳、廈門、珠海、汕頭四個“經濟特區”,以及後來建設浦東、蘇州新加坡工業園等經濟開發區,初衷也是大規模利用外資,吸引外商到中國投資辦廠,加工産品,出口到國際市場。

開發區成為出口創彙的核心區,開發區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在80%左右,其中外商投資企業的出口占全部出口的40%-50%。這充分反映了中國出口的重要特征,就是依靠外商投資企業作為主力軍。中國貿易順差在一定程度上是國際産業分工的結果

産業資本在國際範圍内的流動,是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和規律。大量外商到中國開發區、出口加工區投資辦廠,将部分産業轉移到中國,在勞動生産率差距不大的條件下,主要看中的是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以獲得明顯多于本國的超額利潤。這一方面體現了産業運動的規律,另一方面,也體現了資本追逐利潤的規律。

但很多人往往隻看到中國出口産生的順差,卻忽視包括美國在内的産業資本在中國獲得的巨大利益。因此,要多做客觀的評價分析,尊重國際産業運動的規律,承認外商資本在中國獲得的巨額利潤。在此基礎上,正确認識中美貿易矛盾和争端。

新時期中國經貿戰略需作較大調整

出口導向戰略為中國赢得了經濟多年高速增長的機遇,改變了貿易逆差的局面,特别是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就業的矛盾。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矛盾。比如,伴随着出口的增加,資源能源的緊張,導緻大量的進口依賴;開發區泛濫和過度的産品加工,環境容量捉襟見肘,增加了治理修複的難度等。在一定時期裡,出口導向戰略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新的曆史時期,需要适時對這種戰略加以調整。

1.以貿易平衡取代對順差的追求。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在一段時期内可能服從于順差和增加外彙的目的,但從長期來看,應該着眼于貿易平衡,即通過出口滿足進口的需求。這也是著名經濟學家李斯特的經濟思想。如果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僅僅滿足于互通有無,對經濟增長的能力和質量沒有改進,對外貿易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的優勢,最終體現為科技創新的優勢。2.深化改革,促進内生型經濟增長。多年來,外資企業的出口在全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明顯偏大,将外資企業到中國投資辦廠的産品返銷當作中國的貿易出口,明顯加大了中國貿易順差中的水分,由此也引發了外商投資國與貿易出口國之間的矛盾。中國有必要深化改革,凡競争性的國有企業必須成為平等競争的市場主體,擺脫與政府利益的模糊關系。在規範企業逐利行為、促進公平競争前提下,加強産權保護,培育更多的民營經濟主體,擴大民營企業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

3.強化科技創新,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的優勢,最終體現為科技創新的優勢。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不能隻依靠走捷徑、跟蹤模仿,必須從教育開始,有長期的基礎創新,尊重知識分子,保護知識産權,極大地調動全社會、全民族創新的積極性。

4.減少政府對貿易的幹預。前些年,有些地方政府為了完成出口任務,對出口實行優惠政策和補貼獎勵,助長了出口方面的不正之風。過多的政府幹預不利于正常的對外貿易,需要深化改革,減少由政府出面的投資貿易,淡化政府的貿易色彩,推動企業成為真正的貿易主體。

5.堅持市場多元化戰略,适度調整國别貿易結構。在現有的貿易結構中,中國對美國出口貿易比重偏大,宜做逐步調整。重要的是推進市場多元化戰略,比如,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方面,對相關國家和地區擴大出口貿易的比重,加大對欠發達國家、新興國家的貿易份額,以多邊貿易抵銷單邊貿易的不平衡,促進中國對外貿易的長期均衡。

(作者為江蘇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