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現代受衆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水彩畫、油畫以及後現代主義攝影等藝術追求越來越崇尚。就攝影和繪畫而言,格哈德·裡希特道路傳統攝影和繪畫的局限,不僅在繪畫顔料色彩的使用上進行了大膽創新,還在攝影方面突破性地運用了模拟相性元素創新了藝術創作的新方向,給現代架上繪畫提供了嶄新的角度。本文主要就格哈德·裡希特的照片繪畫思想進行分析,望對為未來照片繪畫的思想創作提供相應借鑒。
關鍵詞
格哈德·裡希特;照片繪畫;思想分析
格哈德·裡希特生在一個知識家庭,多次在各大藝術院校學習,畢業後又在藝術院校任職教學,曾獲得威尼斯雙年展大獎,其藝術生涯長達60年之久,繪畫整體風格極其多樣化,寫實主義、抽象主義以及極簡主義均能夠在其畫筆下熠熠生輝。格哈德·裡希特的畫作風格普遍融合一種或兩種,其在創作油畫并描述的過程中,會使用墨刀把色彩對應到畫布上,在利用鏡子和玻璃進行描述拍攝,其中很多照片也成為其實際繪畫作品,這樣開放性、進行性的實驗繪畫創作樂趣始終貫穿格哈德·裡希特的照片繪畫始終,這也就成就了格哈德·裡希特獨特的照片繪畫思想,就其照片繪畫思想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
照片式的繪畫思想
格哈德·裡希特最讓受衆熟悉的就是通過攝影照片創作出的優化,這無疑是對攝影界和繪畫界提出了質疑性突破,完美的解釋了自從攝影出現後受衆對具象繪畫創作價值的提問。格哈德·裡希特運用和模拟照片相性元素的繪畫創作,把照片中的寫實主義思想描繪的極其細緻,在精妙地結合了照片的客觀性和瞬間性基礎上,創造性地展現出了焦點之外的真實特色。格哈德·裡希特的成功在于創作出了一種嶄新的繪畫創作法——模糊技藝。自從1962年格哈德·裡希特決定不再采用非形象繪畫風格,其就果斷地選用了照片繪畫,格哈德·裡希特認定模糊的照片是最完美的圖像,它不存在任何改變,也沒有任何外部制約,同時,其表達的内容和方法都是其所想,具備較強的自主性。格哈德·裡希特的模糊繪畫技藝主要以照片為基礎,但又不完全是再次展現照片,而是利用照片中的媒體性和畫作相結合,把二者之間的距離展現出來,其标志性的特征在于照相性的灰色和主旨的不清晰性。格哈德·裡希特普遍選用的技藝是忽略原有照片的細節,對照片實施模糊化處理,例如其1966年創作的裸體畫《艾瑪》,格哈德·裡希特将照片當做繪畫創作關鍵,将妻子艾瑪裸體走下樓梯的照片懸挂在畫架旁,再用畫筆對照片實施模糊處理,讓失焦和虛化較為明顯,從而更好地讓靜态照片展現出動感,給受衆帶來了嶄新的審美。此外,格哈德·裡希特在80年代創作的日常物品系列《酒瓶與蘋果》、《蘋果》等等,他将蠟燭用作母題的繪畫創作影響巨大,從單個、兩個到三個全部都來源于相機所拍攝的照片,不僅有以暗色為主的色彩,還有較為明亮的色彩,這些蠟燭沒有一個單獨放置在空間裡,圖像整體結構的差異性較小,唯獨自然光源的變換和圖像明暗之間的對比有着不同的體現,有效地給受衆以不同的感受。而到了90年代,格哈德·裡希特将現任妻子作為《閱讀者》的創作原形,創作出了一副虛化的女性背影和前景清晰的正在進行閱讀的女性側面,其中背影畫幅可以在音樂中看見黑色的發髻和正在閱讀的輪廓,人物和物體都是虛化的,已經到了抽象的境界;而側影篇幅則把人物安靜地閱讀形态描繪的淋漓盡緻,初次看就像是照片,再仔細觀看則能夠體會到那種虛化的神秘,為當代受衆的繪畫神秘帶來了新角度。
平庸快照
格哈德·裡希特對平庸快照比較的藝術性照片更為崇尚,他認定照片是展現藝術的最好作品,因為鏡頭不具備任何情緒,所以其隻承擔着記錄的作用,因此具備較強的客觀性,這也就是格哈德·裡希特更加偏愛快照的主要原因。他認偶然拍攝到的照片要比專業攝影師所拍攝的照片更加傳神,而就繪畫創作而言,其要做的事讓繪畫作品更靠近照片。例如在格哈德·裡希特《S.與孩子》系列繪畫作品中,就像是随意撿按下的相機快門而展現出的那種私密性的自然狀态,再利用柔和的顔料和虛化的形體全面地展現出繪畫藝術家率真的本性和内心深處的那種敏感,這也就是格哈德·裡希特自始至終想表達的那種“我想竭盡所能,畫下我雙眼所看到的、并感動到我的畫面而已。”
結語
近年來,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逐步形成,各國文化得到了有效溝通和交流。随着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現代繪畫藝術的追求更加向往,格哈德·裡希特作為架上繪畫的新方向締造者,也進一步走進了手中的視線,他自始至終堅持用傳統的工具繪畫,立志從事當代性質的藝術事業,為業界和受衆帶來了嶄新的藝術繪畫角度——照片繪畫,用較為穩定的堅守實現了當代藝術的有效捍衛,是現代藝術繪畫學習和效仿的榜樣。
參考文獻:
[1]畢水華.淺析格哈德·裡希特的唯物主義繪畫觀[J].明日風尚,2018(4).
[2]陳婷婷.裡希特藝術的矛盾性與圖像意義研究[D].深圳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