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一主兩翼、四輪驅動”

“一主兩翼、四輪驅動”

時間:2024-10-27 01:12:27

摘要:“以文化育人”是文化的重要功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豐富的德育智慧和德育資源,以其獨特的精神内涵和表現形式對人的“滋潤”也是對人進行隐性德育的過程。本文在分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德育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礎上,就如何構建“一主兩翼、四輪驅動”立體化、全方位、發展性的融合路徑進行闡述。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職德育“一主兩翼、四輪驅動”

課題:本文系浙江省職業技能教學研究所2017年度技工院校教學業務重點調研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德育工作路徑研究”(項目編号201701019)的階段性成果。

“堅持古為今用”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思想,為新時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科學方法。2017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強調教育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的融入教育的全過程,貫穿于教育的全領域。中等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培養大國工匠的搖籃,理應在德育工作中積極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不僅是中職德育工作的現實需求,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優勢決定的。

一、中職德育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1.是中職學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在新時期提出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内核,對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引導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确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當前,青少年學生受多元文化和價值觀的沖擊,出現了價值扭曲、道德失範、自私自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傾向,急需大力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它内涵豐富,尤其是道德理念和教化思想博大精深。在中職德育中積極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在校園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涵養作用,對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正導向作用。

2.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促進中職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

目前,以專業技能教育為主的中職教育,普遍存在重視專業技能培養,輕視人文素質培養的現象;而且,中職學校招生仍在普高之後,中職生的學習自覺性、文化基礎、自信心普遍不及普高生;加之,在性格上以自我為中心,心理素質脆弱,關懷品質下降,感恩、責任意識缺乏,法治紀律觀念淡薄,懷揣夢想但辨别是非的能力欠缺,又有一些小叛逆,這些是“00後”中職生的共性特點。如果簡單地開展“灌輸式、填鴨式”的教育,既不入眼入心,更不入神入腦。我們需要改變以往的德育方式,換之以内容趣味性強、形式注重體驗的新的德育方式,以增強中職德育的實效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涉及面廣、案例豐富、實踐性強等特點使得學生易于接受。因此将中國傳統文化融入中職德育工作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道德素養是進行德育工作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3.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職德育創新發展的需要

大多數中職學校采用傳統的教育模式,對學生的德育管理重在剛性的制度管理,内容以行為養成教育為主,通過嚴格的規章制度約束學生的行為。學生一旦觸碰了制度的高壓線,動辄就是批評、處分,甚至開除。學生并不會心悅誠服地接受這樣的管理方式,隻會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如何提高中職學校德育的實效性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智慧庫”。它蘊含着豐富的德育素材,内容生動活潑,學生易于接受,在德育中将會起到“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開創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德育的可能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曆經幾千年的曆史積澱和文脈延續,博大精深,孕育了完整的德育體系,積澱了豐富的德育資源,為中職德育創新提供了寶貴的思想源泉和豐富的德育素材。

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

在中華民族的曆史長河中,不乏文人筆下揮之不去、魂牽夢繞的家國情懷。“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這是司馬遷的豪邁氣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文天祥的愛國丹心;“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陸遊至死不渝的牽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這是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思。家國情懷,是一國國民的立身之本,更是一種責任與義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家國情懷是中職德育的重要素材。

2.“正心笃志、自強不息”的理想追求

正心笃志、崇德弘毅、自強不息,這些都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美德。曆史上,曆代知識分子都能堅持自己的政治報複,不同流合污;在困難和挫折面前,百折不撓,激流勇進;在利益誘惑之時,視功名如糞土,視富貴如浮雲;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不惜殺身成仁,舍生取義。正是這種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精神使得中華民族屢經患難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社會矛盾凸顯期,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困難很多、阻力很大。中職生作為未來國家建設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應當有一種自強不息、志存高遠的精神,于艱難困苦中奮發圖強,開拓進取,銳意創新。

3.“精益求精、吃苦耐勞”的工匠精神

從古至今,中國都不缺少工匠精神。回顧中華民族的發展史,那些誕生于工匠手中的刀槍劍戟、亭台樓閣、壁壘城牆、江堤河壩、棧道橋梁、車船輻辏、鐘鼎尊彜等等,每一項都凝聚着能工巧匠們的智慧和汗水。魯班、蔡倫、張衡、畢昇、李春等,在他們的身上,有一種精益求精、追求極緻的完美;有一種吃苦耐勞、淡泊名利的品質;有一種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是中職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核心内容。

4.“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感恩意識

感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溫暖的部分,也是中華民族最具價值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感恩首先表現為“孝”,《孝經》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除此之外,像“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銜環結草,以報恩德”等,無不體現着溫暖的感恩思想。但是這種美德卻被“00後”一代逐漸淡忘和漠視。他們認為一切都理所當然,缺乏孝心、人際冷漠、輕視生命、缺乏責任擔當和奉獻精神的現象比比皆是。

5.“以誠相待,言而有信”的優良品德

重義輕利、誠實守信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主張“言必信,行必果”。我國的語言體系裡有大量頌揚誠信品質的成語,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言九鼎、誠至金開、破鏡重圓,季布一諾千金、商鞅立木為信、曾子殺彘兌諾、宋濂連夜抄書等誠信故事也廣為流傳。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新階段,講誠信、重承諾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呼聲。把這些内容豐富、生動活潑的感恩故事融入中職德育,對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價值觀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德育工作的路徑

德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中職德育中,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特的德育優勢,就必須始終抓牢教書育人的第一課堂主陣地,堅持活動育人的第二課堂和實踐育人的第三課堂兩翼并進,實施組織領導、隊伍建設、環境氛圍和經費保障“四輪驅動”,構建立體化、全方位、發展性的融合路徑。

1.“一主”——發揮好第一課堂主陣地作用

(1)人文課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滋潤學生品性。每一門課程都有育人的責任和功能,中職語文等人文課程也不例外。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着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延續着中國人的獨特精神和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取向,具有滲透性強、影響持久深遠、内容生動形象的特點,與人文社會課程結合緊密度,其中很多内容都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可以更好地發揮育人功能。所以,中職人文社會課程要主動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首先,探索開設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要内容的人文選修課程,用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美德引導、感染和教育學生。其次,在人文課程教學中,融入和精選課程内容,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故事、經典作為素材,使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學生美育、德育等結合起來。第三,在實踐教學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比如參觀農民畫展、船文化博物館,讓學生實地感受體驗中華民族優秀的曆史與燦爛的文明。

(2)德育課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追求滋養學生德性。德育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德育課教學隻有融入豐富多彩的案例故事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許多鮮活的曆史人物和感人的勵志故事,小人物、小故事往往向世人诠釋着大道理。所以,在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如果能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地融入進去,就能夠讓枯燥無味的德育課程活起來。首先,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比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孟子的“大丈夫标準”。這些古人的勵志故事都是激勵學生堅定信念、百折不撓的優秀素材。其次,融入愛國主義教育,比如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等,引導教育學生增強民族自信心,激發愛國熱情。第三,融入個人道德修養,比如“固民之所之利而利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注重個人修養,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修養。

2.“兩翼”——發揮好二三課堂輔助作用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活動育人的第二課堂,提升學生人文素質。第二課堂以各種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能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和塑造,不斷提升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是第一課堂的有益補充和體驗。第一,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學校層面搭建誦讀平台,各班每學期制訂國學經典誦讀計劃,早自習一起讀、課餘時間自由讀、主題班會分享讀,推進誦讀活動制度化、規範化、常态化。第二,開展孝禮信行教育活動。以孝為先,進行“感恩父母、踐行孝心”的感恩教育;以禮為标,開展禮儀教育、美德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謙恭有禮、愛人助人、言行合一的禮儀規範;以信為本,開展誠信教育。第三,開展藝體素養培育活動。大力發展傳統藝體活動的學生社團,如書法社、棋社、國畫社、詩詞社、戲曲演藝社等,開展豐富的傳統藝體活動,吸引廣大學生參與,在活動中普及傳統文化知識,陶冶學生情操。第四,開展民俗文化節活動。以傳統節日為契機,結合當地民俗文化,開展具有鮮明特點的民俗文化活動,比如端午節包粽子,元宵節猜謎語等等,讓民俗文化成為校園文化靓麗的風景線。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實踐育人的第三課堂,培育學生工匠精神。職業教育的最大特點在于實踐育人。基于工作過程的生産實踐是中職生學習的重要環節,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尤其是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對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職業情懷、職業态度重關重要。

一要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趙州橋曆經千年歲月,仍正常使用;都江堰已有兩千多年曆史,仍發揮治水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不乏精益求精的典範,把它們積極納入實踐教學環節中去,再對接職業标準,按照企業的規定組織實踐教學,使學生的整個工作過程都浸潤在“職業人”的文化氛圍中,養成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品質。二要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敬業樂業的職業情懷。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樂之者”。新時代的工匠,不單純地把工作當做謀生手段,而是有着對産品負責、對工作熱愛、對職業敬畏的态度,注重工作細節,追求完美和極緻。因此,職業教育不能隻重視學生的技能水平,還應該按照職業化的标準,來培育學生的職業素養,着力培養敬業樂業的情懷。三要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守正創新的職業态度。我國古代的每一項重要發明,無一不是勇于革新的結果,比如有巢氏與他的“原始屋”、魯班的工藝、黃道婆的紡車。他們的創新故事和革新精神,一直激勵着後世的工匠們,同樣也會激勵今天的學生不斷地實戰、不斷地思考、不斷地推陳出新。

3.“四輪驅動”——立體化、全方位、發展性的融合保障

(1)組織領導有力。強化組織領導是開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德育的重要保證和前提。中職學校要全校上下一盤棋,建立領導小組,謀劃好工作舉措,督查好工作落實;健全領導機制,完善相關規章制度,明确好工作職責,提供可靠的組織保障。

(2)隊伍建設加強。教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守者和傳播者。一方面教師要主動擔負起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職責,加強學習,提高自身人文修養,自覺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教育活動;另一方面是要探索建立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優秀傳統文化宣教教育隊伍。

(3)環境氛圍濃厚。環境能塑造人,也能改變人。中職學校的硬件環境是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傳播的重要載體。在樓宇文化、辦公室文化、教室文化、寝室文化的營造中,積極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内容,把它和學校的辦學理念、一訓三風、校園建築等有效結合起開,營造出濃厚的育人氛圍。

(4)經費保障到位。沒有經費保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将成為一紙空文。學校要在年度經費預決算中建立專項經費,并建立嚴格的經費使用審查監督制度,确保每一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教育活動都有經費保障。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報告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Z].2017-1-25.

[2]中共中央國務院.黨的十九大報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單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單位:嘉興技師學院)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