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在德育教育中養成工匠精神的實踐探索

在德育教育中養成工匠精神的實踐探索

時間:2024-10-27 01:11:57

摘要:立德樹人是黨和國家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技能為本,德育為先”是各技工院校的辦學指導方針,以德為先不僅要加深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素養,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本文就如何在德育教育中讓學生養成工匠精神進行闡述,提出在德育工作中應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豐富了德育教育的内涵,拓寬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徑,突出校本特色和鮮明的辦學品牌,為中國制造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

關鍵詞: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工匠精神

課題:本文系2016年浙江省中職教育提升行動計劃應建明名師工作室——培育工匠精神項目(浙教職成[2017]17号)以及2017浙江省教育廳職協教育教學研究課題“中等職業學校汽車維修專業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号17-高27)階段性成果。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提到工匠精神,人們就會想到庖丁解牛、班門弄斧等家喻戶曉的反映當時工匠技術水平的典故。無論是古代的萬裡長城等曠世傑作、唐代的三彩等絕世精品,還是現代的日本管理模式、德國的機械制造,無論源自手工藝時代還是後工業時代,無論在我國還是國外,工匠精神雖然有不同的诠釋,但其中蘊含的内容卻一脈相承。

所謂工匠精神,是一種對職業的敬畏、工作的專注,對産品精益求精的追求、對服務極緻完美的崇尚,是人品與技術的完美結合。

二、在德育教育中養成工匠精神的可行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赢得國際競争主動的戰略資源。技工院校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主陣地,是世界技能冠軍的搖籃。作為職業教育的主力軍,技工院校在新時代的主要責任就是努力讓工匠精神蘊含的愛崗敬業、精益求精、至善至美、守正創新等成為每位學生内在的精神修養,努力把每位學生培養成未來的工匠。工匠精神中蘊含着豐富的德育内容,是新時代優質的德育資源。

新時代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德育提出了新要求,落實立德樹人,培育學生良好職業素養是職業教育中德育的基本目标。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就是要對學生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優秀品德的教育。職業素養的培育不僅是工匠精神教育的基礎,也是工匠精神的内在價值要求、應有之義。因此,應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德育教育,讓學生在德育教育中潛移默化地培育工匠精神,從而實現德育目标與工匠精神養成教育的完美結合。

三、在德育教育中養成工匠精神的意義

1.是實現學校發展的内在需要

立足行業辦教育,融入市場求發展是廣大技工院校的辦學導向。原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曾說過,職業院校學生通過在校幾年的學習,最後應展示兩大成果:一是應具備基本的專業技能,二是要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由此可見,培養學生過硬的專業技能、良好的職業道德是職業教育辦學追求的目标,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職業院校在加強學生專業技能訓練的同時,要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技工院校作為職業教育的主力軍,更需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氣魄,做到精準發力,重視對學生的工匠精神的培養。隻有學生就業形勢好、出口俏,才能帶動進口旺,學校的辦學影響力和生命力才會旺盛。

2.是實現學生完美就業的現實需要

工匠精神是一種理念、一種追求,這是時代對職業院校學生個人素養提出的新要求,這是時代對企業價值取向提出的新标準。學生在校期間養成工匠精神,不僅提高就業時競争力,還可以在未來的職業生涯受益終身。在平時的德育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教育,對學生的就業和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是實現制造強國的迫切需要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期,是以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關鍵期。需要更多的能工巧匠支撐國家建設與發展。李克強總理多次在不同場合提到要培養衆多中國工匠。技工院校作為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将培養“工匠”定位成人才培養目标恰如其分,因此,技工院校必須承擔起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學生這一神聖使命。

四、在德育教育中養成工匠精神的具體實踐

1.以依托校園環境,營造工匠精神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要使學校的每一面牆壁說話,發揮出人們期望的教育功能。”那麼學校的樓宇牆壁、花草樹木都可以起到“文化育人”的功效。首先對學校樓宇、路徑通道進行統一命名,将汽車實訓中心命名為精藝樓,教師公寓命名為崇德樓,主幹道命名為奔馳大道。第二,推進學校環境提升工程,優化文化景觀建設,在學校醒目位置放置巨大景觀石,镌刻校訓、匠心等字樣,在主幹道路兩旁設置燈箱,懸挂優秀畢業生、世界技能大賽金牌得主肖像。第三,依托走廊櫥窗,進行愛國、誠信、創新、敬業、愛崗宣傳。第四,依托班級文化,通過主題班會、黑闆報、張貼名人字畫、設置圖書角等方式傳播工匠精神。讓師生置于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内都能感受和體會到工匠精神。

2.以新型媒體技術,傳播工匠精神在多元理念和信息技術帶來的全球視野的沖擊下,學生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在悄然變化,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工匠精神的傳承和培育。因此,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傳承與培育也要與時俱進,善于借助新媒體手段,讓反映工匠精神的新聞、故事和事迹變得更親民、更接地氣。現在的學生喜歡用手機閱讀新聞,習慣用手機查詢資料。充分發揮網絡信息的及時性、海量性、互動性、低成本性、高普及等特點,利用班會課時間,組織學生一起閱讀學校微信平台定期推送的工匠精神相關文章和信息,并組織分享閱讀體會。同時學校在醒目位置設立LED電子顯示屏,定期播放大國工匠、世界技能大賽等反映工匠精神的視頻。應該說,信息化媒體技術極大地拓寬了工匠精神傳播的渠道。

3.以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工匠精神

中華民族曆史悠久,積澱了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滋養着華夏子女,鑄就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是國家軟實力的根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血脈,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氣。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優秀傳統文化的内在聯結。以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守正創新為核心的當代工匠精神與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精神一脈相承,因此工匠精神的培育更應該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感召力和能動性。一是充分挖掘傳統文化的時代内涵,由學校搭建平台,通過舉行“優秀傳統文化展示”“校園藝術節”“社團文化節”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展演機會,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效性。二是将傳統文化融入到校園人文景觀建設中,修建重要能工巧匠雕塑藝術長廊,讓學生耳濡目染。三是将傳統文化引入課程建設中去,在低年級階段學生開設國學選修課。四是深入開展傳統文化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走訪文化遺址、名勝古迹、民間藝人等主題活動。學生在感悟、體驗和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不僅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而且培養了學生勇于堅持、積極探索的精神,充分發揮了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工匠精神的作用。

4.通過豐富的德育活動感悟工匠精神

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也是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有效載體。近幾年來,學校推進大型活動屆次化、中型活動特色化、小型活動常态化,在德育活動中融入工匠精神主題教育系列活動,通過開設開學第一課、召開弘揚工匠精神主題班會、刊登工匠精神黑闆報、舉辦工匠精神讀書活動、評選校園最美小工匠、探尋身邊工匠、舉辦優秀畢業生講座、定期舉辦技能節、職業教育活動周等系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工匠精神。

5.以專業社團文化,磨煉工匠精神

社團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是豐富校園生活、活躍第二課堂的有效載體。培育專業特色的社團,達到磨煉學生工匠精神的目的。以汽車維修專業的汽車愛好者協會為例,每年吸引一批汽車愛好者加入。協會定期組織學生走訪汽車4S店,邀請4S店進校園舉辦車展、組織校園卡丁車制作比賽,每年由協會承辦的校園汽車文化節已經成為學校的文化大餐。同時組織學生參加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舉辦的巴哈比賽,按照巴哈大賽的賽事規則,不僅要完成賽車設計制造、商業營銷等靜态測試項目,還要參加包括爬坡牽引、單圈計時、耐力賽等多項動态測試比賽。通過社團文化,鍛煉了學生意志,培養了學生踐行工匠精神的能力。

6.創業創新教育實踐工匠精神

創業創新是實現國家經濟再次騰飛的引擎。在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時代,學校積極鼓勵青年學子創業創新,為學生創業創新提供必要的物質幫助和展示舞台。以筆者所在學校汽修專業金扳手汽車維護項目為例,從項目策劃到維護中心成立,然後到項目運營,全由學生自己經營,參與創業的學生深有體會:在創業中不僅要核算成本,還要與客戶溝通與交流,幫助客戶解決技術問題,在真實的創業環境中深刻體會質量第一、服務至上的内涵,在創業中學會了交流,掌握了技能,形成了工匠作風。

涵蓋工匠精神的職業素養是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根本,使學生具備工匠精神是職業教育的核心。中國制造要邁出國門,領先世界,必須重視對學生的工匠精神的培育。要努力使工匠精神培育成為各技工院校教育中亮麗的風景線,成為學校辦學過程的新型軟實力,為中國制造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

參考文獻:

[1]張慧玲.中職學校開展國學教育的意義及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7(3).

[2]劉小勇.略論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德育功能開發與運用路徑[J].職大學報,2017(5).

[3]趙志華.高職工科學生工匠精神的德育養成探讨[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6).

[4]郝琦,房磊.依托優秀傳統文化涵養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1).

[5]孫富.高職院校實施工匠精神培育工程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17(22).

(作者單位:浙江交通技師學院)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