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人民币兌美元彙率的曆史與現狀分析

人民币兌美元彙率的曆史與現狀分析

時間:2024-10-28 03:28:53

從短期來說,美元彙率指數仍然處于上升周期,人民币還有進一步貶值的壓力;從長期來說,人民币兌美元彙率有很大的升值空間;特朗普時代中美之間的博弈,很可能會促成人民币大幅升值

人民币兌美元彙率的曆史演化過程以及當前的狀态

改革開放與人民币大幅貶值(1979~2005年)

根據索洛(Solow)的經濟增長模型,經濟發展的要素包括勞動力和資本。1949年以後中國的勞動力資源很豐富,但缺乏資本。鄧小平在1978年掌權後,采取三大舉措:一是迅速與美國建交(1979年),解決了資金流入的技術性障礙;二是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打開大門迎接國外資金;三是主動讓人民币大幅貶值,讓中國的競争力充分體現。

自1949年至1978年,人民币彙率兌美元彙率長期被維持在2.75至1.50之間(¥/1US$,下同)。自1979年開始,人民币逐步貶值,至1994年,人民币最低跌至8.62(跌幅為83%),後來被穩定在8.27,一直到2005年7月(詳見圖1)。人民币大幅貶值推動國際資金湧入中國,盤活了中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讓中國經濟得以迅速發展起來。

彙率市場化改革始于1994年,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彙率制”。所謂“浮動”,就是允許市場供求決定彙率;所謂“有管理”,就是浮動隻能在指定區間内(每天中間價上下0.1%範圍内),而且政府在市場中充當“莊家”的角色,保證合法的買盤和賣盤都能得以成交。那意味着政府需要在市場無法完全出清時,主動買入或者賣出人民币。所謂“合法”外彙交易,就是要符合“經常項目下自由流動,資本項目下管制”的政策。

1979年以後中國長期處于雙順差狀态,政府不得不持續用買入美元、賣出人民币的辦法維護彙率。結果是外彙儲備不斷增加,同時人民币印制數量也越來越大。人民币當年的貶值政策顯然是中國經濟崛起的重要戰略舉措。中國1978年的GDP總量隻占世界1.7%,在國際經濟中影響力有限,所以人民币當年的大幅貶值并沒有引起美國的重視。到20世紀90年代,中美貿易逆差不平衡逐步擴大,美國開始反複敲打中國,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國政府很巧妙地以“太極拳”方式化解,通過時不時對美國的大額采購,安撫其不滿情緒,努力維持人民币彙率在8.27的水平上,一直到2005年7月。

彙率形成機制改革與人民币升值(2005~2013年)

中國政府在2005年7月開始實行彙率形成機制的改革,把人民币浮動的上下區間擴大到0.3%。後來又多次調整:2007年5月人民币中間價上下浮動區間擴大到0.5%;2012年4月,擴大到1%;2014年3月,又擴大到2%。目前按照最新的限制區間,人民币兌美元彙率每天可以有近0.3元的上下浮動區間。在以上浮動區間内,政府仍然施以“管理”的功能,體現在幫助市場合法交易需求的出清,同時“管理”中間價的确定。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讓人民币彙率逐步着陸。筆者認為,這很有必要。首先,計劃經濟時代人民币彙率的确定是純政府行為,着陸過程中不給個“降落傘”容易出問題;其次,當時多數的企業都是簡單的加工企業,利潤微薄,彙率風險管理水平低下,沒法承受人民币突然升值帶來的沖擊。在持續的雙順差情況下,為控制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和幅度,政府仍然不斷買入美元。盡管自2005年7月至2013年底,人民币兌美元的彙率從8.27升至6.04,升值了37%,外彙儲備仍然急促增長到近四萬億美元!

人民币兌美元彙率近三年的下跌走勢(2014~2016年)

從2014年初開始,人民币兌美元的彙率開始了持續回調。尤其到了2015年8月11日開始,政府采取更加市場化的中間價确定方式——“主要參考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确定當天中間價,人民币兌美元彙率進一步下跌。至2016年底的6.95,人民币兌美元的彙率貶值幅度約為13.11%(詳見圖2)。

大家前幾年習慣于人民币穩步升值,看到人民币兌美元彙率近三年的走勢,感覺貶值趨勢非常明顯。不過,如果換個角度看看,感覺就不一樣。

圖3中的美元指數(USDX.FX)曲線,顯示美元兌其他一籃子貨币的彙率走勢。該指數從2014年年初約80點開始反複上升,至2016年底的103.2點,升幅達29%。這個幅度差不多是美元兌人民币彙率升值幅度的兩倍。

圖4中的人民币指數(CNYX.CNI)曲線,顯示人民币兌一籃子貨币(包括美元、日元、歐元等主要貿易夥伴的貨币)的彙率走勢。過去三年,人民币指數從約112.5點到116.9點,升了3.9%。這說明人民币兌非美貨币普遍有較大的升值幅度。事實上,人民币彙率在過去三年的表現表明,在主要國家的貨币币值上,人民币是僅次于美元的強勢貨币。

如果了解外彙市場主要貨币彙率的波動情況,就知道人民币兌美元彙率這三年的貶值是很“溫柔”的。如,美元對日元在過去三年中上下震蕩的幅度接近30%(見圖5),特朗普當選總統那一天,美元先跳水至100日元,又強勁上升,在随後的一個月内美元就升了近18%,而同期美元兌人民币彙率隻升了約1.5%!

作為一個處于市場化改革過程中的國家,保持彙率相對穩定應該是中國政府重要政策目标之一。筆者認為,在作為國際貨币的美元彙率出現大幅波動的情況下,把兌一籃子貨币人民币指數作為穩定彙率的參照對象更具有合理性。因為作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大國,與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有重要的進出口貿易,而與美國的貿易僅占總額的14%。從維護彙率穩定的角度來說,中國政府的政策目的基本達到目的。看的出來,政策近幾年的重點是維護人民币兌一籃子貨币的穩定,效果是明顯的。

美元彙率指數的走勢分析

如同任何其他金融資産價格那樣,彙率的波動是常态,均衡都隻是短暫。彙率的波動本身就是在尋找均衡的水平。不過從曆史的數據看,在某些重要因素推動下,彙率的波動會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在上升周期,彙率會反複上升;在下跌周期,會反複下跌。美元彙率近幾年的強勁走勢背後是什麼因素呢?如下,筆者嘗試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從美元利率上升預期因素看美元彙率

在應用經濟學中,利率平價(InterestRateParity)被認為可以完美描述外彙短期均衡的理論,其要點是,兩種貨币某段時間的利差,等于該段時間的即期彙率與遠期彙率之差。在某一個時點上,可以通過計算該等式是否成立而确定有否無風險套利的機會。由于市場總有一些專業人士在尋找這種機會并獲取利益,因此利率平價總是維持在動态的均衡水平。任何可能影響到資金在國際之間流動的因素,都可能打破這個均衡,而導緻彙率的變動。這些影響因素包括經濟增長、通脹率、進出口等等。由預期引起的投機因素常常也起重要作用。美元近三年的強勁升值,主要與這種投機性預期有關。

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聯儲及時采取連續降息的政策(把基準利率降到零),并啟動量化寬松(QE)政策,通過購買證券的方法,向市場注入流動性。這些政策使美國經濟得以迅速複蘇。美聯儲在2013年底開始退出QE政策,并暗示會擇時加息。可是這段時間,其他的主要經濟體仍然處于經濟收縮期,需要放松銀根。出于對美元加息後升值的強烈預期,大量資金持續流入美國,造成美元彙率指數從80點的低位持續走高。

盡管美國目前的通脹率仍處于低位(2016年度美國的CPI基本上是在0.4%左右徘徊),目前美國就業情況良好,加上特朗普雄心勃勃的基建計劃以及制造業重建計劃,将引導美國經濟進一步擴張,華爾街兩大指數(道指和納指)在新總統當選以後均連創新高。這些因素,都可能推動美元進一步加息。另外,從人們普遍的預期來說,美元利率現在仍然處于曆史性的低位,上升的空間遠大于下跌的空間,做多美元的動力更強一些。筆者認為,2017年美元彙率的強勢仍然會持續。

從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看美元彙率

從曆史看,美元指數與黃金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基本上是背離的。20世紀70年代初,美元與黃金脫鈎後,每盎司從35美元漲到850美元(1979年);石油則大約從每桶1.5美元上漲到40美元。同期,美元指數從大約120點反複下跌至82點。比較2000年以來的倫敦金現貨價格走勢圖和美元指數走勢圖可見,兩者的走勢也呈明顯背離狀态:2000年黃金價格從底部(每盎司250美元)開始緩慢擡升期間,美元指數則在120點附近造頂;黃金價格在2011年見頂(每盎司1920美元)的時候,差不多也是美元指數雙底形态構築完成的時候。

筆者認為,大宗商品價格與美元指數的走勢相背離的現象,反映出美國國際競争力的變化:

其一,國際上的大宗商品基本上都以美元定價,大宗商品價格上升,美元的相對價格下跌,反之亦然。

其二,美國長期是大宗商品的消費國,而美元是結算貨币,因此,美元與大宗商品輸出國的貨币彙率容易形成零和遊戲:美元強勢時,其他大宗商品輸出國的貨币就處于弱勢,反之亦然。大宗商品價格從長期來說會出現鐘擺效應(PendulumEffect),漲時會過度上漲,跌時會過度下跌。當大宗商品價格過度上漲,輸出國賺得的大量美元形成對本币更大的需求,從而推動本币升值;當過度下跌時,輸出國賺得的美元少,會導緻本币貶值。

其三,大宗商品輸出國的貨币貶值以後,倒過來會促使他們更加大量增加出口,部分原因是需要通過進一步擴大出口以彌補收入的減少。這個因素會倒過來推動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的下跌。

2016年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反彈,其中黃金價格最高曾反彈約三成。大宗商品價格已經見底了嗎?根據摩根斯坦利分析員RuchirSharma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過去200年的變化數據的研究,大宗商品價格出現10年牛市之後,通常會跟随20年的熊市。主要的原因是在牛市過程中産生的過剩産能,通常需要足夠長的時間才能消化——通過經濟發展自然消化,或者通過淘汰式消滅。美國的頁岩油和頁岩氣儲量很大,但過去因為成本因素長期沒有人願意去開采,據稱每桶頁岩油的開采成本達到50美元以上。當油價上升超過每桶50美元的關卡,大量的資本蜂擁而上,使美國很快從石油進口國變成出口國。而這,顯然也是油價後來進入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投資者投入一個項目後并不容易下決心全身而退,總是心存幻想。最近油價反彈到50美元以上,美國本來奄奄一息的頁然油企業又蠢蠢欲動。要成功消滅過剩産能,通常有兩個方法:以巨大的下跌空間(跌足夠低),讓虧損企業完全失望而放棄;以漫長的熊市時間(在低位徘徊足夠長的時間),拖死虧損企業。如果相信大宗商品價格還沒見底,就相信美元的強勢地位也還将繼續。

均值回歸的變化看美元彙率

均值回歸(MeanReversion)是統計學的一個重要概念,經驗數據表明,資産價格長期來看,是圍繞平均值波動的。而前述的鐘擺效應,就是均值回歸原理的具體表現。一種貨币的彙率符合均值回歸的規律性,需要滿足如下條件:第一,彙率具備完全市場化波動的特征(否則彙率波動不能體現真實價值的變化);第二,貨币管理當局需要遵守一般的貨币供應量管理的規則(不能濫發鈔票)。美元的市場化程度是比較高的,而且,從美國貨币管理政策的曆史看,美國政府至今為止還是很自律的(通常貨币供應數量的增長,以保持正常适度的通脹水平為前提)。美元指數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走勢,基本符合均值回歸的規律性,曆史的最高點是1986年的165點,最低點是2007年的71點,而平均值大約就在100點附近。近幾年來美元指數從約71點的地位反複上升,目前剛好處于均值附近。結合上述對利率和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分析,在特朗普時代初期,美元指數未來數年繼續上升的可能性比較大。

綜上所述,人民币彙率目前正處在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而政府穩定人民币彙率的政策目标,側重于對人民币兌一籃子貨币的彙率穩定。而從利率、大宗商品和均值回歸的角度看,美元彙率指數正處在上升周期。因此,人民币兌美元的彙率短期内還有繼續下跌的空間。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