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誰為健康買單

誰為健康買單

時間:2024-10-28 05:13:32

事實上,“不管有錢沒錢,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已成為所有國民的共識。此外,中國醫改也在升級,從一個部門到多個部門;從政府重視,到中央統籌;以前單純關注治病,未來則變成關注健康。

8月5日,《國民健康大數據白皮書》以大數據方式全面展現、解讀我國居民的疾病與健康、醫療與保障情況。事實上,“不管有錢沒錢,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已成為所有國民的共識。

“‘健康中國’從2016年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的‘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到今天的‘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衆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北京大學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說,可以看到中國醫改正在升級,從一個部門到多個部門;從政府重視,到中央統籌;以前單純關注治病,未來則變成關注健康。

從治病到保健的轉變

現代人的生活質量提高,物質生活也日益豐富,但是感到疲憊不堪和精神不振的人們也越來越多。這種狀态就是人們常提到的概念“亞健康”。

亞健康是指人們表現在身心情感方面的狀态,這種狀态處于健康與疾病之間,是人體的一種低質量的健康體驗。亞健康的症狀多種多樣,有的人主要表現在身體方面,主要症狀有失眠、頭昏、乏力、困倦、疲勞、懶怠、心悸,等等;有的人主要表現在心理方面,主要症狀有情緒低落、精神萎靡、記憶力減退、焦慮煩躁、神經質,等等;有的人主要表現在情感方面,主要症狀有冷漠、無望、無助、孤獨、空虛、輕率,等等。

實際上,我們身邊的不少人都在身體、心理、情感方面有算體會。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全球性調查結果顯示,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僅占5%,而經過醫生檢查、診斷出疾病的人也隻占20%,其他75%的人都處于亞健康狀态之中。而此前中國社科院曾做的中國城市白領健康狀況白皮書中顯示,近九成的城市白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亞健康狀況,很多白領人群因為工作量大導緻睡眠質量下降,身體出現各種小毛病,交換季節時期也容易感冒生病,這些基本成了都市白領人群的困擾。中國社科院的《人才發展報告》稱:七成人有過勞死的危險,如果中國知識分子不注意調整亞健康狀态,不久的将來這些人中的2/3會死于心腦血管疾病。

大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高血壓人口有1.6億—1.7億人,高血脂的有1億多人,糖尿病患者達到9240萬人,超重或者肥胖症7000萬-2億人,血脂異常的1.6億人,脂肪肝患者約1.2億人,平均每30秒就有一個人罹患癌症,平均每30秒就有一個人罹患糖尿病,平均每30秒至少有一個人死于心腦血管疾病。各類疾病出現年輕化趨勢,中國22%的中年人死于心腦血管疾病,七成人有過勞死的危險,白領亞健康比例高達76%。

2016年,由中華中醫藥學會等機構發布的《2016年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涵蓋了全國不同地域、不同經濟狀況、不同規模的城鎮以及不同的人群。結果顯示,2016年健康狀态居民比例為51.0%,中間狀态比例為31.7%,疾病狀态比例為17.2%。福建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李燦東分析說,從人體部位來看,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肝、腎、胃、脾和肺,比例超過4%。

李玲說,影響健康的因素很多,醫療大概占10%左右,生活方式占60%,遺傳和環境因素各占15%左右。也就是說,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不再是衛生一個部門的事,而是要融入“四個全面”“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可以預見,未來考核一座城市的發展,不再是單純看GDP,還要考慮人民健康等綜合指标。

8月5日,《國民健康大數據白皮書》在廣州正式發布,以大數據方式全面展現、解讀我國居民的疾病與健康、醫療與保障情況,涵蓋人口、疾病、醫療、保險等多方數據,包括國民慢性病與重大疾病的患病現狀、緻病因素、醫療康複費用、商業保險覆蓋及發展情況、健康危機應對措施等。本次發布旨在幫助人們了解國民健康狀況、樹立健康意識、提高健康水平。

調查顯示,目前中國已經全面進入老齡化社會,2017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已達17.3%,遠超國際上10%的老齡化社會标準線,預計2030年,這一數字将達到25%。近些年,一些重大疾病呈現出年輕化趨勢。比如20至39歲區間,腦瘤發病率比十年前提高80%;在30至40歲區間,有60%的接受調查者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血管堵塞;一線城市30至40歲區間中,男性血脂異常患病率接近70%,女性則超過30%。

《國民健康大數據白皮書》顯示,疾病的發生與個人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調整與改善作息混亂、飲食不健康、精神緊張等不良生活方式能有效預防疾病;體力活動不足是造成患病的重要因素,适當增加運動能大幅改善自身的健康狀況;遺傳因素是造成患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遺傳因素難以避免,所以要樹立定期體檢與篩查的意識,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我們不能到了真感覺到撐不住了才來醫院,要像車一樣,定期做好保養。9月2日,星期天,在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清海對《小康》記者說。近3年來,張清海每年八九月份都要做全面體檢,防患于未然。

健康中國2030

在國際上,衡量一個國家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是人均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和孕産婦死亡率。今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内瓦發布《世界衛生統計2018》。根據2016年的數據,中國嬰兒出生時的健康預期壽命首次超越美國,中國為68.7歲,高于美國的68.5歲。2017年,全球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對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排名的結果顯示,自1990年至2015年,我國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指數排名從第110位提高到第60位,進步幅度位居全球第三位。國内區域間醫療服務質量的差距由1990年的6.7縮小到2015年的1.2,遠低于全球區域間的20.1。2018年,《柳葉刀》再次發布全球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排名。我國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排名提高到第48位。

2016年,在北京舉行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健康長壽已成為百姓關注的焦點,“健康GDP”也應成為新的關鍵詞。公共衛生是保障全民健康的基石。實現全民健康需要不斷加大公共衛生投入,有效控制健康危險因素,從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大會指出:要堅持正确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當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頒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到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較2015年的76.34歲繼續增長,達到79歲;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較2015年下降30%;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從2015年的29.3%降至25%左右等。未來15年,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将為維護人民健康奠定堅實基礎,消費結構升級将為發展健康服務創造廣闊空間,科技創新将為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撐,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将為健康領域可持續發展構建強大保障。到2030年,促進全民健康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健康領域發展更加協調,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務質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健康産業繁榮發展,基本實現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适應的健康國家。

今年5月5日,一份名為“在中國實現聯合國健康相關可持續發展目标:開發循證政策行動建議”的報告發布,由杜克大學全球健康研究所教授、昆山杜克大學全球健康項目主任湯勝藍團隊曆時兩年調查分析了全國和東、中、西部三個代表省份的健康情況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預測中國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标(SDGs)中健康相關指标的可能性。湯勝藍在報告發布及研讨會上發出警示對于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标健康相關指标,研究預測,如果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中國大多數省份到時可能隻能實現一半左右,一些欠發達省份可能隻能實現1/3。可見,對于健康,未來可期,但仍任重道遠。

防患于未然《國民健康大數據白皮書》顯示,疾病的發生與個人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調整與改善作息混亂、飲食不健康、精神緊張等不良生活方式将能有效預防疾病。圖片/甯穎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