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創體驗  重感悟  促實踐

創體驗  重感悟  促實踐

時間:2024-10-27 12:36:50

摘要:在中職德育新課标的理念下,德育課堂教學急需摒棄傳統的被動學習,建立促進學生全面主動發展的新的教學模式。本文從課堂教學實踐出發,對中職德育教學中融入拓展活動的教學設計、課堂實施和實際效果進行了分析,提出“創體驗、重感悟、促實踐”的德育教學設計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提高德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中職德育班組拓展教學設計

課題:本文系現代企業班組管理在我校班級管理中的實踐研究(課題編号:201621Y03)研究成果。

課堂教學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勞動,德育課堂則因其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更富可塑性。面對中職學生普遍存在的學習成績、行為習慣、心理認知等方面的短闆,如何有效改善和提升德育育人的效果,是德育課堂亟待解決的難題。筆者結合班組拓展教學實踐和德育課堂教學實踐,認為“創體驗、重感悟、促實踐”的課堂教學設計是适合當前中職學生學情的有效教學模式。“創體驗”即創設跟知識點相關的班組拓展活動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重感悟”是指學生在參與班組拓展活動後獲得切身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及時分享活動的所感所悟;“促實踐”則是促使學生将所感所悟應用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從而達成德育目标,提升德育育人的效果。

一、創體驗:有效課堂的“起跑點”

在現代企業人力資源培訓系統中,拓展訓練通過“體驗式培訓”的方式,在提升員工素質、打造團隊精神、增強團隊學習力和執行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面對學生對理論學習熱情不高,但思維敏捷、動手能力較強、對新事物好奇心重、适應性強的實際學情,筆者學校校借鑒企業班組管理的模式,在學校開展了班組拓展訓練。通過為期兩年的班組拓展課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在班組拓展的90分鐘課堂上,學生不再玩手機和睡大覺,取而代之的是對拓展活動項目的積極參與和各個班組之間“比”“學”“趕”“幫”“超”的勁頭。同時,對學生進行的不記名調查問卷顯示,學生普遍喜歡班組拓展課程,并且認為參加班組拓展訓練有不同程度的收獲,排在前三位的是:“增強團隊意識”“發掘自身潛能,增強自信心”“啟發想象力與創造力,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既然班組拓展活動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說出來,達到“增強團隊意識”“增強自信心”“提升問題解決能力”的目的。那麼,把班組拓展的教學模式引入德育課堂,教師在課前按照教學知識點策劃相應的班組拓展活動,課中導演班組拓展活動的開展并及時引導學生分享感悟,效果會如何呢?

實踐證明,立足于中職學生“基礎差、行為習慣差”的實際學情,教師滿堂灌式的課堂讓學生覺得“聽不懂、聽不進、假大空”,相比之下,以體驗式和感悟式為主的課堂讓學生覺得“有興趣、聽得懂、學得會”,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也就自然而然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宗旨。

筆者舉兩個教學實例。在《職業生涯規劃之确定發展目标》的課堂上,教師設計了“裝瓶子”的體驗活動,給各班組一個瓶子和一個材料包,材料包中有大石塊、小石子和細沙子。要求各班組在規定時間内将材料包内的所有材料裝進瓶子内。各班組群策群力,動手參與并及時分享得失。結合該課主題,學生在活動中明白了大石塊好比職業生涯的最終目标,小石塊好比階段目标,細沙子好比日常瑣碎事,應該先放大石頭,再放小石子,最後放細沙子,才能用盡材料将瓶子裝滿,如此也就感悟到了應該先确立最終目标,再制定階段目标,最後再着手瑣碎事務的先後順序。

再比如,在《做情緒的主人》的課堂上,教師設計了“猜猜誰吃到了芥末”的體驗活動。請出各班組的學生代表上台品嘗糕點,其中一份糕點上塗上了芥末。要求每位學生代表都表演出吃到了芥末的表情,請台下的同學猜猜究竟是誰吃到了芥末。通過這樣的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讓學生明白了情緒是可以調節和控制的,也就更加期待學習“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一後續内容。

縱觀一學期學生的課堂表現,加入體驗式拓展活動的德育課堂能很好地改善學生的課堂行為,主要體現在:除個别項目、個别學生不參與外,每次課到勤的學生都能加入到活動之中;課堂上學生基本不玩手機(手機多用于拍照和拍視頻,捕捉活動精彩瞬間);學期《德育班組拓展調查問卷》顯示:明确表示希望德育課中加入體驗活動的學生人數占總人數的92%。

二、重感悟:有效課堂的“關鍵點”

對體驗式學習方式的研究表明,傳統課堂式學習的吸收程度大約為25%,而要求學員參與實際操作的體驗式學習吸收程度高達75%。拓展活動作為一種體驗式學習方式,備受推崇,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其遵循了體驗—分享—交流—整合—運用的5步循環模式。拓展活動不僅僅是一個個簡單的遊戲,在體驗了活動本身之後,更注重活動帶給學生的收獲,或感動、或理解、或奮鬥、或合作、或責任、或挫折……每一點小小的感悟,鼓勵學生自己走到台前來總結和分享,引導學生把這些體會聯系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把它們内化成為自己的人生财富,這才是班組拓展活動的真正意義所在。同時,該環節也鍛煉了中職學生當衆發言的勇氣和語言表達能力。

在此舉一個教學實例。在《中職生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的課堂上,教師設計了“鼓舞人心”的班組拓展項目,該項目來源于古代作戰時擊鼓進兵,使用鼓來振奮士氣的曆史啟發。活動要求:各班組利用所給的材料(一個球、一面鼓和若幹繩子)制作出一面靠繩子牽拉的鼓;每個班組成員都牽拉着其中一條繩子,通過繩子控制鼓面來颠球,颠球次數多的班組獲勝。在該活動過程中,有些班組始終不得要領,多次嘗試颠球,連續成功颠球卻總也不能超過10個。這時,有個别班組成員開始灰心、抱怨,緻使整個班組士氣受挫,整體放棄。相反,有的班組則在進行了幾次嘗試體驗到活動難度後,對目标進行了分解,設立了三個階段性目标,每提升一點,就鼓舞一下班組士氣,或鼓掌、或呐喊、或唱隊歌。得益于有可執行的階段目标,加上及時、适時的表揚、鼓勵,一方面激發了班組成員的成就感,一方面鼓舞了隊員士氣,該班組連續颠球次數達百餘次。在對比如此鮮明的戰果面前,學生開始自發地尋找原因,從本班組找,也從其他班組找。在活動分享環節,學生各抒己見,最後得出了中職生在挑戰面前應該具備“信心、合作、溝通、能力、創新”等職業素養的結論。

這樣的課堂,教師“引而不發”,學生自己體驗後得出的結論遠比教師苦口婆心教給他們的更深刻。也就是說,中職德育不是教師講出來的,而應該是學生悟出來的。

三、促實踐:有效課堂的“落腳點”

中職德育教學不同于中小學的思想政治課教學,這是由教學目标所決定的。中職德育的教學目标在于提升中職學生的道德水平和實踐能力,因此,中職德育的課堂不能停留在理論知識的傳授上,而應把落腳點放在“促實踐”上,即:促使學生将所感所悟應用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去,抓好德育實踐活動,把德育課堂延伸至課堂外,使德育變得更加有形有色。

在此舉一個教學實例。在《和諧社會裡的社會公德》的作業布置環節,教師設計了“尋找最美道德少年”的班組拓展任務。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用手機拍下校園内外班組成員的最美瞬間,照片要能展現出社會公德中的“文明禮貌、助人為樂、保護環境、愛護公物、遵紀守法”中一項或多項。在後續的課堂上教師對收到的照片進行了展示,并由學生共同評選出“最美道德少年”,教師再度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做到将所學應用到實踐中去,取得良好的課堂氛圍和育人效果。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課堂是學生的主場,把課堂還給學生,并不是說教師輕松、減負了,恰恰相反,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按照既定目标“玩得有趣,學得進去”,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除了常規的備課外,還需要從體驗活動的設計、活動道具的準備、活動感悟的引導方向,甚至是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的預測等方面下工夫。也就是說,教師的大量工作在課前,課堂是課前準備的展示舞台。

在此舉一個實例說明。在《消費與消費觀》的課堂上,教師利用中午的休息時間在校園裡做了一個關于“雙11網購消費”的采訪,制作成了“校園午間新聞”的視頻。作為本課的導入,這個取材于學生的時效性新聞,瞬間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興趣盎然地總結出了“求實、求名、求同、求異”四種消費心理。另外,教師使用信息化手段“問卷星”在課前對學生的消費觀進行問卷摸底,課堂上展示統計分析,引導學生合理消費。教師還在課前設計了“新年聯歡會之燒烤活動策劃”的班組拓展活動,課上各班組成員展示了各自的活動策劃方案,并由學生組成的“審計組”來進行評價分析。

在這45分鐘的課堂上,教師的作用是用平實的過渡語言串聯起課堂的各個環節,占用的時間不足1/3,在活動的參與、結論的得出、活動的點評中,看到的都是學生的身影。但是在這45分鐘的課堂呈現背後,凝聚了教師大量的心血,那得是多少個45分鐘才能完成的設計。

綜上所述,将班組拓展活動引入中職德育課堂,是一種适合于中職生當前學情的德育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德育教學的有效性。當然,這樣的教學設計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準備,才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

參考文獻:

[1]張蘭,國志宏,成顯波.基于班組管理模式的中職拓展訓練實踐探索[J].職業教育,2016(1).

[2]張韋韋.中職德育工作如何落到實處——天津、廣東、重慶經驗[J].教育與職業,2012(10).

(作者單位:海南省洋浦技工學校)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