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讓45分鐘的語文課堂不再“寂寞”

讓45分鐘的語文課堂不再“寂寞”

時間:2024-10-27 11:56:11

摘要:為讓中職語文課堂不再寂寞,本文提出采用45分鐘分層分類别的活動教學,探索課堂的最優化設計模式,以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課堂參與度,使語文課堂教學能落到實處,讓學生真正有所領悟,有所提升。

關鍵詞:中職學校語文活動教學課堂最優化設計

中職的語文課堂有些往往是老師享受“獨角戲”的精彩,而學生們則無所适從。看似一團和氣的課堂,實際上沒有什麼成效。當教改的春風吹拂到中職的時候,這樣的現狀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從備課到上課的每個環節,每個職校的語文教師都是非常認真地對待的,但是為什麼就是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讓學生産生共鳴呢?

究其緣由,還是教師上課的方式方法有問題。教改的初衷也是希望教師在教育機制改革的前提下,充分地利用各種教學手段,适當地改變教學方法來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更直接點說就是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要求,突顯“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針對中職學生動手能力強、自我學習能力普遍較弱的現實狀況,語文活動教學将成為解決語文課堂“寂寞”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

對于活動教學的定義曆來有不同的偏向,本文所探讨的是在常規語文課堂上,一種在教師的有效引導激勵下,由學生自主參與的各種實踐活動,旨在強化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将改革現有的語文課堂常态教學形式,力求對課堂進行最大限度的優化設計,以打破原有的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寂寞”課堂狀态,在增強學生主動性的同時,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5分鐘課堂導入,有效活躍課堂氣氛

上課鈴聲對于很多中職學生而言等同陌路,他們往往需要比普通高中生更多的時間進入到課堂的學習氛圍中,因此,課前的5分鐘導入就顯得額外重要。在學生還沒有完全進入角色之前,教師按照即将上課的内容來尋找學生的興奮點,引出讨論話題,讓學生自由發言3分鐘。之後,教師總結2分鐘,自然過渡到新的課程。這将會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模式。

例如,在《緻橡樹》的教學之前,教師導入一個敏感的話題“什麼是愛情”,讓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将學生提到的所有的形容詞進行彙總。大家會驚奇地發現彼此理解的相似性和不同之處,此時,教師可以很自然地引入詩歌作者愛情觀的講解。

對于基礎較好學習積極性尚可的中職班級,可以采用連續性的5分鐘“導入”,即以學期為單位将每節課的5分鐘固定下來。例如第一學期,讓學生以朗誦為主,選讀自己喜歡的文章并談看法,時間是2~3分鐘,以此鍛煉朗誦者的語言水平。當然,這個過程需要其他同學的評價。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我們需要更多地挖掘學生潛在的認識并讓他們學會表達。同時,教師的整體評價也是不可或缺的。這将有效補充中職生認知不足的部分,從而不斷完善中職生的認知能力。第二學期,讓學生有準備地口述故事,時間是2分鐘,在鍛煉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更鍛煉其膽量。這個過程也需要其他同學的評價以及老師的适當點撥。第三學期,讓學生口述自己所寫的話題作文,時間是3分鐘,旨在提升學生的寫作與口頭表達能力,其他同學從語言、主題、表達方式等多方面對文章進行評價,教師做總結性評價。第四學期,學生随意抽話題自由發揮,時間是2分鐘,在培養學生應變能力的同時強化其語言組織能力,同時要求其他同學适當摘抄,就主講學生語言上存在的問題進行評價,讓聽衆的評價更有針對性和指向性,可以适當省略教師的點撥。

二、35分鐘合作探究,積極豐富課堂形式

處于青春叛逆期的中職生,學習願望不強,學習效果不佳,自制能力較差,興趣、情緒都不穩定,所以按照常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端坐在教室裡聽講,無論怎樣精彩的演說都會讓他們厭倦,何況是去鑒賞一些在他們看來年代久遠的作品。于是,課堂形式的改變是至關重要的。另外,中職生的語文水平參差不齊。為了盡可能調動所有同學的積極性,筆者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頗有成效。

例如對《緻橡樹》的教學,可以打破常規的課堂模式,采用自願組合的方式,形成合作小組。分組時,教師需要依據“主動帶動被動”的原則适當調整組内成員,讓那些有學習能力并積極主動的學生帶動被動學習的學生。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在人心靈深處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别強烈。”但是有時候他可能無法尋求一個恰當的途徑來釋放自己的這種要求,這就需要群體合作,在别人的帶動和啟發下來完成自我創造。由于詩歌本身較簡單,教師隻需對背景進行适當解說後,給學生提供學習輔助材料,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仿照舉例來完成相應表格,在激烈而認真的探讨中體味詩歌語言,理解詩歌主旨。這也是文本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活動模式。

當然,這35分鐘的課堂還可以有許多其他活動模式來支持。例如在作文教學中,可以将學生帶到校園裡,讓他們自己觀察校園的景物來理解定點換景、定景換點、移步換景的不同,同時進行當堂口頭作文與課後的筆頭作文相結合的方式來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将中職生最讨厭的作文課靈動起來,讓學生覺得有新意,于是他們也将有創意。又如科學小品文《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學,有些學生對這篇文章提不起興趣,因此,可以采用實物教學法,讓學生自己帶新鮮荔枝,自己通過觀察描寫荔枝的外殼、内裡以及味道。然後與課文進行比較來彰顯課文的科學性、趣味性、通俗性。再如散文《我的空中樓閣》的教學,很多中職生的繪畫水平都很不錯,可以利用這點讓學生根據課文的描寫畫出不同角度觀察的小屋以及相應的比喻句内容,讓學生形象化地體味美文之美,為什麼簡單的屋子在作者眼中能産生如此巨大的美感。另外在《宋詞兩首》的教學中,可以有效利用詞的特點,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給兩首詞尋找合适的配樂,從不同風格的音樂中讓學生自然區分婉約派和豪放派的特點,進而理解詞作的主旨。

三、5分鐘基礎知識積澱,努力充實課堂内容

語文能力的提升不僅僅在于文本内容的教學,我們更多該注重文本延升,讓語文能力的提升更接近學生實際,更實在地幫助學生發展語文素養。如果說課前的5分鐘是為了更好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課後的5分鐘就是為了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

例如,在《緻橡樹》的教學中,在學生理解的詩歌主旨的基礎上,采用頭腦風暴法,無限制挖掘曆代描寫愛情的詩歌,甚至是現代流行歌曲中的不同愛情觀的體現,将之與文本進行比較,從而體現文本的獨特愛情觀,也可以讓學生無意識地識記文本中出彩的詩句,深化意象在詩歌中的重要作用。

再則,也可以脫離文本,在語文課堂上開展一些提升學生基本語文素養的活動。例如對春聯,考慮到學生語文能力有限,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競争的模式,拓展學生的語言庫;詞語接龍,有效調動每個學生,讓他們都成為課堂的主角;互猜成語,用肢體語言來表現成語内容,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成語内容,并生動地記憶成語;接字遊戲,以組為單位讓每個同學寫一個字或詞,一大組組成一個有效的句子,在鍛煉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也強調合作意識,以及對單句的認識;趣味背誦,詩詞和相關文學知識的識記是語文教學中最困擾中職生的知識點,因此可以有效利用課堂的時間,對所要求記憶的内容進行形象化的處理,讓學生争取能做到當堂識記。例如對《将進酒》的識記,可以用圖像記憶法和現實聯系法,利用學生對中國傳統祝酒文化的理解,将詩歌内容内化,從而讓記憶變得輕松。

四、小結

中職生有别于普通高中生,他們的心智年齡不夠成熟,做事專注度不夠,要求中職生完全集中注意力在45分鐘的課堂上是不現實的,因此筆者将語文課堂劃分為三個組成部分,以求獲得學生最大的專注度。

5分鐘課堂導入,形式相對固定,旨在将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拉回到課内,并能盡可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願望。”那麼教師就要在課堂之初就為學生獲得知識打下紮實的基礎。

35分鐘的課堂文本教學,形式可以根據文本内容做出多種調整,但是有一點必須把握,就是讓學生充分“動起來”,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坐得住”。活躍的課堂氛圍才能激發起學生更為活躍的思想,讓他們在獨立思考中獲得更多的文本認識。

5分鐘基礎知識強化,形式同樣可以五彩缤紛,針對中職生語文基礎能力相對較弱的特點,給他們創設輕松的學習環境,利用他們好勝的性格特點,讓他們在活動競争中自然地識記一些基礎知識,從而有效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能力。

45分鐘的語文課堂在活動教學的支撐下一定能打破常規的寂寞,實現課堂優化設計,進而有效激發起中職生的積極性、創造性,讓中職生從被動學轉為主動學,相信他們的收獲也會自然增多,那麼語文課堂也将結出累累碩果。

參考文獻:

[1]劉軍.活動即為創造——對高中語文活動教學的思考[J].中學語文,2016(1).

[2]錢維軍.高中語文活動課教學策略[J].語文天地,2017(4).

[3]邊玉春.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卻不同——淺談基于閱讀教學的“語文活動課”[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2).

[4]吳永濤,華桂榮.中學語文活動式教學的原則及實施方法[J].新課程研究,2018(2).

[5]楊婷.淺談語文活動式教學[J].中學語文,2018(3).

(作者單位:甯波經貿學校)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