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等職業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讨

中等職業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讨

時間:2024-10-27 11:20:34

摘要:中等職業教育作為職業教育體系的關鍵一環,其特色化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更新和完善是業内關注的焦點。中職院校往往采取内外資源互補、校企合作聯動的模式,加強與企業的深度合作,拓展合作範圍,增強合作密度,了解企業的人才需求,全方位地提高中職學生的就業能力。本文在梳理中職院校培養模式現狀的基礎上,分析校企合作模式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不足,并就此提出相應的改革對策。

關鍵詞:中職教育校企合作問題不足改革對策

與最早開始研究就業能力的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此方面的研究還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且我國有關就業能力的研究也多集中于解決失業問題、減緩就業壓力等方面,将其作為一種生存技能或者綜合素質進行探讨還相對不足。簡而言之,學生的就業能力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第一是表達能力,就是指學生畢業之後所呈現出的可以被企業所接收的一種資本;第二是适應能力,要求畢業生能夠适應當前的就業市場和工作環境,能夠完成相關的工作任務;第三是自我發展能力,是指學生工作以後要綜合提高的上進能力和相關的管理能力。

一、中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分析

1.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目标

與普通高中的學科基礎教育不同,中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以專業型、技能型為主,換句話說,其培養目标是以就業為導向,需要就業市場同頻共振。改革開放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的發展對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愈發旺盛,中職教育大多以培養一線的操作工人為主,娴熟的專業操作能力就成為其人才培養的核心。所謂以就業為導向,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滲透與專業技能相關的理論知識。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曆來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為原則,這使學生畢業後面對工作中各式各樣的複雜情況時難以得心應手。所以,近期有學者呼籲應加強理論課的比重,保證理論知識與專業操作能力相匹配。

二是重視的實踐能力。重實踐、輕理論是我國中職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造成學生理論儲備薄弱的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相對較強。

2.以校企合作為基礎的培養模式

中職院校為了保證學生的就業率往往采取“訂單式”培養模式,簡而言之,就是學校和企業合作聯動,共同制訂學生的培養計劃。例如,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就嚴格遵循“學校圍着市場轉、培訓圍着企業轉、知識圍着技能轉”的職業教育理念,以就業市場為導向開設相關專業,課程内容的設置也主要以提升學生的技術能力為基礎,具有鮮明的職業性、應用性和實踐性。

就目前情況而言,定向培養、工學結合、産教結合、即時就業,以及衆所周知的訂單式培養,仍然是比較普遍的形式。

3.以“雙師型”為核心的師資隊伍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僅僅體現在雙方共同制訂學生的培養計劃、課程内容和實習項目上,更為重要的是,師資隊伍也采取由專職教師和企業相關工程技術人員所組成的兼職指導教師相結合的方式。此外,衆多中職院校也越來越傾向于培養學術型與職業型完美融合的“雙師型”教師。這也是職業教育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所謂“雙師型”教師,是指具有較強的專業基本理論、完善的技術知識結構和娴熟的理論教育技能,并且具備較強的專業動手操作能力和示範能力的專業化教師。

當然,“雙師型”教師并不是教師與技術工人的簡單相加,其核心内涵依然是雙素質和雙重的知識結構與能力,偏重于一種新型的複合型人才。我國中職教育中的“雙師型”教師不僅需要有相關行業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更需要有一定的經濟知識,以及能夠對市場、質量、效益、産業等進行把握的意識和能力。尤其是在行業、職業更新換代日益頻繁的今天,“雙師型”教師面臨更多的新興事物的挑戰,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升自我的綜合素質,以便能更好地适應市場經濟和教育環境的變化。

二、中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訂單式”模式漸趨僵化

“訂單式”模式是學校和與學校進行長期合作的企業之間,通過相互“訂貨”的形式來實現各自的發展目标,曆來被視為一種雙赢的人才培養模式。此種模式下,教學目标基本上是根據企業的發展需求來制定,培養的人才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這不僅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中職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同時也降低了企業的用人成本,簡化了招聘程序。然而,任何一種模式都需要不斷更新完善,都存在着僵化刻闆的危險,“訂單式”的人才培養自然也不例外。就目前情況而言,雖然這種模式在短時期内仍然具有較強的生命力,但是随着機械化向傳統企業的滲透,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悄悄發生變化,完全依靠由某類甚至某個企業“訂貨”來實現畢業生就業的中職院校本身就留有很大的隐患。再者,“訂單式”模式需要學校與企業存在着穩定的合作,從與企業簽訂合約到畢業生進入其内部工作本身就需要一定時間。在此期間,一旦市場或者企業發生變動,後果不堪設想。最後,其教學目标和培訓内容也需随着市場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和更新,學校如何讓已經培養出的人才快速适應企業的轉型,适應新的工作崗位,企業如何做好人才就業後的繼續教育培訓工作,是這種培養模式所必須面臨的問題。2.教材缺乏針對性、職業性

調查發現,32.1%的學生認為現有的教材内容和培養方案缺乏針對性和職業定向性,14.6%的學生認為理論知識太過艱澀,與實際的專業操作脫節。教材是學生學習的綱領,是教師進行指導的重要依據。然而,教材内容陳舊、僵化刻闆的言說方式,都造成了學生對教材不感興趣,教師的思維受到限制。課堂效果的呈現及學習氛圍的調動,基本全靠教師個人的授課方法和模式,而參差不齊的教師水平使得其對陳舊教材内容的彌補相當有限。

三、中職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對策

1.多方聯動加強校企合作

與培養科研人才目标的學術型教育不同,職業型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術為基礎、以實踐為手段的适用型教育,其教材内容中理論知識所占的比重要小于實際的操作比重,而娴熟的職業技能必須要有專業的、長期性的實戰訓練相配合。

這就意味着教學資源需要内外聯動,校企配合雙管齊下共同緻力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事實上,德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就非常強調對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注重對校園與社會相關資源的整合。比如,德國就規定職業學校專業課程的設置必須根據相關企業的實際需要,基本實現學校教育和工作崗位實戰演練的零距離,校企之間資源共享、信息互通;澳大利亞的職業學校更是有“教學工廠”之稱,與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的人事部門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的空間。

我國的中職院校也應學習這種“雙元制”的教學模式,加強學校與企業的溝通和交流。學校在設定具體的人才培養目标和進行細緻的課程設置時,可以征求相關企業的意見,甚至可以雙方共同制定該類人才的培養方案,充分利用企業的生産線和各種社會資源建立實踐實習基地,實現從校内的實踐場所到企業工作現場的雙培養。

2.制定系統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

校企合作、内外聯動已經逐漸成為為中職院校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原則,然而在“訂單式”模式漸趨僵化的同時,需要對此項原則的具體落實進行調整和更新。這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要有一整套系統完善的制度加以保障。

具體而言,可以借鑒國内外相關院校的經驗,如設立企業冠名的班級,對學生進行企業文化的滲透,聘請該企業的工作人員作為兼職教師等。如此一來,學生畢業之後就能更好更快地适應企業的工作環境,明确學習的目标和方向,激發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的興趣和動力。

3.拓展教師資源,提升教師素質

面對中職院校教師數量不足、質量不高、“雙師型”教師匮乏的現狀,必須拓展教師資源,提升教師素質,建立“雙師型”教師管理制度。首先,可适當提高中職院校教師待遇,以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融入其中。其次,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強教學環節的實例示範,促進教師與學生專業操作技能的雙向提高,如可采取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由同一教師負責的模式,這樣不僅可以促進“雙師型”教師能力的提升,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節約教師資源,降低教育成本。最後,要在對現有教師加強培訓、提供更多進修機會的前提下,外聘一些技能型人才,以壯大師資力量。外聘的人才可以是企業生産一線的高級技工,也可以是各個崗位的一線管理人員。總之,要根據本校的實際需求狀況,建立一支穩定性強、素質高的兼職教師隊伍。

在就業壓力日益嚴峻、就業市場變幻不定的當今時代,如何對中等職業院校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創新,以适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在激烈的競争中獲取有利因素,綜合提高中等職業院校畢業生的職業能力,是職業教育必須思考探索解決好的問題。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逐漸從重複性的操作型向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兼備的複合型轉變。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也需要慢慢建立一套系統完整、特色鮮明的培養和考評機制,以促進校企合作、内外聯動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更新和專業化、特色化建設。

參考文獻:

[1]李長文.中職學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1(12).

[2]許慶祝,李士軍.“訂單式”培養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冶金教育,2006(1).

[3]汪晶.試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J].吉林教育科學•普教研究,1998(1).

(作者單位:核工業南昌高級技工學校)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