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工匠精神引領的技工院校語文教學新思路

工匠精神引領的技工院校語文教學新思路

時間:2024-10-27 11:13:29

摘要:本文分析提出以工匠精神為引領來拓寬語文教學的新思路,這對技工院校學生學習中的情感升華、知識内化和能力提升具有助推作用,能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應用能力,有利于培養新時代高素質優秀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工匠精神技工院校語文

在技工院校人才培養方案中,語文教學屬于文化基礎課範疇,在教學計劃實施過程中,其受重視程度低于專業課程,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技工院校學生文化素養的提高。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這對技工院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學校必須重視文化基礎課教學,尤其是語文教學。以工匠精神引領技工院校語文教學,拓展新思路,創新教學,将對培養新時代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起重要助推作用。

一、工匠精神引領技工院校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指出:“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産,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衆所周知,企業需要工匠,需要工匠精神,但企業都有自身特有的文化,各地經濟發展也有着相應的特色,如何使技工院校培養的技能人才與地方經濟、産業無縫對接顯得尤為重要。這必将使技工院校人才培養方案更加注重适應新時代發展的價值觀、精神、理念的培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注重融入精益求精的精神、專注專一的态度、追求卓越的品質。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内涵呈現,是文化素養的體現,而這些素養怎麼培育,語文教學是重要一環。

語文教學承擔着保障學生學習、工作,提升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有重要的文化育人功能。在新時代,閱讀、寫作、語言交流、文學修養等語文素養将越來越重要。語文素養賦予學生的崗位理解能力、工作把握能力、從制造提升為創造的能力,都将是新時代大國工匠的基本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工業強國都是技師技工的大國,要弘揚“大國工匠精神”,大力培育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高技能人才。在新時代,技工院校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彰顯技能育人的文化氛圍,陶冶學生道德情操,促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養成,語文教學很重要,以工匠精神引領語文教學尤其重要。随着技工院校語文教材越來越貼近工作實際需要,以工匠精神引領語文教學,将更有利于提升學生職業道德,更好地引導學生形成專注專一、執著創新的精神,更好地成長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工匠精神引領技工院校語文教學的思路

1.文化熏陶,以工匠精神促成情感升華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國文化底蘊深厚,技工院校語文教學承擔着傳授知識、樹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價值觀的重要任務。當前,技工院校學生大多語文功底薄弱,用傳統的思維講授将事倍功半。此時,精神的引領,文化的熏陶,方可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的成長,培育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在教學思路中融入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的内容,将對技工院校學生進行情感升華,結合實際拓展能對教學産生意想不到的激勵效果。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人生學習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境界“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受晏殊、柳永、辛棄疾這些文學巨匠文化熏陶的同時,學生也在感悟一份堅持、執著和情感的升華。另一方面,工匠精神的三個層面也發人深省,從工匠精神的耐心和專注的堅守精神,到嚴謹和負責的敬業精神,再到追求極緻和超越事功的體驗精神,這是一種内心的震撼,更是技工院校學生成長成才的指明燈。

結合技工教育的特點,将工匠精神融入學校立德樹人的育人體系,以工匠精神引領語文教學,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文化魅力,能形成良好的文化育人的氛圍,層層遞進陶冶學生道德情操,促使學生不斷追求卓越,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

2.延伸拓展,以工匠精神促成知識内化

技工院校的學生要成長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要形成較高的工藝的解讀能力、對工藝的把握能力,對技能的延展能力,需要有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等綜合文化素養,語文學習就是重要的途徑。以工匠精神引領語文教學,拓寬新思路,能更好地在學生心中融入專注專一、嚴謹耐心的精神品質。

範晔的人物傳記《張衡傳》主要記叙了張衡在科學、政治、文學等領域的才能,特别是張衡的科技貢獻和高尚品德讓人尤為贊賞。在教學思路中,以工匠精神為引領,将更好地促使技工院校學生的知識内化。其一,東漢時期的曆史發展、科技文化有助于拓寬學生視野;其二,張衡的個人成長經曆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其三,地動儀、渾天儀等發明的探讨交流有助于堅定學生技能成才的信心。同時,結合張衡的品質在學生中展開探讨交流,能進一步在學生的思想深處産生共鳴。由此,學生不但感受了課堂的教學,也從内涵外延各方面進行了知識的積累,學習的過程無一不在體會一種品質一種堅持,将感悟到成才需要奮鬥,也需要文化。

在教材中,葉聖陶的《景泰藍的制作》、曹沖的《神奇的極光》都很貼近職業教育。《說文解字》對“工”的描述是“工,巧飾也。”教師在教學中,可拓展思路,将文學曆史的精華與新時代“工匠”“巧匠”“匠心”等适度融合,既拓展了語文教學的内涵,又将語文教學與技工教育、技術能力有機融合,凸顯了工匠精神引領的語文教學魅力,這對改善當前技工教育語文教學的現狀很有益,在促使學生提高的同時,教師的職業素養也無形中得到提高。

技工院校語文教學有效進行拓展延伸,抓住語文的核心,賦予工匠精神内涵,無疑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紮實學生的文化基礎,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更好地内化知識素養,為學生成長為優秀技能人才打下牢固的基礎。

3.綜合實踐,以工匠精神促成能力提升

技工院校培養的技能人才能否滿足企業、地方産業等對人才的需求,關鍵在于學生的能力素質。知識需要學習,能力需要實踐,技工院校語文教學也需注重語文能力的應用實踐訓練。

在教材中,每個單元的結尾都有綜合實踐環節,這對提高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很有幫助,能更全面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如《好的計劃是成功的一半——寫個人能力提升計劃》《天生我才必有用——模拟應聘活動》,這些都對當前技工教育進行的校企合作、産教融合、現代學徒制等有着關聯輔助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可圍繞國内外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結合中國工匠精神的内涵外延,通過舉事例、講典型,将高技能人才楷模、世界技能大賽金牌選手的案例引入課堂,能很好地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追求精益求精的積極态度。

以工匠精神引領技工院校語文教學的實踐訓練,對學生的能力提升很有幫助。一方面,不需要學生達到“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效果,但是要具備工匠成長道路上所必要的語言應用能力。另一

方面,“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大多技工院校的學生進入企業後需進行崗位再培訓,在崗位成長的過程中需進行提高培訓、技術更新,這些都需要有良好的語文能力基礎。第三,能很好地适應全球化的技能型人才正嶄露頭角,要成為這樣的人才必須注重語文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使技工院校培養的技工、技師更符合新時代要求。

4.統籌把握,以工匠精神彰顯技工特色

技工院校學生技術技能水準的提升在某種程度上要有良好的綜合文化素養為基礎,語言能力尤為重要。這為技工院校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技工院校的語文教學,在體現文學常識、語言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基礎上,要兼顧綜合性應用能力。在教學中,将基本的文學知識和技術曆史變革相結合,将良好的閱讀能力和技術參數的解讀能力相結合,将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和先進技術技能标準學習交流能力相結合,将良好的應用寫作能力和技術變革分析論證能力相結合,都是教學中需要考慮的要素。由課堂而課外,由課堂而實踐化,這是技工院校語文教學的獨特魅力。比如,在食指的《相信未來》、梁思成的《千篇一律與千變萬化》、梁衡的《人人皆可為國王》這些課文的教學中,教師都可以工匠精神為引領,将語文的文學魅力與時代特色相結合,結合技工院校學生特點,采取讨論、辯論、演講等多種形式,活躍課堂教學,乃至設計成翻轉課題進行教學,将極大地促使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陶冶情操。

教學中,教師對語文知識的統籌把握,不隻是反映在教學的環節。在校園文化的銜接中,将語文的綜合魅力和學生的健康成長相結合,不僅有效提升課堂組織效果,還能實實在在提升學生綜合文化素養。

三、小結

著名教育家、實業家張謇先生曾提出“學必期于用,用必期于地”,這種職業教育理念對當前技工教育人才培養有很好的指導意義。當前,技工院校正多措并舉改革創新,強化内涵建設,培養更多貼合地方産業發展的實用型、高素質、綜合化、國際化技能人才,而人才的培養和塑造還需要一種精神,工匠精神就是一面旗幟。技工院校語文教學對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有輔助作用,對工匠精神的傳承和發揚起着橋梁作用。以工匠精神引領語文教學,在教學各個環節融入工匠精神,必将促使技工院校學生情感升華、知識内化、能力提升,成長為學以緻用、高效服務地方産業發展的綜合型高技能人才。

(作者單位:南通市藍領技工學校)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