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虛拟現實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虛拟現實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時間:2024-10-27 10:16:17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将虛拟現實技術運用于美術課程的探究式教學中,通過對美術四個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不同類型課程中的兩個領域進行VR輔助教學的應用,利用虛拟現實技術,創設一定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虛拟現實中觀察、體驗,培養科學的思維能力,構建有意義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虛拟現實美術教學應用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出現給教育帶來的便捷,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後教學效果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科技在飛速發展,2016年被稱為VR元年,VR給人們帶來視聽新體驗,應用範圍也已經從航天、軍事領域拓展到教育領域。

一、虛拟現實(VR)概述

客觀存在的事物和場景被稱為現實。虛拟現實是采用以計算機技術為主的相關技術,來虛拟生成原來存在或者不存在的或無法實現的客觀事物,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拟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使用者會沉浸在所處的虛拟環境之中。這種虛拟環境是由計算機生成的,是一種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維動态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仿真。

把虛拟現實運用于教育領域,可以改變傳統媒體形态平面世界的感官體驗,創造一種真實環境相似的場景,使學生主動參與,身臨其境去經曆、體驗、感受,比單純空洞抽象的說教更具說服力。主動的交互與被動的觀看有着本質的區别。

虛拟現實技術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構想性這三大特征。在虛拟教學過程中,通過虛拟實體展示、虛拟漫遊、虛拟過程演示、虛拟角色扮演等,可以很好地為學生提供全面學習的途徑,虛拟現實技術能夠通過沉浸式、多感官的視聽感受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虛拟現實技術的交互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促使學生主動探索,在人機交互的同時主動了解相關知識。虛拟現實不僅是作為學習者與機器終端的連接與樞紐,而且是使學生在虛拟環境中對知識進行重新整理與加工,使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得到拓寬,從而有助于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虛拟現實技術的有效運用,必将進一步促進美術教育教學的改革。

二、美術課程的教學現狀與問題

2011年版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标準》就指出要豐富美術教學的圖書和影像資源,明确指出教師應該利用計算機技術與互聯網資源開展美術教學。然而新課改之後,美術課程的地位、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是否運用了信息技術以及預期效果等并無重大進展。

1.教學方法固化,難以體現課程特點

目前大多地區的美術課程主要運用講授法授課,教師帶領學生學習簡單繪畫基礎以及一些手工制作的學習,停留于美術學習的表面。對美術課程感興趣的學生還會認真學習,而有的學生在課堂寫别的科目的作業,有的學生認為在應試教育的中國,學習美術浪費時間。這樣教學方法固化導緻學生學習美術課程的積極性不高。

2.畫具繁多,教學過程形式單一

美術課程根據具體每節課内容的不同,需要學生準備的畫具、畫材也就不同。雖然畫材形式多樣,但總結起來教學過程形式卻單一,依舊無法脫離傳統的學生被動式的學習。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知識的接受式學習,學生主動進行探究式學習積極性不高。

3.信息資源匮乏,難以滿足學生需求

單純的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幻燈片的演示,并不能滿足學生全方位的審美體驗。學生體驗不足,對知識的認識一知半解,長此下去也會打擊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使學生放棄美術這門課程的學習。

三、虛拟現實技術輔助教學在美術課堂中的應用探索

在北京等一線城市,虛拟現實技術已被應用于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開展别開生面的公開課,将虛拟現實技術引入實際教學中,讓課堂變得立體,使學生身臨其境,獲得更加可靠真實的知識,将虛拟現實技術引入實際教學也是美術課堂現代化的趨勢。本文從美術課程的四個領域中選取兩個領域進行分析與探索。

1.“欣賞·評述”課

“凝固的音樂——建築”一課的内容屬于“欣賞·評述”領域。在該領域中,學生通過不同角度去欣賞和認識美術作品,使學生的視覺感受、理解與評述能力得到逐步提升,掌握美術欣賞的基本方法,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

“凝固的音樂——建築”一課通過欣賞對比中外不同建築風格,例如西方教堂建築與中國宮殿的對比,認識不同地域文化對建築的影響,對材質、造型方面的特點進行簡單總結,能夠初步分析造型、材料蘊含的文化精神。

重點在于欣賞北京故宮建築風格,初步了解其中文化内涵,并對中外建築風格進行比較,使學生認識到建築材料的變化與時代的發展有着密切的關系。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對建築風格的影響對學生而言也是理解的難點。

在以往的傳統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教師通過播放幻燈片讓學生了解相應建築的特征,通過觀看大量圖片,或者視頻進行了解與認知,例如對故宮外景、雲龍大石雕、門釘和輔首、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獸、乾清宮這一系列标志性建築圖片或視頻的觀看,圖片對細節以及其内部特征并沒有清晰的展示,教師也會相應地對立面的具體細節進行大量的講解。

對于中國的建築,有些學生也許已經去過,理解起來也相對容易,但學生對美術課程中關于建築的課程、對所講圖片以及地方也是一知半解,圖片的觀看并不能帶給學生切身的體驗。

尤其對于外國古代建築,如印度的泰姬陵、法國的凡爾賽宮等圖片的欣賞,學生明顯是一種霧裡看花的表情,大多對這些建築并不是很了解與感興趣。教師對這幾種建築風格特點進行講解時,學生的思緒也已飛到九霄雲外。教師提問時經常也是固定的幾位學生進行回答,學生的積極性并不高。最後學生對《凝固的音樂——建築》的理解也一般停留于教師講解的層面,也可以說是停留在較淺的層面。如中國上海金茂大廈體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法國裡昂國際機場奇特的造型給人一種展翅欲飛的感覺。

對于欣賞課,教師講的多,聽的學生卻寥寥無幾。虛拟現實技術運用于美術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教室裡既可看到不同的立體的建築,教師也不用像出遊一樣需要擔心學生的人身安全。學生隻需要相應的設備,就能按照自己的心願來到建築中心,想觀看哪部分結構就走上前去,近距離接觸觀看感受,對國外的建築也會有更清晰的認識與了解。相信每位學生通過自己的切身體驗與感受,可以更加清晰了解不同文化地域對建築風格産生的影響,有利于教學重難點的攻克,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造型·表現”課

以“戲曲人物”一課為例,“造型·表現”課運用形、色、機理、空間等美術術語,學生通過選擇适合自己的材料、工具以描繪或立體造型的方法,來表現或塑造自己的所見所聞或所想,使自己的美術構思與創造能力得到發展,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對于這類美術課程的學習,本文着重分析教學準備環節。

每次在上節課程快要結束時,教師都會告知學生下次課程需要準備的美術工具,或在黑闆一角寫上下次應該帶的美術素材,學生記錄下來,家長或學生自己去購買。如在“戲曲人物”一課的學習中,教師也準備相應的有關京劇的圖片資料,做好課件等必備工作,并且該節課所需要的毛筆、宣紙、墨汁、顔料等也會一一準備。學生也需要每人帶一份筆墨紙硯。多數學生會帶齊相應的工具,但每節課都會出現學生準備好了忘記帶,或帶的不全甚至一個工具都沒有帶的情況。

而且一般在工具繁多的美術課堂中,由于學生的年齡特征與生理情況,教學突發狀況也時常發生,這給學生、教師以及課堂教學帶來不可預測的損失。但對學生而言,一節美術課沒有好的學習環境或學生自己沒有主動好好學習,那麼學生就會失去鍛煉自己動手能力以及造型能力的機會。

虛拟現實技術應用于美術課程教學中,學生及教師不再需要準備形式各樣的不同學習工具,通過虛拟設備可以形象地了解有關京劇的知識及水墨戲曲人物的造型方法,這也有助于教學難點的攻克。

通過虛拟現實技術,學生無論上什麼樣的“造型·表現”類課程,以及進行任何需要準備不同素材的美術課程的學習時,通過虛拟現實技術的運用,每位學生都有一套學習工具。

由于美術課目前還是讓學生了解一些基礎知識,初步培養他們的認知能力,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因對材料掌握不夠而造成的資源的浪費。虛拟現實技術運用于美術課堂教學後,對顔料以及筆墨紙硯等可以實現重複性操作,操作後的修改也比較方便快捷,并能夠節約成本。

虛拟現實技術運用于美術課堂教學也可以有效避免一些潛在危險的發生,例如學生在使用剪刀、刻刀等工具時有可能傷到手,這樣運用虛拟現實技術後可以有效保證學生的安全。

四、小結

美術的學習不僅有利于學生審美水平的提升,也可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增強對自然、人類、社會的熱愛與責任,形成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動力。虛拟現實技術運用于美術課堂中,可以把教學内容更加逼真生動地再現給學生,并且不受時空、地域等限制,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沉浸在虛拟情境中,逐漸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發現;教師也相應地可以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VR+教育必将改變死闆的課堂灌輸模式,推動教育進一步現代化。

參考文獻:

[1]張苗,鄭翔宇.課堂上的“星際穿越”——VR虛拟現實技術走進北京市中關村第二小學科學課堂[J].軍事文摘,2016(14).

[2]姚芳.淺析虛拟現實技術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9(1).

(作者單位: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