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通識教育在職校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培養中的研究

通識教育在職校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培養中的研究

時間:2024-10-27 09:30:05

摘要:在職校學生職業核心素養中,“職業理想與信念素養”教育顯示了積極效果。但是目前學校對學生“職業道德素養”方面的教育還比較欠缺,需予以重視并加強。本文通過對通識教育在職校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培養中的研究,對職校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培養給出相關研究路徑。

關鍵詞:職業核心素養通識教育培養路徑

課題:本文系2017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專題項目“基于生活德育理念培育五年制高職校學生職業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号:2017SJBFDY233)的研究成果之一。

在教育新常态下,關注受教育者生命健康成長、核心技能和核心素養的養成,是職業院校的中心任務。“中國制造2025”“工業4.0”“互聯網+”的提出,要求職業院校職業能力的培養不僅要着眼于專業能力,教會學生掌握職業核心技能,實現未來的生存;還要着眼于職業核心素養,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共處,實現未來的發展。在當下的職業教育中,德育的知性化使得德育時效性不高,成效不顯著,很多職業院校過分注重專業和技能的培養,把精力都集中在技能大賽、專業的深度方面,在學生培養方面出現“重技能輕養成”的現象,這些都影響了職校學生核心職業素養的養成。本文通過對通識教育在職校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培養中的研究,為職校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培養給出相關研究路徑。

一、職校學生職業核心素養現狀本文将“職業核心素養”的具體内涵結構界定為:職業道德素養、職業理想與信念素養、職業能力素養等。國内學者姜大源對職業能力素養的界定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

在抽樣設計方面,運用随機抽樣方法從無錫市藕塘職教園校區中抽取900名學生進行抽查。調查由該校的學生在自習室、宿舍等場所發放問卷,被試者填完試卷後當即收回。

1.樣本的基本情況(見表1)

本研究的數據主要來自筆者在2017年12月對無錫市高職院校進行的問卷調查,本次共調查發放問卷900份,回收問卷中有效問卷885份,回收率為98.3%。在調查數據中,男生有200人,占樣本總數的22.6%;女生有685人,占樣本總數的77.4%。總有效樣本為885人。

2.核心定義的描述性分析

(1)職業核心素養因素(見表2)。職業核心素養因素包括職業道德素養、職業理想與信念素養、職業能力素養三個層面,由于各層面所包括的題項不同,因而不能直接從平均數的大小來比較,筆者将各層面的平均數除以各層面的題項,求出每題的平均分進行比較。

就職業核心素養因素來說,其每題得分平均值為1.9093,居于中等程度範圍,在三個層面中,以“職業理想與信念素養”層面的得分(M=2.1410)最高,而以“職業道德”層面的得分最低(M=1.7015)。

(2)職業能力因素(見表3)。職業能力因素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三個層面,将每題求得平均分。

以職業能力因素來說,其平均值為1.9191,亦屬于中等程度範圍,而在三個層面中,以方法能力層面的得分(M=2.0115)最高,以社會能力層面的得分(M=1.7883)最低,可見目前職校學生專業能力、方法能力方面較強,但是社會能力方面仍需要加強。

描述性分析結果表明,“職業理想與信念素養”得分最高,而“職業道德素養”層面得分最低。可以看出在職校學生職業核心素養中,“職業理想與信念教育”顯示積極效果,但是“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還是欠缺的,需要加強對職校學生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從職業能力的三個方面來說,方法能力層面得分(M=2.0115)最高,而社會能力層面得分最低,可見職校學生社會能力即溝通能力、社會應變能力、團隊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強。

二、在職校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培養中開展通識教育的必要性

通識教育是教育的一種,其目标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在一個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的時代,為受教育者培養一種能夠終身接受教育的能力,以此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

1.通識教育的概念與内容

通識教育首先關注的是一個“人”的培養,其次才将學生作為一個“職業的人”來培養。通識教育中的“通”不是通才的“通”,即什麼都知道;而是貫通的“通”,即不同學科的知識能夠相互聯通、貫通、融通、觸類旁通,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夠從比較開闊的、跨學科的視角進行思考。諸如所學專業随着時間的推移被其他專業取代或者淘汰時有應對變化的能力,通過知識的遷移、自我學習的能力來适應整個社會的變化。通識教育具體意義可概括如下。

(1)培養人的主體能力。這方面主要包括人文、社會與自然科學等三方面的基本知識,以及良好的技能和終身學習的習慣。

(2)培養人的主體性。這方面主要包括人的情感、興趣、道德和價值觀等。

(3)培養人的社會性。這方面主要包括與他人相處、對自然關懷和對社會的貢獻。

通識教育的特點在于它關注學生作為“人”的個體性,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隻是指引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同時,将教育與學生未來的生活相結合,指出教育應該要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校教育應該關注學生的特點、興趣和能力,強調用科學的方法教學,形成一種活的教育。

2.職校開展通識教育的必要性

(1)從職校職業核心素養的調查來看。通過對職校學生職業核心素養現狀的調查分析發現,職業道德素養層面得分最低,亟待解決;而從職業能力三個方面來說,社會能力層面得分最低,說明職校學生的溝通能力、社會應變能力、團隊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強。

(2)從通識教育内涵來看。通識教育要培育真正的人,主要在于培養人的主體能力(終身學習習慣等)、培養人的主體性(職業道德素養等)、培養人的社會性(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這三個方面。

(3)從職業教育目标來看。根據我國當前的國情和職校教育自身的性質,通常把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标定位在培養合格的“職業人”上面。按照這個定位,職校要在3~5年内完成培養對象從生物意義上的自然人轉化成為社會意義上的職業人的培養任務,從這點上看,職校教育融入通識教育意義重大。

綜上,在職校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培養中開展通識教育很有必要。

三、在職校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培養中開展通識教育的幾點建議

1.職校開展通識教育的注意點

在職校中開展通識教育對于培養學生職業核心素養有重要的作用,通識教育的目标在職校中是培養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發展潛力的職業人。也就是說,職業院校培養出來的人不僅能做事、會做人,有高尚道德素養,同時兼具獨立思考能力、較強的學習遷移能力和技能潛力,它與普通高校着眼于培養學科基礎寬廣的博學多才的通才教育不同,它立足于足夠常識的獲取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以此來應對社會快速的變化。在開展通識教育也應注意如下幾點。

(1)重通識教育而輕專業教育。職業院校開展通識教育,并非以削弱專業教育為前提。而是在重視專業技能培養、開展技能大賽的同時,也要對通識教育給予足夠重視,二者并不矛盾。因為技能培養或者當下流行的技能大賽而取締通識教育,或者因為通識教育而不重視技能培養都是不可取的,二者不可偏廢,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職業核心素養的職校學生。

(2)通識教育培養“完美的人”。職業院校開展通識教育,并非培養的每個職業人都是具有極高職業核心素養的人,或者說沒有培養出“完美的人”就是教育的失敗。很明顯,這樣的理解是機械而又片面的。在職校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培養中融入通識教育是一種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向。

(3)通識教育效果立竿見影。當下,職業院校都開足馬力加強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和技能大賽方面的投入,效果立竿見影。通識教育本質上是非功利的,它對職校學生職業核心素養的培養潤物無聲,通過時間的積澱,形成體系,厚積薄發。

2.職校開展通識教育的内容

按照通識教育的意義,職校教育中通識教育的基本内容可以涵括如下三個方面。

(1)人文常識。人文常識在于培養學生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比如哲學與人生、文學鑒賞、音樂欣賞、藝術類社團活動等。

(2)社會常識。社會常識主要培養學生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比如管理學、經濟學、心理學常識等。

(3)科學常識。科學常識主要培養學生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比如數學、物理、地理常識等。

這類劃分是比較粗略的,具體還是要根據學校所處地域文化、區域經濟、學校特點、專業特色來自主選擇、組合,開發一些符合自己學校培養目标的通識教育課程。如筆者所在學校針對學校特點,開發了《通用職業素質訓練課程》《晨讀藕塘》《“玩”轉學生社團》《這樣執著究竟為什麼》等一系列職業素養培育體系教材,多年的培育和踐行已經達到了較好的效果,受到社會一緻好評。

3.通識教育在職校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培養中的路徑

為使通識教育在職校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培養中達到好的效果,不外乎要讓通識教育的開展過程形成閉環,具體可以通過如下四種路徑培養。

(1)教學計劃。在各個專業制訂教學計劃的時候,要融入通識教育的課程。這類通識教育課程應該與專業教育互為補充,除了必修課外,可以開設一些選修課,經常性地開展通識教育的學術講座,并且在所有的專業課中滲透通識教育的理念。通過教學計劃的制訂,使學生通過所學專業的課程體系完成人文、社會、科學的常識獲得,以此達到不同學科知識融會貫通的目的,提升學生應對變化的能力。

(2)師資培養。通識教育在職校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培養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據教學計劃,就要為相應的課程配備優秀的教師,不能每年隻招專業教師,而德育、文學、音樂等專業的課程僅作為考察或者幹脆找非專業的教師代課,這樣達不到通識教育應有的效果。所以在師資培養方面,一方面學校可以有計劃地引進教師;另一方面也可以聘請客座教授,定期開班講解,确保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計劃中的通識教育課程。

(3)活動體系。如果說教學計劃和學校的師資是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培養的理論路徑,那麼實踐活動就是學生培育職業核心素養的載體。在通識教育理念的指導之下,這個活動體系的基本目标就是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使其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職業院校要根據學校的特點,校系二級管理的院校要根據系部專業特色、職業要求、男女生比例等實際情況,來精心設計培育職業核心素養的教育實踐活動,使學生的交際能力、溝通能力、團隊精神和職業道德素養等方面逐步臻于完善。

(4)文化育人。原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說過:“所謂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說到底,都是文化育人。”文化,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價值取向。通識教育的最終目标就是要形成一種能夠體現人文關懷、尊重科學與人性、充滿理性和個性自由的校園文化氛圍,使浸潤其中的人能夠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職業核心素養,真正達到“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笃定堅毅,海納百川。通識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念,作為培育職校學生職業核心素養的重要支點,有其旺盛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李引進.通識教育的裂變與重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

[2]童山東.職業教育中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2.

[3]鄭媖.高校學生能力素質模型構建及其應用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3.

(作者單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無錫立信分院)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