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輯思維”主播羅振宇從估值13.2億元的自媒體,到淡化社群概念轉型做電商APP,羅輯思維是否離羅振宇所聲稱的社群經濟漸行漸遠?
2016年5月16日晚,“羅輯思維”主播羅振宇試水直播平台,并以“羅輯思維”的名字正式入駐映客,圍觀粉絲輕松破10萬人。自羅輯思維創立以來,羅振宇靠他個人的影響力一直吸睛不斷。
2012年12月,主創人羅振宇聯合吳聲、申音創立羅輯思維,以其“有趣、有料”,倡導獨立、理性的思考風格受到年輕人的追捧,發展至今擁有395萬的微信訂閱用戶,優酷平台節目總播放量超過2億,已成為影響力最大的互聯網知識社群。到2015年10月20日,羅輯思維完成數千萬美金的B輪融資,這個開辦三年多的自媒體社群估值已達到13.2億元。自此社群經濟的概念在羅振宇的追捧下被推上了一個頂峰。然而近期,與羅輯思維此前的高調形成反差的是,在《商學院》雜志本次封面文章采訪中,聯合創始人吳聲表示,公司統一不接受此類采訪,主要原因是羅輯思維現在的主要業務方向是電商和App,對社群經濟的讨論沒有太大的興趣,不願誤導其他的創業公司。
從估值13.2億元的自媒體,到淡化社群概念轉型做電商App,羅輯思維是否離羅振宇所聲稱的社群經濟漸行漸遠?
羅輯思維:披着社群外衣的粉絲經濟?
此前羅振宇不斷強調,“羅輯思維”不是粉絲經濟,而是基于互聯網的社群。“粉絲經濟的本質是你一人在台上,一堆人在台下覺得‘你牛逼’,都很崇拜你,然後買你的帳。社群經濟的本質是大家聚在一起,互相之間每個人都覺得‘是我牛逼’。”
對此,《引爆社群:移動互聯網時代的4C法則》作者唐興通認為,羅振宇依然是會員眼中的“神”,與曾經的大衆,媒體别無他樣,因此它稱不上社群經濟。“判斷一個社群是不是社群和其好壞,應該是群體之間的互動、結構、互動的頻率。”
自2014年6月份,羅輯思維在微信裡做了一場互聯網出版實驗,8000套單價499元的圖書禮包在90分鐘内被秒殺。慢慢地,羅輯思維開始嘗試售賣各種各樣的品類,包括書籍、月餅、大米等。一位社群的創始人稱,社群應是一個移動服務公司的用戶組合,光靠羅振宇個人的魅力和内容來鍊接是沒有粘性的。社群的本質是用戶,有産品才能凝聚人,如果産品枯竭社群就沒有力量了,所以羅輯思維要做電商。
對此,另一位創業類社群的負責人指出,羅輯思維沒法克服的問題是它的社交關系對交易是完全沒有價值的。“羅輯思維把一群人聚集到一起,但社群的交易與社交是割裂的,交易并不是針對于這群人的需求來的,隻是把人群聚起來,再賣東西給你。”交易需要有信用背書,或者交易能強化社交關系,強化社群價值觀,要有共生的機制。但在羅輯思維裡,社交關系和交易是脫節的,就不是真正的社群經濟。
社群到底能否“無為而治”
羅振宇此前表示,世界上最好的社群不需要去運營,社群是好産品的結果,如果哪天社群崩塌了,一定是産品不夠好。對此觀點,商性書院院長,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不予認同。“世界上沒有不需要運營的東西,沒有産品能決定一切,因為産品本身就需要經營。”
一位社群創始人表示,社群在人數上一般是萬級到十萬級,用戶的連接必須很深,且是有限性的,才能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實現社群移動化。莊帥稱,“我加入一個群之後,發現這些群大部分由付費會員來建立,冠以羅輯思維的名号,根本沒人管理。付費的會員有付費意願,他們發展社群的目的很簡單,是想為自己的利益服務,這種難以管控,沒有管控的渠道和方法,這是核心原因,不僅羅輯思維做不到,分布式管理都做不到。”
對于羅輯思維舉行的“霸王餐,思想碰撞,High聊會”等線下活動,許多會員并不買賬。“我喜歡你的節目,但不代表我要消耗時間成本跟陌生人一起玩。”一位羅輯思維的會員對記者表示。“我是羅輯思維的鐵杆會員,但至今沒有參加過羅輯思維舉辦的任何活動。他們沒有給我需要的東西,下一年也不會去參加,也不關注其他會員的動向。”莊帥認為,羅輯思維對微信群的疏于管理,會對品牌傳播上産生負面影響。“整個社群體系對羅輯思維的品牌是有傷害的。”記者發現,在羅輯思維公衆号的社群互動區裡,俨然已經成了會員招商,發廣告的場所,與知識相關的話題難以尋見。
轉型電商,内容人應該賣什麼?
羅振宇不止一次說過,電商是内容創業最好的盈利模式,廣告很難形成規模效應,同時因為離用戶的使用場景太遠,很容易給用戶造成幹擾。“想通過先建立社群然後賣貨,這是殺熟。”然而,羅輯思維從一個知識輸出平台轉做電商,“商業味過重”的批判一度引起了粉絲的不滿。近期羅振宇直白的表示,“走向交易是我們這代内容交易者的唯一道路。”
每一個内容創業者都在尋找在既能帶動用戶和粉絲的同時,将關注轉換為收入的模式,養活自己。這意味着,要跑通這個商業模式,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将關注換為粉絲,形成與粉絲之間的交互;二、将積累的影響力變現。
2015年11月,羅輯思維上線了一款提供知識服務的App“得到”。“得到”上線後,延續了羅輯思維短的時間内掌握一些觀點和技能的風格。目前來看,“得到”上面的内容并不多,不像一般的閱讀App動辄成千上萬本書供讀者選擇。“得到”的内容分為免費和付費。免費的部分主要是每天為用戶提供的6條免費語音,每條時長2分鐘左右,主要是知名大佬的商業觀點或科學理論。付費的部分包含有料音頻和電子圖書。
2014年中秋,羅輯思維第一次試水電商,和有贊聯合搞了賣月餅,測試社交關系轉化銷售流量;2016年1月12日,“羅輯思維旗艦店”正式入駐天貓賣書。“東西哪兒都有,這裡賣的是知識”。但羅輯思維出售的圖書渠道并不唯一,價格也并無優勢。記者發現,除了天貓店,也有許多自稱“羅輯思維的鐵杆會員”的賣家,冠以羅輯思維名稱的淘寶店經營圖書,價格僅是羅輯思維旗艦店價格的三分之一。“消費者都是理性的,若購買渠道不唯一,用戶很可能會去價格便宜的渠道購買,用戶忠實度大打折扣。”前文中創業社群負責人表示。
自媒體作者宗甯早在2014年就曾發表“羅輯思維的社群模式在中國走不通”的文章,他表示,對于很多媒體人來說,做知名度傳播還有些章法,做商業價值差不多就一竅不通了,這也是很多自媒體難以通過粉絲商業化的原因,最終的走向還是影響力變現,成為媒體的另外一種形式,價值建立在公關之上,這其實比較危險。
從内容輸出者到産品提供者,羅輯思維此次轉型成功概率幾何?莊帥表示,羅輯思維轉型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有三:一是創始人的觀念,二是人才和資源,三是趨勢。“目前看來第一個因素是有局限性的,團隊上現在沒有特别突出的在運營能力強的人,而趨勢無須追,隻要做有價值的事,成功的路就出來了。”
羅振宇曾自述:“公司的發展計劃,就如同我們牆上挂的字所言: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去哪裡。絕對不多想兩個月之後的事兒。”如今面對微信公衆平台生态劇烈惡化,粉絲流失的窘境,羅振宇不得不思考羅輯思維将去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