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确指出整合新聞媒體資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進宣傳文化領域改革創新的一項重要任務,是适應媒體格局深刻變化,提升主流媒體傳播力、公信力和輿論引導力的重要舉措。
因此,目前國内的很多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都将這次媒介融合作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機,将“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争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作為未來發展的主要指向和目标。但由于近幾年,傳統媒體面對新興媒體的挑戰,經曆了分分合合的媒體傳播機制的改革,從轉型發展的角度來看,融合不僅迫在眉睫,而且需要從“物理反應”轉化為“化學反應”,獲取質的飛躍。國家的這些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的出台實施,不僅為媒體融合提供了目标和方向,也為調整政府輿論引導方略提供了發展機遇。
一、媒介融合尚處于探索起步階段
雖然目前新媒體傳播已經成為傳播學領域的一個重要方向,而且國内的很多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都将這次媒介融合作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機。但由于我國傳播環境的特殊性,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具體融合發展,無論是在制度層面、技術層面還是内容層面,都尚處于探索起步階段。
1.制度改革困境導緻媒介融合乏力
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後,雖然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已是大勢所趨,但目前我國媒介融合過程的發展還相對比較緩慢,主要原因是我國傳統媒體的國有化程度高,新媒體融合有跨界的難度。雖然近年來,很多地方實行“制播分離”、“台網合一”,但是由于存在一些曆史遺留問題,使得傳統媒體即使開展新媒體的業務,也隻是對傳統媒體資源的一種搬家,并沒有真正實現媒介之間的融合發展。同時移動互聯網、移動終端等新興媒體在很短的時間内異軍突起,發展勢頭迅猛,很快吸引了受衆的注意力,而且形成了強大的民間輿論場,主流媒體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媒體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因此,雖然傳統媒體想向新媒體過渡和滲透,新媒體願意借助傳統媒體的傳播優勢,但媒介之間的融合還存在由于制度層面缺乏信心而導緻的融合乏力。
2.硬件建設和技術融合成為發展瓶頸
媒體發展的基礎是技術,核心是人才,媒體融合更是離不開技術的更新和硬件平台的建設,可以說技術融合是媒介融合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沒有技術和硬件平台的建設,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目前,雖然很多省市已經開始進行“三網合一”的改造項目,逐步将廣播電視網、電信網、互聯網向數字電視網、寬帶通信網、下一代互聯網等推動改進,重點區域實現光纖到戶,城市有條件的新建區域100%光纜入戶,所有行政村達到100%光纜覆蓋。但目前“三網合一”的改造項目還沒有完全覆蓋大部分的基層地方,很多省會城市和一些一、二線城市的三大網絡通過技術改造後,其技術功能和業務範圍可以實現綜合通信業務,但距離真正形成無縫覆蓋的技術融合還有一定距離。
3.真正實現内容融合尚需時日
目前國内一些媒體之間實行的媒介融合還處于平台搭建時期,主要集中于傳統媒體在新媒體平台上的開拓與建設上,傳統媒體“内容為王”的優勢并沒有和新媒體的平台真正聯合起來,未來媒介融合的發展主題将朝向内容建設方面轉換。2014年10月29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下發《關于在新聞網站核發新聞記者證的通知》,要求在全國的新聞網站正式推行新聞記者證制度,但商業門戶網站除外。這個通知标志着新聞網站的記者正式擁有合法的采編權,也可以與傳統主流媒體記者一樣到一線采訪。盡管新聞網站擁有了新聞現場的采訪權,但是仍然要遵循傳統新聞的采編過程,通過現場采訪、新聞寫作、内容整合、專題制作、新聞鍊接等發布出去,遵循新聞規律,和傳統媒體一起堅持主流價值觀的傳播。因此,目前很多的新聞網站,對如何利用新聞記者證所賦予的權利,還處于探索階段。
二、沖破突圍開拓媒介融合的新形态
1.傳統主流媒體進軍網絡新媒體在組織結構上完成資源整合
利用主流媒體新聞采編的優勢,建立跨媒體的采編平台,以推動媒介融合中信息内容的融合。新聞網站的記者與傳統主流媒體記者一樣,正式擁有合法的采編權,也可以到一線采訪,但一些商業門戶網站仍然沒有新聞的首發權,隻能轉載來自傳統主流媒體的内容。因此,在内容方面傳統主流媒體仍牢牢占據新聞信息發布鍊的上端。傳統主流媒體進軍新媒體領域,在新聞采編和深度報道方面可以擁有新媒體所不具有的絕對優勢。
因此,随着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媒介融合背景下打造的全媒體新聞中心被看作是擴大輿論傳播影響力的重要形式,很多的主流媒體都通過建立網站、與其他新媒體建立鍊接等形式進行全媒體運營探索實踐。目前國内的很多傳統主流媒體一方面在互聯網上建立自己的網站,開發APP應用程序,另一方面與商業門戶網站進行合作,打通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塹溝,在組織結構上完成資源整合。比如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國家級的傳統主流媒體通過開設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應用,與普通的公衆進行互動,将輿論傳播的高端與社會基層聯接起來。一方面傾聽來自普通網民反映的社會民生問題,另一方面擴大了傳統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因此傳統主流媒體完全可以借助新媒體的平台,與民衆之間建立互動和交流,這些基層民衆的呼聲,甚至可以倒逼傳統媒體改變新聞的生産流程和表現形态。基于媒介融合的這種體制内外交流和融合,使得傳統主流媒體一方面仍然做信息傳播浪潮中的“定海神針”,另一方面也對政府解決社會矛盾,進行主流輿論引導起到積極作用。
2.全媒體報道為媒介融合提供發展思路
以受衆需求為核心的信息資訊和服務平台發展,是未來媒介融合的大勢所趨。在以受衆需求為核心的新媒體時代,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需要進行自身的解構和重構,信息内容的産生不等于信息價值最終能夠兌現,信息價值的兌現除了内容本身之外,還與内容傳播的方式和傳播的渠道以及最終的傳播量多少有關。因此随着信息時代受衆對信息資訊和服務的需求變化,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内容、技術與平台等方面都有了進一步的融合,尤其是近幾年随着媒介融合的逐漸深入,越來越多的事件和話題進行全媒體的宣傳報道和輿論引導。比如每年全國“兩會”期間,各傳統的主流媒體紛紛通過媒體融合進行報道,通過引入大數據分析、新媒體平台聯動、主流媒體随後發布等形式,進一步加強會場内外的互動,實現“兩會”報道對受衆的全覆蓋。這種全媒體報道,全方位立體化的傳播,為媒介融合提供了發展思路。
3.媒介融合為“兩個輿論場”打通任督二脈
自新華社原總編輯南振中提出“主流官方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兩個輿論場的概念後,這二者之間的隔閡與融合就成為專家學者們關注的焦點。尤其在突發事件或公共議題上,如何打通兩個輿論場,政府和媒體都在實踐中不斷努力,一些中央級和省級的傳統主流媒體越來越重視與“民間輿論場”的銜接和互動。
尤其是近幾年來,政府利用政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傳播平台開始大規模傳播主流話語,官方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開始逐漸融合,整個輿論場的生态進入良好的融合時期。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傳統主流媒體積極挺進新媒體領域,開設媒體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應用,已經在增強兩個輿論場之間的共識度上取得一些經驗。政府、傳統主流媒體和新媒體三者共同設置議題,使得一些民間輿論場反映強烈的社會問題,逐漸趨于一緻,兩個輿論場之間在某些問題、某些話題上的共識度提高了。比如反腐倡廉議題的設置,紀委監察部開設網站,鼓勵網民實名舉報,随後介入調查,通過主流媒體和政務新媒體等将案件信息公開通報給社會,将民間無序的網絡反腐能量,逐漸納入制度化、法治化、有序化的反腐軌道。
隻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媒介融合形成傳播合力,才能使公衆真正感受到媒體巨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隻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傳播優勢,才能實現信息傳播雙赢的局面,才會提高政府的執政能力和輿論引導力。因此從現代傳播發展格局來看,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從最初的競争、博弈再到後來的融合發展,不僅是一條媒體轉型發展之路,也是一場重大而深刻的變革。
(作者單位:阿壩師範學院美術系/責編: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