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企業盈利的價值導向,梅竹把企業分為5種:
第一種:無底線型。為了賺錢沒有底線,可以破壞規則、環境,甚至去造假;
第二種:基本守法型。比較守法,有一定底線,但為了賺錢不顧名聲去做惡性競争,“吃相”難看,比如抄襲、欺壓消費者等。
第三種:機會導向型。為了賺錢而賺錢,這也是中國多很多企業的現狀;
第四種:責任導向型。不單純為了賺錢,不是把滿足用戶需求當成賺錢手段,而是責任,喜歡追求卓越。
第五種:價值型。價值型企業的特點有三個關鍵詞,責任、創新和共赢。具體解讀——
責任:他們對客戶有負責任的精神、有工匠精神,積極向上,有使命感、有情懷。
創新:不斷滿足消費者的變化和需求,把創新當作内驅力,不僅僅隻滿足于既得市場份額;
共赢:這類企業總能耐得住寂寞,心胸寬廣,願意追求共赢,一起把市場做大,利益顧客、客戶和社會。
企業家精神成就價值企業
中國企業是不是必然要經曆這五種類型的發展曆程呢?梅竹認為,不是說先賺錢生存下來才能去談情懷和使命感,事實上,有情懷、有使命感和賺錢是不矛盾的,二者并沒有根本沖突。這裡最考驗的是企業領導者是否具有企業家精神。在梅竹看來,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對企業家精神給出了精辟的定義,即破壞性創造。僅有使命感,沒有做到破壞性創造,這樣的企業很難生存。反之,要有非常強的需求洞察力和革新意願,加上使命感和責任感,這樣的領導者做企業,就有機會成為價值型企業。另外,要強調的是“破壞”,“破壞”不僅是要能深刻洞察需求、重新定義需求,更是要批判性地看待,颠覆自己、否定自己。隻有領導者具備企業家精神,才有機會讓企業成為價值型企業。
定義價值企業及中國企業目前困境
梅竹這樣定義價值型企業:以為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作為自身價值實現目标,且為之付出持之以恒奮鬥的企業,就是價值型企業。
目前,中國多數企業要成為價值型企業的難題是什麼?他們的困境是什麼?
梅竹認為需要從主觀和客觀兩個維度來看。從客觀角度看,中國經濟經曆資源驅動的高速增長後,逐漸變成由能力驅動,很多企業在面對轉變時發現商業模式已經跟不上。同時,對一些中國頂尖級企業,目前所遇到的挑戰是面對飽和的國内市場,被迫走向國際化,去滿足國際消費者和市場需求。從主觀角度看,很多中國企業主,有很強的商業敏感和需求洞察力,但是經營哲學和理念還停留在機會導向階段,他們的意識阻礙成長,是否能突破自我成為重點。
梅竹進一步解釋,企業目前最大的挑戰是能力建設。在經濟處于資源驅動階段,企業不注重整體管理體系的建設、不注重團隊的管理和能力的培養,隻需要投入資源和資金就可以得到市場,比如一些房地産企業和快消品企業。但随着經濟的發展、市場飽和之後,他們發現企業的中層幹部能力跟不上、核心骨幹也跟不上。這就是由于前期注重資源、忽略團隊能力,導緻團隊存在能力缺口。對他們而言,“藥方”就是強化核心團隊的能力建設,精細化運營體系。
對中國金字塔尖的企業來說,國際化的挑戰更大。到目前為止,不依靠收購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屈指可數。當他們走出國門,面對比中國更發達的市場經濟環境時,會發現無論是對海外市場,還是海外消費者,把握都不大。運營國際市場的能力缺口也非常大。這類企業需要打造有效的國際化團隊,把能力迅速嫁接進來,否則國際化進程挑戰很大。
梅竹特别指出,當下很多由資本推動的互聯網企業,都不能算作是價值型企業。這類企業中很多商業模式并不是原創,而是來自矽谷。矽谷有句流傳甚廣的話,“要想活得好,就快速把商業模式複制到中國,否則,很快會被中國企業抄襲。”在梅竹看來,這些企業雖然表現為有極強的商業敏感和市場洞察力,但跟價值企業還有一定距離。真正讓價值型企業變強的,不是表象的商業機會敏感,而是在商業機會出現之前,企業能準确洞察到需求,持之以恒地去滿足這些需求和機會的能力和做法。與這些哪裡熱去哪裡的互聯網公司相比,價值型企業的核心是,長期理解消費者,想着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不是看哪裡熱門就去哪裡,需要耐得住寂寞。
成為價值型企業的機會
對于中國企業成為價值型企業的機會,梅竹比較樂觀,“機會比較大”。在梅竹看來,每個轉型期都是機會期。在資源推動期時,出現行業整合,“大魚吃小魚”,這時企業都希望把自己做大做強;當資源推動減緩,能力推動增強時,就出現“好魚吃壞魚”的機會,運營不好的會被淘汰。從宏觀經濟環境來看,“好魚吃壞魚”的階段有創造機會;從市場微觀需求來看,中國的消費升級、個性化消費需求則是更好的機會。中國消費者的消費水平越來越接近發達國家,也為中國企業國際化奠定基礎,給願意創造更多價值的企業提供機會。
梅竹指出,成為價值型企業,還需要能做到共赢。這就需要營造良好的“生态”,建立起與用戶、供應商等多方共赢關系,使消費者得到更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