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小米靠什麼重新崛起?

小米靠什麼重新崛起?

時間:2024-10-26 01:22:17

今年5月初,小米正式向香港證券交易所遞交IPO招股說明書,這或将成為今年全球最大規模IPO,并有望貼上港交所IPO新規下“同股不同權”第一股的标簽。小米在經曆了低谷後重新崛起,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手機閱讀本文小米逆風翻盤

正如“雷布斯”所言,除了小米,還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公司,在曆經銷量下滑之後能夠成功逆轉。那麼,小米是如何重新崛起的?

小米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至今已走過8年創業曆程。其于2011年6月發布旗下首款智能手機小米1,當年出貨30萬台。

随後5年中,小米的出貨量持續保持增長趨勢;不過,受競争對手線下營銷的沖擊,其2016年的出貨量出現了24%的下滑;盡管如此,小米在2017年迅速調整策略,終于實現逆風翻盤,手機出貨量9240萬台,同比增長74%。

根據IDC公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機銷量排名,小米的出貨量在全球市場排名第四,僅次于蘋果、三星和華為;在中國市場同樣位列第四,僅次于華為、OPPO和vivo。在最新公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機銷量排名中,小米依然保持了全球和中國市場均排名第四的好成績。在IoT領域,靠着高性價比和綜合淨利潤率不超過5%的硬件生态,小米鍊接了超過1億台設備,市場份額1.7%,全球排名第一,遠超蘋果、亞馬遜等行業巨頭。在海外業務方面,小米的增速也十分強勁,2015年-2017年,其海外市場收入分别為40.5億元、91.5億元和320.8億元,第一階段增幅已高達125%,第二階段更翻一倍,達到250%。

2011年,小米公司年銷售額僅5.5億元,到2017年已超過1000億元。

2010年8月,小米推出MIUI首個内測版,到2017年12月,MIUI全球聯網激活用戶已超3億,活躍用戶1.9億。

2017年,雷軍更新了小米的“鐵人三項”理論,把“軟件+硬件+互聯網”變更為“硬件+新零售+互聯網”。其中,硬件闆塊業務依然是小米自身的三大硬件體系—手機、電視和路由器,以及外部的生态鍊智能硬件;新零售闆塊業務包括小米商城、全網電商、小米之家和米家有品等;互聯網闆塊業務則有MIUI、互娛、雲服務、金融和影業。

可以看到,原先的軟件業務已經被并入互聯網闆塊,而新零售闆塊又将電商和線下直營門店一并包含,不可否認,小米重新整合了所有的渠道資源。

對于重新崛起,雷軍給出了三個原因:渠道建設、技術創新和海外戰略成效初顯。此外,公司轉型和“性價比”承諾也為小米“重回世界前五”打下了堅實基礎。

低頭向友商學習,加強渠道建設

競争對手的線下營銷是造成小米沒落的重要原因。小米長時間疏于對渠道的建設,出貨量在新機首發時常常捉襟見肘,這給競争對手留下了可趁之機,并于2016年被競争對手打得擡不起頭。此後,小米痛定思痛,大量發展線下實體店鋪,加強對渠道的建設。2017年4月,小米世貿天階店開業,成為全國第68家線下店,标志着小米之家吹響了進軍各地頂級商圈的号角。2018年1月,小米之家全國範圍内門店數已突破300家,渠道建設取得明顯改觀。充分發展“新零售”概念,通過互聯網工具和方法,提升傳統零售的效率,實現線上和線下的融合,這是小米能夠在2017年重新崛起的核心原因。

專注于技術創新,提升長期競争力

是否掌握核心技術是決定一個手機廠商能否長久存活下來的關鍵,但長期以來,小米在核心專利方面始終匮乏。2016年3月,身處逆境的小米終于決定在CPU上發力,投資了全資子公司松果,專門研發手機處理器。其發布的小米MIX第一代全面屏手機中就含有大量的黑科技,例如骨傳導技術、全面屏下巴封裝技術等,至此,支持小米手機的呼聲越來越高。截至2018年3月,小米已獲得國家知識産權局3600多項授權專利,并在多個海外國家及司法權區(主要是美國、歐洲、印度、日本及俄羅斯)注冊3500多項專利。同時,小米生态鍊這一概念也已形成相對完善的體系,在業内得到普遍推廣。目前小米投資或孵化的公司超過210家,其中90家專注于發展智能硬件以及生活消費産品。

勇敢開拓海外新興市場,在印度等國家嶄露頭角

在手機領域,2017年小米的銷量增長主要來自海外,尤以“紅米”系列在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的表現最為亮眼。2017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售商按出貨量計算的市場份額排名中,小米拿到了第四名的好成績,而在印度市場則穩居第一。由于其極高的性價比,小米手機受到了印度消費者的青睐,市場份額接近30%。不過,印度手機市場雖大,但仍存在很多變數:一方面,印度的消費主力大多青睐于幾百元的低價手機;另一方面,當地互聯網服務和付費意識極為淡薄,市場環境較為複雜;更為重要的是,印度當局的政策也很不穩定,風向時常改變。當然,小米海外市場的銷量增長并非僅限于印度,其在拉丁美洲、俄羅斯及歐洲等市場的表現也都十分搶眼。目前,小米已在海外14個國家的手機銷量排名中進入前5位。從硬件公司轉型互聯網公司

雷軍在公開信中一直強調,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台為核心。但是,根據招股書披露的資料,小米的收入主要來自四大業務: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産品、互聯網服務及其他。小米2017年的收入為1146.25億元,經營利潤為122.15億元,其中,來自智能手機的收入為805.64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為70.3%;來自IoT與生活消費産品的收入為234.48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為20.5%;來自互聯網服務的收入為98.96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為8.6%。近三年來,小米智能手機銷售收入的占比呈現一定程度的下降趨勢,但仍占據七成比重,這說明,小米實際上仍是一家以硬件制造和銷售為主營業務的公司。考慮到,以手機制造和銷售為主營業務的傳統公司與互聯網公司在估值上存在很大差異,其外界傳言的千億元估值是否成立,就需要打一個問号了。當然,如果小米繼續保持轉型的勢頭,一旦其從單純的硬件公司搖身一變成為真正的、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那其未來的發展将不可限量。

不變的“性價比”承諾

雷軍在公開信中表示,小米的使命是,始終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産品,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小米以1999元的超低定價奠定了國産智能手機的心理價位,随後開始進行多元化的品牌延伸,“平闆”、“電視”、“路由器”、“智能家居”……很多人說,盲目的品牌延伸,隻會模糊小米在用戶心中的定位,但就産品本身而言,小米始終沒有違背當初“性價比”的承諾。因此,這種延伸反而會加強用戶對小米的品牌意識。并且,小米的品牌延伸并非攤大餅。應該說,雷軍的優勢在于,發現消費者的痛點并擊中痛點,比如運動手環,其就是小米為自己制造的風口。當然,“性價比”承諾也存在一定隐患,“米粉”中大部分為價格導向型群體,未形成真正的品牌忠誠度,當市場出現性價比更好的替代品時,上述消費群體很容易轉變陣營。

小米為何選擇此時上市?

還記得,在2015年的兩會現場,雷軍曾表示:小米5年内不會考慮上市。為什麼現在就突然就想通了呢?事實上,在2016年的兩會現場,雷軍已主動談及小米及其上市的相關話題,并且改口稱:因為有投資人和員工,小米并不排斥IPO。走出泥潭的小米,遇上政策開放的港股和A股市場,上市已然水到渠成。

對港股交易制度的改革意義重大

多年來,港股一直堅持同股同權。2014年阿裡巴巴也曾把香港作為上市目的地,但由于其不願接受同股同權的制度,最終選擇了赴美上市。現在,港交所終于破冰、開始推“同股不同權”,這不得不說是對當年放走阿裡的一種檢讨。同時,A股也迅速推出了CDR,讓境外(或中國香港)的上市公司将部分已發行上市的股票托管在當地保管銀行,由中國境内的存托銀行發行在境内A股市場上市、以人民币交易結算、供國内投資者買賣的投資憑證,從而順利實現了股票的異地買賣。由此可見,香港和内地兩方都積極在争奪好的上市資源。小米在這個時候适時選擇“H股+CDR”的模式上市,可充分利用雙方平台,實現最大利好。過去港股的交易活躍點主要分布于金融和地産領域,科技闆塊僅騰訊一家;一旦小米上市,科技闆塊占港股大盤的比重必然上升,這将使港股更加符合時代氣息,對提升香港作為遠東金融中心的戰略地位意義重大。

大躍進融資後的最佳選擇

招股說明書顯示,目前小米已經完成9輪融資,其中:第一輪輪融資于2010年9月簽署,融資額為1025萬美元;最後一輪融資于2014年12月簽署,融資額為11.34億美元。當小米完成最後一輪融資後,其估值達到了450億美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的9輪融資均完成于2014年前,之後再無融資,可謂遭遇了融資滑鐵盧。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自2015年二三季度開始後,其業績不斷下滑;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經過前期不計代價的兇猛融資,現在後果開始顯現。小米招股書中最引人矚目的一句話,就是—“2017年小米虧損439億元”,但事實上,小米2017年的經營收入并不差,而所謂的虧損則主要來自于“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因為小米的前9輪融資均采用了優先股形式。在未來的生态鍊建設中,小米仍需要大量資金,顯然,其難以再依賴于優先股形式進行融資,而IPO便成為了當前的最佳選擇。

再思小米的未來和挑戰

與此前傳言—雷軍持股小米70%以上不同,本次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在股權結構上,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持股比例為31.4%。按照目前業界普遍預估的1000億美元市值計算,小米上市後,雷軍的身家将達314億美元,這或許使雷軍超越前首富王健林跻身中國财富排行榜前五的位置,僅次于馬化騰(442億美元)、馬雲(419億美元)、李嘉誠(334億美元)和許家印(320億美元)。按現行港交所IPO新規及上交所CDR細則,小米“H股+CDR”的發行過程預計分為三部分配售:第一部分是香港公開發售,由香港一般投資者認購;第二部分為國際發售,由國際機構投資者認購;第三部分為CDR境内配售,由境内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參與認購,可能引入戰略配售。盡管有H股和CDR的完美配合,小米在上市後依然面臨諸多挑戰。

事實上,自2017年開始,已經陸續有幾家不錯的獨角獸公司登陸港股,如易鑫、閱文和衆安在線等,但上市後的走勢都不是十分理想,因為,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在投資者特性和流動性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這些差異将對小米“H股+CDR”的發行模式帶來挑戰。如何更好地處理和化解上述不利因素,是當前小米高層亟須探索的課題。也正因為如此,小米的CDR在幾天前突然叫停。

小米生态鍊也并非如此強大。小米科技被視為小米和手機業務緊密相關的核心企業,是公司營收的主要貢獻者。最新工商注冊信息顯示,雷軍持股77.80%,為小米科技實際控制人。相比于小米香港等小米旗下其他子公司而言,小米科技的投資活躍度也更高。綜合天眼查、同花順、IT桔子等多處統計信息,小米科技目前處于存續期内的對外投資子公司達10餘個。而在具體的投資形式上,經梳理發現,小米科技系列投資主要以小比例戰略投資形式居多,極少出現參股權超過30%的狀況。

截至2018年4月,小米科技所進行的投融資事件已逾200件。其中,智能硬件、文娛内容生産、金融服務位列小米科技主要投資業務領域。僅以金融業務為例,生态鍊業務形态就涵蓋了銀行、支付、衆籌、保險等多業态。但根據财務理論,未達到絕對控股的生态鍊企業均難以實現并表。這意味着生态鍊企業帶來的上市估值水準或許并不如外界預想的那樣大。

2015年,小米的銷售額為668億元;2016年,為684億元,基本無增長。但到了2017年,小米的銷售額竟高達1146億元,增幅67.5%。那麼,這種增長能否延續?答案是:非常不确定。這正是小米急于在今年上市的重要原因,且從其招股書中也可以得到證實—“我們無法保證日後能賺取利潤”。2017年,小米手機的國内銷量為5000萬台左右,較2016年的5124萬台相差無幾,這說明,小米2017年的銷量增長主要來自海外市場,而海外市場又以印度為主力,考慮到印度手機市場雖大但問題也多,所以小米日後的銷量增長同樣難以保障。而小米的手機,主要以性價比作為特點,但是問題是如果沒有突破,性價比難以成為長期的消費者忠誠度保障,因為消費者的愛好是會不斷變化的,而差異性能夠更好地鎖定消費者。

在海外市場,小米的挑戰也很大,一方面需要不斷地推動專利建設,進入到一些利潤豐厚的市場,也需要在海外鋪設自己的互聯網業務平台,在保持自身的品牌定位的同時,謹慎地推動生态鍊的形成和維護好生态鍊的關系。

關于小米上市後的走勢,不可盲目樂觀,但仍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向坤

陳春春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