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強本固基引領實體經濟升級

強本固基引領實體經濟升級

時間:2024-10-26 12:39:38

我國實體經濟不僅面臨成本的“高山”,也面臨轉型的“火山”。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是2017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四大任務之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争力為中心,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擴大高質量産品和服務供給。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最大的就業容納器和創新驅動器,是财富創造的根本源泉。實體經濟發展,則國家興盛;實體經濟衰退,則國家沒落。”全國人大财經委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在接受《财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

振興實體經濟須從哪些方面着手,如何優化實體經濟發展環境,企業自身又該如何修煉内功以提高核心競争力?辜勝阻認為,當前,我國實體經濟不僅面臨成本的“高山”,也面臨轉型的“火山”,實體經濟除了存在成本和轉型的困境,還面臨着産權保護制度不完善、法制環境欠缺、民資市場準入門檻高等問題,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

打好降成本“組合拳”

《财經國家周刊》:目前我國實體經濟面臨哪些困境?

辜勝阻:當前,我國實體經濟面臨成本高企、轉型艱難、利潤微薄等經營困境。

一是經營成本高,主要表現為融資貴、稅負重、用工難、隐性成本高。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發布的《2016年全國企業負擔調查評價報告》顯示,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企業對負擔主觀感受增強,56%的企業認為當前總體負擔較重,負擔重的領域依次為人工成本(64%)、融資成本(55%)、水電氣土地等要素成本(50%)。

二是實體企業轉型升級困難,産品和服務質量無法滿足消費者日益升級的需求。消費者對國産品牌的認可度和接受度還有待提高,消費“外流”現象突出。

三是實體經濟法治化的市場環境有待優化。民營企業産權保護不夠、法制環境欠缺,阻礙民間資本市場準入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仍然存在。

四是投機暴利、投機暴富侵蝕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基礎。由于資金的傳導路徑不暢通,大量資本進入房地産、金融等投資時限短、投資回報高的領域,加劇了實體經濟的困境。

《财經國家周刊》:降成本一直是本屆政府的工作重點,各級政府也下了很大氣力,在降成本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企業獲得感似乎并不強,問題出在哪裡?如何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讓市場主體有切身感受?

辜勝阻:過去一年,政府實施了減稅降費、降低“五險一金”繳費比例、下調用電價格等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例如,2016年降低企業稅負5700多億元,實現所有行業稅負隻減不增。

但很多企業獲得感沒有那麼強,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地方稅雖然降下來,但行政性收費提高了,而且勞動力、資源、土地等要素價格不斷上漲,實體企業綜合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企業綜合成本的構成複雜多樣,要打好降成本的“組合拳”,接下來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要繼續減稅,減輕實體企業負擔。

二要依法規範涉企收費,加大降費力度。應全面實施涉企收費目錄清單管理,監督地方政府加強制度落地,取消或停征一批政府性基金、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經營服務性收費和行政審批前置中介服務收費等。同時,針對性地擴大實體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免征範圍,減輕企業費用成本。

三要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降低實體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引導商業銀行加大金融創新力度,采取小微貸款稅收優惠、創新抵押品、設立貸款風險補償金等方式,為實體經濟讓利。還要規範融資中評估、審計、保險等金融中介服務收費,降低融資擔保抵押成本。

五要繼續适當降低“五險一金”有關繳費比例,削減企業用工成本。針對困難企業,允許暫緩繳納養老保險費、階段性調整醫保繳費模式等,合理控制企業最低工資标準調整幅度,加大職工培訓補貼力度,削減企業用工成本。

六要進一步降低企業用能、用地、物流等成本。

辜勝阻簡介

1956年1月生,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全國人大财經委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專職副主席。

曾任武漢市副市長、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湖北省副省長、全國人大内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

以普惠金融破解融資難題

《财經國家周刊》:實體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體系的支持。在引導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位、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境方面,你有何思考?

辜勝阻:當前,實體企業融資難主要表現為小微企業融資難。實體型小微企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往往缺少可供抵押的資産。我們通過調研發現,90%的小微企業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

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境,需要進一步發展普惠金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鼓勵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

具體而言,有以下對策:

一要鼓勵大中型商業銀行加大技術創新,着重發展Fintech(金融科技)為支撐的普惠金融;

二要完善股權投資鍊,實現天使投資的普惠化,打通小微企業融資的“最先一公裡”;

三要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完善主闆市場基礎性制度,積極發展創業闆、新三闆,規範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構建“正金字塔”型的資本市場結構;

四要通過擴大風險補償基金、轉貸基金和信貸差别化管理等措施,激勵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信貸支持;

五要加大對信用擔保财政投入,使微型企業擔保體系回歸公益性,創新小微企業擔保模式,發展知識産權質押、動産質押、股權質押等新型擔保形式,切實解決小微企業“擔保難”、“抵押難”問題;

六要完善小微企業的征信體系,落實金融公共服務的普惠性;

七要完善小微企業融資的相關法律法規,規範市場主體的行為,避免融資亂象。

為民資清障搭台

《财經國家周刊》:民營企業是發展實體經濟的生力軍。去年民間投資僅增長3.2%,較之2015年的雙位數增長下滑明顯。如何更好地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進一步提振投資信心?

辜勝阻:2016年我國民間投資快速下行,從前幾年的20%-30%下降到隻有3.2%。随着去年一系列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出台實施,投資環境不斷改善,政策利好持續釋放,2017年1-2月份民間投資增長6.7%,呈現“反彈”态勢。

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進一步擴大民間投資,需要引導民企轉型升級,提升民企轉型能力,讓民企“想投資”。同時,要鼓勵制造業技術創新,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産業,引導民間投資與經濟轉型、産業升級相結合,積極轉變投資方向,優化投資結構,推動民間投資逐步從産能過剩、投資回報率低的行業退出,流入能夠産生長期經濟效應的新興産業。

另外,要形成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使民企“有錢可投”。要組合出拳降低民營企業成本,使民企“能投資”。

《财經國家周刊》:在放寬民間投資的市場準入、穩定投資預期方面,你的建議是什麼?

辜勝阻:放寬民間投資的市場準入穩定投資預期,需要有強力清障搭台,破除“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三重門的阻礙,破解民間資本“想投卻沒處投”的難題。

政府已經出台了一系列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如“非公經濟36條”、“新36條”、“鼓勵社會投資39條”、“促進民間投資26條”等政策文件為民資進入壟斷行業、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民生、金融等領域提供政策保障。當前,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的要求,強力推進政策落地。

為此,第一要清障搭台。一方面,要打破市場準入“上面放,下面望,中間制造頂門杠”的“中梗阻”現象,另一方面,還要治理“明放暗不放”、“上面很好,下面好狠”的“末稍炎”,有效解決民間投資領域“最後一公裡”的問題。

第二要防止“擠出效應”。在進一步放寬民間投資市場準入同時,增強政府和國企投資的引導“協同效應”,形成政府與民間投資的合力,防止對民間投資“擠出效應”,消除投資壁壘、限制或歧視,讓民企有“有空間投”。

第三要提振企業家信心。要完善産權保護制度,推進産權保護走向法治化,倡導政府守信踐諾,維護政策的連貫性和确定性,使民營企業家有安全感,安心、放心和有信心在國内投資。

第四要穩定投資預期。構建新型“親”“清”政商關系,穩定民營企業家預期,既要鼓勵領導幹部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堅持“不能有貪心私心、不能以權謀私、不能搞權錢交易”;又要鼓勵企業家在法律的框架内積極主動同各級黨委和政府及部門多溝通、多交流,堅持“潔身自好、走正道”。既要以“親”密切政商關系,又要以“清”規範政商關系,消除滋生腐敗的“溫床”,推進官員和企業家交往界限分明、彼此清白、依法依規、堅守底線。

實體企業要苦練内功

《财經國家周刊》:除了政策層面優化發展環境,實體經濟要振興,離不開企業自身修煉内功。對此,你有哪些具體建議?

辜勝阻:實體經濟優化結構,需要企業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争力為中心,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擴大高質量産品和服務供給。

實體企業苦煉内功,可從“六個變”下功夫,“變新”,提升創新能力;“變快”,提高周轉效率;“變優”,優化組織管理;“變精”,聚焦精品、精細;“變長”,延伸産業鍊;“變綠”,創造環保價值。

具體而言,首先,企業要構建創新的人才激勵機制,推進創新人才的知識資本化和知識産權股份期權化,建立知識合法轉化為财富的機制,實現創新、創業、創富聯動。

其次,要弘揚企業家創新精神與“工匠精神”,提高企業生産和管理效率。

第三,要鼓勵引導企業建立在崗職工“幹中學”培訓體系,實現工學結合,要多渠道開展質量素養提升行動,強化員工的質量意識、提高員工提升自我技能的積極性、加強員工的責任感,激發員工打磨産品、提高産品質量的熱情。

第四,要深度挖掘用戶需求,提高産品對需求的适應性,積極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産,豐富和細化消費品種類,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高質量、多層次、個性化的消費品。

第五,要以品牌創新為抓手提高供給質量,打造中國品牌,建設質量強國。鼓勵企業樹立品牌經營理念,下大力氣把産品做專做精做優,由産品制造走向精品制造,從而建立品牌聲譽、提高品牌的顧客感知質量并建立顧客忠誠度。

90%通過調研發現,90%的小微企業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