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下大力氣解決民生領域的突出短闆

下大力氣解決民生領域的突出短闆

時間:2024-10-26 12:39:08

堅持保基本、保重點、兜底線,緊盯民生和社會事業的薄弱環節發力,盡快補齊當前比較突出的教育、醫療和養老短闆。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在2016年初步展開的各領域改革基礎上取得實質性進展。而在各項改革措施中,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闆是五大重點任務,其中補短闆尤為不易。

近年來,福建社會事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每年都謀劃和推進一批為民辦實事項目,每年全省财政涉及民生支出都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0%以上。但總體上看,福建社會事業發展還比較滞後,尤為突出的是在教育、醫療和養老上存在明顯短闆,迫切需要下大力氣加以解決。

如何下大力氣解決這些問題?福建省委書記尤權在接受《财經國家周刊》記者專訪時表示,這些問題的出現,有資金投入的問題,有人才培養引進的問題,也有體制機制問題。“福建主要從三個方面破題,盡快補齊當前比較突出的教育、醫療和養老短闆,讓福建人民不僅‘有學上’,還要‘上好學’,不僅‘看得上病’,還要‘看病更舒心’,讓老年人能夠‘快樂地生活、健康地長壽、優雅地老去’,真正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省人民。”

“保基本、保重點、兜底線”

《财經國家周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2017年經濟發展的突破口,也是經濟發展的重頭戲,在補短闆方面,福建主要在哪些方面發力?

尤權:福建在民生領域的短闆更加突出。補齊社會事業和民生短闆,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回應百姓關切與期盼的務實之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突出的短闆主要在民生領域,發展不全面的問題很大程度也表現在不同社會群體民生保障方面。

福建人均GDP已經達到1.1萬美元,正在向高收入經濟邁進。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體擴大,人民群衆在基本解決溫飽問題之後,需求層次發生了明顯變化,越來越注重生活質量,對社會事業的關注度大大提高。

我們把補社會事業短闆作為一個重大問題并明确目标任務,不僅可以形成經濟發展新常态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而且可以讓群衆的滿意度和獲得感顯著提升,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都有重要意義,這比上幾個大項目更符合人民群衆的期待。

我們在省第十次黨代會上提出了“再上新台階、建設新福建”的奮鬥目标,這不僅要求經濟總量、綜合實力有大幅提升,而且要求在社會事業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等方面也要取得新的進展。可以說,民生和社會事業在福建發展中的分量是很重的。我們必須堅持保基本、保重點、兜底線,緊盯民生和社會事業的薄弱環節發力,盡快補齊當前比較突出的教育、醫療和養老短闆,不斷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和共享水平,真正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省人民。

《财經國家周刊》:教育方面,福建的短闆主要在哪?如何補齊?

尤權:福建堅持把教育優先發展作為戰略任務,不斷破解教育難題,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十二五”期間,财政性教育經費年增長13.76%,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居全國前列。達标高中占總數的78.7%,全面完成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标準化建設。去年全省新增公辦幼兒園100所,學位3萬個,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占比近65%。提前一年完成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縣評估認定,成為全國第七個全面通過的省份。

尤權簡介

1954年1月生,研究生學曆,經濟學碩士。現任福建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曾任國務院辦公廳秘書二局局長,國務院副秘書長、機關黨組成員,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主席、黨組書記,國務院副秘書長(負責國務院辦公廳常務工作,正部長級)、機關黨組副書記等職。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人民群衆對教育的主要期待在于公平和優質,目前“有學上”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但“上好學”的問題依然突出,不斷增長的多樣化教育需求還不能得到很好的滿足。

一是普惠性學前資源供需矛盾突出;二是城鄉、區域、校際間教育水平不夠均衡;三是與産業關聯密切的職業教育發展滞後;四是高水平大學建設差距比較明顯。

補齊教育發展的短闆,就是要聚焦重點任務、抓好關鍵環節,努力辦好公平普惠、優質多樣、充滿活力、人民滿意的教育。

一要堅持普惠和優質并重、公辦和民辦并舉,有效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繼續把公辦園建設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力争新、改、擴建一大批公辦園,健全政府購買普惠性民辦園教育服務機制。

二要促進義務教育由縣城均衡向市域均衡發展,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優化校點布局,加快資源整合,在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中同步規劃建設中小學,保留并辦好農村必要的小規模學校。

三要以推進校企合作為抓手,加強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動職業教育在産教融合上見成效,為産業發展培養和輸送更多“能工巧匠”。

四要搶抓國家實施“雙一流”計劃的機遇,推進高校特色化發展。加快省屬高水平大學建設,實施“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計劃”,重點建設一批“高峰”“高原”學科,支持有條件的高校争創一流大學、一流學科,提升整體辦學水平。

“看得上病”,還要“看病更舒心”

《财經國家周刊》:福建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還有哪些不足?

尤權:福建堅持把人民健康作為重大民生工作來抓,積極探索和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三醫聯動”等做法走在全國前列。“十二五”期間,全省衛生總費用翻了一番,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提高到40元,反映居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全國處于中上水平,基本實現“每個設區市有一所以上的三甲醫院、每個鄉鎮有一所鄉鎮衛生院、每個街道有一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個行政村有一個村衛生所”的目标。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衆更加重視生命質量和健康安全,不但期盼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而且期待看病更舒心,這對醫療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從我省情況看,醫療衛生資源供需矛盾比較突出。

一是醫療資源緊缺。醫療機構床位總量不足,2015年全省醫療機構床位17.32萬張,千人均床位4.51張,低于全國的5.11張的平均水平,在全國和東部地區的位置都比較靠後。婦幼保健機構中近90%業務用房面積未達标。産科、兒科、精神衛生床位缺口比較大。兒科醫師缺口近萬人。

二是醫藥衛生體制不夠順暢。政府财政投入長效機制尚未健全,全省縣級公立醫院平均負債率達38.4%。藥品生産流通秩序不規範,醫院藥占比居高不下。科學合理的價格補償機制沒有建立,不能很好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分級診療制度不健全,基層首診、雙向轉診的就醫模式難以全面推行。

三是醫學人才總量不足。2015年,千人均醫生數和護士數分别為2.04人和2.36人,分别位于全國第21位、第13位。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曆的衛技人員占29.15%,其中研究生學曆僅占4.23%,具有高級職稱的衛技人員僅占8.09%。

《财經國家周刊》:補齊醫療衛生短闆,你有哪些建議?

尤權:補齊醫療衛生短闆,要求大力推進健康福建建設,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不斷健全醫療服務體系,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努力為人民群衆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

一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化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發揮省屬公立醫院改革的龍頭示範作用,加快市縣級醫院改革步伐。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面實行院長目标年薪制和績效考核制度。完善公立醫院内部運行機制,發揮“藥、價、保”聯動改革的杠杆作用,進一步理順醫療服務價格。加快推進分級診療,推動建立醫療聯合體或醫療共同體,推動形成合理有序的分級診療模式。落實支持社會辦醫的各項優惠政策,鼓勵和規範社會力量辦醫。

二要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去年9月,福建三家省屬重點醫院(省立、協和、附一)分别與北京協和、上海瑞金、上海華山等三家全國頂尖醫院建立協作關系,通過交流學習不斷提升醫療科研和工作水平。除了這三家高水平醫院外,還要加快建設21個省屬醫院高水平臨床醫學中心、60個省級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實施省會城市衛生項目“333”工程,擴大優質醫療資源輻射面,增加醫療服務有效供給。實施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程,推進縣域醫療服務技術、協作、信息三大平台建設。實施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重點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村衛生所标準化建設。

三要完善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持續推進“11256”項目(一張專網、就診一卡通、省市兩級平台、五級網絡、六大業務應用系統)建設,提高信息系統應用水平。推進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與國家平台互聯互通,實現跨省市診療信息全面共享。鼓勵發展“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在醫療機構中推廣應用移動醫療、手機APP服務,方便患者就醫。推動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産業園試點建設。促進健康醫療産業發展。

四要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一方面,要積極“走出去”,支持省内醫院選派臨床專科帶頭人和專業骨幹,到國際、國内一流醫學院校和醫院進修學習交流。另一方面,要善于“引進來”,依托實施“海納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計劃,引進一批優秀醫療專業技術人才,同時,還要推動現有優質醫療人才“往下沉”,落實城市醫師晉升中高級職稱前逐級下基層服務制度,逐級選派醫師到下一級醫院對口幫扶,加快推動醫聯體、醫師多點執業,實行差别化人才招聘和職稱評聘辦法,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

打牢養老軟硬件建設的基礎

《财經國家周刊》:目前,老齡化已成為福建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福建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情況是什麼樣的?

尤權:未富先老、未備先老,是我國人口發展的突出特點,應對老齡化已成為一個重大戰略問題。目前,福建老年人口532萬,80歲以上和失能、空巢、政府需兜底的老人總數在200萬人左右。到2020年老年人口預計達到615萬人,約占總人口的15%。人口老齡化将帶來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挑戰,但也不全是負擔,也有積極因素和發展機遇,關鍵是要應對得好,提前做好準備。

福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總體上比較薄弱,目前全省每千人擁有床位數約31張,剛剛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全省各類養老床位隻有16.5萬張,隻達到需求的30%左右,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水平明顯偏低。

一是社區養老能力薄弱;二是機構養老發展緩慢。全省養老機構1279家,僅能提供床位13.5萬張,其中護理型床位2.95萬張,占比21.9%,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開辦運營的養老機構許可率低(許可率為7%,低于全國40.9%的平均水平),養老機構特别是民辦養老機構用地難的問題比較突出,租賃場所的民辦養老機構占比約70%。

三是醫養結合不夠緊密。内設醫療機構少、醫保定點難的問題比較突出,目前全省開辦運營的養老機構955家中,内設醫療機構的僅137個,獨立設置醫療機構法人35個,隻有4%左右的養老機構納入了醫保定點。

《财經國家周刊》:老齡化是世界上很多國家都碰到的難題,解決養老事業短闆,福建有什麼規劃?

尤權:補上養老事業短闆,關鍵要打造“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模式,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選擇”的養老服務格局。到“十三五”末,福建要實現社區基本養老服務覆蓋全體老人,80周歲以上老年人全部納入社區居家養老政府購買服務範圍,每個市、縣建有一所護理型養老機構,讓老年人能夠“快樂地生活、健康地長壽、優雅地老去”。

一要打牢養老軟硬件建設這個基礎。依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明确養老設施的總體目标、規劃總量和空間布局,擴大養老服務設施覆蓋面。依托數字福建雲平台,加快建設各級養老服務公共服務平台,實現信息資源有效彙聚、共享開放,提升養老服務信息化水平。

二要把握醫養融合發展這個方向。老年人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疊加的趨勢比較明顯,而目前有限的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以及彼此相對獨立的服務體系遠遠不能滿足這種需要,迫切需要為老年人提供醫養相結合的服務。我們要支持養老機構設置醫療機構,并按條件盡可能納入醫保定點範圍。鼓勵二級綜合性醫院設置老年護理床位。支持社區醫療護理和養老服務機構整合資源,為老年人提供緊急救援(應急救助)、醫療護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一站式專業服務。

三要用好社會資本辦養老這支力量。完善和落實對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的優惠政策和補貼政策。擴大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市場化運營模式。健全政府向養老機構購買基本養老服務的機制。發揮财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加大對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港澳台及國外資本在我省設立養老機構。

四要培育養老産業這個支撐。支持養老服務企業連鎖化、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經營,形成一批具備成熟運行模式、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建設一批有特色的養老基地和規範标準的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促進養老與醫療、保險、教育、健康、旅遊等相關産業互動發展。

五要抓好養老人才培養這個關鍵。将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納入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規劃,鼓勵高等院校和中職院校開展養老服務學曆教育,加強養老學科建設,加快培育老年醫學、康複、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的專業人才。

教育優先福建堅持把教育優先發展作為戰略任務,不斷破解教育難題,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