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金融科技監管下一步

金融科技監管下一步

時間:2024-10-26 12:21:30

繼續明确監管内容與職責,促進金融科技長遠發展。僞創新

過去幾年一些打着金融科技、網貸、數字貨币名義的創新,不乏魚龍混雜亂象。

“金融創新與金融科技相互促進、螺旋快速發展,監管有一定滞後是必然的,下一步要繼續明确監管内容與職責,促進金融科技長遠發展。”9月14日,國家外彙管理局總會計師、綜合司司長孫天琦在《财經國家周刊》和瞭望智庫主辦的“金融科技的長遠發展和長效監管”研讨會上表示。

近年來,金融科技的疊代發展及其與傳統金融機構融合,在促進創新、提升服務效率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問題與風險隐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表示,金融科技大幅度提升了傳統金融業的營銷、風險管理、内部控制和産品開發等方面的效率,但其發展處于兩輪技術推動繁榮的交疊期,因此當前對金融科技的理解仍存在技術、業務和管理語言、邏輯和認識上的鴻溝,需要有敬畏之心和謹慎推進策略。

參與此次研讨的,還有來自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國務院參事室、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等相關部委和機構人士,以及交通銀行、百度、平安金融壹賬通、宜信等市場人士。他們就此前網貸行業風險整治的階段性成果、經驗以及金融科技行業的新問題、新風險等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讨。

破解發展難題

當前,傳統金融機構紛紛擁抱金融科技,其中諸多問題已經顯現,成為發展道路上的障礙。

平安金融壹賬通副總經理兼首席創新官邱寒舉例說,現在存在中小金融機構對金融科技需求旺盛,但市場供給不匹配的狀況。

這有諸多原因。首先是金融科技人才緊缺、技術研發成本較高。其次很多中小銀行的業務與技術脫節,例如部分中小銀行在向零售業務轉型的過程中,由于缺乏經驗,業務需求不明确,所需要的就不僅是技術,而是咨詢、顧問、技術一整套的解決方案。第三市場上多數技術輸出公司的流量輸出業務模式,導緻銀行雖與其合作,但并未從本質上搭建起自身金融科技能力。

金融科技大幅度提升了傳統金融業的營銷、風險管理、内部控制和産品開發等方面的效率。針對上述問題,邱寒建議,人才可以分為研發和應用兩類,中小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外部合作完成技術研發工作,着重構建應用型人才團隊,培養自主落地應用的能力;其次要強調業務和科技的結合,切實用科技促進銀行整體能力的提升;最後建議監管應實行一定管控,避免各類機構“一窩蜂、一哄而上”。

更大的障礙,還是當前數據和信息安全的問題,特别是數據标準、數據流轉、數據共享等方面的制度規範仍不夠完善。交通銀行信息技術管理部副總經理劉峰表示,例如銀行如何合法合規獲取高質量的稅務、工商、涉訴、物流等外部生态數據,就存在困惑。

宜信公司高級副總裁劉大偉有同樣的困惑,網貸平台不能直接訪問央行征信系統,無法将違約客戶信息報送,不僅增加了網貸機構的運營成本,也增加了網貸機構的風險損失。

同時金融科技對底層技術、網絡、系統的要求越來越高。若系統備份、反網絡攻擊等防範手段不到位,易造成較大規模的信息洩露風險。百度雲副總經理張志琦也認為,目前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方式進行機器訓練,構建風控模型,技術上存在一定限制,很難進行真正意義的再回溯。同時,用此類算法“澆灌”出的模型能否得到監管部門的認可也仍有不确定性。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室主任紀敏說,技術源于數據,若數據無法共享,則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技術運用很容易遇到嚴重障礙。目前已經建立的百行征信、網貸借款人納入征信體系等措施對此雖有一定的改善和推進,但要徹底解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劉峰建議,應強化金融行業數據标準以及數據共享方面的制度和規範制定,同時依托統一數據标準,探索推進金融行業數據開放、共享平台建設。

管控創新風險

有與會人士認為,過去幾年一些打着金融科技、網貸、數字貨币名義的創新,不乏魚龍混雜亂象。

對此既要看到科技的先進性,更須高度關注科技使用的風險性。劉大偉認為,一方面需充分考慮傳統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另一方面需要基礎設施的強力支撐,更需要包括人才、财稅等方面的制度性支持。

對于金融科技創新的管控,邱寒表示,首先要設定準入規則,建立更為規範的市場。目前市場還不夠規範,甚至有一些機構打着金融科技的名義,可能做的并非是金融科技的事情。比如網貸并不等于金融科技,甚至它不是金融科技,它是金融業務。其次監管應支持金融科技公司提供持續性和實用性的服務。

劉大偉認為,網貸平台“信息中介”的定位有待商榷。網貸業務的核心是風險控制,關鍵是風險定價和風險承擔,在信息中介的定位之下,需重新審視網貸平台的分類和權責問題;同時所有金融業務都需要有金融牌照,網貸不應例外。

除網貸之外,當前區塊鍊領域的諸多亂象與風險亦值得警惕。工信部工業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鍊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于佳甯認為,區塊鍊在推動産業協同發展數字經濟,對産業實現降本增效等方面都有明顯作用。但目前對部分項目是否涉及非法集資、傳銷、詐騙的認定仍較為模糊,且各地對其管理、認定存在差異,因此仍缺乏一緻标準。

智乾區塊鍊科技有限公司CEO萬麟也頗為審慎,他認為區塊鍊最大的功能在于價值信息的流動及其不可篡改性,而非某些金融屬性。

國務院參事室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張韶華強調,從長遠看,要持續打擊僞金融創新,但整體上必須有戰略性的長遠部署和全盤考慮,不宜“一刀切”。

亂象之下,如何保證金融科技的長遠發展?紀敏說,目前針對互金風險推出的整治措施隻是階段性的,并不一定代表未來的監管框架。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币研究所業務研究部主任孫浩表示,必須要對金融科技創新的、動态的變化過程有清醒的理解和平和的心态,做好長遠準備。

防範跨境風險

孫天琦表示,金融科技是金融和科技兩方面發展的結果。金融科技的發展,使跨越國界提供金融服務成為可能,在促進各國金融市場開放方面可以起到積極作用,但也會助長跨境違法違規金融服務,導緻風險跨境傳染。

從我國實際看,當前跨境非法金融活動涉及兩個方向。一是從境外到境内。比如境外公司通過互聯網平台跨境在我國境内開展我國監管部門禁止的外彙保證金交易。二是從境内到境外。比如一些境内機構通過互聯網平台在境外開展“現金貸”等交易。此類FinTech跨境金融服務對各國監管都提出較大挑戰。

《财經國家周刊》和瞭望智庫主辦的“金融科技的長遠發展和長效監管”研讨會。對此,孫天琦建議,要構建FinTech跨境金融服務的全球治理體系,促進各國金融市場開放,促進協同監管和規則統一,防範風險跨境傳染。具體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發揮好金融科技促進各國金融市場開放、金融競争、金融創新、全球金融市場一體化的作用。二是網絡無國界,但金融牌照須有國界,跨境金融服務必須持牌經營。三是要加強協同監管,形成數字環境下跨境金融服務的全球監管标準。從全球層面看,要盡快推動建立全球統一監管規則,特别是在FinTech跨境金融服務領域,規則從無到有、從不一緻到一緻的時間要盡快、盡可能縮短。四是強調自律,發揮大公司在形成自律準則、形成監管規則、維持市場秩序等方面的建設性作用。大公司要站在經營整個行業的角度考慮問題,而非僅僅盯着企業一己私利。

他認為,防範跨境金融服務違法違規風險,要着重處理好金融創新與風險控制的關系;強調交易留痕,境内境外穿透監管;加強對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推進監管信息共享、數據共享,推出數據跨境流動規則;強化信息披露;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跨境金融服務的金融消費者、投資者保護;開展同行評估,防範國家發展競賽帶來過度創新和“監管競次”;簽定多雙邊合作備忘錄推進監管合作等。

他指出,中國既要支持金融科技企業規範地“走出去”,支持、鼓勵中國領先的金融科技企業向當地輸出金融科技能力,強調中國企業在境外合規經營,該持牌的要持牌;也要做好“引進來”,根據行業特點等實際情況,積極吸引有代表性的境外金融科技公司在中國合法合規開展業務。當然,對于違法違規跨境提供金融服務的,要聯合各國監管部門嚴厲打擊。應堅持技術中性原則,一方面,監管不應對任何一種技術的應用有所歧視;另一方面,從業機構不能因某種新技術的應用有明顯的監管套利。

監管未來方向

對于未來金融科技行業的監管,紀敏認為,劉峰建議,應針對金融科技加強包括選型、評測、應用等方面的标準與規範制定工作。特别是針對金融科技開源軟件,更應加強相應的安全管理與規範指引,同時積極推進行業合作與共享。邱寒表示,應在加強金融監管創新的同時搭建受監管的、有一定準入标準的OpenAPI平台(開放平台),提升安全和效率。

孫浩認為,監管科技是金融監管機構來對金融科技探索的重要部分,但是目前從監管框架向可執行的監管業務邏輯轉變、最後固化成為實際監管科技系統的過程,仍需逐級傳遞和溝通。

互金提供了一個觀察的窗口。中央網信辦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吳震表示,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台自建立以來,在互金領域情況摸底、違規發現、監測預警、處置配合、個案調查、專項行動等六方面工作成效明顯,但仍存在預警時機不夠及時、數據真實性欠缺、多業務平台監測複雜等問題。

對此他建議,首先應明确監管範圍和監管職責;其次,着手設立門檻、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最後,監管應更加注重技術的作用,相互配合以更好地提升監管效果。

張韶華認為,從長效監管方面,金融科技監管最核心的問題是行為監管和消費者保護,同時要對金融服務和金融産品進行全方位穿透式監管,确定主監管責任歸屬,相關部門協同進行監管。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助理、中國互聯網金融标準研究院院長朱勇表示,互金協會下一步将對前期專項整治的經驗予以固化和制度化,并強調監管和自律應形成有機協調配合的整體。同時抓住金融本質,落實監管原則,注重平衡風險,适度包容創新,發揮比較優勢,推進監管科技,不生搬硬套所謂國際經驗,因地制宜、寬嚴相濟。

陳道富建議,金融科技的監管須重視入口管理,即準入監管,特别應将營銷服務的接口作為管理重點。同時,相關部門、從業者應以合适的、可理解、可操作的方式把社會規範、經濟金融規範轉化為對金融科技行業的技術标準或者行業标準,使之成為金融科技行業的底層規則。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