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奧運會前話直播

奧運會前話直播

時間:2024-10-26 03:46:14

文|唐元恺

中國球迷很感恩足球轉播的“發起人”鄧小平,因為能觀賞到世界杯,是這位同樣酷愛足球的老人家一聲令下,才讓轉播這種“資産階級的東西”成為可能。

奧運會又要來了!遠在裡約,同樣也近在眼前。因為電視,确切地說,是因為直播。

大家對直播早已見怪不怪,包括電視人。CCTV副台長孫玉勝曾坦言,“從業近20年,對Television這個英語單詞早已熟視無睹……但直到2001年底,看了英國人寫的《電視的真相》一書,我才恍然大悟—這個詞兒的原意應該是:從遠處看。”至少可以解讀出幾個原本屬于電視本質的要素:同步,現場,真實,過程。而直播顯然很符合電視的本質特征。

其實早年間,中國電視直播過不少重大事件,如1959年國慶閱兵式與群衆遊行、外國元首訪華歡迎儀式等。不過那時技術有限。“技術不僅是電視得以存在的前提,更影響其傳播的内容質量和方式。”孫玉勝以1996年為例,正是那一年CCTV購買了DSNG(數字衛星傳輸系統),才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直播報道,新聞時效性得以大大提高。此前,直播并未被看作是一種報道的手段,随着時代前行、技術飛越,電視與傳播觀念、觀衆需求,均發生着日趨深刻的變化。

越來越見過“大世面”的觀衆,也開始不時向直播扔西紅柿(雖說辛苦的電視人很委屈),連世人期待許久的“9.3大閱兵”直播也引發諸多不滿。八一電影制片廠一位導演更是直判“失敗”:“龐大團隊,一流設備器材,百多個機位,準備、磨合了那麼長時間,天氣那麼長臉給面子,且閱兵儀式的程序相對固定,沒有瞬息萬變的未定因素,在天安門廣場及東長安街那麼宏大的區域,有那麼英武襲人的受閱士兵,那麼多觀禮人群和背後的故事、細節及花絮……結果,面對全世界就直播成這個樣子,實在讓人痛心!”

想起一家著名刊物報道的張藝謀早于《三槍》的一次“拍案驚奇”—拍了桌子從椅子上跳起來,原因就是被采訪時提到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直播:開始不久,開幕式音樂總監陳其鋼“黃”着張臉,“導演,你趕緊跟電視轉播的人要求一下,電視很難看,拍出來不行!”據張導回憶,“那一刻,我腦子一片空白。所有努力,那麼多人的艱苦訓練,付諸東流……我沮喪極了。”據說,張藝謀至今沒看過國内轉播的開幕式。

奧運會直播,自然是觀衆熟悉喜愛的一個“項目”,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往往是國際同行提供的,國内電視台隻是“轉播信号”而已,但也看大了眼界與“胃口”。

本屆奧運會将在裡約熱内盧舉辦,而一提巴西,就會想到足球,想到世界杯。對衆多中國球迷來說,“世界杯”基本上意味着在電視裡看跟自己“沒啥關系”(沒中國隊)的球隊争勝,還常常意味着“夜生活”—由于時差。

而1957年,當隻有很少國人知道世界上還有個“世界杯”之時,中國隊首次發起沖擊(小組賽),很多人更不清楚,還有個叫“電視”的第一次直播了此屆大賽(1958年6月開戰),此時,中國電視剛滿月沒幾天。

直到20年後,中國的電視台首次通過通信衛星轉播世界杯(隻轉兩場)。解說員宋世雄與普通球迷幾乎是同一時間從屏幕上看到此前隻停留于紙面上的洋面孔。那時,國人獲取信息的途徑少得可憐,宋世雄隻好靠從新華社找到的球員照片,然後一一記住特征,轉播時看着畫面“認人”。

中國球迷很感恩足球轉播的“發起人”鄧小平,因為能觀賞到世界杯,是這位同樣酷愛足球的老人家一聲令下,才讓轉播這種“資産階級的東西”成為可能。

1982年,CCTV購買到西班牙世界杯報道權,轉播了不少場次。可宋世雄卻仍遠離賽場—每晚9點到香港無線電視台,對着熒屏開說,做好錄像帶後再立即空運回京“轉播”。

又過了20年,韓日世界杯,中國隊唯一“沖出亞洲”的一屆,不少觀衆則更愛看CCTV直播欄目《你好,世界杯》,尤其贊賞一位連“越位”都搞不清楚,甚至會問“頭球會不會撞破腦袋”等“傻問題”的美女主播居然被請來做主持。盡管這令專業球迷大跌眼鏡,卻提升了更多人的觀看興緻,從而擴大CCTV收視半徑—僅這一欄目的觀衆人次就達到60億。

這“60億”中,不乏女性。在中國,“足球讓女人走開”的說法早已不合時宜。通過直播,國人不分男女,與世界同步目擊世界杯,更在“第一時間”接觸到全世界。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