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賴厝埕“扁食嫂”和廈門往事

賴厝埕“扁食嫂”和廈門往事

時間:2024-10-25 10:29:58

黃國寶很精神,最近還當上了爺爺

賴厝埕扁食店裡,最普通的一碗扁食湯賣5塊錢在廈門這幾天,大元路一直在修,路挖掉大半條。等我們第二次再去,蓋上了施工布,隻留一側窄道供人側行。賴厝埕扁食店一大半都隐在挖掘機龐然大物後,能踱進來的都是老客人:頑童般的老人,或一家三代人。以下是“扁食嫂”邱素華之子黃國寶的講述。

我媽媽邱素華第一次挑着擔子沿街叫賣扁食湯還是在1946年,過了一年,她開始大元路擺流動扁食攤。1948年,在這條路分到一間小屋子,她就在家門口沿街立了兩個爐子賣扁食,“扁食嫂”的名号就這樣喊出去了。

我1960年出生,家裡排行第六,後面還有一個小妹妹。我媽媽生了我們兄弟姐妹七個,而且上下兩個之間常常就隻差兩歲,相當于兩年生一個,她又要賣扁食,又要帶小孩,哪裡顧得過來。

顧不過來怎麼辦?綁到電線杆上。我媽媽肚子裡懷一個,背上背一個,再多出來的,實在騰不出手,就綁在電線杆上。就在扁食攤最近那根電線杆,哭了鬧了,還聽得見。我四五歲還綁過電線杆。這是我大哥講給我聽的。

我媽媽常常講一句話:“要穿皮鞋,不要穿草鞋。”現在當然沒人穿草鞋,她是希望我們讀書,所以我的哥哥姐姐們都讀了書,後來有當醫生的,有當老師的。但我們讀書,下了課也是要幫媽媽包扁食的。後來,他們讀書人上山下鄉去了,家裡就隻有我和妹妹兩個幫媽媽。

所以我九歲十歲的時候,就很能幹了。每天早上起來,先給爐子起火,放上半鍋水,那時候燒火是煤球,水開得慢,等我媽媽從市場回來,水燒得差不多了,她可以開始包扁食、下扁食。

後來有一陣,我媽媽每周都有一個下午去跟着大家讀《毛選》,這個下午,我就沒得去上學,得留在家裡看鋪子,賣扁食。

每到禮拜六下午,我又要去海邊,等退潮時收海土。星期天早上,再去鍋爐房的煙囪裡扒燒剩下的煤灰,用手去扒拉一闆車回來。海土和煤灰混在一起拌,拌完以後抓成一個一個的煤球去曬。我總找一個同學幫我,幹完活兒,兩人分一根三分錢的冰棒吃,有時候我媽媽也會煮一碗扁食給我同學吃。冰棍和扁食,都是稀罕物,平常哪裡吃得到,偶爾孩子生病了,媽媽們才會給你買一碗。所以我同學也挺高興幫我。

舊時光,大元路這條街,是最熱鬧的商業街,那時候中山路還空蕩蕩沒法比。是有錢人開着轎車才可以來的地方。我們對面一家店賣肉醬,一罐八分錢,還掉罐子能退回三分。再遠一點還有一位賣洋參和鹿茸的爺爺,總拿一個小銅錘,給它們敲成粉,我去敲來玩過。

我們隔壁還有當時的金城戲院,後來改建擴大,叫鹭江劇場,現在又成了一個小廣場。我們兄弟跟戲院的人熟,進去看戲就不收我們錢。到了晚上關門前清場,管理員能掃出兩個人,一看,還是隔壁扁食嫂家的兩個仔。就拎着我們去敲門,“阿嫂,你看看,這倆孩子是不是你的”。我媽媽一看,喲,還真是。睡眼惺忪地說一句,給忘了。随便給我們擦一把臉,就拽到床上去睡覺了。

街上原來還有一個老爺子,挑着擔子來賣土筍凍。他用冰保存土筍凍,有時候我幫他挑擔子,跟他換來一點冰。這些冰塊拿回家放到一個壇子裡,我媽媽就可以把準備好的扁食餡放在這上頭,蓋上蓋子,在沒有冰箱的時候,用這法子保鮮。做好的扁食皮,也要保鮮,我媽媽的辦法是在地上鋪一張牛皮紙,放上扁食皮,借的是地面相對低的溫度。

要做扁食和拌面,首先要做面。

扁食的面皮和拌面的面,過去都是人工做。比如說做皮,要先和出一塊面,一大塊面擀出一張皮。皮當然越薄越好,本來擀面棍是木頭的,會讓面皮帶上木頭味,我媽媽頭腦聰明,把木棍換成鐵棍,一擦就亮,而且用久了油光光的,比木棍好。這項工藝我們現在還在用。我請了兩個工人,把手藝教給他們,但這項工作不好幹,因為面皮非常容易幹掉,所以它需要在密閉空間,沒有空調,不安風扇,很辛苦。

扁食肉餡我要用豬後腿,用扁魚粉拌。扁魚曬烤、磨成粉,就是扁魚粉,這是最傳統的天然調味。當天殺的豬這是肯定的。我每天不多買,也就20斤。别小瞧這區區20斤,得兩頭超過400斤的豬,才能從豬後腿上取夠這一點兒。我一看一摸就知道今天的豬有沒有到400斤。有時候實在到不了,當天的餡兒裡加水的時候就得調整。質量不同,密度不同,調配起來會有差别。我幹這麼多年,肯定有固定幾家攤位給我送肉,早上誰最先給我打電話,我就買誰家的。誰也不會騙我就是了。

我現在普通的扁食湯一碗賣5塊錢,如果換成我媽媽早年的配料來做,賣到十幾塊都沒錢賺。拌面,她最早做的時候有13種料,後來全中國都沒得吃,我媽媽做的時候有政府照顧,保護下來,配一點點料給她做,50年代開始就隻做6種配料,少了蝦仁、叉燒肉、香菜等這些。剩餘哪6種?辣醬、番茄醬、蒜蓉、芝麻醬、花生,還有一種保密。

我是很反叛,經常跟我媽媽吵。19歲,我出去當兵,為的是回來後能去福建省輪船總公司。後來逐漸考下了輪機長證書,也有助理工程師的職稱,賺得不少。我很喜歡這份工作,在那裡幹了20多年。但是2004年,我還是接了媽媽的班。店裡面挂的那張合影,就是那年拍的。

我接班的時候,給媽媽買了票,讓她去旅遊。我把她騙走後,就把原來的兩個爐子都打掉,改成燃氣。若不是這樣,我改不了。回來當然還是跟我吵。但改都改了,“扁食嫂”終于進入新時代。

我答應她做三年,沒想到一直做到現在。我媽媽在世時常常說,她“扁食嫂”這三個字,家喻戶曉,她的手藝要傳子子孫孫,誰要是碰到大災難,把這三個字拿出來用,就不怕肚子餓。她就這樣想。但是現在孩子們不願意做,我也不想讓他們做,因為太辛苦。那“扁食嫂”的品牌怎麼辦?我還沒想好。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