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當壞事發生時,你需要知道的五件事情

當壞事發生時,你需要知道的五件事情

時間:2024-10-25 12:24:06

1壞事總會發生

正如美國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RoyBaumeister)所說:“負面事件比正面事件更頑強。”

負面事件比正面事件頑強多少?在文學中,它們出現的比例是5∶1,這是一個非常不平衡的比例。但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這是完全合理的:在一個物種競争激烈的世界裡,波麗安娜效應(潛意識層面,人腦會傾向于關注樂觀向上的信息)無法幫助我們的祖先。考慮到生存,隻有不會忽視或低估可能的危險,快速而果斷地做出反應,并将這些教訓記在腦海中的人才能生存。同樣,從進化的角度來看,負面事件也鼓勵了人們在困難時期尋求彼此的支持,并建立合作關系。

2你管理消極性的技巧決定了你的心理韌性

幸運的是,盡管負面事件對我們的影響更大,但它們的發生頻率遠低于正面事件。但從人格理論的角度來看,當真正的麻煩來臨的時候,我們并不擅長處理。根據其中一種理論,更敢于接受挑戰、更在乎成就而不是失敗的人,從損失和挫折中恢複過來後,比那些懼怕失敗的人會準備得更充分,也更不易緊張。那些因為擔心潛在的失敗而永遠防備着的人會在遭遇窘境的時候更不具有心理韌性,他們更有可能從此一蹶不振。(請記住,我們所有人都會在不同的方面,采取接近或回避的立場,這是人們的正常行為。)

另一種人格理論,把人們分成了“行為導向”和“狀态導向”兩種情況。行為導向的人控制着不讓他們的消極情緒宣洩而出;他們能夠在承受壓力時保持積極的自我認知态度,并不像狀态導向的人那樣依賴外部因素。相比之下,狀态導向的人很容易被周圍消極的情感和思想所影響,當事情變得艱難時往往會反思、猶豫或拖延。根據定義,他們的心理韌性會較差。

3你如何定義自己很重要

研究發現一個常識性問題:如果損失或挫折發生在對自己認知越核心的地方,打擊就會越沉重。這就是為什麼根據美國耶魯大學社會心理學家帕特裡夏·林維爾(PatriciaLinville)的作品《自我複雜性作為對抗壓力相關疾病和抑郁的認知緩沖》(SelfComplexityasaCognitiveBufferAgainstStress-RelatedIllnessandDepression),有更多重、更複雜的對自我定義的人具有更強的心理韌性,這是因為他們有更多方面的自我未受到挫折與打擊的影響。

在進行自省之前,請考慮林維爾關于自我心理表征(可以是積極的或者消極的)的定義:特定的事件或行為,特征,在群體中對自己角色的認同,身體特征,人生目标,記憶和關系。例如一個經曆過重大事業挫折的人,就會由于他對自我的看法相對更複雜(父親和配偶、兄弟、教會的市議員、社區活動家、高爾夫球手、木工、有抱負的編劇、籃球運動員),而比那些用自己的工作和生産者角色來定義自己的人更有心理韌性。

考慮到這一點,心理韌性可能并不是文化形态所定義的性格特征,更可能取決于人格和我們的自我認同方式。

4抽象思維可以增強心理韌性

讓我們想象一個情景,你失去了一段重要的人際關系——也許是你生活中最關鍵的情感聯系——你正在努力尋找重新站起面對未來的方法。在他們的書中,查爾斯·卡弗(CharlesS.Carver)和邁克爾·沙伊爾(MichaelF.Scheier)指出,以更抽象和一般的方式來思考未來的目标可能會增強心理韌性,甚至有助于成功恢複。與其專注于失去的東西,抽象思考反而會開辟更多的方法來實現目标,比如“我希望能夠和一個情人一起吃晚餐,一起蜷縮着睡着”,或者“當我走進門時,我希望有人在那裡”,意識到親密關系才是你真正需要的。這不僅開辟了許多可能性,包括尋找一個失去的愛的唯一替代品,也可以在一個糟糕或痛苦的事件之後增加你的心理韌性。

5你為小事焦慮過嗎

不知道契科夫是否真的說過這樣的話:“任何白癡都可以應對危機,畢竟正是你的日常生活讓你感到疲憊不堪。”

雖然這并非完全正确,但有證據表明,即使沒有改變生活的大災難,當這些日常困擾成了重複模式時,還是會使心理韌性和心理健康受到損傷。不同的因素都會影響我們心理抵禦日常磨損的能力,包括教育水平、收入水平、掌握或控制環境的感受,以及社會支持的力量。

例如,雖然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承受的日常壓力比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更多,但他們的身體和其他症狀要少得多。無論壓力源,還是相應的應激反應,都受到年齡與性别的極大影響:年輕人和中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比60多歲的人壓力更大。雖然女性更容易受到網絡上朋友和家人的壓力,但男性更容易遭到工作方面的壓力。當然,如果這些壓力與生活中其他重大負面事件共存——如家庭成員的疾病、自身健康的下降、離婚——對你的心理韌性的挑戰可能變得更大。

變得更有韌性的一種方法是,意識到你的心理防禦系統中的裂縫,并嘗試發現自己的個性和應對生活的方式中,是什麼讓你難以渡過難關。

(插圖:範薇)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