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巴西國家博物館被燒掉了什麼?

巴西國家博物館被燒掉了什麼?

時間:2024-10-25 06:31:02

6個小時的大火将有200年曆史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燒毀200年的巴西國家博物館,儲存着500年巴西曆史中的諸多記憶,而這些記憶或許随大火一同就此消失。

9月2日晚,巴西裡約熱内盧東岸,巴西國家博物館火光沖天,工作人員絕望地搶救标本,燃燒的書卷殘頁在空中四散。率先到達現場的消防隊員未能及時控制住火勢,他們發現,離博物館最近的兩個消防栓都是幹的,隻得與裡約州供水公司聯系,用水車從附近湖泊抽水,再運過來。到了晚上9點,火勢已經失去了控制。盡管來自21個站點超過80名消防員參與撲救,但大火仍然足足燒了6個小時。淩晨2點,火被撲滅,此時人們發現,巴西國家博物館已經燒成了一個空殼。

巴西國家博物館副館長迪亞士·杜阿爾特(LuizDuarte)表示,2000多萬件珍貴館藏,僅有10%得以幸存。

“200年來的努力、調查和知識毀于一旦,這對所有巴西人來說都是悲傷的一天。”巴西總統米歇爾·特梅爾(MichelTemer)說道。

回溯巴西國家博物館的收藏史不難發現,巴西人200年裡的一些曆史記憶,或許就此消失。

巴西最古老的科學機構

巴西國家博物館并非藝術類博物館,而是巴西最古老的科學機構,也是拉丁美洲最大的自然曆史和人類學博物館。博物館所在的聖克裡斯托旺宮本身,也見證了一段葡萄牙帝國與巴西帝國的悠久曆史。

1807年,法國皇帝拿破侖率領大軍進攻葡萄牙,同年12月1日占領裡斯本。在英國人的幫助下,葡萄牙攝政王若昂帶領王室與大部分裡斯本貴族逃亡到巴西裡約熱内盧,這座城市自此成為葡萄牙帝國的首都,葡萄牙王室也成為曆史上絕無僅有的,在殖民地而不是在宗主國本土進行統治的歐洲王室。居住在裡約的葡萄牙商人伊萊亞斯·洛佩斯(EliasLopes)将自己的聖克裡斯托旺宮作為禮物送給了若昂,該宮成為王室官邸。1815年,若昂将巴西提升為王國,與葡萄牙本土在地位上平等。1816年,葡萄牙女王瑪利亞去世,若昂在裡約登基,即若昂六世。

當年葡萄牙王室遷到巴西,也帶來了大量珍貴文物,登基後的若昂六世開始發展博物館。1818年,為了促進巴西的科學研究,若昂六世在桑塔納公園創立巴西曆史上最早的博物館“皇家博物館”,也就是如今國家博物館的前身。博物館裡收藏了大量動植物樣本,尤其是鳥類的樣本,被人們稱為“鳥之屋”。

由于葡萄牙本土的自由主義者發起革命,休會125年的國會重新召開,若昂六世在壓力下返回葡萄牙,裡約也結束了長達13年作為葡萄牙帝國首都的歲月。臨走前,人生經驗豐富的若昂六世将自己的長子佩德羅留在巴西,并告訴佩德羅:“我擔心巴西可能會脫離葡萄牙,如果那樣的話,把王冠戴在自己的頭上。”

果然随後葡萄牙國會又要求佩德羅王子回國,而此時的巴西已經不願再次落入殖民地的地位,于是佩德羅最終決定留在巴西,并讓巴西脫離葡萄牙。1822年12月1日,佩德羅在聖克裡斯托旺宮簽署獨立宣言,巴西帝國成立,由此佩德羅加冕巴西皇帝,即佩德羅一世。也正是在這座宮殿中,佩德羅一世與奧地利萊翁波迪亞公主生下了後來的葡萄牙女王瑪麗二世,以及第二任巴西皇帝佩德羅二世。

佩羅德二世本人非常喜歡人類學、古生物學和考古學,在他的興趣以及王後奧地利萊翁波迪亞公主的影響下,大量歐洲科學家來到“皇家博物館”工作,促進了博物館的現代化發展。

早在巴西帝國成立之前,英國人波切爾曾花了4年時間采集植物标本,德國人馬提歐斯穿越雨林,收集了6500種植物标本與3300種動物标本。佩德羅父子執政時代,英國人亨利·貝茨與華萊士沿着亞馬孫水系,完成了為期數年的漫長曆險,随身帶出1.4萬種昆蟲标本,其中超過8000種是當時未知的物種。這些發現,一部分運回了歐洲,也有一部分贈予巴西上流人士,其中不少就收藏在“皇家博物館”,是後來館藏标本的主體。

“此次被燒毀的很多标本是19世紀制作的。如果我們設法找到同一類鳥,再制作一個标本,那和原來的标本也是完全不一樣的。那些19世紀的标本中,蘊含着諸多曆史信息,透露出那時生物學和地理學的研究方法。而這些數據再也沒有了。”法國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館長布魯諾·戴維(BrunoDavid)說道,他此前也經常去巴西國家博物館參加交流項目。“另一大損失是,由于很多曆史檔案并沒有被數碼化,這就意味着它們也從此消失了,比如19世紀一位智利學者與歐洲學者的通信往來。”

巴西皇帝佩德羅二世還是一位埃及學愛好者。在他多次外出旅行中,帶回了很多古埃及文物和古植物化石,這些皇家收藏也都進入了博物館。如今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世界上少數從未開棺的阿蒙神殿女祭司石棺,就是當年埃及統治者作為禮物送給佩德羅二世的。此外,1826年意大利裔英國探險家喬瓦尼·貝爾佐尼(GiovanniBelzoni))倒賣的一批埃及文物,也輾轉運入了博物館。這位貝爾佐尼參與過古埃及盧克索與卡納克神廟的考古,曾為大英博物館帶去了拉美西斯二世像等珍貴藏品。

拉美最大的自然曆史和人類學收藏

正是在幾代皇帝的努力下,“皇家博物館”有大量巴西及南美地區相關的動物學、民族學、考古學、植物學等方面的珍貴資料,館藏涉及古埃及文明、地中海文明、前哥倫布時代和巴西考古發掘所得。

1889年,佩德羅二世在軍事政變中被廢黜,巴西共和國成立,巴西王室由此走上了流亡之路。其聖克裡斯托旺宮随後被用作國民議會的辦公地,來起草共和國憲法。第二年,首任巴西共和國總統曼努埃爾·德奧多羅·達·豐塞卡(ManuelDeodorodaFonseca)在宮殿内宣誓就職。

雖然共和國成立,但佩德羅二世仍然在巴西百姓中極受歡迎,共和國政府為了抹去帝國的象征,決定不再使用聖克裡斯托旺宮,将其空置。1892年,原“皇家博物館”内的所有藏品及研究人員都被轉移到聖克裡斯托旺宮,館址沿用至今,博物館也更名為國家博物館。新館向公衆開放後,愛因斯坦、居裡夫人、巴西航空領域先驅阿爾貝托·桑托斯-杜蒙特(AlbertoSantos-Dumont)等著名人士都在那一時期先後到博物館參觀。

1946年,博物館的管理工作移交給巴西大學,即現在的巴西裡約熱内盧聯邦大學,而館藏并沒有就此停止擴充。

1975年,法國考古學家安奈特·拉明-安佩爾(AnnetteLaming-Emperaire)在巴西東南部聖湖鎮附近發現一具距今約1.15萬年的女性人骨,被視為在美洲發現的最古老的人骨,之後入藏巴西國家博物館。為了緻敬有“人類祖母”之稱的非洲化石露西(Lucy),人類學家給她起了一個相似的名字,叫作露琪亞(Luzia)。科學家根據頭蓋骨和牙齒,對露琪亞的長相進行了複原:頭蓋骨窄小,面部前突,下颌輪廓鮮明。她的五官特征跟大多數美洲原住民有明顯差别,反而跟非洲人、澳大利亞原住民,甚至是東南亞的矮黑人非常相似。巴西人類學家猜測,露琪亞的祖先很可能是居住在沿海地區的東亞人,他們從亞洲大陸東北出發,跨越白令海峽,成為了第一批進入南美新大陸的人類。而在本次火災中,露琪亞遭到損毀。

此外,巴西的瑟爾多地區被稱為“具有國際意義的古生物學天堂”,當地富含化石,為博物館增添了大量的藏品,比如有3.9億年曆史的腕足類化石、1.1億年曆史的烏龜化石,以及諸多白垩紀時期的魚類化石。藏品中還包括巴西境内發現的利瑪氏崇高龍(Angaturamalimai),正是它給“南美洲曾經和非洲大陸相連”的理論提供了證據。

南美還是人類學研究重地。自殖民以來,當地原住民的地盤和人口不斷萎縮,而百年來,數十名科學家緻力于研究巴西的第一批原住民是如何管理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的,他們的各類調查結果,都作為藏品被放進了巴西國家博物館:有20世紀初修路時從亞馬孫雨林收集來的原住民武器,人類學家記錄的當地音樂,來自智利的有3500年曆史的男性幹屍,前哥倫布時代的諸多紡織品和陶器,原住民失傳語言的錄音,還有1800件前哥倫布時代安第斯區域的織物與陶器。

大火過後悲痛的裡約民衆“考古學不僅僅是挖掘文物點,我們不斷将考古發掘所獲帶回博物館與藏品進行比較,這樣才能産生新的證據和理論。”亞馬孫中部陶器與古藝術學者德尼斯·戈麥斯(DeniseGomes)這樣評價道,“所有考古現場挖掘出來的陶器都在博物館裡,我還把地圖、田野筆記和草圖也存在了博物館,不知它們是否能在大火中幸存下來。”

火災之後

巴西文化部部長賽吉奧·薩雷頓(SergioSaLeitao)是在衆人的噓聲下進入火災後現場的,他随即宣布啟用1000萬雷亞爾(相當于1600萬元人民币)用于災後工作。

而消防隊員仍在廢墟中尋找火源線索,目前失火原因依然未知,但薩雷頓表示火源有可能是飄來的熱氣球或者電線短路,“因為火是從高處開始燒起來的”。

火災後趕到現場的博物館副館長杜阿爾特更是陷入了徹底的悲痛中,他向媒體解釋稱安裝防火設施原本已經在計劃中。作為重要的大型博物館,館内卻沒有整套的防火檢測和滅火系統,沒有防火門,隻有幾個滅火器和煙霧探測器,而且火災發生前煙霧報警器并沒有響。

“這起火災根本不是偶然的。”裡約聯邦大學人類學家奧利維亞·佩德羅(OliviaPedro)說。在經濟衰退的影響下,巴西的教科文預算縮減,自2014年開始,博物館每年隻有不滿50萬雷亞爾的預算,而今年隻收到了5萬多雷亞爾。經費如此拮據,從2015年起,博物館不得不暫時閉館,因為無法支付清潔和安保人員的費用,大學教授也要想方設法為清潔人員籌集工資。工作人員甚至要依靠衆籌來修複最受歡迎的座頭鲸和恐龍展廳,後者因被白蟻侵蝕嚴重而關閉。到2018年5月,30間展廳,因年久失修隻開放了10間,幸存的展廳也是牆面剝落、電線裸露。

國家博物館副館長杜阿爾特說,博物館長期遭受資金短缺,從未得到過足夠的支持。“我們從來沒有從政府那裡獲得任何資助。”今年6月是博物館建成200周年慶典,卻未能邀請到任何一名部長級官員出席。

“這起悲劇是常年忽視的結果。”巴西著名策展人菲德利斯(GaudencioFidelis)這樣說道,他曾經在2011至2014年擔任巴西藝術博物館館長。“當時我上任後,發現處處不足,我親自跟進防火方案,用了我兩年時間。”

巴西的博物館火災不止一兩起。1978年7月8日淩晨,裡約現代美術館的一場大火燒毀了當時絕大多數的館藏。在短短40分鐘的時間裡,畢加索、米羅和上百幅巴西藝術家的作品歸為塵土。和如今這場毀掉巴西國家博物館的大火類似,當時也有來自博物館方面關于缺少維護資金的抱怨。2008年,聖保羅藝術文化劇院失火,燒毀部分劇院藏品。2010年,巴西生物研究中心一座爬行動物實驗室失火,導緻這座以蛇蟲研究而享譽全球的研究中心損失了最主要的一個有關毒蛇、蠍子和蜘蛛的檔案數據庫。2013年,聖保羅拉丁美洲紀念館失火,米納斯州天主教大學自然科學博物館失火。2015年聖保羅葡萄牙語博物館失火。

彭博社的巴西專欄作者馬克·馬格利斯(MacMargolis)挖出了更深的曆史。巴西國家發展銀行曾經于2015年駁回了裡約聯邦大學為國家博物館申請的500萬雷亞爾整修資金,就是因為銀行認為整修計劃中缺少防火設施。令人深感諷刺的是,補充後的申請材料終于在今年6月獲得了批準,并原本計劃在今年10月發放。

而在20年前,裡約聯邦大學還曾拒絕過世界銀行提供8000萬雷亞爾為國家博物館進行現代化改進的方案,拒絕的原因在于,那套方案要求大學将博物館的管理權移交給非營利機構的獨立管理團隊。

尤其令人痛惜的是,博物館的藏品資料數字化做得并不好,官網上展品的照片、資料寥寥,難以窺見收藏全貌。現在,裡約熱内盧聯邦大學博物館學的學生們正在号召大家将參觀時拍下的藏品照片、視頻甚至是自拍照發送到官方郵箱,并表示:“遺産不應被兩次摧毀,一次是火災,一次是被人們遺忘。”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