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秋雅趣随古典工藝穿越而至

中秋雅趣随古典工藝穿越而至

時間:2024-10-25 06:25:01

自唐代起,賞月之風從帝王家吹出,據《太平廣記·神仙二十二·羅公遠》的描述可以感受到唐玄宗與中秋一場火樹銀花的歡會。明時期,中秋祭月形成了一套相對固定的祭拜儀式,《帝京景物略》記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花。紙肆市月光紙,繪滿月像,趺坐蓮花者,月光遍照菩薩也。”到了清朝,乾隆帝為中秋賞月作詩多達100餘首,成了有史以來最講究中秋活動的帝王。清宮裡的中秋節别有風味,桂花樹,秋海棠,玉簪花正盛。入夜,天清雲淡,皓月升空,花香襲來。禦花園立起屏風,兩側擺有雞冠花、毛豆枝和芋頭、花生、蘿蔔,還有剛從西苑裡采摘的鮮藕,與宴的後妃都身着吉服。《清宮詞》這樣描寫道:“花衣期内引朝儀,盡翻舊樣團龍制,六和同春畫折枝。”文中所指“花衣期”就是指傳統節氣或吉日當天及前後十天穿着吉服的日子。

涵蓋了紡織、刺繡、珠寶鑲嵌等工藝的後妃吉服不僅在款式、顔色、龍紋圖案等方面講究嚴格,圖案寓意之豐富也為其他典制服飾所不及。其中面料分為織造和刺繡,圖案除了典制規定的龍紋外,還有各式四季花卉紋、平安如意紋、五谷豐登紋、萬字曲水紋、喜相逢紋、暗八仙紋……織造工藝不乏缂絲、妝花緞、妝花綢、各色紗、暗花紗。

以故宮藏刺繡面料的清乾隆“石青色緞綴繡八團喜相逢夾褂”為例,采用了二至四色間暈與退暈相結合的裝飾方式,運用平針、釘線、套針、纏針等刺繡針法彩繡八團花卉紋樣。所謂“綴繡”是将圖案繡好再縫綴在服飾上。八團“喜相逢”雖然都繡着蝴蝶及蓮花、菊花、牡丹、海棠紋樣,但是每一團紋飾的色彩設計都有變幻,無一雷同,八團圖既各自突出立體感,又有渾然天成的整體效果。難怪有言稱後妃吉服代表了清代織繡行業的最高水平,也為氣氛肅穆的宮廷帶來一抹靓麗的暖色。

最近這款夾褂還應景地出現在了一款中秋禮中,令人驚喜。将富有雅趣與文化的吉服通過現代審美與創意運用到現在生活中實不多見。這個中秋禮是由若可文化和“朕的心意|故宮食品”聯合推出的故宮錦盒,将“石青色緞綴繡八團喜相逢夾褂”的圖案通過現代審美角度重現于方寸之間,再現了古典寓意。雖不再着吉服賞中秋月,“案上的吉服”也不失為中秋新雅趣的絕妙之選。

而打開錦盒,六塊由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的食品宗師攜手打造的“團圓禮”滿足了除賞藝雅趣之外的口腹之欲,正如蘇東坡的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饴”。故宮錦盒演繹的“花好月圓”雖不像成語中以農曆二月十五花朝對應八月十五的月夕,卻同樣寄予了一番美好祝願。(供圖:若可文化)

酥皮金沙奶黃月餅

金鸾:來自牡丹绶帶圖軸

山水:來自藍瑛澄觀圖冊

采用“石青色緞綴繡八團喜相逢夾褂”圖案的故宮錦盒:喜相逢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