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華誼沒有兄弟

華誼沒有兄弟

時間:2024-10-23 06:25:37

華誼面臨的商譽危險,提前一步擺到了公衆面前

6月6日,一則股權質押的公告,再度将深陷娛樂旋渦的華誼兄弟推向新的問責點,截至公告日,王中軍所持有的公司股份累計質押股份,占截至2018年3月31日華誼兄弟總股本的19.86%,王中磊所持有的華誼股份累計質押,占總股本的5.15%。

公開信息顯示,此前,王中軍、王中磊兄弟二人共持有華誼兄弟26.89%的股份,此番質押完成後,二人分别隻留有2.21%、1.04%。6月11日,華誼兄弟報收6.85元/股,跌幅3.25%。

“質押幾乎全部股票,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自然是現金緊張”,一位影視行業從業人士告訴記者,原因或許更複雜,“大家的猜測無外乎三點,第一保留薪火,考慮長期發展;第二跑路玩完;第三要另投新項目”。不論真實原因如何,華誼兄弟身處“危險邊緣”已是事實,“華誼股價幾度下跌,距離平倉線肯定不遠了。”前述人士說道。

2014年,華誼兄弟的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業務營收同比均大幅下滑,當年大熱的粉絲電影、話題導演,都與華誼無關。也正是在中國電影最火熱的這一年,華誼正式實施“去電影化”策略,在傳統影視業務之外,拓展互聯網娛樂和實景娛樂業務,試圖打造迪士尼式的IP主題電影城。

3年後,這一策略間接導緻了華誼股價滑鐵盧式的墜落,從高位800億下墜到300億人民币左右。2017年下半年,憑借《芳華》《前任3》幾部爆款電影,華誼兄弟短暫“回血”,但尚未走出低谷,便掉進了新的旋渦。

5月,在影片《手機2》宣布開機的同時,陳年舊事被“昔日兄弟”崔永元揪出。截至6月11日,華誼兄弟的市值從《手機2》事發時的239.99億元,一路跌落至190.05億元,蒸發近50億人民币。

6月11日中午,華誼兄弟正式回應股權質押一事,“股權質押不是抛售股份,更不代表不看好華誼未來,也不會影響華誼兄弟的正常經營”,據回應表述,這些股權質押的資金用途主要是用于項目投資及股權投資。

但據另一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早在此次事件爆發之前,華誼的賬面資金就已經開始緊張,“整體銀根就很緊張,影視市場上沒有什麼錢,民企貸款具有先天弱勢,再加上華誼業績很一般,沒有抵押的話很難貸款。”

電影龍頭沒有兄弟

風光無限的2015年已過去三載,昔日,華誼兄弟穩坐中國A股市場影視公司第一股,其市值已從高位超過800億人民币,下跌至今日不足200億人民币。

資本市場對影業行業的重刀監管自是直接原因,但對華誼兄弟而言,自身發展策略上的失誤,才是步步行至“危險邊緣”的原因。2009年,華誼上市,彼時,王中軍曾對高管們明确表示,華誼兄弟勢要“去電影化”,即不再以電影業務作為主要收入來源。

靠電影起家的華誼最了解行業弊端,從業多年的王中軍也明白,在工業化體系尚未建立的中國,電影産品具有很強的不确定性,無法保證營收的穩步增長。

2014年,華誼的“去電影化”策略正式落實,将其傳統的影視+藝人經紀業務模式分為三大闆塊:影視娛樂闆塊、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闆塊和互聯網娛樂闆塊。

2014年,中國電影行業全年票房實現294億人民币,同比增長35.78%,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占據了國産片票房市場份額58%的五大民營電影公司,光線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19%,博納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15%,剛剛成立兩年的樂視影業市場占有率也從此前的8%上升到11%。

這是一道分水嶺,自此,華誼兄弟喪失了電影業務龍頭地位。在2012和2013年,華誼兄弟在電影發行領域的份額占到10%12.5%,遠超光線、博納等公司,但2014年,華誼兄弟直接下跌至第八位,市場份額僅剩2%。

2015年到2016年的情況更為糟糕,當年上映的多部影片,諸如《老炮兒》《紐約紐約》《靈偶契約》《奔愛》等作品,除了馮小剛的《老炮兒》,其他作品全線賠本。

同時,因為挖角前萬達文化産業集團副總裁葉甯,華誼與萬達就此結怨。萬達曆史上最成功影片之一是《鬼吹燈之尋龍訣》,其主要操盤手即是葉甯。同時,由萬達控股,聯合大地、金逸、橫店等院線組建的五洲電影公司也在葉甯麾下,對萬達而言,說葉甯是萬達電影業務的心髒也不為過。

2016年2月,葉甯辭去了萬達相關職務,不足一月,便宣布擔任華誼兄弟副總裁、華誼兄弟影業總經理職務。這一業内恩怨,在馮小剛導演的《我不是潘金蓮》上映時,由馮小剛和王思聰親自出面,公開互怼,公之于衆,矛盾進一步升級。

那曾是華誼最危難的時刻。在全國市場份額第一的萬達院線面前,依賴電影業務收入的華誼在當年遭到了萬達的排片排擠,《我不是潘金蓮》在全國其他院線平均排片40%以上的情況下,萬達僅給出了10.9%的排片率,同樣由華誼出品的影片《陸垚知馬俐》也遇到此情況。

同一時期,華誼出品的《搖滾藏獒》、《羅曼蒂克消亡史》等幾部作品投資不菲,卻票房撲街。最終,2016年成為華誼電影業務最不堪的一年,其全年影片票房僅達18.1億人民币,同比下跌了62.5%。

在不少業内人士看來,在其他老牌電影公司平均擁有2到3位簽約導演,且不斷有導演儲備補給的前提下,華誼手中僅握馮小剛一張王牌,很有可能就此一蹶不振。

資本市場也無“兄弟”

樹敵院線龍頭萬達、簽約導演僅有馮小剛一人的華誼,電影業務已無兄弟。此情此景之下,購并投資在過去數年間成了華誼兄弟的“靈丹妙藥”。

據華誼官方表述,購并投資策略圍繞其三個發展戰略進行,以和電影業務相關、具備聯動空間為核心原則,最終,要能完善電影業務矩陣,尋找業績新的增長點,也以此平滑電影業務的業績波動風險。

截至2017年報告期内,華誼控股公司和參股公司達到了110家,這一數字在2009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為1家、45家和58家,購并投資成為華誼上市之後的主要發展方式。

最早一筆賺錢的投資可以追溯到2013年。當移動遊戲尚在風口期,華誼兄弟以6.72億人民币收購了淨資産僅為4247萬元的銀漢科技,獲得50.88%的股權。這筆收購因附帶困難不小的業績對賭協議,被廣受質疑。

最終,市場行情超出了業内預期,2015年,銀漢科技年收入達到了2.47億人民币,遠遠超過對賭協議中的6100萬人民币。

轉折在2016年發生,銀漢科技在這一年的收入急轉直下,僅完成業績對賭協議的63.5%,這一年也是網易和騰訊持續蠶食國内手遊市場的關鍵年。在寡頭效應既定的行情下,華誼兄弟果斷抛售了銀漢科技的股份,由華誼的投資方之一、遊戲行業寡頭騰訊接盤。

同樣的戲碼,在華誼投資的掌趣科技也複刻上演。2016年下半年,華誼先後兩次減持掌趣科技的股份套現,也為電影業績巨虧的2016年總營收帶來一定平衡。從2013年5月至2017年12月,華誼兄弟統共抛售掌趣科技股票22次,最終清倉,共計套現約25億元。這筆交易,華誼用1.49億元的投資換來25億元的套現。

如果說對遊戲公司的收購和套現,好似頻換提款機的一本萬利遊戲,那麼,華誼的另一些操作則實為刀口上舔血。

2015年10月,華誼兄弟發布重大資産收購計劃,以7.56億元收購浙江東陽浩瀚影視娛樂有限公司70%的股權。此次收購所涉及藝人包括李晨、馮紹峰、楊穎、鄭凱、杜淳、陳赫在内6人。這是典型的空殼收購,實際上,直到華誼發布收購公告時,東陽浩瀚這家公司剛剛成立兩天。

這些“跑男團”明星和華誼簽署對賭協議:承諾到2015年年底,至少完成9000萬元的淨利潤,未來4年,每年遞增15%,5年累計為6.06億。按此協議,就算明星們完成對賭,扣除掉30%的少數股東損益後,華誼的這次并購仍虧損3.32億元。

同樣憑借一紙對賭協議,華誼以高溢價收購了東陽美拉傳媒。2015年11月,華誼兄弟宣布以10.5億人民币的股權轉讓價款,收購該公司股東馮小剛和陸國強持有的70%股權。

對這一系列操作,華誼美其名曰将以此鎖定明星資源和導演創作資源,但實際上,明星們完成5年對賭後,大可抽身退出自立門戶。靠這種收購,真的能長期鎖定明星和導演資源嗎?在長江商學院教授、副院長薛雲奎看來,以高溢價方式收購僅成立幾天的公司,并将所支付的溢價列為商譽資産,這并不符合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也有悖商譽會計的國際慣例或中國準則,華誼兄弟此舉可謂肆意妄為。

實際上,在資本市場“刀尖舔血”,或許是華誼兄弟在主營的電影業務乏力之下,不得已而為之的求生手段。随着商譽危害輿論的持續發酵,華誼兄弟的每一步險棋都被置于公衆的注視之下。

據薛雲奎表述,華誼的資金周轉率從2008年的0.74次下降為2016年的0.18次,現金流堪憂。從華誼兄弟的利潤表可知,其銷售收入從上市前的4.09億至2016年的35.03億,增長了8.56倍,平均複合增長率為30.78%。

然而,根據資産負債表,華誼的資産規模從上市前的5.55億增長至2016年的198.53億,增長了35.76倍,平均複合增長率高達56.38%,資産規模增長要遠超過銷售收入增長,華誼的經營管理問題就此突顯。

王氏兄弟質押幾乎全部股票的消息爆出後,一位影視行業從業人士告訴記者,不論真實原因是什麼,華誼兄弟身處“危險邊緣”已是事實,“華誼股價幾度下跌,距離平倉線肯定不遠了。”前述人士說道。

最後一根稻草?

從2017年開始,影視行業已經開始感受資本的寒意。大多數财務資本退出了影視項目投資,二級市場與影視文化相關的公司股價一片低迷。即便是電影項目火爆的博納影業,也不能說服監管層對其信任,博納在A股的IPO之路接連受阻,最終極有可能轉戰港股。失去電影業務陣地,在二級市場遭受重挫的華誼也曾嘗試着講述“迪士尼”的故事。華誼率行業之先,開始嘗試實景娛樂業務,該業務在2016和2017年的收入分别達到2.56億和2.58億元,以電影作品品牌授權和馮小剛電影公社的運營收入為主。

“迪士尼之所以能在樂園業務上有巨大的回報,根本原因在于它在影視内容上的積累,包括盧卡斯影業、漫威影業、皮克斯在内的多個IP生産方。”一位電影公司實景娛樂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最早介入實景娛樂的華誼目前在IP儲備上正面臨着一些問題:僅靠馮小剛一人很難撐起接下來在全國即将開業的多個電影小鎮、電影世界項目等,獨木難支。

除了數量問題,華誼旗下IP的品牌價值能否與迪士尼匹敵也是關鍵。

最終,一切問題又回歸到了華誼曾經的主營業務——電影,作為華誼最重要的資産,馮小剛的新電影《手機2》正面臨着不小的阻礙,崔永元事件的餘波仍未平息。作為利益相關方,華誼兄弟在事發後即迎來一個跌停闆。截至6月11日,華誼兄弟的市值已從崔永元發聲時的239.99億元,跌落至190.05億元,蒸發近50億人民币。

至此,華誼所面臨的商譽危險也提前一步擺到了公衆面前。對于這一問題,華誼兄弟董秘高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商譽并不意味着絕對的風險,公司與并購企業并非簡單的資本關聯,而是建立在資源共享、業務協同基礎上的孵化共生。

“截至2018年一季度,華誼兄弟商譽占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淨資産的比例為30.75%,在傳媒行業處于中等水平。”高輝解釋。但事實上,華誼收購“跑男團”的東陽浩瀚這種成立隻有幾天的公司,并無可對标企業有類似收購操作。

6月11日,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發布緻全體股東的一封信,回應崔永元、股權質押等一系列事宜。信中,王中軍強調,此番股權質押是合法合規的常見籌資方式之一,融得資金主要用于項目投資及股權投資,并不“突然”。

據記者翻看華誼兄弟既往公告,王中軍和王中磊兄弟二人确實曾多次進行股權質押。其中,王中軍在2018年4月3日、11日,分别質押其所持股份比例的0.9%、3.68%,3月19日、22日、26日質押其所持股份比例的4.39%、1.87%和2.61%。類似情況确如王中軍所言,在過去多年間多次發生。

實際上,二人所持有的公司股份累計被質押的數額一直很高,占其持有的總股本比例一直處于較高的比例,因此确無“突然”一說。

對這種長期大比例質押的正确解讀,應該是:華誼相當缺錢,且缺錢很久了。

信中,王中軍還表示,2014年以來,他和王中磊不僅沒有減持過公司股份,而且累計增持股票金額合計約6.4億元。據中國證券網報道,2015年11月和2016年5月,王中軍共斥資5.69億人民币增持華誼兄弟股票,印證了王中軍的這一說法。

想要不被外界誤讀,王氏兄弟也許可以調整一下面向公衆的回應方式。“不買股票沒法活”、“套現是給自己的紅包”、“未來賣不賣股票是自己的自由,不會作承諾”。幾年前,王氏兄弟在回應套現質疑時,曾這般回應。

另一方面,華誼的“去電影化”策略能否走通也至關重要。中國從事電影行業的企業家,幾乎都有一個東方迪士尼的夢想。除了華誼,光線傳媒、博納影業、長城影視、和樂視厘清關系的樂創文娛也都在着手影視城相關項目。2018年,文化部與旅遊部合并,這讓業内普遍認為,文旅融合是大趨所趨。

高輝透露,馮小剛電影公社2017年營業收入7.85億元,營業利潤1.12億元,淨利潤8284.17萬元。對此,華誼認為馮小剛創造和轉化IP的能力和價值已得到印證。另一方面,不可回避的是,電影公社總投資高達55億元,目前還負債24.23億元。

截至2017年底,華誼兄弟累計簽約相關影視城項目18個,包括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蘇州)、華誼兄弟長沙電影小鎮、華誼兄弟南京電影小鎮和建業華誼兄弟電影小鎮(鄭州)等。

長期缺錢的華誼,等得了影視城的造血嗎?崔永元的“纏鬥”,會否成為壓倒華誼的最後一根稻草?這些問題,還取決于政策對行業的監管走向,華誼會否成為監管重刀之下的“犧牲品”仍未可知,故事還在繼續。

來源:AI财經社(微信公衆号:aicjnews)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