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伍漢持一門五傑

伍漢持一門五傑

時間:2024-10-23 07:03:30

文/張金超

1913年伍智梅(左三)與家人合影,右二為其父伍漢持,左二為其母李佩珍。在中國近代史上,許多仁人志士為了革命事業毀家纾難,其後人又秉承遺志,繼往開來。伍漢持家族即為典型一例。伍氏及其子女在醫學、婦女、市政、音樂、外交等領域均取得了非凡成就。

2009年7月某日,筆者陪同伍漢持的後裔前往位于廣州市東風中路的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尋找伍漢持墓,拜祭先烈。衆人幾經周折,總算在腫瘤醫院内一偏僻處找到。盡管伍漢持墓已被列入廣州市登記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墓地上野草叢生,破敗不堪,着實令人唏噓不已。

伍漢持,廣東台山人,1872年生,1895年在佛山英國惠斯禮會的西醫院習醫,受業于大醫士晏惠林、安德生。1898年畢業後,先後在開平單水口及香港油麻地行醫。他與鄭貫公、史古愚、崔通約等結識,漸萌革命之志。1903年,與譚民三、蕭敬宗等組織油麻地中國基督教會分會,被舉為會長,并創立華英學堂,附設體育會,親授兵式體操。1906年,遷居廣州舊倉巷,創立圖強醫學堂,兼辦贈醫事業。同年9月,考入廣東法政學堂,專習政治經濟科。次年,劉思複謀炸廣東水師提督李準,配制炸彈時失慎受傷,伍漢持極力加以掩護,為其治傷,因而被捕,旋獲保釋。1909年從法政學堂畢業。1911年4月27日黃花崗起義失敗後,舉家避往香港。嗣與莫紀彭、林君複等運動香山(今中山)陸軍反正,光複香山前山,率隊趨順德,逼近省垣。時廣州已光複,遂率軍駐省城,籌備北伐。因南北議和而止,被任為都督府醫務部長兼任北伐軍醫官。1913年,當選為衆議院議員,反對袁世凱大借款。宋教仁被刺殺後,力主法律解決,列舉袁世凱罪行,依據《臨時約法》提案彈劾,促袁退位,為袁忌恨。1913年8月1日,赴天津為友人醫病途中被捕。19日,在距天津20裡外的韓家墅軍營遇害。

伍漢持生有一女三男,女兒伍智梅,兒子伍伯良、伍伯就、伍伯勝。伍智梅(1897—1956):早年畢業于廣州夏葛醫科大學,後赴芝加哥大學醫學院深造。1918年加入國民黨。次年在廣州組織廣東女界聯合會,發動婦女向非常國會及廣東省議會要求婦女參政及男女教育平等。1921年2月,為廣州婦女代表向陳炯明請願,要求男女同校。據1924年6月24日出版的《中國共産黨婦女部關于中國婦女運動的報告》中記載:

女界聯合會,原為廣東婦女運動中有力的組織,先因要求女子參政而成立,後參加五四愛國運動。發起人伍智梅女士,伊是廣東市政廳市參事之一,又是宗教徒,但不太迷信。其發起宗旨有四大要點:1、聯絡女界,起〔啟〕發其思想,喚醒其自覺;2、提倡女子職業,使女子有經濟獨立能力,而後引導其參加社會革命事業;3、鼓吹強迫教育,并多立各種專門大學,使女子得有充分知識能力,得服務于社會,庶不至常倚懶[賴]男子,方得有[與]男子有同等地位;4、注重私人道德,自重人格,使不受一切無理束縛與壓制。

1924年後,曆任國民黨廣州市黨部候補委員兼婦女部部長、候補執監委員、廣東省黨部執委等。曾為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伍漢持紀念醫院等的籌建,多次赴美洲向華僑募捐。

據1929年12月3日《廣州民國日報》第5版《女聯會歡迎席上演說詞》一文稱:

智梅去國兩年,為廣州市市立中山圖書館籌款,及代表女界聯合會聯絡外國婦女,考查育嬰事宜,所過南北美洲,墨國米市加利等埠,每日皆甚忙碌……

另據1932年10月5日加拿大《大漢公報》第3版《伍智梅女士到埠》一文所載:

廣州市政府特派歐美考察公共衛生兼籌建伍漢持紀念醫院護士學校捐款專員伍智梅女士,于昨日上午八時,由美國舍路前來雲埠,抵步時,有伍善予、伍炳良……等,備車在碼頭迎接上埠。查伍漢持醫院,為伍女士所主持,于十九路軍在淞滬抗日時,其職員除努力募捐、接濟軍需外,複派出救生看護隊,赴前敵服務。乃者國難未已,需要護士人才正殷,伍女士于奉派考察共衆衛生之餘,孜孜以附設護士學校,培植專才是務,料熱心公益同胞,當樂助其成也。

抗日戰争時期,任中國婦女慰勞抗戰将士總會廣東分會常務理事、戰時兒童保育會廣東分會常務理事,并創辦圖強助産學校、中華女子職業學校等。抗戰勝利後,曆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國民黨中央候補執委。

伍智梅對廣東的婦女解放工作貢獻很大,為了争取男女平等及婦女的經濟獨立、政治地位的提高,付出了很大辛勞。1949年後,宋慶齡、何香凝函電挽其留在大陸,但她執意經香港到台灣。1956年11月,在一次醫學界的大會上,死于演講台上。

伍伯良(1893—1965):早年畢業于北洋海軍醫學校。後赴法國、德國留學,分别獲裡昂醫科大學、柏林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曾任這兩所大學醫院的婦産科醫生。回國後,曆任中央陸軍軍醫學校廣東分校教授、國立中山大學醫學院教授、廣州市醫師公會常務董事。1922年伍廷芳、陳炯明、胡漢民等人聯合撰文,介紹伍氏:

伍伯良醫生為漢持先生哲嗣,少性聰明,覃心學術而佐漢持先生辦理醫院、赤十字會各事,成績斐然。嗣複畢業于北洋醫學校,學曆更優,經驗尤富,現回粵充舊倉巷伍漢持紀念醫院(院)長、圖強醫學校校長,本其所學以應社會之需要。廷芳等知(之)有素,特著數言以為介紹,俾求醫者知所問津焉。(《與伍廷芳等介紹伍伯良醫生啟事》《陳炯明集》,下,增訂本,第521頁,段雲章、倪俊明編,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年。)

1929年9月至1931年8月,任廣州市政委員會社會局局長。任職期間,對廣州社會風俗的改良貢獻很大。後任廣州城西方便醫院主席、廣東省參議院議員、廣州市圖強醫院院長、廣州市伍漢持紀念醫院院長和廣州市私立圖強高級助産職業學校校長等。

伍伯就(1912—1974):歌唱家,聲樂教育家。1932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師從俄籍蘇石林教授主修聲樂。1938年,畢業于香港阿蘇菲夫聲樂專科學校。1942年,畢業于廣州複旦大學。曾任香港培道女子中學教師、重慶國立音樂院聲樂教授。1944年,應聘任教育部音樂委員會委員。伍伯就一生譜寫、歌唱了若幹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如抗戰期間發表于《南北風月刊》第1期上的《慰勞将士歌》中寫到:

起來了,起來了,我們四萬五千萬的民衆,怒吼了,怒吼了,我們保衛着國土的弟兄,看,我們的空軍翺翔,倭敵的鐵鳥跌落在海洋;聽,我們的大炮怒放,倭敵的軍艦逃遁又負傷。中華民族,發揚偉力與榮光——殺敵的責任,我們大家一樣,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誓拼熱血頭胪,誓拼熱血頭胪,取得民族自由解放。

此外,伍伯就曾演唱一首《歌八百壯士》,風靡一時,廣為傳唱,影響很大,歌詞為: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甯願死,不退讓,甯願死,不投降,我們的國旗在重圍中飄蕩,飄蕩、飄蕩,八百壯士,一條心,十萬強敵不改當,我們的行動偉烈,我們的氣節豪壯,同胞們起來,同胞們起來!趕快趕快上戰場,拿八百壯士做榜樣,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不會亡,不會亡,不會亡。

1946年,伍伯就赴意大利深造,1948年,畢業于羅馬國立聖賽琪莉亞音樂學院。曾随著名歌唱家吉利赴意大利各地演唱、講學二百餘次,有論稱其“盡得美聲發聲法的不傳之秘”。1954年,參加在羅馬阿根廷大劇院舉行的“20世紀音樂作品演唱會”,任首席男高音。1962年,獲羅馬世界藝術學院頒發的榮譽音樂博士學位。

伍漢持另有一兒子伍伯勝,生卒年不詳,早年曾留學美國,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歸國後曾任外交部秘書。1931年8月任廣州市政府參事,後調回外交部,任駐滬辦事處處長。1947年9月任外交部駐新加坡總領事館領事。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