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紅果和農家樂

紅果和農家樂

時間:2024-10-22 11:22:23

葉赫鎮具有滿族特色的牌樓“大家的緻富勁頭有多足呢?這麼說吧,正月初十其他村還在搓麻将熱鬧過年的時候,我們就上山剪枝去了。”李耀明一邊望着山上的果樹一邊對記者說。

49歲的李耀明是永和村村民,家裡種了800棵果樹。

永和村地處四平市葉赫鎮南兩公裡,是擁有2780人口的大山村,兩面靠山,綠水環繞,有着豐富的山地資源,6個自然屯,耕地面積570公頃,林地面積1200公頃。這些年來,永和村因地制宜,憑借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特有的民族風情,大力發展林果業和農家樂,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名村。

紅果采摘迎來緻富風

永和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逐步發展林果業,李耀明便加入到浩浩蕩蕩的果農隊伍中。但那時,如種玉米、水稻的農民一樣,李耀明種果樹是為了過上溫飽的日子,遠沒有想過手中的蘋果和梨能發家緻富。永和村兩面靠山,大規模鏟平山地不大現實,村民根據自然資源的特點,選擇了林果業。每到秋收時節,村民用自家手扶拖拉機或小型農用車,将水果拉到5公裡外的葉赫鎮裡去賣,價格始終徘徊在三四毛錢之間。

轉眼間到了2008年,四平市首屆葉赫紅果采摘節成功舉辦。依托當地的積極宣傳,葉赫鎮永和村風景秀麗、盛産水果的消息在東北各大城市不胫而走。而此時收入逐漸提高,紛紛購置轎車的城市居民興起了自駕遊,他們也把目光投向了永和村。這裡是葉赫滿族村,有着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這裡漫山遍野皆果樹,來一趟可以順便摘些水果帶回家;這裡遠離污染,空氣清新又自然;這裡看不見水泥森林,遍地都是泥土和野草的香味兒……城裡人仿佛來到了世外桃源,永和村的發展迎來了新機遇。

2009年以來,葉赫鎮黨委政府探索新路子,經過多次外出考察學習,結合永和村當地自然資源情況,決定利用林地資源開發林果業。永和村在原有果樹協會的基礎上成立了興民林果專業合作社,由村支部書記擔任理事長,形成村黨支部+合作社+社員的發展模式。

今年45歲的田亞波是村委會班子成員,也是合作社帶頭人之一,在當地有着很高的威望。“頭腦比較活”的他常年做水果生意,與沿海城市的好幾家果品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他的運作下,被村民稱為“小紅果123”的本地産小蘋果“金紅”遠銷泰國、緬甸等東南亞市場。“據說我們的小蘋果在泰國特别受歡迎,一來因為個頭小,适合累成‘小山’,作為進行傳統習俗儀式時的供奉品;二來那邊家裡孩子多,一人一個比較好分。不像大紅富士,給孩子們吃還需要先拿到切一下,比較麻煩。”

目前,永和村栽種果樹面積已增加到4000餘畝。除已産生經濟效益的金紅蘋果外,合作社引進的新品紅、文冠果等優良新品種也已進入結果階段。為了更大限度地提高産量,增加農民收入,合作社又為村民提供果樹專用肥、果樹農藥以及農業生産資料,直接從産地、廠家進貨,減少中間環節,有效地保證肥、藥等農資的質量問題,降低了農業生産資料的價格。在良好的市場效益面前,村民對合作社有了更大信心。

越來越多慕名而來的遊客,讓田亞波發現在當地大力發展自駕遊可以為村民及遊客帶來雙赢的效果:村民因為遊客自行采摘并帶走水果省掉了采摘和運輸需要人力物力成本,且有些市場價2元一斤的水果,加入了實地采摘等環節後,價格一躍而上至7元。而“不差錢”的遊客還能充分體驗到城市生活無法給予的鄉村文化,同時又嘗到了最新鮮的水果,吃着放心。截止今年,永和村已連續8年成功舉辦葉赫紅果采摘節。“去年那一屆,政府幫我們積極宣傳推廣,一次就拉來5個大客車的遊客,将近300人。”當時的盛況,田亞波至今曆曆在目。永和村的紅果采摘節為了更好地将水果銷售出去,2016年在吉林省民委的大力支持下,永和村引進220萬元資金建起水果集散中心,配備了水果分選設備。在這裡,村民送來的水果按照一定标準以高、中、低三個品級分揀裝入紙箱内。如此一來,永和村水果的商品屬性進一步提升,前來采購的果品公司就不能按照過去的散裝價買入了。“果品公司也特别希望我們可以給他們比價完整統一品級的水果。因為他們也能省去後續分揀的過程,最大限度地保證出口海外的水果保持新鮮度。”

除了結在樹上的水果,樹下的林地資源也被充分地利用了起來。近年來,村民在果樹林下散養當地笨雞、栽培黑地瓜、黑花生、寒地大櫻桃、龍葵等營養價值高且市場反響良好的經濟作物,以進一步提高經濟收入。目前,僅林果業一項,村民的平均收入已增加4000元。

舌尖上的農家樂

“外地遊客來到永和村體驗農村生活,不能止于單純的紅果采摘,我們還要讓他們吃得好,玩得好,睡得好。”村民田亞力對記者說。

今年45歲的田亞力經營農家樂已有10年。他的農家樂與當地的紅果采摘密不可分。2008年四平市鐵東區成功舉辦葉赫紅果采摘節之後,永和村的林果基地被更多的人所知曉,前來采摘紅果的遊客更多了。細心的村民和村幹部發現,這些遊客摘完果子之後無處吃飯,隻能回到鎮裡解決。有些遊客臨走前還抱怨兩句:如果有吃飯的地兒就好了,最好是能再住兩天。于是村委會召集村民開會,商讨解決辦法。他們很快取得了一緻結論:依托村裡現有的條件,完全有能力辦自己的農家樂。于是,田亞力成為永和村開辦農家樂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令人興奮的是,田亞力的“葉赫人家”第一年便大獲成功。遊客來到永和村摘完紅果,很自然地到“葉赫人家”填飽饑腸辘辘的肚子。飯桌上美食極為普通,都是平日裡最常見的食物:玉米、糯米、小米粥、山菜、笨雞、笨雞蛋,炒蘑菇等。這些普普通通的農家食物保留了最純粹、最原始的味道,符合遊客所向往的兒時味蕾的記憶。

2010年以來,永和村農家樂項目有序鋪開,目前已有10家正式營業。僅田亞力一家,每年的遊客就多達1600餘人,其中不乏很多回頭客。中國人祖上三代大部分都是農民,即便現在很多人住在城裡,但内心深處還是保留着對鄉村生活的渴望。他們坐在火炕上暖身子,吃大鍋炖的大鵝,再嘗一口酸菜,鄉愁也就跟着來了。

經過幾年的發展,永和村的紅果采摘和農家樂餐飲文化有機結合,形成極具地域特色的旅遊品牌。農家樂激發了遊客的體驗欲望,促使其願意花時間、花精力參與到農家活動中來,來了有看頭,回去後有回味,講得出故事,引得出鄉愁。而連續8年舉辦的葉赫紅果采摘節,也帶動了農家樂的發展。以采摘帶動旅遊,以旅遊帶動農家樂餐飲服務,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下一步,我打算再投資10幾萬元搞擴建,多修幾個火炕……”田亞力高興地向記者介紹自己的打算。

旨在完善永和村旅遊基礎設施的葉赫人家農家樂旅遊服務管理中心改造項目,眼下已經接近完工。這是一個連接村民和遊客的平台,位于果樹園區的入口處。過去,因為沒有向導,自駕遊遊客來到村裡往往比較迷茫,在果園區采摘紅果後不知找誰付錢,或者拿着農家樂的名片找不到地方。今年上半年,服務中心将正式運行。屆時,遊客先在服務中心登記,跟随引導員進入園區采摘,收獲的水果再由服務中心統一結算。同時,服務中心還将為遊客聯系農家樂,免去自行尋找的麻煩。如此一來,永和村的旅遊産業将真正實現一條龍服務。

可以想象,當紅果熟了的時候,永和村将會是怎樣熱鬧的一番景象。

(責編梁黎)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