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民族團結之花 綻放在龍江大地

民族團結之花 綻放在龍江大地

時間:2024-10-22 08:22:00

黑龍江省是多民族雜散居的邊疆省份。全省現有少數民族成分54個,少數民族常駐人口137萬。滿、朝鮮、回、蒙古、達斡爾、錫伯、柯爾克孜、鄂溫克、鄂倫春和赫哲等10個世居少數民族與其他各民族一道,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和諧共存,共同創造了絢麗多彩的龍江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各族幹部群衆同心同德,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民族團結之花處處盛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良好局面。

突出創建工作定位建立健全創建工作長效機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精準聚焦“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目标任務,以創建為抓手,唱響民族團結進步主旋律。成立由宣傳、統戰、民委等部門組成的省、市、縣三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領導小組,明确職責任務,健全工作機制,全省上下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創建辦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在實踐中,針對不同領域、不同行業分别制定創建實施方案,分類推進創建向縱深發展,創建逐漸成為各行各業、社會各個層面的自覺行動。

創新方式載體豐富共創共建的社會氛圍。始終把創建工作作為民族工作的主線,借助民族團結進步宣傳周、宣傳月,舉辦民族政策法規、民族理論知識競賽,印發各種宣傳畫報、宣傳單,發表專題文章,印發創建示範單位事迹彙編,舉辦“中華民族一家親”赴民族地區慰問演出活動等,通過多種形式廣泛進行民族團結宣傳教育。

為擴大創建範圍,維護邊疆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在創建“六進”基礎上,省民委與省公安邊防總隊聯合開展愛民固邊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把深化愛民固邊戰略促進邊疆地區民族團結進步作為全省興邊富民行動的“子工程”,納入各級民族工作部門和公安邊防部隊各級黨委重要議事日程。通過聯創聯建、聯檢聯評、聯合表彰等方式,大力開展創建,對促進民族團結、維護邊疆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注重典型引領作用形成“争先創優”的創建工作格局。更加注重從少數民族群衆和基層中培樹典型,更加注重發揮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通過多年來的宣傳引導,全省上下形成了各地區、各行業“争先創優”的良好氛圍,湧現出齊齊哈爾市梅裡斯達斡爾族區、黑河市愛輝區、佳木斯市同江市、哈爾濱市南崗區滿族小學校、牡丹江市海林市民政局等一批全國和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牡丹江市率先提出在散雜居地區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的口号,始終把典型培樹作為創建工作的重要切入點,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典型秦桂芝為原型,創作了《讓我叫您一聲秦媽媽》微文學音頻作品,打造了“秦桂芝工作室”和“古麗民族團結基金”等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品牌。舉辦“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民族團結龍江行”宣傳報道活動,深入全省10餘家單位進行實地采訪,集中報道我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典型事迹,展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顯著成就和良好精神風貌。5年來,考核命名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130個、标兵單位18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5個、愛民固邊暨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邊防派出所40個;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16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6個;榮獲省政府表彰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120個、模範個人119名;榮獲國務院表彰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15個、模範個人20名,實現了活動更廣泛、載體更豐富、措施更具體、效果更顯著的創建目标。

創建工作推動了民族政策法規的貫徹落實。形成《黑龍江省實施<中華民族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辦法》《黑龍江省城市民族工作條例》《黑龍江省民族鄉條例》《黑龍江省民族教育條例》及自治地方單行條例在内的多層次的民族法律體系。結合“七五普法”,不斷加強民族法律法規、民族政策宣傳教育。省委統戰部、省人大、省民委等相關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定期深入民族地區對民族法律法規政策執行情況進行實地監督檢查,跟蹤問題整改情況。

創建工作促進了民族地區經濟實力持續增長。牢牢把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建設美麗中國的基本要求,以落實好興邊富民行動、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和少數民族事業“三個專項規劃”為抓手,在重大專項規劃項目建設上重點

考慮民族地區基礎設施現狀,在重大基礎工程謀劃上給予民族地區重點傾斜。抓住國家民委命名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有利機遇,加快少數民族特色村鎮保護與發展,啟動少數民族特色村鎮示範廊帶建設工程,打造三江沿岸赫哲族特色村鎮示範帶、界江沿岸少數民族特色村鎮示範帶和嫩江沿岸人口較少民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柯爾克孜族)特色村鎮示範帶。依托特色村寨建設,大力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旅遊産業,打造民族鄉村經濟發展新亮點,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呈現良好勢頭,群衆生産生活面貌得到明顯改善。

創建工作帶動了民族地區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全省已建成市級少數民族文化館11個、少數民族專題博物館11個、專業民族歌舞團2個。在全省優先發展民族鄉鎮文化設施建設,達到63個民族鄉全覆蓋,民族地區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得到較大提高。少數民族教育水平實現穩步提升,已經形成多渠道培養、多元化發展、全方位提高的民族教育教學格局和教育體系。按照國家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标準要求,加強民族地區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基本滿足了各族群衆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創建工作提升了城市民族工作的整體水平。健全完善城市民族工作機制體制,提高各族群衆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積極開展各類共創共建活動,搭建社區民族工作平台,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營造各族群衆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和諧環境。建立以鄉鎮(街道)、社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為依托的網格化管理模式,廣泛開展“結對子”“手拉手”“心連心”“一家親”等民族幫扶聯誼交流活動,架起各民族溝通的橋梁。加強和改進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健全完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流出地流入地對接機制。廣泛開展群衆性互動交流,建立健全與少數民族代表人士和知識分子溝通聯系機制。積極發揮各地少數民族群衆服務站作用,舉辦針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法治宣傳和語言文化、勞動技能培訓,更好地促進各族群衆語言相通、情感相融。

(責編劉娴)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