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平平淡淡的日子 從從容容的真情

平平淡淡的日子 從從容容的真情

時間:2024-10-22 10:58:21

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大山深處,有個叫甕港的村莊。古老的甕南河穿寨而過,蜿蜒向東。自然古樸的吊腳木樓依山而建,散落在河兩岸的梯田裡,星羅棋布、錯落有緻,像是一朵朵破土的蘑菇。田坎外流水潺潺,夏日裡的白雲倒影在平靜的河面上,與群魚嬉戲,随波漂流;遠處,郁郁蔥蔥的林子和被林子包裹着的群山,在陽光之下,愈發深邃。

就在這樣一幅動人的自然畫卷裡,孕育着一朵美麗的民族團結之花——一個擁有漢、苗、侗、仫佬共4個民族的多民族家庭。這個家庭裡的人們彼此互敬互愛,和睦團結地過着每一個平淡而恬靜的日子。侯清書家的老照片良緣

談起這個家庭,還得從40年前說起。那時候,漢族青年楊正品風華正茂,一邊忙着掙工分,一邊期盼着愛情。和村裡的老輩人一樣,他常常在有月亮的夜晚到周圍的寨子裡遊訪。

從小生活在民族地區的楊正品,熟練掌握苗、仫佬等少數民族語言,會唱許多不同民族的情歌。有一天,他路過下司鎮的馬場村,聽到了一陣如流水般清脆的歌聲。楊正品深深地被這歌聲迷住,回來一打聽,才知道是侗族情歌。後來他常常邀着夥伴們去馬場村,一來二去,便認識了同年同月出生的侗族姑娘侯清書。

兩人相見恨晚,深深地被對方的才華吸引。楊正品常常在大隊收工後,跑去與侯清書對歌,學習侗歌、侗語。日子久了,他們的愛情愈加熾烈。1978年底,在雙方父母和親友們的共同祝福下,二人終于步入婚姻的殿堂。

侯清書是唯一從馬場嫁到甕港的侗族姑娘,語言不通,給了她很大的壓力。剛開始,她隻有呆在丈夫身邊,心裡才感到踏實。每次出工她都十分緊張,周圍的人不是漢族就是仫佬族,他們都說着她聽不懂的語言。與别人交流除了手勢就隻有微笑,因而常常被人誤會,有時甚至被取笑。除了語言,更讓她為難的是各種各樣不同的習俗,比如飯後立即洗碗、腌魚不能放重鹽、掃地必須灑水、不能唱侗歌繡侗繡等等。盡管如此,她毫無怨言,更無氣餒。别人把她看作傻子,她就像傻子一樣拼命地學;别人取笑她,她就跟别人一起哈哈大笑。在丈夫的鼓勵和幫助下,通過不斷地模仿和學習,一年後她就學會了漢語,知曉了習俗,并很快地融入家庭中。

不久之後,他們家和千千萬萬的農民家庭一樣迎來了“單幹”,即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楊正品、侯清書都是非常勤勞的人,包産到戶後,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小家經營得有聲有色,日子越過越好。1988年,他們拆掉了曆經200多年風雨的小木屋,在原來的地基上建起了五間兩進兩層的吊腳樓。農閑時,楊正品教孩子們唱漢族山歌,侯清書教侗族大歌,歡快的歌聲常常在庭院中回蕩。一家五口全家福家變

1995年4月,楊正品突然身感不适,卧床沒幾天,便溘然長逝。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一時間讓侯清書不知所措,感覺整個世界都要塌了。那時,他們的長女楊通美13歲,次女楊通碧9歲,小兒子楊通林才2歲,此外還有兩個年逾70歲的老人需要照顧。沉重的生活重擔就這樣全部壓在了這位普通婦女的肩上,讓她舉步維艱。

199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泥瓦工人吳朝江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侯清書一家人的命運。吳朝江,仫佬族人,1950年出生,比侯清書大4歲,為人實誠,身子骨健碩,幹活賣力,是個難得的好青年,隻因父母去世得早,家裡沒人照顧,因而尚未娶妻。在得到楊正品父母的同意後,吳朝江和侯清書走到了一起。吳朝江讓這個深陷困境的家庭起死回生,燃起了新的希望。他把全部的心血投入到了這個家,扛起了整個擔子,把侯清書和楊正品的子女當做自己的親生子女,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撫育着。

吳朝江和侯清書也沒有再生育。他們十多年如一日,相互依靠,共同面對着生活。

孝順

轉眼間子女們慢慢長大了,長女、次女依次出嫁。看着皺紋一天天爬上父母的額頭,楊通林心裡十分難受。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從小就是個懂事的孩子,邊上學邊幫家裡幹農活。每到農忙季節,他常常睡不好覺,總是擔心着家裡的父母。2009年的暑假,楊通林對父母說:“我不讀書了,我要去打工。”父母知道,這是孩子對他們的擔心,說什麼也不答應。

第二天,楊通林就偷偷跟着村裡的青年到廣東打工去了,但未滿18歲的他很難找到工作。好不容易進了一個玩具廠,工資低、環境差、上班時間長且常有夜班。同進廠的朋友們陸陸續續走了,但一想到年邁的父母,楊通林隻能咬着牙去堅持。為了多掙一點錢,他常常加班加點。有一次在生産過程中,由于身體透支、疲勞過度,左手不慎被卷入正在轉動的機器裡,造成了手掌粉碎性骨折。

楊通林并沒有因為失去一隻手而消沉,反而以更加積極的态度面對生活。他常常忍着身體的傷痛,堅定地對母親說:“不要擔心,失去的隻是左手而已,我的右手不是好好的嗎?我照樣能幹活,照樣能掙錢,一點都不比别人差。我們的生活一定會好起來的。”

2016年,楊通林那股銳意進取的幹勁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态度,打動了同在浙江打工的貴州福泉市鳳山鎮的苗族姑娘楊勝豔。兩人通過不斷地努力,得到雙方父母的認可,于當年底結婚。不久,他們的小女兒楊雨晗出生了。燦爛的笑容又重新回到了侯清書臉上,她笑着說:“我苦了大半輩子,但我的兒子很有福氣。給我找了這麼好的兒媳婦,又讓我抱了孫子,真是雙喜臨門。”

婚後,楊勝豔照顧孩子,楊通林在凱裡一家裝修公司上班。吳朝江和侯清書則打理着家裡的兩畝田地,還養了一些牲畜家禽,生活井然有序。遇到耕田、插秧、收谷子等農忙季節,楊通林常回家幫忙,家裡的農活從來沒有耽擱,有時候完成得比别人家的還好。

感恩

這兩年,通過村民民主評議和上級審批,侯清書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他們家的房子得到了翻修,家用電器逐件添加。侯清書笑着說:“感謝黨和政府。現在國家的政策真好,讓我們不愁吃不愁穿,生病住院還能報銷。這麼好的政策,我們不能坐等吃喝,趁現在我的腳還能走路,我要多幹點活多掙點錢,供孫輩們上學。再也不能讓孩子們受同樣的苦了!”

全家五口人有四個民族!楊通林說:我們家裡不僅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更有和睦團結的家庭氛圍。他還主動要求女兒的民族成分随妻子,定為苗族。

如今,兒媳楊勝豔喜懷二胎,不久侯清書這個多民族大家庭又要添丁增口。這不,一家人聚在一起品嘗着自家種植的李子果,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未來。(責編:增林)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