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敢為人先 追求卓越 打造對口援藏新模式

敢為人先 追求卓越 打造對口援藏新模式

時間:2024-10-22 08:12:59

2017年7月,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區的194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順利通過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脫貧摘帽”評估考核,貧困戶的年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2306元增長到2016年的4708元,增長104.14%,全部達到脫貧标準。2017年10月,國務院正式批複乃東區整區摘去貧困的“帽子”。

乃東區“脫貧摘帽”與湖北省武漢市長期的對口支援工作分不開。武漢市委市政府曆來高度重視援藏工作,各區黨委、區政府分管領導直接領導援藏工作,并成立了對口支援西藏工作領導小組,30餘個相關職能部門作為成員單位參與,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組織領導機制。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西藏工作的指示精神,發揚“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漢精神,武漢市援藏辦與武漢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隊經過深入調研,針對乃東區的實際情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标導向,探索并實施了“系統化精準援藏”的新模式。

謀劃全局制定“11335”系統化援藏計劃

面對新時期乃東區“脫貧摘帽”奔小康和提升城市功能、加強城市治理的新形勢,武漢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隊堅決執行湖北省、武漢市和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等各級黨委、政府關于援藏工作的要求,找準援藏的關鍵點和切入點,堅持立足當下、解決脫貧問題與着眼長遠、根植發展能力相結合,按照“以改革創新實現精準援藏,以精準援藏助力精準扶貧、促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思路,根據武漢市援藏辦的指導意見,通過充分調研,結合乃東區受援需求和武漢市資源優勢,提出了“11335”三年系統化精準援藏工作計劃:明确“一個主題”,即“改革+精準援藏”;貫穿“一條主線”,即“以改革為動力,踐行精準援藏,全力參與乃東脫貧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征程”;豐富“三大内涵”,即“經濟援藏、社會援藏、幹部人才援藏”;實施“三大策略”,即“引援藏資金,引社會資源,引治理機制”;發展“五大領域”,即“産業扶持、基礎教育、衛生醫療、創業就業、黨建文宣”。

立足當前精準援藏助力乃東精準扶貧

構建項目援藏扶貧的硬支撐。開發建設扶貧項目是惠民生、促脫貧的有力支撐。武漢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隊積極争取湖北省“十三五”援藏規劃項目支持,在2016年完成扶貧項目投資4667萬元。其中,直接投資2877萬餘元用于建設乃東區易地扶貧安置點,為乃東區以及山南市易地扶貧戶的安置作出了重要貢獻。

培育産業援藏扶貧的新動能。産業扶貧是促進農民增收、增強地方财力的根本出路。武漢市援藏辦和武漢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隊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引導企業積極參與扶貧。工作隊積極扶持村居經濟發展,培植脫貧增收新活力,先後投入社會援藏資金130餘萬元,用于支持澤當鎮結沙社區諾追建工企業擴大産能、索珠鄉索珠村藏藥材種植基地、頗章鄉格拉村齊烏崗巴派唐卡非遺工作室等項目建設。

密織醫療援藏扶貧的健康網。在武漢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隊中,醫療團隊是一大生力軍。由武漢市四家醫院的專家組成的醫療專家團,加上組團式醫療援藏人才,織就了武漢市醫療援藏扶貧的健康網。此外,武漢市援藏辦和武漢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隊還積極争取武漢協和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天津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專家到乃東進行巡診、義診,進行了小兒先心疾病、包蟲病、眼部疾病等疾病的專項篩查,為醫療援藏扶貧打下堅實基礎。

培育就業援藏扶貧的内生力。就業、創業扶貧是促進貧困戶增收的持久、有效的方式。武漢市采取了以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就業創業、銜接援建項目用工需求的方式來幫助乃東區的農牧民就近就業。2017年,武漢市援藏辦出資150萬元,與武漢商學院聯合辦學,為乃東區貧困農牧民提供了到武漢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的機會,先後分3批次、共安排了100名乃東貧困農牧民到武漢市學習職業技能。截至2017年5月,返回西藏的第一批20名學員中,已有過半貧困戶實現了就業或創業。

情系幹部結對幫扶的“窮親戚”。武漢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隊的8名援藏隊員共結對幫扶19戶“窮親戚”。一年來,向這1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捐助的現金、物資共折合人民币2萬餘元,并幫助19人實現就業或獲得公益崗位,組織了3批次、20餘名武漢市愛心人士到乃東獻愛心。

着眼長遠厚植乃東區可持續發展能力

“引資金”總量創新高,經濟援藏可圈可點。根據武漢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武漢市援藏辦積極會同武漢市委組織部、财政局、經信委等部門,加大與乃東區對接協調力度。在湖北省“十三五”援藏規劃項目中,安排援助乃東區的項目資金總量達1.9億元。其中,1.5億元由武漢市出資,規劃項目主要用于發展扶貧産業、教育衛生事業和加強村居基層組織建設。武漢市社會各界支持的規劃外援藏資金也不少于3000萬元,其中包含有武漢市财政增撥的1400萬元,用于支援乃東區“紅色引擎工程”基層村居建設。總量超過2億元的援藏資金,成為乃東區“十三五”期間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和扶貧增收産業的有力支撐。

“引資源”領域更寬廣,社會援藏碩果累累。在幫助乃東區提升治理能力、完善治理體系上,社會援藏的效果最為突出。在武漢市援藏辦的精心策劃和組織下,武漢乃東智庫成立,聘請了16名武漢各領域專家為乃東提供重大決策咨詢;注重提升乃東黨政幹部工作能力,3年内将派出60名科級幹部參加武漢市對口支援地區幹部專題培訓班;有針對性地引入國土規劃、城市建設、環境保護、旅遊發展、公共安全、農牧科技等領域的專業型幹部人才到乃東區各政府部門挂職,着力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在發展社會事業上,武漢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隊的社會援藏工作也成果豐碩。在教育領域,積極推動乃東中學與武漢市兩所優質初級中學建立“盟校”;在衛生領域,已經形成了組團式醫療援藏的新格局;在文化領域,組織乃東區民間藝術團赴武漢成功巡演38天、23場次,第一次走進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湖北大學等高校,譜寫了漢藏交流、民族團結的新篇章。

“引機制”改革顯成效,幹部人才援藏力促制度創新。武漢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隊發揚“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漢精神,既推動援藏工作自身改革,又謀劃崗位職責範圍内的機制創新。改革援建項目的管理模式,将第八批援建項目交由乃東區政府主導實施,工作隊主要在項目設計、工程監理、資金撥付等環節加強項目監管并引入項目後評估機制;改革援藏投資的收益分配機制,在援藏扶持的村居産業項目中,工作隊與相關項目主體簽署了明确的投資收益與貧困農牧民利益的挂鈎機制,改變了過去隻管投錢、不問收益、不管收益分配方式的粗放投資方式;改革教育衛生系統的激勵機制,采取增量改革的方式,分别投入200萬元和150萬元社會援藏資金用于設立教育系統績效獎勵機制、衛生系統的鄉鎮村居衛生院(室)績效考評機制,力争通過激勵機制激活教育衛生戰線的内生活力,留下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改革傳統的就業扶貧投入機制,投入100萬元“雙創扶貧”社會援藏資金,用于支持乃東群衆投身“雙創”,改變以往單一的“職業技能培訓+推薦就業崗位”的就業扶貧模式;改革招商合作機制,與武漢市相關部門協商一緻,讓乃東作為武漢市第14個城區參與武漢市對外招商活動,形成了“借船出海”的招商新機制。

(責編劉娴)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