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德吉”人家

“德吉”人家

時間:2024-10-22 10:55:21

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是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全縣有藏、漢、土、回、蒙古等28個民族,總人口23萬人。改革開放以來,由蒙古、土、漢、藏等4個民族成分組成的省學泰一家,就是團結和睦多民族家庭的代表。省學泰夫婦“德吉”,藏語即幸福之意。步入松山鎮德吉新村移民點,隻見一排排藏式新宅整齊劃一,硬化水泥路四通八達,幼兒園、學校、衛生院、金融點等布局合理,各類苗木綠意盎然,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處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2014年,省學泰一家從東坪鄉紮帳村搬遷到這裡。

今年68歲的蒙古族老人省學泰一早就在門口等着我們。放眼望去,整個庭院已經用透光度好的塑鋼封閉,月季、芍藥等花卉姹紫嫣紅。經過改造,他家還新建了兩間水沖式衛生間和幾間儲藏室,一輛嶄新的三輪拖拉機停放在後門口,院落收拾得格外利落。

“這有啥可看的,家家戶戶都一樣,趕快進屋喝口茶。”省學泰笑呵呵地說。帶我們院前院後參觀時,他的妻子李玉香正忙着為我們煮茶。

房間裡裝修一新、幹淨整潔,液晶電視、沙發等一應俱全。印有習近平總書記肖像的挂曆懸挂在客廳正面牆上,繡着梅、蘭、竹、菊等十字繡的挂件分布在客廳牆壁四周,牆上一角貼滿了孫女們在幼兒園獲得的獎狀,整個屋内顯得格外溫暖喜慶。

“想起老家的路就讓人發愁,這裡各方面确實都很方便。”老伴李玉香把茶杯擦拭了一遍又一遍,雙手端上了一碗碗熱騰騰的茯茶。

多民族大家庭是這樣來的

“我是蒙古族,我的老伴是土族,大兒媳是漢族,小兒媳是藏族,一大家子4個民族10口人。”省學泰拿着全家福照片,興高采烈地講起他家的故事……

改革開放前,省學泰一家8口人吃公社的“大鍋飯”,國家供應的幹紅薯片、洋芋片隻能維持幾個月,早晚飯的拌湯寡得能照見人臉。回憶起過去,省學泰神色凝重,“小的時候沒見過白面,野菜吃的肚皮都綠了。”

包産到戶第一年,群衆在自家地裡個個幹勁十足。秋收的時候,家家戶戶用架子車一車車地往家裡拉糧食。省學泰說:“手裡捧着滿場地黃燦燦的麥子,老人們都掉了淚,全家終于可以吃上白面,吃飽肚子了。”

雖然民族不同,習慣不同,但過上好日子的盼頭是一樣的。省學泰家和當地的許多家庭一樣,年複一年面朝黃土背朝天,在貧瘠的土地裡耕耘緻富的夢想,日以繼夜含辛茹苦,辛辛苦苦拉扯兩個兒子長大成人,還要贍養一位五保戶的哥哥,日子過的清貧。

“家裡實在太困難,沒讓孩子好好念書,孩子們吃了大虧。”提起兩個孩子的教育,省學泰一臉的遺憾。

幸好,秉承父母的淳樸堅毅和勤勞,初中畢業後,長子省永生在甘南州矽鐵廠一幹就是8年,學會了電焊的技藝。廠子效益不行後,他利用技術特長,在甘南州卓尼縣城郊區辦起了電焊加工間,生意蒸蒸日上。這個踏實肯幹的蒙古族小夥子,很快赢得了當地漢族姑娘孫喜萍的好感。經過半年多的交往,1995年11月,他們倆喜結良緣。次子省迎春也早早到外地打工,在周邊縣城認識了外出務工的藏族姑娘次仁瓊拉。2010年6月,兩人高高興興地結婚了。

“大兒媳想的周到,二兒媳性格溫和,村子上都羨慕我們這個多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李玉香倒茶時連忙補充,臉上洋溢着笑容。

再難的“坎”也要一起過

2013年5月10日,對省學泰一家來說是個“坎”。已懷孕6個月的大兒媳孫喜萍在甘南州不慎出了車禍,腦損傷,腿、鎖骨等多處骨折,傷情特别嚴重。經當地醫院初步診療後,她被緊急轉入甘肅省中醫院治療。

“簡直晴天霹靂,我和老伴都吓癱了。”省學泰提起過去的事情依然雙唇微顫,本來日子剛有起色,這次車禍讓一家人猝不及防。

此時,小兒媳次仁瓊拉剛生了二胎,并做了絕育手術需要照顧。省學泰贍養的五保戶哥哥省學珠又得了偏癱,真是難上加難。無奈之下,省學泰和二兒子省迎春馬上趕到蘭州。

“現在不是哭的時候,要不惜一切代價把人救過來。”省學泰對泣不成聲的長子省永生堅定地說。

省學泰趕回家後把不幸的消息傳給了親戚和鄰居。你一千,我兩千……大家紛紛伸出援助之手,不到三天就湊了3萬多元。他拿着錢再次趕到蘭州送到省永生手中。

當年的6月13日,孫喜萍經過剖腹産生了個男嬰,老倆口看着保溫箱裡的孫子再次老淚縱橫。

經過全家5個多月的悉心照顧和康複治療,10月初母子倆雙雙出院。

2015年10月,省學泰的哥哥省學珠病逝。省學泰老倆口常年對哥哥無微不至的照顧,得到了全村農牧民的一緻贊譽。2016年,省學泰一家被評為天祝縣“夫妻和美”最美家庭。

全家同心同築小康夢

“逢年過節,大兒媳一回來就給我們老倆口和兩個侄女從頭到腳換一身新衣服,走的時候還給我們錢。”

“二兒媳來到家,洗衣做飯操心娃娃,一點都不馬虎,脾氣特别好。他們夫妻從來不吵嘴,這樣的媳婦多好啊!”

“到外面出去打工,兩個兒媳婦都隔三差五來電話,讓我們注意身體,有病千萬别拖着……”

提起兩個兒媳婦,老倆口總有說不完的話。

自從二兒媳次仁瓊拉嫁到省學泰家,他家就多了一個節日——藏曆年。藏曆年一大早,次仁瓊拉和丈夫要到縣城的寺院裡去點燈、朝佛,保佑全家安康吉祥。傍晚,李玉香早早就把煮好的羊肉端上來,炒幾個可口的菜,大家圍坐在一起觀看電視裡的藏曆年晚會直播。次仁瓊拉還要唱幾首家鄉的酒歌助興,雖然大家都聽不懂,但悠揚的歌曲表達了她的美好心願。孩子們還跟她一起跳一跳鍋莊,整個晚上其樂融融,熱鬧一點也不亞于過春節。

全家自從搬遷到德吉新村後,每逢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節日,外出務工的孩子都會回來團圓。端午節,李玉香早就做好了米糕、涼粉、油餅子,還要給孩子們帶上親手做的荷包,連脖子、手腕、腳腕都系上花繩。中秋節,李玉香和兒媳婦就蒸個大月餅,晚上方桌上擺滿月餅、水果等供品來“接月亮”,祈禱一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這幾年,大兒子省永生起早貪黑經營電焊和塑鋼加工,收入穩定,日子漸漸有了起色。小兒子省迎春常年在青海西甯市從事綠化工作,加上妻子的打工收入,一年下來也有好幾萬。省學泰和老伴也積極響應社區黨支部号召,大力發展生産,利用5萬元的精準扶貧貸款買了32隻綿羊,在設施養殖棚裡搞起了養殖,并把新分的9畝地流轉到合作社,規模種植藜麥。

我們離開德吉新村時,省學泰正坐在潔白的芍藥和鮮紅的月季花前,妻子李玉香依偎在他身邊,陽光灑滿他們的臉——照相機定格了他們幸福的一瞬。(責編:增林)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