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把24小時安排明白,你的生活會更快樂

把24小時安排明白,你的生活會更快樂

時間:2024-10-22 02:31:53

怎樣讓人的一天發揮最大效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多年來全球的科技精英們開發了一套套程序,試圖幫助人們擠出每一分鐘的價值。于是,人們從“時間焦慮”裡走出,進入了“時間管理”的焦慮。

然而,在美國商業暢銷書作家、前副總統戈爾的首席撰稿人丹尼爾·平克看來,“時間管理”的方式并不科學。過去兩年,他與兩位助理研究員分析了700多篇論文,梳理并歸納出一套有科學依據的“時機管理”方法。在新書《時機管理》中,平克發現早上宜做分析性工作,下午更适合做執行類工作,晚上适合做創造性工作,“在合适的時機,做正确的事,你的人生也将變得不再一樣。”

人物PORTRAIT=P丹尼爾·平克=D

P:你是如何關注到“時機管理”這個話題的?

D:我是偶然意識到自己在生活中做了各種有關“時機”的決定,隻不過決策過程都有點随意。為了更科學些,我開始到處尋找更好的方法,在研究過程中我發現了“時機科學”,它改變了我的行為方式以及對“時間重要性”的理解。在某種程度上,我寫這本書其實是為了自己閱讀它。

P:你在新書開篇不久便提出“時機是一門科學”,怎麼理解這句話?“時機管理”與“時間管理”有什麼不同?

D:“時機”是這本書的核心。大多數“時間管理”存在方法上的問題—它們缺乏實證或數據基礎,而“時機”卻是一門科學,有大量的科學研究證明,人類能夠更智慧、更精準,并且以實證為基礎來決定時機,實證是我這套方法論的基礎。

P:請你具體聊聊每個人在生活中可以怎麼管理時機吧。

D:以一天為單位,每一天都有高峰期、低谷期和恢複期。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早晨是一天的高峰期,這個時間段做一些分析性的工作更好,這類工作需要大腦集中注意力。而對大部分人來說,低谷期是在中午至下午早些時候,最好做一些比較普通的執行類工作。在恢複期,即下午晚些時候至傍晚這段時間,最好做一些有創造力的事情。這麼安排的理由解釋起來蠻複雜的,不過這是一個基本的晝夜節律。如果你是一個夜貓子,習慣于晚睡晚起,那你可能會以相反的順序安排上面所說的事情。

P:懂得了“時機管理”,在工作中出錯的概率就會更低嗎?

D:通常來說是的。我舉幾個例子: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曾經分析了90000例手術,發現在下午3點進行的手術,發生麻醉劑使用失誤的概率是早上8點開始的3倍;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護士和醫生在下午洗手的頻率明顯低于早晨;内科醫生更易在下午而非上午濫用抗生素,導緻出現“多重耐藥性細菌”的風險增加;同一批患者,内鏡醫師在下午從結腸鏡檢查結果中查出息肉的概率隻有早晨的一半。

P:在經濟形勢不好時步入職場的人,遇到的機會是不是也不夠好?

D:恐怕是的。耶魯大學的LisaKahn的研究表明,在一個人的職業生涯早期,勞動力市場的狀況具有驚人的重要性。簡而言之,假設有兩名同等水平的大學畢業生,一個在經濟衰退期畢業,一個在經濟繁榮期畢業,平均來說,第一個畢業生直到20年後,他的工資仍會更低一些。P:對于一個求職者來說,洞察時機可以為職業選擇帶來哪些幫助?D:我先引入一個詞:時間類型(chronotypes)。事實上,不同的人符合不同的“時間類型”,大約15%的人是早睡早起的“雲雀型”,而約20%則是晚睡晚起的“貓頭鷹型”,剩下的則處于這兩者之間。傳統職場中,工作大多從早晨開始,這對于“貓頭鷹型”的人來說很困難,因此這些人應該考慮去從事一些自由度更高的,甚至是晚上工作的職業。同樣的道理,一些教師和外科醫生是“雲雀型”的人,因為這些工作往往需要很早就要開始。真正重要的是,公司管理者應該認識到并非所有員工都是相同“時間型”的人,然後對企業時間表作出合理調整。比如,在德國,一些企業就做到了這一點,效果非常好—生産效率更高,員工請病假的更少。

P:如果我的老闆并不懂得時機管理,我如何做才能影響他?

D:最大的可改進空間可能是會議。公司在安排會議時,通常隻考慮一個标準,即可獲得性:誰有空以及有沒有空會議室。這其實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真正該問的是:誰将參與這次會議,是“雲雀型”的人,“貓頭鷹型”的人,還是處于中間狀态的人?這是一個怎樣的會議?是更需要人們專注和分析,還是更自由和富有創意,或者是純粹執行就好了?如果能以更合理的方式安排會議,整個團隊的效率也會有所提高。

P:“時機管理”能否幫我找到向老闆提出加薪的最佳時機?

D:并不存在一個完美的提加薪的時機,但是有很多辦法能幫你提高成功概率。研究人員通過檢測5億條推文和數百個公司财報得到這樣的結論:人們的情緒一般在早上的中間到後半段,要比下午更高漲。也有研究表明,在一個人剛休息完之後而不是他們準備休息之前提出要求,對方會更傾向于“sayyes”。因此,如果你在一天當中的早些時候或者你老闆剛休息完時,馬上提出加薪,也許你成功的概率會更大一些。

P:你在書中介紹說,人到中年将不可避免地經曆一段“低谷期”,這一觀點有什麼依據?

D:我們的人生就像一出連續劇,這個連續劇有開頭、中間和結尾。中間點是格外有趣的,有時中間點會讓我們失落,有時又讓我們重燃激情。的确有大量的證據表明,中年人的幸福感會有所下降,如果畫成圖表來看,整條曲線看起來就像一個“U”。也就是說,人的幸福感在20-30歲最高,從40歲時開始下降,在50歲初達到最低點,然後在60歲開始攀升,到了70歲将會到達另一個新的巅峰。補充一句,上面所說的“U型”曲線已經在全球70多個國家發現,甚至在類人猿中也一樣存在。

P:為什麼說“中間點”最有趣?它有什麼特征?

D:組織行為學家康妮·格西克(ConnieGersick)曾發現,團隊工作并不是通過一種穩定的、線形的方式來完成,而是磨磨蹭蹭,開始隻完成一小點,然後各種拖延。隻有當臨近了某個時刻,他們才突然警覺,有所行動,那個時刻就是時間的中間點。格西克發現,如果給一個團隊34天時間去完成一個項目,他們隻會在第17天的時候才真正開始。如果給他們11天時間,那他們會在第六天才開始真正做事。在時間中點,團隊成員們會感慨:“哦,我們隻剩下一半時間啦!快點開始吧!”

P:你提出“在低谷期,休息很重要”,為什麼?應該怎樣科學地休息?

D:首先,休息并不是對高效的偏離,而是高效的一部分;其次,休息能夠幫助人們恢複狀态,提高效率。如果要休息的話,就盡可能到大自然中去,最簡單的辦法是走到室外,效果也很好。休息不需要很長時間就足以讓你恢複狀态。我自己的方法是給自己做一張日常休息清單,如果這是寫在日程表上的,那我就必須嚴格執行。每天下午,我都安排兩個十分鐘的步行休息,然後我會像對待會議那樣對待那些休息。這個休息的恢複效果是非常好的,特别是在那些我必須與很多人打交道的日子裡。不過,當你到外面散步休息時,請記得把手機留在桌子上。

(實習生陳秋曉對本文亦有貢獻)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