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指文圖書倭寇常采取.."/>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鴛鴦陣:圖文詳解戚家軍如何屠戮日本劍士

鴛鴦陣:圖文詳解戚家軍如何屠戮日本劍士

時間:2024-10-22 02:16:49


    文/指文圖書

倭寇常采取的小部隊突襲戰術模式其實是日本國内的标準戰術體系。一群武士響應領主号召,帶領自己的郎黨參與領主大軍,看着是一支大軍,其實内部是大大小小的武士團。除了高級武士,一般的武士攜帶的人員較少,多在幾人到十幾人,兵器五花八門,刀劍、長槍、弓箭無所不有。所以他們在山林、稻田、屋前屋後,無處不可以作戰。如前面所說,明軍的戰術是正常中央集權王朝的大型野戰模式,兵器由國家統一派發,士兵成建制地持有一種兵器。這種模式下,明軍最小的作戰單位是二十五人的隊,兵器相對單一,由一個隊長統屬。而且,還有相當數量的軍隊基本為同一種兵器的情況,如六千山東長槍兵。明軍這樣的作戰模式,适合大的平原曠野,适應性和靈活性不足。因此遭遇浙江的戰場環境和倭寇的戰術模式,明軍原有的戰術就顯得格格不入。以二十五人的隊為例,列一個基本的方陣占地面積最少為9×9平方米。稻田田埂、水塘窪地,是否處處有9米寬的位置,讓這個陣形可以排列?答案自然是不可能的,因為多數的田埂不過一兩尺寬。以單一長槍作為兵器,意味着這個小隊在被地形分割後,側翼或後方遭到突襲時,隻能任人宰割。

不過以倭寇為整體來說,戰鬥力其實并不強。不可否認,自小受到嚴格技擊訓練的日本武士,在個人搏鬥技巧上遠超一般的中國士兵。但是武士這個階層其實對應的是明軍軍官階層。普通日本倭寇在個人戰力上相對明軍并無優勢。同時在戰場作戰,個人勇武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軍隊的整體紀律。倭寇本身的組成和戰術模式,意味着他們不可能有很好的戰場紀律。所以即便百年不知兵的江南,在倭亂初期,仍有不少從未打過仗的知縣,率領一幫平民守衛城池成功,又或者在野戰取得勝利。

倭刀雖利,但是一寸長一寸強。長槍可以輕易做到一丈八尺,即5.76米。現存有記錄可查的日本戰國武士,持有的實戰刀劍最長不過2米。也就是說,在持槍人的長槍攻擊到持刀人身上的時候,持刀人還要努力前進将近3米,才能夠到持槍人的身體,這個時間起碼可以讓長槍再攻擊一次。所以縱觀倭寇的作戰模式,有着很鮮明的特點,那就避免直沖明軍大陣,以突襲、夜襲、設伏、襲擊側翼為主。所以在倭寇最開始打了明軍一個措手不及之後,明軍也開始調整自己的戰術模式,讓這些精銳日本劍士最終就成了擋車的螳螂。

首先開始改良明軍陣法的是明代儒學大師和軍事家唐順之。他放棄了以二十五人的隊為基本單位,把最小的編制改成隻有五個人的伍。唐順之的伍有三種不同兵器,伍長持防牌在最前,其後是一把狼筅和三支長槍。這種陣形又被稱為鴛鴦伍。

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改進。明軍士兵在猝然遇敵之時,對抗倭寇精銳刀手的不再是格擋不便、重量偏輕的長槍,而是頗有分量的盾牌和狼筅。這些重量通常在六斤以上,而且遮攔面積大的盾牌和狼筅,不是重量四至五斤的雙手劍能輕易推動的。有陣列在前的刀牌手和狼筅手作為安全壁障,明軍的陣形就能保持完整,站立在刀牌手和狼筅手身後的長槍手就可以放心殺敵。其中狼筅由于其橫出的枝丫,有着阻礙物體前進的作用。所以可以把其看作一個網狀的、中間帶一個槍頭的異型盾牌。對陣狼筅的敵人,由于橫枝的阻攔,并不能像類似對付長槍一樣,直接搶進槍手身側,而狼筅的橫枝,卻不妨礙自己的戰友在背後從橫枝的縫隙中挺槍前刺。狼筅與其他兵器相交的時候,還可以轉動槍柄,用橫枝鎖住對方的兵器,讓己方持槍士兵,能夠有機可乘。至于刀牌手則是為了防備倭寇的重弓重箭在較近距離上的巨大殺傷力,同時也為了封死敵人任何可能滾入的通路。

可見,改良後的軍陣在靈活性上大為增強。但是這個隊形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訓練時間太長。刀牌手和狼筅手在兵器上有巨大的優勢,隻要短期訓練基本上就不會有什麼大的問題,但是作為主要殺傷力輸出的長槍手就不行了。俗話說“年刀月棍一輩子的槍”。唐順之本人作為一個練槍超過十年的人,在編練陣形時,不可避免地多少會受到其本人精湛槍術的影響,而普通明軍士兵根本不可能達到他那樣的高度。長槍手素質的相對不足,導緻唐順之的伍産生了有一個很大的缺陷——長槍手所處陣形安全冗餘不夠。以五個人為一個基本作戰單位,如果萬一有敵人能突破牌手及狼筅手的防禦,訓練度達不到唐順之設想标準的普通長槍手,受到傷害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不過唐順之還沒來得及改良陣法,就在抗倭一線病逝,年僅五十三歲。

最終幫助唐順之完善新陣法的人就是抗倭名将戚繼光。他将唐順之的兩個鴛鴦伍并為一個鴛鴦隊,然後去掉了伍中的一個長槍手,改為镗钯手。镗钯同樣是一個帶有橫枝的兵器。在戚繼光的鴛鴦陣中,镗钯手與長槍手一起出擊,但是镗钯手并不是用來殺敵的,而是用來保護長槍手的。這樣就完美地解決了長槍手的訓練時間問題。對于戚繼光的鴛鴦陣來說,并不需要攻守兼備的長槍手,隻需要一個能狠狠地刺出去的長槍手就行。至于長槍手的安全,前有盾牌和狼筅,後有镗钯手貼身保護。戚繼光的鴛鴦陣,雖然在伍這個單位上,少了唐順之一支長槍,但是由于镗钯手的保護,長槍手在攻擊時根本不需要留有餘地,所以在攻擊力上并未減弱,而且大大提高了陣形整體的安全性。

我們來對比一下,倭寇的雙手倭刀長度多在1.5米左右,揮舞起來時,左右至少需要預留3.5米以上的安全空間,這樣才不會攻擊到自己人。這個寬度足夠一個鴛鴦隊列陣了。當倭寇揮舞刀劍突進時,他要同時躲過四支長槍的八次刺擊,才能把鴛鴦陣納入倭刀的攻擊範圍内。而倭寇在躲過八次攻擊後,還要突破一面盾牌、一根狼筅、兩支镗钯的防禦,才能真正傷害到鴛鴦陣内的人。很明顯,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哪怕是日本的劍豪都做不到。後世,宮本武藏用船槳輕易就拍死了同為劍豪的佐佐木小次郎,原因很簡單,小次郎的刀沒有船槳長。總之,在陣形的配合下,倭寇精銳雙手劍士一個人的兩隻手,要面對鴛鴦陣十個人的二十隻手。同時,倭寇這樣的精銳劍士要苦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鴛鴦陣的長槍手隻需要訓練兩年便已經投入戰場,因此後者在成本上占據絕對優勢,還可以輕易在安全距離将前者置于必死之地。這便是鴛鴦陣陣法的魅力。

不過再好的陣法,也是要人來操作的。除了鴛鴦陣同樣因為戚繼光而揚名天下的,還有大名鼎鼎的戚家軍。

除開陣形上的不适應,一開始倭亂爆發之時,明軍在人員素質上也确實水平低下。很多時候正規軍的士兵還不如守土的地方民兵好用。于是戚繼光上報胡宗憲,要求募兵重練,理由很簡單:“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豈無材勇?”于是胡宗憲給了他三千名額,任其募兵訓練。戚繼光能夠從嘉靖年那麼多名将中脫穎而出,與其練兵的技巧是分不開的。中國上下幾千年,留下的兵書相當豐富,戚繼光從前輩們的兵書中把最精華的部分統統挑出,配合自己的實際經驗,寫成了軍事名著《紀效新書》。縱觀《紀效新書》,裡面各種要求事無巨細,連紮營之後怎麼上廁所,要按什麼樣的模式休息,都一條條列了出來。不光如此,他還要求每一個士兵,把這些站隊、紀律方面的要求,統統背下來。不認字不要緊,認識字的念出來,跟着一起背,背不出來,軍法從事。

紀律放在第一位,下面的就是個人搏擊技巧。戚繼光說得也很直白:“諸位都聽了,練武不是你答應官家的公事,是你來當兵殺賊救命的勾當。你武藝高,殺了賊,賊殺不了你,你武藝不如他,他便殺了你。若不學武藝,就是不要性命的呆子!”知道了武藝的重要性,當然還需要一個好的老師。自小在軍人世家長大的戚繼光雖然武藝高強,但仍注意博采衆家之長。英年早逝的唐順之雖是文人半路出家,然而他改進拳法,精練長槍,所以戚繼光向唐順之學習長槍。與戚繼光齊名的俞大猷在個人技擊技巧上更是出類拔萃,刀槍劍戟無所不精。所以戚繼光向俞大猷學習劍法、棍法和镗钯。之後,戚繼光收其所長,将二人的技擊技巧精心傳授給士兵。

同時,借着總督胡宗憲的全力支持,财力雄厚的戚繼光按時考核士兵的搏擊技巧。他把成績分為九等,讓士兵兩人分持不同兵器列練,打赢有賞,打輸了挨棍罰銀。不光士兵,如果隊裡成績不好,隊長跟着一起罰,哨裡成績不好,哨長跟着挨打。如此嚴格到近乎苛刻的訓練标準,自然練出了一支強兵。淑江之戰,遇到這三千新兵的倭寇一觸即潰,之後這幫新兵一鼓作氣,在台州、溫嶺四戰四捷。這三千兵雖然肉搏能力極為出色,但是還差了一些東西,那就是火器。當戚繼光跟俞大猷等人進攻舟山汪直部倭寇之時,列栅輪番射擊的倭寇,給了明軍極大的傷亡。明軍原有的火器列陣模式遇到了步兵一樣的問題——展不開。

明朝的火器自最早的火門槍時代便是以編組的形式進行作戰的。與歐洲基本處于單幹的火門槍手不同,明軍以五人為一個火力單位,一個人隻負責瞄準,一個人隻負責點火,剩下三個人隻管裝火藥彈丸。這在火門槍時代是極其先進的戰術,但是優秀的戰術模式同樣限制了武器的發展。因此在嘉靖年早期的戰例中,雖然明軍水兵使用火繩式鳥铳,但明軍的陸軍依舊在使用着火門式快槍。但舟山之戰中,汪直所部在舟山島上依山阻水,列栅自衛。倭寇依托地形和火繩槍,對着陣形被切割得支離破碎的明軍,狠狠地來了一次彈如雨下。而傳統五人一列、二十五人一組的火門槍射擊模式,在這種情況下,根本無法有效組織起成規模的齊射。因此,受到刺激的明廷大筆一揮,在舟山之戰的第二年,一次造了一萬支鳥铳,配發前線明軍陸軍。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