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再讀80後:左腳而立,右腳不惑

再讀80後:左腳而立,右腳不惑

時間:2024-10-22 05:18:46

由于曆史和時代的劇烈變革,中國的80後一出生,就與傳統的中國人很不一樣了。于是,他們後來有了一個共同的稱呼——80後,這個稱呼從一個時間意義上逐漸體現為一個身份意義上的标簽。早在10多年前,人們就用各種眼光打量80後的表現與成長,那時的人們似乎充滿了種種擔憂;如今,最小的80後也已經27歲了,他們已經成為我們國家建設的生力軍、主力軍。讓我們再一次把目光投向80後,看看我們能從他們身上讀出什麼。

80後不隻是一個年代

80後出生在一個承前啟後的年代。

那時社會還很傳統,飯票還在流行,“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還是大多數家庭的共同理想。生在農村的80後還可能有一段“黑暗”的童年記憶,那時他們的村莊可能還沒有通電,電視機更是稀罕玩意。至于80後的玩具,很多都是從大自然中就地取材。之所以說那個年代傳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那時候物資匮乏,生活水平較低。

當然,傳統的還不隻是生活,80後的思想也難免留下傳統的印記。80後的父母“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對80後的啟蒙不可避免地打下那個時代的烙印。比如,比起90後的“whocare”,80後的愛國情懷表現得更為熾熱,對公共事務參與的積極性更為高漲,更認同“不以結婚為目的戀愛都是耍流氓”的婚姻觀。尤其值得玩味的是,父母眼中“玩世不恭”“特立獨行”的80後,看到更加“特立獨行”的90後時,居然也會表情嚴厲,用手指點着90後的頭或者拍着90後的肩膀,嚴肅地說:“哎哎哎,講點規矩!”即便如此,以為80後和他們的父輩看起來一樣,就大錯特錯了。

事實上,評價80後是一件極難的事,因為能夠使他們心服口服的形容詞還沒被發明出來。你說他們叛逆、出格,車站裡、甜品店前整齊排隊的是他們;你說他們務實、老練,他們卻又不按規矩出牌,毛毛躁躁,恨不能做的每一件事都能讓人一眼看出是自己的風格;你說他們朝氣蓬勃、奮發有為,他們卻睡眼惺忪、無精打采地瞥你一眼;你說他們慵懶甚至頹廢,他們卻會深居簡出半個月,然後給你一份有模有樣的策劃書。80後就是這麼一種“矛盾統一”的生命體,矛盾統一到讓你說不出哪裡特别好,也說不出哪裡特别不好。而實際上80後也不太關心别人怎麼評價他們,他們說:“你有你評價的權利,我有我任性的權利。”對,權利,這是80後與他們的父輩、祖輩最大的區别之一。要知道,他們剛剛與一個非紅即黑、非敵即友的年代擦肩而過,單憑對個人空間和個人權利的維護和追求,80後顯得多麼清新脫俗。

因此,我們說,80後不隻是一個年代。

“不一樣”的80後

80後是個性鮮明的,但也是性格複雜的。給80後畫像是困難的,但不管怎樣,為“不一樣”的80後畫像,畢竟可以為解讀社會發展和國民性格提取一份重要樣本。

幸運的80後。随着改革開放的鐘聲響起,古老的國門打開,人們張開雙手擁抱世界。80後生下來就帶有革新和開放的胎記,然後一路享受着和平、開放、公平、有序的社會帶給他們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的發展機會,他們注定要成為“新新人類”。從這一點說,80後是幸運的。長輩們有時嗔怨80後“沒過苦日子,不知道現在的日子甜”,80後總是不以為然。坦白說,這還真怪不得80後沒心沒肺,時代沒有給他們“過苦日子”的機會。沒有親身體會,他們對重溫祖輩父輩的故事興趣不是很大。

熱情的80後。80後無疑是充滿正能量的,你隻消看看同一間辦公室裡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小張、小王……就能感受到80後是那樣的熱愛生活、懷揣夢想、奮力拼搏。同時,80後對待他人也是熱情的,不拒絕别人的友好,更不吝于對别人示好。當然,不能否認的是,80後的熱情往往是短暫的,“三分鐘熱度”是不知多少80後令人白眼的痛點。

創新的80後。80後是有創新基因的,這倒不是說他們天生就比别人聰明,而是他們比以往任何一個年代的人都更有條件、更善于把最新的思想、最新的文化、最新的科技變成自己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伴随着互聯網時代的到來,80後自然成為最早享受到便利、最早品嘗到樂趣的一批人。後來雖然出現了“網戀”“網瘾”等讓家長們頭疼的問題,可是誰能否認,80後在學習、創新、共享上的努力和成果不是得益于互聯網發展所帶來的改變?事實證明,80後也确實沒有浪費機遇。

糾結的80後。80後的糾結突出表現在反思上。80後喜歡思考,時常拷問自己:腳下的路是不是正确的路,還要不要走下去?因為糾結,他們時常把自己放在難以抉擇的境地:要苟且還是要詩和遠方?思考的結果常常是:先以45度角仰望一會天空,再繼續以45度角伏案加班。80後的糾結還表現在懷舊上。他們一方面努力長大,渴望撐起一片天;一方面又喜歡活在過去,騎在童年的小木馬上不願下來。隻要看看,多年來有多少以“80後都來看看”“80後的專屬回憶”為主題的文章在網上廣泛流傳且經久不衰,你就知道80後是怎樣的戀舊、怎樣的糾結。

負重的80後。就業、房價、子女上學、贍養老人、全面二孩等一系列民生熱點,集中聚焦于80後。如果說當下哪一個群體面臨的工作和生活壓力最大,應該非80後莫屬。80後是幸運的,但又是不走運的,就像網友盤點的:80後開始上大學,大學就收費了;80後參加工作,單位就不分房了;80後剛有了積蓄,房價就高攀不起了;80後剛把孩子送進學校,二孩放開了……80後隻好承認總比社會發展的步伐慢一拍,他們自嘲地笑一笑,扶正頭上“月光族”“啃老族”的帽子,繼續負重前行。

孤獨的80後。80後中的很多人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缺了兄弟姐妹的陪伴。當“獨生子女病”成為一種情商上的不足時,有些80後常常受到譴責。對于譴責,他們往往感到委屈,因為他們不過是自然重複從小到大形成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80後的精神同樣孤獨。他們對獨立思想和個人空間的重視、對工作和生活界限的明确劃分、對威權和教條的反叛等等,都難以得到家庭乃至社會的一緻認同。80後常常陷入自說自話的尴尬境地,有時甚至受到“圍攻”。

80後不敢再說“年輕”

最大的80後37歲了,最小的80後也有27歲。按照中國古代“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說法,80後已經是左腳而立、右腳不惑。當再次被人稱贊“年輕”的時候,80後開始謹慎地推辭,80後已經到了不敢再随口說年輕的年紀。

80後的“三十而立”,說的是80後的夢想有沒有實現;80後的“四十不惑”,說的是80後的焦慮能不能夠成為過眼雲煙。今天,将近而立之年的80後,是否還在做着天馬行空的夢,幻想自己的人生達到的一百種可能?而立之後的80後,可還記得童年和少年時許下的願望、立下的誓言,如今是否都已實現?已近不惑的80後,是否在為更得心應手的工作、更富足的生活、父母的健康、孩子的快樂、朋友間的扶持而愁思而歎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擁有了很大的能力,創造了很多的成績,80後是否長成了自己夢想中的樣子?

長大後成了誰?這恐怕在接下來的一段時期内,仍将作為一個叩問回蕩在80後的耳畔。

不管80後的夢想多麼高遠,能否盡數實現,焦慮多麼深切,多久才能纾解,他們中已經有大量的人找到了比較滿意的位置,成為家庭的驕子、單位的骨幹、朋友的炫耀。越來越多的80後成為國家的棟梁和社會的标杆,報刊、電視、網絡上越來越多地出現他們的身影。然而,更多的80後,曾幾何時,他們夢想自己是科學家、企業家、教育家、文學家……如今,他們是街頭的銷售員、格子間裡的文員、電腦前的程序員、邊防崗哨的戰士、講台前的小學老師……但是,誰能說他們不再擁有“高大上”的夢想,他們不能代表民族的希望?

80後是普通的一群人,也是獨特的一群人,他們從人們中走來,也自信能引領人們。他們散入人群中,就絕不讓你一一辨認出;他們聚攏一起,說着他們的“火星文”,做着專屬于他們的事,甚至連表情都是一樣的,就會讓你情不自禁地說一聲:“呵呵,80後!”這就是80後,他們有耐力“宅”到地老天荒,也有能力在江湖裡如魚得水。他們堅決捍衛自己的領地,也樂意在公共空間裡指點江山。他們胸懷着自己的夢想一路前行,也肩負着民族的希望一路前行!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